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请给我七天 > 第2章 第二章 就医

请给我七天 第2章 第二章 就医

作者:金雨田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24 20:14:45 来源:文学城

第二天早晨,厨房有热气。

我轻轻走过去,站在门口,看见他在煎蛋。平底锅里,蛋白边缘起了焦黄的纹,蛋黄圆而亮。

他认真把蛋翻面,锅铲在他手上伸出去、翻转、又抽回来,像执行一项小规模的任务。

我在想,他是不是做每一件事都这么专注;还在想,他是不是每天都会穿衬衫和西裤。

我不知道当年的戚桐是不是被这张棱角分明的侧脸所吸引,我知道我是。

他听见动静,抬眼看我。

“早。”他说。声音还是哑的。

“早。”我回。

他的目光在我身上停了一会儿,像在观察和对比什么:我的神情、语气、站姿。

然后他把锅子倾斜,把蛋滑到盘里,又从旁边的锅里盛出两碗粥。粥不稠,米粒开花。

蛋和粥被端上桌子,桌上还有一小碟咸菜,切得整整齐齐。

我在桌前坐下,一碗粥和那颗煎蛋被推到了面前。

我看着这些安静而温暖的东西,突然觉得所谓“被忽视”的反面并不一定是“轰轰烈烈地被照料”,它也可以是这些——一个忙到深夜的人仍记得早晨要煮粥。

只是这些事情太小,太容易被误解为“理所当然”。

“怎么不给自己也煎一个?”我问。

他抬眼:“我不吃鸡蛋。”

我没再继续问。这些生活的细节,会随时间慢慢浮现,并被我记住。

我小心咬了一口煎蛋,这是我“醒来”后的第一口食物。那味道和口感都是新鲜的,但我确定我喜欢。

我知道人活着要吃饭,我会饿、会用筷子、会咀嚼……但我没有关于食物的记忆,也不知道这具身体过去二十年在饮食方面的喜好。

“你……”他顿了顿,像不确定该不该问,“还是不记得?”

“嗯。”我咽下口中的食物,“我现在知道你是我丈夫,我也知道我们在闹离婚。可我不记得我们是怎么走到这一步的。确切地说,我不记得昨晚十点四十分之前,任何属于‘我’的经历。”

他看着我,目光像一把小心收进鞘里的刀。

“请相信我,或者最后一次相信戚桐。”我将自己和那个身份抽离,试图让他接受真相。

在一起三年零十个月,如果用心的话,足够从里到外了解一个人。

狄琨是了解戚桐的。这不是基于证据和逻辑上的判断,但我就是知道。

他表情的变化,显示他从我此刻的状态里,确实找不到对方的影子了。

我看到他的喉结滚了一下,听到他低声说:“吃完饭,我们去医院。”

“好。”

我们在车里没怎么说话。车载电台里播的是早间新闻——某个区域的地铁正在检修、某基金的净值持续增长、气象预测今天有大风……

车子等红灯的时候,我把车窗轻轻按下一点,风立刻从缝隙里挤进来,撞在我的脸上。我没有记忆去定义“这股风像去年秋天的第一场风”,也没有记忆去追溯“你曾经在这样的风里笑”……我只是把这股风当作“今天的风”。

他接了一个电话,对方像是他的助理,确认他今早取消的行程。

挂号的大厅人声很杂,灯光打在白瓷砖上,冷而亮。

我坐在候诊椅上,手里拿着病历卡,没有什么特别的情绪。狄琨坐在我旁边,指尖在手机上轻轻摩挲,好像在掩饰紧张。

医生戴着眼镜,四十多岁,不苟言笑。我坐在椅子边缘,觉得自己的背挺得有点僵。狄琨坐在我左手边,很近,好像随时会碰到我。

“你说你丧失了一部分记忆?”医生翻着病历本上护士提前登记的简要信息,语气冷静。

“不是一部分,”我低声说,“是……全部。关于‘我是谁’、我以前做过什么、和谁有什么关联……我都不记得。”

医生抬眼看我:“那你知道自己的名字吗?”

“知道,戚桐。”我看向左边的人,“是昨天晚上……他告诉我的。”

医生的目光落到狄琨身上,问:“你是病人的家属?”

“我是他丈夫。”狄琨的声音比我想象的要稳。

医生在病历上写了几笔:“说说你观察到的情况。”

狄琨沉默了一瞬,像是在组织语言:“我们昨晚在讨论……离婚的事情,他情绪爆发得比较激烈,然后……就突然不说话了。”

医生认真地记录。

狄琨继续:“我当时背对着他,不知道是不是突然发生了什么。他不说话的时间有点长,我转身去看,从那个时候开始,他就变得和以前不一样了。”

“不一样在哪儿?”

“他的情绪……突然就冷静下来了,这在以前从来没发生过,他向来都是不发泄完不会罢休的……”狄琨朝我看了一眼,“还有,他的眼神、说话方式也不一样了,就表现得……很茫然,就像根本不认识我,也不认识这个家。”

我听着、想着,虽然我没有过去,但我认为自己不是会对着别人发泄情绪的类型,再亲近的人也不会。

医生又问狄琨:“所以,在你看来,戚桐在性格上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对吗?”

狄琨抿唇,片刻后说:“发生得太突然,还没有足够的相处时间去给我做判断。”

医生看向我:“你自己觉得,你和以前不同吗?”

我之前已经给他说过了,我没有以前的记忆,我甚至不知道我是谁,但他依旧看似不经意地问,就像布下一个陷阱,试探我是否在装傻。

“我没办法比较。”我并没有不耐烦,也不介意再给他说一次,“因为我不记得以前的我。”

医生点点头,继续问:“有没有出现幻觉?听到不存在的声音,或者看到不存在的东西?”

“没有。”我摇头。

“头痛、抽搐、晕厥呢?”

“没有。”

“地球是怎么运行的?知道吗?”

这问题十分突兀,我愣了愣,回答:“自转,还绕着太阳公转。”

这种常识性的知识我知道,只是不记得是何年何月由谁教授给我。

“你在哪儿上大学?”

“我……不知道。”我瞥了一眼狄琨,“我是在上大学吗?”

狄琨眉头轻轻蹙起,眼里是掩不住的担忧,他轻声开口:“是,你在M大学读大四,新闻系。现在是假期。”

医生顿了顿,继续问:“你更喜欢茶还是咖啡?”

“我不知道,两样我都没喝过……”我想了想,补充,“确切地说,我不知道自己喝没喝过,至少从昨晚到现在没有。我知道它们都是略带苦味的饮品,但是目前,我无法想象它们的味道。”

……

医生问了一系列看似随机的问题,又用小锤在我身上做了一系列检测,最后让我去做一个脑部的核磁共振。

结果回来了,医生双手交叉在桌上:“目前来看,你的神经系统检测正常,脑部MRI也没发现明显病灶,所以记忆缺失不是器质性脑损伤导致。结合简单的测试和家属的描述,你现在表现为语义记忆保留,而自传性记忆丧失。”

我和狄琨对视一眼,又看回到医生。

“我来具体解释一下。” 医生推了推眼镜,语气放缓,“你们需要明白,人的记忆并不是一个整体,而是分为几类,由大脑不同的区域负责。”

他举起三根手指,逐一解释:

“第一种,程序性记忆。就是一些最底层、最稳定的技能性记忆。比如走路、吃饭、写字、系鞋带。这些动作是大脑在长期练习后固化下来的。即便没有“是谁教的”的记忆,身体仍然会自动完成。

“第二种,语义记忆。这是和世界知识与生活常识有关的记忆,比如‘地球绕着太阳转’,‘玫瑰是一种花’,‘咖啡是一种苦味饮料’。这些知识不是个人独有的,而是整个社会共享的。即便一个人忘记了自己的过往,他依然能说出‘这是红色’,‘这是糖’,‘这句话是中文’。这就是为什么他和人交流时看起来很正常。

“第三种,自传性记忆。这部分最脆弱,也是戚桐身上最明显看到的缺失。它记录的不是常识,而是每个人独有的人生故事。比如‘我第一次喝咖啡是在大学自习室’,‘我的猫病逝时,我很难过’,‘我和我的爱人在三年前结婚’。这些内容和个人经历紧密相连。”

医生停顿,目光在试探我们是否听明白了。

我和旁边的人,同时点了点头。我注意到狄琨脸部的线条,似乎更紧绷了。

“根据目前的情况,我们考虑是分离性障碍,其中包括分离性遗忘,也存在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也就是多重人格的可能。”

我盯着他的嘴唇,“多重人格”四个字出口的时候,像一块石头丢进深水,涟漪在心里一圈一圈荡开。

那是一个诊断,同时也是一枚标签。我不知道它是真是假,但它解释了我,也限制了我。

“分离性遗忘的核心是——只有一个人格,只是丢失了部分或全部自传性记忆。而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不一样。它的核心在于——存在两个或以上相对独立的人格状态。这些人格之间在行为、思维、情绪、兴趣、习惯上,可能完全不同。”

我低声说出自己的理解:“所以……遗忘只是同一个人失去了记忆,但人格分裂是出现了另一个人。”

医生点头:“对。你之前说像是‘接管了另一个人的身体’,而你的丈夫也提到你在性情上的变化,这已经超出了单纯遗忘的范畴,更接近多重人格的表现。”

我能感觉到狄琨的呼吸变得更沉重了。

“不过,我们目前还不能下确切的结论。因为多重人格的诊断前提是至少两个或以上人格轮替被观察到。”医生在电脑上敲敲打打,“就算有极小的概率今后再也没有进行人格切换,性格特质、行为习惯上的差异总会通过时间体现出来的。当然,这需要长期的观察,也需要家属的高度配合。”

“嗯。”狄琨出声,虽然音量不大,但不容置疑。

“目前建议心理治疗,定期复诊。”医生看向我,目光很温和,像在把一个刚出生的人交给世界,“回到家后,你可以开始做一件事——记录现在。你没有过去,但你可以从今天开始有。”

“记录现在。”我重复。

“你要持续做记录,写下每天发生的事、自己的心情,让这些‘现在’变成新的连续性。”医生顿了顿,又看向狄琨:“家属也要有耐心。”

“这种人格切换,”狄琨哑着嗓子,脸上的表情难以形容,像是在问一个很危险的问题,“通常是怎么发生的?”

医生合上病历:“人格的切换和记忆断裂,通常是因为极端压力、创伤、长期冲突等等,大脑触发了一种保护机制。”

狄琨本就黯淡的眸底,此刻一点光都没有了。

我轻轻抚了抚他的胳膊。我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我的大脑告诉我,看到别人一筹莫展、难过的时候,要给予安慰。

好笑的是,困惑、难过、需要安慰的人,好像应该是我才对。

出了诊室,走廊上人来人往。有人推着轮椅,有人抱着孩子,孩子在哭,哭声里混着奶和洗手液的气味。

我跟在狄琨身后慢慢走着,忽然觉得自己像一只刚被放回海里的鱼。它会游,它知道水是什么,但它不知道这片海有哪些暗流、在哪一处礁石锋利。

狄琨伸手替我推开医院的侧门。那一刻,我听见他轻声说了一句:“没关系。”

我不确定这句话是说给我,还是说给他自己的。

车往家的方向行驶。我记得沿路有很多梧桐树,记得市政厅附近在修路,记得经过了两个长长的桥洞,记得那个大型商圈的门口有个熊猫的雕塑……

这些都是在我们早上去医院的路上记住的。

我的记性真的挺好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