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青衿负雪,执手山河 > 第18章 夫妻携手,奔赴边境

青衿负雪,执手山河 第18章 夫妻携手,奔赴边境

作者:浮生相思豆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1-23 14:28:01 来源:文学城

离开上京的那日,晨光熹微,朱雀大街上的红绸尚未完全褪色,却已染上离别的萧索。沈清辞身着玄色软甲,腰佩长剑,身姿挺拔如松;苏云卿一身素色劲装,背着装满药材的行囊,褪去了闺阁中的温婉,多了几分利落飒爽。两人并肩跨上骏马,身后是亲友们担忧的目光,身前是通往北疆的漫漫征途。

前路漫漫,风霜载途。起初尚有余晖伴行,越往北走,景色愈发苍凉。官道两旁的草木渐渐稀疏,取而代之的是枯黄的荒原与裸露的岩石,朔风卷着沙砾,打在脸上生疼。沈清辞怕苏云卿受累,每日只行半日路程,傍晚便寻一处破败的驿站或避风的山谷歇息。

白日里,沈清辞会纵马在前探路,腰间的皮囊里装着舆图,时不时停下来对照地形,标注可能的补给点与险关;苏云卿则在马背上整理药材,将止血的、消炎的、安神的分门别类,用油纸仔细包裹,又在行囊里备下了足够的干粮和净水丸——她知道边境物资匮乏,这些寻常药材,到了战场上或许能救人性命。

行至第三日,他们踏入了一片遭匈奴洗劫后的小镇。断壁残垣间,枯草随风摇曳,几间木屋被烧成了焦炭,空气中弥漫着焦糊与血腥的气息。几个幸存的百姓蜷缩在墙角,衣衫褴褛,面黄肌瘦,孩童的哭声断断续续,听得人心头发紧。

沈清辞勒住马缰,眼中满是痛惜。他翻身下马,扶起一位年迈的老者:“老人家,匈奴人何时离开的?镇上还有多少人?”

老者颤巍巍地摇头,泪水浑浊:“三天前……他们烧杀抢掠,带走了粮食和年轻力壮的男子,只留下我们这些老弱病残……”

苏云卿早已红了眼眶,她卸下行囊,取出干粮和药材,快步走向受伤的百姓。她跪在地上,为一位手臂受了刀伤的妇人清洗伤口,动作轻柔却麻利,又取出自制的药膏敷上,用布条仔细包扎:“别怕,药膏能止痛消炎,过几日便会好转。”

沈清辞看着妻子忙碌的身影,心中既有心疼,更有敬佩。他转身对随行的兵卒吩咐:“将车上的粮草分一半给百姓,再帮他们修缮一下能住人的房屋。”随后,他又召集镇上幸存的青壮年,教他们搭建简易的防御工事,传授基本的自卫技巧:“匈奴或许还会再来,我们能做的,是让自己有能力保护自己。”

这一夜,他们宿在小镇的破庙里。苏云卿借着微弱的月光,继续分拣药材,沈清辞则在一旁研究舆图,时不时与她低语几句。破庙外,朔风呼啸,仿佛夹杂着匈奴骑兵的马蹄声;破庙内,烛火摇曳,映着两人并肩的身影,温暖而坚定。

次日清晨,离别时,百姓们捧着仅有的粗粮,含泪相送。沈清辞接过一碗温热的米汤,对众人朗声道:“诸位放心,我等此去边境,定要击退匈奴,还你们一个安稳家园!”

骏马再度启程,向着更北的方向疾驰。风沙依旧,前路依旧艰险,但沈清辞与苏云卿心中的信念愈发坚定——他们不仅是为了朝堂的嘱托,更是为了这沿途流离失所的百姓,为了守护这片饱经战乱的山河。他们知道,真正的考验,还在前方的镇北军军营,在那刀光剑影的沙场之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