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请给我七天 > 第4章 第四章 无常

请给我七天 第4章 第四章 无常

作者:金雨田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24 20:14:45 来源:文学城

早晨的光从纱窗里钻进来,细碎得像被筛过的粉。

我坐在书桌前,翻开笔记本。昨天写的两行字立在纸上,像两株幼苗,静静等着阳光。

我想,也许我可以为每一天留下一个标题。如果昨天的标题是“粥”,今天又该是什么?

我走到窗边,看见路边树上的叶子正被风掀起,阳光从叶隙间逃出来,落在我的脸上。

我写:

-第二天,光。

狄琨出门前,换了套西装,他站在玄关镜子前打领带,领带是深蓝色的,像他的人。

我走过去,很自然地伸手帮他扣上西装的扣子。那动作流畅得仿佛是我每日都会做的事。

我的手覆在纽扣上的一瞬间,他低头看我。我把钮扣扣好,回望。他的眼神很深。那一刻,一丝让我心跳加速的情绪涌上来,我本能地垂下眼去,站远了些。

“今天要出门吗?”他问。

“有这个计划。”我说。

“需要我送你吗?”

我摇头:“我自己去。”

他皱了皱眉,好像想问“你去哪”,但忍住了,只说:“带手机。”

我点头。

他又看了我几秒,像在我脸上反复确认,然后才开门走出去。

上午,我去了超市。

推着购物车来到蔬果区。我一眼就看到一座红彤彤的小山——西红柿——我今天的目标之一。

我挑了几个放进袋子,又去冷藏柜里拿了一盒豆腐。

结账的时候,收银员问我有没有积分卡。

积分卡——这个名词第一次出现在我耳中,但我完全知道这是什么东西。这些简单概念早已烙印在脑中。就像我没有触摸和食用西红柿的记忆,但是见到它们,我一眼就知道那些是西红柿。

这,就是医生口中的“语义记忆”吧。最初是戚桐学习的,但是共享给了我。

我又突然觉得自己像个机器人,出厂前,系统里被存储了很多内容。只是在使用之前,我不知道自己都知道什么。

我对收银员摇头。

“办个积分卡很划算的!”我后面的顾客开口,“你看我这袋花生,就是用上个月积分换的。”

走出超市时,我第一次感受到自己的不同——别人会说“我上个月攒了积分”,而我,没有“上个月”。

中午,我把酱汁调好,切西红柿的时候,手不小心碰到了碗,酱汁打翻在案台上。

我看着桌面上那一滩棕色液体,没有生气,没有急躁,只是觉得有些可惜。然后心中生出一个疑问——这算不算一种“失败”?

如果是,是不是该自责?

我笑了一下,想到这是醒来后的第一次“失败”经历,决定放自己一马。

锅烧热,油下去,翻炒西红柿,豆腐块跟着进锅,加入酱汁。锅铲与铁锅碰撞的声音清脆,像在给某个旋律打节拍。

我把菜盛出来,颜色比我想象的好看。尝了一下——有点酸,有点咸,但可以入口。

我在本子上写:

-西红柿炖豆腐,第一次尝试,味道有待改进。

傍晚,他回来了。比昨天略早。

开门时,他的脸上带着一点疲惫,但眼神比前两天亮。也许是因为他看见我坐在餐桌前,桌上摆着两碗饭和一盘西红柿炖豆腐。

他走过来,停在桌边,目光久久落在那盘菜上。

他洗了手,在餐桌旁坐下,拿起筷子,夹了一口,慢慢咀嚼。然后,很轻地说了一句:“比上次好吃。”

我心里一动,“上次”,不是我。可他说得自然,好像不想分辨。我没有纠正。

我看着他低头吃饭。灯光从他的发顶落下,睫毛在脸上投下一道淡影。他吃得很认真,动作安静,就像在处理一份重要文件。

我忽然有点明白,为什么戚桐会抓狂。这样的人,让人很难透彻地知道他在想什么。爱、愤怒、疲惫、难过、关切……都藏在沉默里。

我分不清他的冷淡是天性、是因为忙,还是因为不爱了。

“狄琨。”我忽然叫他的名字。

他抬头:“嗯?”

“你为什么这么沉默?”我问,“你应该多说点话。”

“说什么?”

“你的想法,你的感情,你在乎的,你想要的,你无能为力的……”我盯着他,“你看上去好像从不表达,喜欢把事情埋在心里。”

他安静地看了我几秒。那几秒里,我听见自己心跳声放大。然后他移开视线,轻声说:“说出来没用。”

“为什么?”

“因为你会觉得我在敷衍你,或者在找借口。”

他说完这句,嘴角微微绷紧,像是抵御误解的习惯性动作。

我看着他,想表示“我不会”,却又停住。最后只说:“现在说出来,我会认真听。”

他没有回应。他只是把最后一口饭咽下去,放下筷子。

但我看见了。他眼里那一瞬间的松动。它很快被他压回去,可我看见了。

夜里,我补充完今天的记录:

-西红柿炖豆腐,第二次尝试,比他记忆里的好。

-他说,‘说出来没用’。

-

第三天早晨睁眼的时候,听到一阵轻响。我走出卧室,顺着声音来到厨房。

他穿着衬衫,袖口挽起,正在煎蛋。锅里是两个荷包蛋。他侧头看我:“把你吵醒了?”

“不算。”

“你昨天做了饭,”他说,“今天我来。”

我愣了一下,忽然明白这大概就是他的表达方式。他不会说“谢谢”,不会说“辛苦了”,不会说“你真棒”,也不会说“我喜欢你做的菜”,但他会站在炉子前,用一个行动还给你。

我笑了一下,靠在门边,看他把鸡蛋盛到盘中。

他的侧影,像一堵坚实的墙。我想,这堵墙很冷,靠上去的时候,可能会觉得冰凉,但冰凉里,有着让人安心的重量,很沉、很稳。

他煎的蛋很完整,蛋黄半熟,两个摆在一起,像一双可爱的大眼睛。

我不自觉用筷子夹起旁边碟子里切成小块的咸菜,在那双“眼睛”下面摆了一个向上弯起的弧形——一张微笑的嘴。

“你为什么不吃鸡蛋?”我问。

他顿了顿,道:“鸡蛋在我眼中,象征着一种不可预测的脆弱。”

这答案有些出人意料。

“蛋壳易碎,蛋清易流,蛋黄易破裂……这些都让我联想到人生中那些无法掌控的变故。”

我挑眉,没想到这解释竟然还带着些哲学深度。

“既然这些不确定性让你不安,为什么还要早起煎蛋?”

“因为你说你爱吃。”他抿了抿唇,“我平时太忙了,只有早起这短暂的时间能为你做点什么。”

“那你是接受了这份不确定性吗?”

他轻轻摇头:“我只是在通过反复练习把煎蛋的过程变成确定。”

我心里动了动。我不知道戚桐是否有同样的感受,但是我从这简简单单的事件里,感受到了一种爱的表达——通过征服自己的恐惧,来给爱人一份稳定的温暖。

鸡蛋可以代表关系中的“脆弱平衡”——他煎蛋的行为何尝不是一种维护关系的努力。

我又有些不解:“既然煎蛋的过程变得可控,而且你煎好的鸡蛋这么完美,为什么自己还是不吃?”

他沉默了几秒,浅浅地笑了下:“因为把鸡蛋吃下去,仿佛在吞下无常本身……这是我没办法克服的。”

我明白了。他抗拒鸡蛋,但又每天为恋人煎鸡蛋——这不是自相矛盾,而是他为爱人做的“例外”和“牺牲”。他愿意为他面对这份不确定性。而不吃鸡蛋,则是他保留的一丝“安全边界”,避免自己完全暴露在无常之下。

我咬下一口,温热流进嘴里。这是我第二次吃他做的煎蛋,两次中间不过只隔了一天。但咬下去的瞬间,却给了我一种“一路走来”的踏实感觉。

我低头,在心里对自己说:这是“现在的记忆”。

他走后,我打开本子,写道:

-第三天,蛋。

-他把“无常的风险”交予自己,把“确定的美好”留给对方。

上午,我试着整理书架。

书房里有很多书,一部分与新闻相关,应该是戚桐的。而大部分,则是和金融与管理有关的著作,有英文的,也有那种封面很厚重的,我猜它们属于狄琨。

我打开那本《大众传播学》,有书页被翻看很多次的痕迹,上面还有密密麻麻的笔记。然而,我找不到任何熟悉的感觉。

纸业上的文字对我来说不陌生,我也知道“新闻实务”、“媒介文化”、“传媒生产”这些词的概念,但我无法说出我是什么时候学的这些,教这门课的老师是谁,我在课上有没有睡过觉,最后考了多少分……

它们像孤零零的路牌,告诉我这是“知识”,却没有一条路能把它们连到我的人生里。

我抚过书页,忽然发现里面夹着一张书签。书签后面,用红色的笔写着两个名字:狄琨、戚桐。名字中间是一个红心。

我盯着它们,心口有点空。

我把书放回原处,关上柜门,像关上了一段我无从触碰的时间。

下午,狄琨回来了一趟,从书房柜子里拿了一个文件袋,又要回公司。

他喝水的时候,我注意到他衬衫的袖口磨出了细小的毛边,那不是一次两次能造成的痕迹。

我出声提醒:“衬衫该换新的了。”

他愣了一下,看向我,过了很久才说:“你以前从没管过这些。”

我有些惊讶:“以前,我不会帮你买衣服吗?”

“买,”他解释,“但只是会买你喜欢的,大多都不能穿去公司。”

我了然,不再多说。

傍晚,天气开始阴沉。

我站在阳台,手里捧着一杯温水,看着云层挤压在一起。

狄琨的声音从身后突然传来:“冷不冷?”

我吓了一跳:“什么时候回来的?怎么一点声音也没有?”

“刚刚回来。”他递给我一件衣服,“披上。”

我接过衣服,说“谢谢,不用了”,跟着他回了屋。

我把这件事写在了本子上:

-他刚刚下班,第一件事是问我“冷不冷”。

饭后,他坐在书桌前处理文件,门没关。我坐在客厅翻看杂志,斜眼就能看到他,灯光从斜上方打下来,他的侧脸很严肃,但是很好看。

很长一段时间,没有人说话,只有键盘声和翻页声在同一屋檐下交替出现。

那一刻,我忽然觉得奇怪:即使没有对话,我仍然能感觉到和他的“互动”——他在离我不远的另一个房间里,是我当前谱写故事的一部分,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或者说,两个人分别在写各自的故事,却是在同一张纸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