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青梅谋 > 第34章 南阳(1)

青梅谋 第34章 南阳(1)

作者:琅轩听雨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19 21:33:35 来源:文学城

温朗也不恼,笑嘻嘻地拍他肩膀:“行,有骨气!不过想做纨绔,光会输钱可不行,太丢份儿。来来来,小舅舅教你几招真本事!”

从那以后,温朗就成了萧珩的“纨绔师父”。

如何在不露痕迹地输钱时保全自己,如何在酒肆里谈笑风生又滴水不漏,如何在花楼里听曲儿却片叶不沾身……温朗教得认真,萧珩学得也快。

甚至后来,萧珩这个“徒弟”青出于蓝,一不小心竟成了京都第一纨绔。温朗每每提起,都得意得不行,逢人便夸“这是我带出来的。”

这只蛐蛐,就是温朗送萧珩的“出师礼”。温朗当时拍着罐子,笑得张扬:“拿着,这可是我精挑细选的常胜将军,以后见它如见我,好好养着。”

烛火哔剥一声轻响,将萧珩从回忆中惊醒。

他站起身走过去,缓缓抬起手,指尖捻过那只空了的珐琅罐。

顾清妧站在他身侧,安慰道:“萧珩,你看这京都城,一百零八坊市,日日人来人往,檐角铜铃响过千百遍,又有几人能伴你走到下一个街角?”

“朝露易逝,夕霞难留,聚散本就无常。欢愉如焰,灼灼其华,却终有燃尽之时;离别似霜,寒彻入骨,亦难逃消融之命。世间万象,莫不循此往复。”

最后一句,她说得极轻,“前路纵是长夜,亦有星火可寻。你……还有我。”说完,她甚至都没抬眸,转身离开了书房。

萧珩抬眸看着落荒而逃的顾清妧,朗声道:“我送你回去。”

与此同时,一片幽深的竹林里,杀机正浓。

夜色如墨,竹影幢幢。

几个鬼魅般的黑影穿梭其间,手中利刃反射出冰冷的月光。

他们在搜寻着什么,动作迅捷。

竹林深处,一丛茂密的矮竹后,温朗死死捂住口鼻,胸膛剧烈起伏,却不敢发出一丝声响。

他身上衣衫褴褛,遍布血污和泥泞。连续数日的亡命奔逃,保护他的忠仆、暗卫,一个个倒下,如今只剩他孤身一人。

一个黑影似乎察觉到了微弱的呼吸声,脚步猛地顿住,目光扫向温朗藏身的方位。温朗心头一紧,知道藏不住了。

他猛地从藏身处窜出,用尽最后力气向竹林外狂奔。

身后的黑衣人发现了目标,紧追不舍。

“在那里,追!”

温朗不敢回头,肺部火辣辣地疼,双腿如同灌了铅,但他只能拼命地跑。身后的脚步声越来越近,利刃破空的风声擦着他的后背掠过,划破了本就残破的衣衫。

冲出竹林,眼前豁然开朗,月光下却是一片断崖,冰冷的山风呼啸着卷上来,吹得他站立不稳。身后,追兵已至,将他死死围在悬崖边缘。

“温三公子,无路可逃了。”领头的黑衣人声音冰冷,不带一丝感情。

温朗回头望了一眼深不见底的黑暗深渊,又看了看眼前的追兵。

“想要小爷的命?下辈子吧。”

话音未落,他毫不犹豫地纵身一跃,身影瞬间被悬崖下的黑暗吞噬。

领头的黑衣人疾步冲到崖边,向下望去,只有呼啸的风声和深沉的黑暗。

“活要见人,死要见尸,下去找。”他沉声下令。

时间一点点流逝,悬崖上只剩下风声。

许久之后,一只血肉模糊的手,猛地扒住了岩石边缘,紧接着,另一只手也艰难地攀了上来。温朗用尽最后一丝力气,挣扎着爬了上来。

他浑身湿透,不知是汗水还是血水,剧烈地喘息着。他回头看了一眼悬崖下隐约传来的搜索声,咬紧牙关,一瘸一拐地融入了夜色之中。

数里外,一座隐于山林的小木屋中。

青锋单膝跪地,恭敬禀报:“……崖下已仔细搜索,未发现踪迹。属下判断,目标可能未死,并已逃脱。”

木屋简陋,只点着一盏昏黄的油灯。

阴影里出现两道身影,他们都穿着宽大的黑色斗篷,脸上覆着毫无表情的黑色面具,气息森冷,如同从地狱走出的勾魂使者。

听完禀报,其中一位身形略高、站在上首位置的没有任何表示。

倒是站在下首、身形略显佝偻,面具下传出的是一个有些苍老的声音:

“温朗……”语气里带着些阴冷,“倒是个命硬的。”

黑衣头领垂首,不敢接话。

苍老的声音顿了顿,话锋陡然一转,“不过,关于楚家……老朽有一事不明,还望解惑。”他微微侧身,面向那位上首的面具人,“主公只命我等拔除定国公府。灭楚家满门……并非主公之意。您为何要多此一举?楚家虽非铁板一块,但骤然灭门,动静太大,恐节外生枝,徒增风险。”

上首的面具人依旧沉默着,仿佛一尊石雕。

过了许久,才从面具下传出变调的声音:

“楚家……知道得太多了。留着终是隐患。一并清理,干净。”

老者似乎还想说什么,但最终只是沉默地低下头。空气再次凝滞,只剩下油灯燃烧时的哔剥声。

几日后,京都顾府。

在一个天色微明的清晨,几辆不起眼的青布马车悄然驶出了顾府侧门。

老夫人带着顾清妧和五姑娘顾清落,在一队精干护卫的随行下,低调地踏上了回南阳老家的路途。

车轮碾过空旷的街道,驶离了这座繁华都城。

顾清妧坐在微微摇晃的车厢里,手指抚摸着袖中那柄匕首,目光投向车窗外飞速倒退的景色。

南下的路途漫长,窗外的景致从北方的疏朗开阔,渐渐染上了南方的湿润与葱茏。春衫早已换成了轻薄的夏裳。

这日行至一处山间,原本还算晴朗的天色骤然阴沉,灰色的云层低低压下,紧接着便是瓢泼大雨,山路变得泥泞难行。

“祖母,这雨太大了,车轱辘都快陷进去了。”顾清落脸色苍白,一路的颠簸加上这突如其来的暴雨,让她晕车的症状更重了,整个人蔫蔫地。

老夫人轻轻拍了拍她的手背,对车外扬声道:“王统领,找个能避雨的地方,先停下歇歇。”

“是,老夫人。”王统领答。

护卫们艰难地驱车前行了一段,终于在盘山道旁发现了一座废弃的庙宇。虽显破败,但屋宇尚存,足可遮蔽风雨。

马车停稳,丫鬟们迅速清理出一块干燥的地方,扶着老夫人和两位姑娘下车,进入庙内。

庙宇不大,看着已荒废多年。屋顶有几处破洞,雨水滴滴答答地漏下来,在布满灰尘的地面汇成小小的水洼。

狂风骤雨抽打着破庙的窗棂,庙内火光摇曳,顾清落望着门外如墨的夜色和倾盆大雨,忍不住向祖母低语:“这雨如此凶猛,若是一直下下去,可如何是好?”

老夫人捻着佛珠,眉间深锁,并未回答。

一直静坐一旁的顾清妧,目光从跳跃的火焰上抬起,声音清缓:“祖母,五姐姐,我曾在一卷残破的古舆图志中,读到过一则远古旧事,或许与此情此景有些许遥相呼应之处。”

众人的目光被她吸引过来。

顾清妧继续娓娓道来:

“相传,在尧帝之时,天地间的秩序曾一度发生微妙的倾斜。并非天河倒灌,而是维系水汽循环的天衡与执掌大地脉络的地维失去了原有的和谐。”

“那时,雨,不再遵循四时更迭、万物生长的节律。云层厚重如墨,仿佛永恒的暮色,大雨无止无休地倾泻,吞噬山川原野。它不是天神的怒火,更像是一场天地失序后,法则陷入混沌的漫长梦魇。”

“先民们最初以为触怒神灵,求神拜佛,献祭祈祷,然而雨水漠然依旧。他们又尝试筑起更高的堤坝,挖掘更深的沟渠,但人力在天地伟力面前,犹如螳臂当车。洪水不断上涨,家园田舍尽没,文明的火种在无边无际的雨水中飘摇欲熄。”

顾清妧的声音平静,却描绘出一幅绝望又压抑的图景。

“直到一位名叫契的贤者,在观察流水侵蚀山石的痕迹、树木向阳的脉络后,悟出一个道理:堵不如疏,抑不如导。”

“他言道,这无尽的雨水,并非天罚,而是天地运行失衡的症候。与其徒劳地对抗雨水,不如去引导它,让它重新回归天地循环的脉络之中。”

“于是,契不再带领人们一味加高堤坝,而是依据山势水脉,开始绘制大地的水经图。他们顺应地势,开凿河道,导引洪流,将肆虐的雨水引入低洼之地形成湖泊,又开辟沟渠网络,将多余之水有序引向江海,同时也储蓄部分清水以备旱时。”

“这个过程缓慢而艰辛,并非一蹴而就的神迹。但渐渐地,随着一道道合乎自然之理的沟渠河道被开辟,原本淤塞于大地的病水开始流动,重新汇入循环。阳光,再次刺破云层。”

故事至此,庙外雨声未歇,但庙内众人仿佛已随着故事的讲述,经历了一场与自然博弈的漫长历程。

顾清妧总结道,目光清亮:“雨水无善恶,山川亦无言。灾祸之起,有时并非源于天地的恶意,而是源于我们未能洞察其运行的法则,并与之和谐共处。契的智慧,在于他不问天责,不怨地戾,而是俯身大地,勘其脉络,导其淤塞,最终借天地之力,以治天地之疾。”

老夫人闻言,缓缓点头,眼中露出深思之色:“妧儿所言极是。人力虽微,然顺天时、察地理,亦能寻得一线生机。”

顾清落也若有所悟:“所以,面对灾祸,恐惧和逃避无用,一味硬抗亦非上策,而是要……找到那条顺应自然的水道?”

这个故事,不仅安抚了此刻庙中的不安,更如同一颗种子,悄然埋下。

顾清妧不再说话,只是静静地看着门外连绵的雨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