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晴风挽流长 > 第60章 第 60 章

晴风挽流长 第60章 第 60 章

作者:卫七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27 04:48:08 来源:文学城

年过得快,像指缝里攥不紧的沙,簌簌地便溜走了。年初二,邢南煦到底还是踏上了回北京的车。站台上,他一步三回头,卷发被风吹得乱糟糟的,眼睛里的不舍浓得化不开,直到火车开了,变成天边一个小黑点,才算是彻底从李寄风的视野里摘了出去。

亭子间一下子又空落下来。那床崭新的浅灰色羽绒被还叠放在床里侧,残留着一点另一个人的体温和气息,像退潮后沙滩上留下的湿痕,提醒着方才那场短暂的热闹并非梦境。

李寄风将被子重新铺平整,动作慢而仔细,仿佛在完成一件郑重的仪式。屋子里还弥漫着年夜饭残留的油烟气,混着邢南煦带来的、北方干燥的尘土味,形成一种独特的、过了年的味道。

他走到窗边,推开一条缝。冷空气挟着弄堂里零星的鞭炮碎屑和硫磺味儿钻进来,冲淡了屋里的暖意。对面屋顶的瓦片上,几只麻雀在啄食不知哪家晒的腊肉滴下的油渍,叽叽喳喳的。年节的喧嚣如同涨潮的海水,汹涌地来,又悄无声息地退去,留下满地狼藉的贝壳与沉寂。生活很快便回到了它固有的轨道上,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惯性。

李寄风的研究项目重新启动,课业也日渐繁重起来。金融系的空气里,似乎永远漂浮着数字、图表和一种无形的竞争压力。他依旧穿着那几件半旧的衣衫,穿行在教室、图书馆与家教的人家之间,像一枚投入水底的石子,沉静,不起波澜。

只是颈间那条深灰色的羊绒围巾,替换了原先那条磨得起球的旧物,柔软地护着他,隔绝了部分申城湿冷的春寒。偶尔指尖拂过那细腻的绒面,会有一瞬间的恍惚,仿佛触摸到的是另一只手的温度。

与邢南煦的联系,又回到了依靠电波与网络维系的状态。邢南煦回到北京后,果然立刻投入了那个关于西南地区某个社会议题的深度报道组。他变得比年前更加忙碌,视频通话的背景常常是嘈杂的报社办公室,或是颠簸的长途汽车、火车。屏幕那头的人,脸颊似乎又清减了些,下巴冒出了青色的胡茬,但那双眼睛,在疲惫之下,却燃烧着一种被理想淬炼过的、灼热的光。

“这边山路不好走,昨天坐那种小面包车,差点把五脏六腑都颠出来。”他对着镜头龇牙咧嘴,语气里却带着点探险般的兴奋,“但是李寄风,你无法想象,我们走访的那个寨子,那些老人和孩子……他们说的话,他们过的日子,真的,坐在北京的教室里永远想象不到。”

李寄风大多时候安静地听着,看着屏幕上那张因奔波而略显沧桑、却神采奕奕的脸。他能感觉到邢南煦正在以一种惊人的速度成长,那片曾经被他小心翼翼呵护在羽翼下的“热心”,如今正主动地去撞击更坚硬、更复杂的社会现实,并在这个过程中,锻造出属于自己的骨骼。他偶尔会提醒一句“注意安全,按时吃饭”,更多的时候,只是将那份牵挂压在心底,化作更深的沉默。

有时,邢南煦会在深夜发来几张随手拍的照片。模糊的、崎岖的山路;暮色中袅袅升起的炊烟;孩子黝黑脸庞上纯真又带着怯意的眼睛;或是他自己蹲在田埂边,就着昏黄的手电光记录笔记的背影。没有过多的文字,图像本身已诉说了千言万语。李寄风会将那些照片存在手机一个单独的文件夹里,像收藏一枚枚来自远方的、带着泥土气息的邮票。

三月的上海,春意是试探着来的。梧桐树光秃的枝桠上,芽苞还紧紧蜷缩着,但风到底软和了些,吹在脸上,不再像刀子割。弄堂里,晾晒的衣物颜色渐渐鲜亮起来,空气里飘着洗衣粉和阳光混合的、洁净的气息。

这天下午,李寄风难得没有家教,在图书馆查完资料回来,看见亭子间门口放着一个牛皮纸包裹。没有寄件人信息,只在中间用钢笔写着他的名字,字迹清秀工整。

他拿进屋,拆开。里面是几本厚重的、砖头一样的书。《当代社会问题深度报道案例分析》、《调查性报道的伦理与边界》、《中国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社会发展研究》。书都是崭新的,散发着油墨的清香。他翻开其中一本的扉页,里面夹着一张便签,上面是苏晚晴那熟悉的、一丝不苟的字迹:

“寄风,偶然在书店看到这几本专业书,想起南煦似乎在做相关方向的调研,或对他有所助益。冒昧购下,烦请转交。祝一切安好。晚晴”

便签上没有多余的寒暄,语气平和得体,保持着恰到好处的距离。李寄风拿着那几本沉甸甸的书,站在屋子中央,一时有些怔忡。窗台上的绿萝在午后的光线里舒展着叶片,绿得沉静。他想起那个总是安静地坐在教室角落、眼神却锐利如鹿的女生,想起她曾递过来的笔记和参考书,想起她看向自己时,那克制而深藏的目光。

有些心意,如同春日里悄然融化的溪流,无声无息,却自有其坚韧的流向。它不寻求回应,只是静静地存在,在需要的时候,给予一点不着痕迹的支撑。

他沉默了片刻,将书仔细地码放在书桌一角,准备下次视频时告诉邢南煦。然后,他拿起手机,给苏晚晴发了一条简短的信息:

“书收到了,谢谢。我会转交。”

很快,那边回复过来,同样简短:

“不客气。举手之劳。”

对话便到此为止。没有延伸,没有客套。像投入湖面的小石子,漾开几圈涟漪,很快便恢复了平静。

李寄风走到窗边,望着楼下弄堂里来往的人。一个母亲正追着蹒跚学步的孩子,嘴里絮絮地叮嘱着;几个老人坐在竹椅上,眯着眼晒太阳,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天。生活在这条狭窄的弄堂里,呈现出它最朴素、最坚韧的质地。

他忽然觉得,他和邢南煦,以及那些出现在他们生命里的人,无论是苏晚晴、陈峻,还是沈哲,甚至那位态度复杂的邢母,都像是这弄堂里的住户,各自守着一方屋檐,有着各自的悲欢与算计,却又在命运无形的编织下,不可避免地产生交集,彼此影响,共同构成这幅庞大而复杂的人生图景。

而他和邢南煦,不过是这图景中,努力想要靠得更近、将彼此的生命线缠绕得更紧的两根丝线。前路尚远,风雨未知,但手中的线头既然已经紧紧相握,便只能一步一步,继续往前织了。

窗外,天色向晚,暮霭如同稀释的墨汁,缓缓漫过城市的天空。弄堂里亮起了第一盏灯,昏黄,温暖,像一颗在薄暮中悄然点燃的心。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