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历史 > 青凤朝纪 > 第6章 6、父女临池述心迹,尚书论策荐奇才

青凤朝纪 第6章 6、父女临池述心迹,尚书论策荐奇才

作者:垂直起降兔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0-22 04:22:32 来源:文学城

齐王宫筑于临稷北城的一片高丘之上。虽规模不大,但地势居高扼要,坐北朝南,一如龙蟠虎踞。正门上阳门高耸的城楼与瓮城相映,似是一只居高睥睨的凤鸟。

这处宫址还是先君柳锟所选。当初青州刺史柳锟加封齐国公,营建齐公府邸时,便看中了这片丘陵。后来柳仲武继齐公位不久,便发兵西进攻城略地,更取君临社稷之意,将青州治所定为齐都,更名临稷,自号齐王,不甘人臣之心昭然若揭。这座齐王宫也正是在那时扩建而来。

而在柳盈月眼中,这壮丽森严的王城如今却似一座飞鸟难逾的监牢。

并不需要内侍为她引路,也没乘光禄寺一早就为她备好的那顶抬辇。一踏进上阳门,柳盈月便轻车熟路地信步往内苑而去,反而是几个年岁尚轻的内侍跟得气喘吁吁。

齐王并未选择主宫正殿接见远道而归的征北将军,而是在内苑执明池侧等着自己的三女儿。柳盈月远远望见池旁凉亭之内,已然须发皆白的齐王正裹着锦裘躺在一张软椅中,身侧的老内侍则亲手向火盆中添着炭,除此之外,别无旁人随侍。

柳盈月令跟来的内侍们退下,心情复杂地走上前去,朝已经模样大变,不复当年英武了的父王长拜。

“儿臣盈月,拜见父王。”

齐王见了阔别三年的女儿,已经深沟浅壑遍布的面容因笑容越发皱了起来。

“好哇,盈儿回来了。当年你走的时候,脸上总还有些稚气,现如今早已成了大姑娘了。”

柳盈月看着父亲的面容,不觉有些心酸。方才踏入上阳门时心怀的不甘和烦闷,如今却被齐王的身形憔悴扫去大半。

不管他们之间发生过什么,还是将要发生些什么,她一直都还记得当年那个豪壮伟岸、雄心干云的父亲,就在这执明池旁手把手地教她使剑的样子。

齐王慢慢地从软椅上支起身来。柳盈月近前几步,老人握住她的手轻轻摩挲着,长叹了一声。

“你手上这茧子厚的,都快赶上为父年轻时了。”

柳盈月有些不自然地笑笑:“儿臣自小立志,要为父王分忧,为国家负起重担,怎能一直都是个稚嫩的小姑娘。”

齐王盯着女儿闪烁不定的眼睛,又叹:“不管怎么说,你毕竟还是个姑娘家。”

柳盈月躲开父亲的目光,不愿回答这句话。齐王见状,敛下眉眼,轻道了句:“这些年难为你了,盈儿。

不待柳盈月答话,齐王又径自道:“此次唤你回来,也不全是朝中众僚的意思。为父我,还有你大哥,二哥,四弟,都很想你。”

柳盈月依然不答,只是去接萧谭手上那支添炭的火钳,道:“萧叔,宫中事多,阿父我来侍候就好,你去忙别的罢。”

老内侍拗不过公主,看了看齐王。齐王微微苦笑,道:“难得盈儿有心,你先去歇着罢。有事我再让盈儿唤你。”

萧谭点头,朝齐王、公主长躬告退。

柳盈月往渐熄的火盆里添了几块炭,似是随口问道:“大哥现在如何了?心秀长大了吗?”

齐王稍作沉默,答:“心秀这孩子很好,沉静大方,聪明稳重,都随你兄长。我差遣了一个散骑为她侍讲,你不必操心。”

“只是你大哥,近几年来国事繁重,夙夜忧扰,比往年憔悴不少。前日你回朝之前,又为国用之事闹得焦头烂额。你若果真有心,当多为你大哥着想些才是。”

柳盈月望了眼父亲,目光似含着一丝凄怨。

她颇不自然地张了张口,但最后吐出的还是短短几个字:“阿父,盈月明白。”

齐王盯着满目怅然的女儿,终于还是放下了那个想要多敲打些什么的念头。

“……你刚刚回来,我也不说朝中那些外人的事了。既然到家了,就多守些本分,为你大哥搭一把手。你的仍是你的,你大哥的为父自有安排,只要你别做得太过分便是了。”

柳盈月一怔,凤眸闪过一阵水光,但瞳色很快就冷了下来。

“那么,我从前做的,就算是过分了……父王?”

她启唇反问,语气颇有些自嘲的意味。

“……为父也有错。”齐王避开她的目光。

“我情愿错的都是我。若父王您也有不是的地方,那这三年以来的这些事都是为了什么?”

柳盈月讪然笑着,摇着头后退几步。做父亲的下意识地伸出方才那还攥着她的手去挽留女儿,却扑了个空。

老人将手垂下,黯然眨着眼睛。

“盈儿,你小时不是这样的。”

“父王,说实话,三年来我也不认得我是谁了。”柳盈月回身望向远方,口中喃喃,“这雁军大帅本也不是我自始打算做的,我只想自己死在边关上,我自求个解脱,您心里也不必有担子。但这家事国事,盈月既流着柳家的血,做着齐国的臣,又不能不管不顾……到如今,已想放都放不下了。”

齐王半晌才沉闷道:“……你是王女之身,为那么一个奴婢自轻,你就真以为值得?”

柳盈月回过头来,一声苦笑:“您还是老样子。父王您或许不知道,女儿三年来白日里舍生忘死,入夜后辗转反侧,受了多少苦楚只是为了忘记那张脸。但对您来说,阿昙的命可能连朝生暮死的蜉蝣也不如吧?”

“事到如今,你还提那个名字做什么!”

齐王似被人戳到痛处,面色骤然发青,猛然拍着软椅的扶手,忽而又重重地咳嗽起来。

柳盈月见父亲不适,忙上前抚着老人的后背,高声唤道:“萧叔!萧叔!为阿父取水来!”

齐王捂住胸口,摆了摆手,示意不要叫旁人来。

“咳……罢了,罢了,盈儿。那些旧事,咱们都有错处,人非圣贤,岂有无过之理……为父也早已想过,从今往后,只要是你自己的事,为父也不再强求过问,你随你自己天性来就好,只望莫要令为父和你大哥为难……”

柳盈月也自觉方才所言过于意气,见父亲这般憔悴的模样,心中又是一阵酸楚。

“盈月自然懂得。大哥仁让持重,我想阿父是不必担心的,只是您当多注意身子才好。”

齐王苦涩地微微一笑,点了点头。

“说实话,盈儿。为父其实是有心,唤你回宫中来住的——”

见柳盈月脸上突然显出讶然神色,齐王又摆摆手,接着道:

“但只怕你若是回宫,凡事多有不便,你又不喜欢宫禁森严,我便令下人将你府上安置成你从前住的样子,只盼你能习惯些。不过若有闲暇,为父还是望着你时常来宫里走动走动……”

“……毕竟,为父只有你这一个女儿啊。”齐王抹了把眼睛,仰天叹息。

柳盈月的眼角悄无声息坠下一滴泪来,做父亲的却没有察觉。她不再言语,只是扶住老人的肩头。

父女二人静静地注视着执明池水随秋风漾起波澜,许久无话。

“天不早了,你一路奔波劳苦,还是回去歇息罢。”

终于,齐王颇有些费力地起身,抬抬手召唤在远处等候多时的萧谭前来侍驾。柳盈月也朝齐王揖道:“阿父,那盈月便暂且告退。他日得闲,再来入宫看望阿父。”

齐王欣慰地笑笑,摆手示意。但看着女儿的背影走开几步,萧谭尚在远处未及赶来,老人又叫住女儿,轻声问道:

“盈儿……你还恨父王吗?”

长宁公主止步回身,朝齐王回眸浅笑。

“无论如何,盈月始终还是您的女儿。”

——————————

回到府上,天色近晚。柳盈月刚要换回便服,郑长翎却又来报:

“殿下,郭尚书来求见了。”

“是五兵尚书郭谦么?”

“是,现在正在前门侧厅候着。”

郭谦昔日在刺史任上时,很是得北地豪侠的推崇;既与柳盈月颇有私交,公事上二人也相互扶助不少。她想了想,答:“引他去正厅吧。让僮仆先好生招待着,我立时就到。”

来到正厅时,柳盈月见郭谦正凭几酌酒,僮仆端上的一盘柑子也已就酒吃了一半。

柳盈月笑道:“良默兄好雅兴啊,我府上的酒怎么样?”

郭谦举杯,随口答:“殿下的酒虽好,但比冀州时的差些。”

柳盈月也对案坐下,自斟一杯酒,只是捧在手心不喝。

“良默兄今日口味倒是奇怪。军中酒水糙砺寡淡,宫中赐下醴酒甘冽醇厚,如何不如冀州时的?”

“宫中赐酒甘醇,但终究少了烟火气。军酒虽淡,却能解烦,不似今日愁上浇愁哇。”

郭谦嘴上这么说,却又将一杯美酒灌进肚里,满足地擦了擦沾了酒液的山羊须。

柳盈月把杯中之物随手往身后一倾,佯作不快道:“我看你倒是无忧无愁的。怕不是闲来无事消遣本殿,捎带着蹭壶酒喝罢?长翎!差人拉一车酒来送与郭尚书,然后送客。”

郭谦置杯,哈哈一笑:“有言道‘与君子交,如饮醇醪’,郭某虽不敢自比君子,特来为殿下解烦。”

“良默兄试言,我所烦为何呀?”柳盈月似笑非笑。

郭谦倒是不急,再斟一杯,娓娓而答:“殿下所烦有二。一者为国事,如今朝堂高门当政,不图进取,不恤君上,所忧唯土地田丁、门生故吏而已。一旦有人政见不合,辄千方百计排挤压制。日前殿下上表被驳是小事,只是长此以往,形异事迁,则天下攻守胜负之势易也。非但殿下前途堪忧,只怕齐家气运,也恐难千秋百代矣。”

柳盈月撇撇唇角,漠不关心答道:“良默兄也过于高看我,只把我当做屈原一般的人物了。国政大事自有父王与长兄操心,我若政事上不得意,便辞去官职,日日清闲做一太平公主便了。至于齐家千秋百代,又与我一女子何关?”

郭谦一番正论却得如此答复,却也不恼。他料长宁公主今日刚刚回都,又方自王宫出来,心中郁闷,只是拣些气话讲。他心念一转,决意激她一激。

“殿下所言也对。即使他日与哪位驸马爷得了小殿下,也不姓柳不是?”

柳盈月脸色陡沉,猛然拍案,震得郭谦面前那杯酒都洒出几分。

郭谦反而笑道:“哈哈哈,还记得当年殿下出镇冀州之前,听闻大王正欲为殿下觅一驸马,如今看来,怕不是当初有一半是为了躲这位驸马爷。郭某酒后失言,殿下恕罪,恕罪呀。”

柳盈月紧紧抿唇,随后长出一口气,叹道:“若换了个别人,怕是你这项上人头别想再要了。我今日已与王上谈过,陈年旧事,休要再提。”

郭谦忽正色朗声道:“大王春秋已高,朝中诸公环伺。仅与大王今日只言片语,岂足保殿下今后无事乎?”

柳盈月心头一震,却不作声。

“殿下所烦之二,即为自身而已。郭某非为细究殿下往事,也无意窥探殿下心迹如何。若殿下执意做一清闲公主,大王在时,犹可念父女之情,威压众人不敢造次;若他日大王龙去鼎湖[1],殿下欲倚何自立?”

“你的意思是……”柳盈月神情凝重,若有所思。

“殿下果欲图谋长策,不若礼贤下士,广结豪侠智谋且报国无途之人,尤以幽冀兖三州及诸州寒士为甚,以殿下威名统之。他日若朝堂有变,据此人望与雁关重兵,进可高居宰辅之重;退可与朝中高门分庭抗礼,徐图长计。如此,殿下私愿与大齐社稷可两全也。”

柳盈月则眼波流转,道:“此非良默一人之计,实为幽冀众人之所愿罢?若我依你言,他日朝争落败,身败名裂,又当如何?”

郭谦大笑,答:“世间明锐无过殿下!以我所言,殿下与我等皆得偿所愿,挽社稷朝纲于将倾,岂非一石三鸟之利?至于朝争,不争则败,何如放手一搏?况且以郭某度之,仍有七成胜机!以殿下之慧,此间取舍,不言自明矣。”

柳盈月亦面露浅笑,取杯斟满,不疾不徐饮尽。

“我受父王嘱托,辅佐长兄,实无弄权之意。良默兄今日所言,我当细细思量才是。”

郭谦起身,向公主长拜:“齐家社稷得全,此乃大忠大孝大义,全在殿下一念之间而已。”

拜过之后,郭谦抬眸思忖,又道:“……不过,无论殿下意下如何,郭某都有一人,打算引荐与殿下。”

“怕不是哪位幽冀贤才罢?我昔日仍在边境之时,何不早早引荐?”

“不然。”郭谦神秘一笑,“此人也是出身名门,与我素无瓜葛。然其人胸怀宏远,腹有长策,更常怀赤子至诚,可称奇才。我与之虽仅一面之交,然敢断言此人德才,不在先魏荀令君之下。”

柳盈月见他这般盛言,顿时来了兴致,问:“荀令君乃是何等人物?纵然你有识人之能,但一面之下便如此盛赞,我却不信。须得见上一见,才知分晓。只是此人现在何处?”

“殿下勿急。”郭谦掐指一算,答:“明日正逢百官休沐。殿下欲见此人,只待午后未时,往南市倾秋居去,莫显身份,点上一壶桂花酒,你二人静静叙谈便是。”

柳盈月失笑:“倾秋居乃临稷文士云集雅聚之处,你若不讲明,我却如何分辨?”

郭谦摇摇手指,道:“无需言明。殿下只见哪一人最为入眼,便是我所说这位奇才。”

柳盈月无奈笑道:“罢了,反正无事,我便信你一回。最差也不过喝上一壶倾秋居的桂酒而已。”

“那么,郭某不便叨扰,就此告辞。”郭谦言尽,朝柳盈月又是一揖,便要告辞。

“且慢。”柳盈月唤道,“长翎!既然郭尚书如此爱喝我府上的酒,差人拉上一车,送到尚书府上!”

郭谦大笑,长揖拜谢而去:“哈哈哈哈,殿下盛情难却,郭某不敢推辞,只得多谢了!”

[1]龙去鼎湖:黄帝于荆山之下铸鼎,鼎成而龙至,黄帝遂乘龙升天。后指帝王去世。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