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青衿负雪,执手山河 > 第3章 私塾论道,锋芒初露

青衿负雪,执手山河 第3章 私塾论道,锋芒初露

作者:浮生相思豆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1-23 14:28:01 来源:文学城

翌日天微亮,晨雾还未散尽,沈清辞便已站在苏府门前。青衫沾着些许露水,身姿挺拔如松,远远望见苏云卿提着食盒走来,眸中瞬间漾起暖意。

“清辞哥哥,久等了。”苏云卿身着月白襦裙,发间系着浅蓝丝带,步履轻快如蝶。食盒里是温热的莲子羹和酥饼,“今早特意多做了些,你读书辛苦,路上也能垫垫肚子。”

沈清辞接过食盒,指尖触到她微凉的手背,下意识拢了拢她的衣袖:“晨间风凉,怎么不多穿件衣裳?”说话间,已将自己外搭的薄衫解下,轻轻搭在她肩头。

两人并肩而行,沿着青石板路往城西白鹿私塾走去。晨雾渐散,阳光穿透枝叶洒下斑驳光影,落在两人相携的手上,暖意融融。

白鹿私塾的周先生,是前朝翰林学士,因看不惯官场污浊辞官归隐,教书育人十余年,门下弟子遍布上京。他最是赏识沈清辞的才思与苏云卿的聪慧,常说二人是“璞玉浑金,前途不可限量”。

今日课业讲《孙子兵法》,讲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时,周先生放下书卷,目光扫过满堂学子:“如今匈奴屡犯边境,我朝将士虽奋勇抵抗,却屡屡失利。诸位且说说,当如何破局?”

话音刚落,学子们便纷纷议论起来。

“自然是增派兵力,多派精兵良将镇守边境!”

“我觉得该加固城墙,深挖护城河,让匈奴无计可施!”

“不如和亲求和,换边境安宁?”

众说纷纭,却多是纸上谈兵。周先生微微摇头,最终将目光定格在沈清辞身上:“清辞,你且说说你的见解。”

沈清辞起身,身姿端正,神色沉稳。他略一沉吟,朗声道:“先生,学生以为,匈奴屡犯得逞,病根不在兵力寡众,而在内外两弊。”

“其一,吏治**。军饷粮草层层克扣,将士们衣不蔽体、食不果腹,何来战力?其二,边防松散。堡垒年久失修,士兵缺乏训练,遇敌便溃。其三,民心离散。边境百姓饱受战乱之苦,官府却无安抚之策,若军民离心,纵有百万大军,亦难守疆土。”

他语速平缓,条理清晰,每一句都切中要害。

“故而破局之法,当从三端入手:一整吏治,严惩贪腐,确保军饷粮草足额送达;二强边防,修缮堡垒,强化士兵训练,提升战力;三安民心,减免边境赋税,设救济粮仓,让百姓安居乐业,与军队同心御敌。”

一番话毕,私塾内鸦雀无声。周先生眼中精光乍现,捋着花白胡须连连点头:“好!好一个‘内外兼治,民心为基’!清辞此论,切中要害,远超同龄人之见!”

其他学子也纷纷侧目,看向沈清辞的目光中满是敬佩。苏云卿坐在一旁,肩头还搭着他的青衫,鼻尖萦绕着淡淡的墨香与皂角味,看着他侃侃而谈的模样,嘴角不自觉扬起温柔的笑意。

课后,周先生单独留下沈清辞,递给他一卷泛黄的兵书:“此乃我当年随军时所记,你且拿去研读。你有经天纬地之才,更有忧国忧民之心,科举之后,当为朝廷栋梁,莫负这身才华,莫负天下百姓。”

沈清辞双手接过兵书,郑重躬身:“学生谨记先生教诲,不敢有负。”

离开私塾时,夕阳已西斜。苏云卿提着空食盒,与沈清辞并肩而行。

“清辞哥哥,你今日说得真好。”她仰头看着他,眼中满是崇拜,“周先生都对你赞不绝口呢。”

沈清辞低头看向她,晚霞映照下,她的脸颊泛着淡淡的红晕,格外娇俏。他抬手,轻轻拂去她发间沾染的草叶,柔声道:“不过是纸上谈兵罢了。日后若真能入仕,定要将今日所言,一一付诸实践。”

“我相信你。”苏云卿重重点头,眸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无论将来你去往何方,我都会陪着你。”

晚风拂过,吹动两人的衣袂,将轻声细语揉进暮色里。前路漫漫,却因这份并肩同行的约定,变得格外明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