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前的最后几个月,空气绷得像一根即将断裂的弦。倒计时牌上的数字一天天变小,红得刺眼,沉甸甸地压在每个即将奔赴考场的人心上。
教室里的气味变得复杂,是油墨、咖啡和少年人焦虑汗水混合的味道,每个人桌上都堆着摇摇欲坠的书山,只能偶尔从缝隙间看见一双双熬得通红的眼睛。
李寄风像是把自己钉在了书桌前。他比以往更加沉默,也更加锐利,像一把反复打磨、只为最后一击的剑。他不再仅仅是埋头苦读,开始主动找老师讨论那些刁钻的压轴题,甚至在课间也会和陈峻、苏晚晴他们快速交流几句思路。那层孤冷的壳还在,却不再是为了隔绝外界,而是为了更极致地凝聚所有精力,投向那个唯一的目标。
邢南煦的变化更是显而易见。他像是被抽走了所有多余的精力,不再课间满教室乱窜,不再拉着人讲冷笑话。他安静地坐在座位上,做题,背书,像一头沉默下来、积蓄力量的小兽。
他母亲那边的压力有增无减,争吵、冷战、眼泪……但他都咬牙扛了下来。每次感到快要撑不住时,他会抬起头,目光与斜前方的李寄风短暂交汇。没有言语,只是极轻微地点一下头,便又各自埋首。那是一种在风暴眼中奇异的平静,一种心照不宣的、“我们一起”的默契。
志愿填报的最终表格发下来时,教室里静得能听见笔尖摩擦纸张的沙沙声,仿佛能听见命运齿轮开始转动的声响。李寄风拿着那张决定性的纸,没有太多犹豫。他在第一志愿栏,清晰地填上了那所顶尖大学的名字,专业——金融学。笔迹沉稳有力。这是他必须走的路,是责任的基石,也是他承诺过的、要变得强大的起点。
填完后,他侧过头,目光越过几排桌椅,落在邢南煦身上。邢南煦正对着表格发呆,手指无意识地抠着表格边缘,嘴唇抿得发白。李寄风知道他在挣扎。他喜欢的新闻传播,需要极高的语文和文科综合分数,而他的数学始终是令人提心吊胆的短板,填报的风险太大。家里更倾向于让他选择更“稳妥”的中文或历史。
李寄风没有出声,只是静静地看着。过了许久,他看见邢南煦深吸了一口气,像是将所有的犹豫和恐惧都压了下去,拿起笔,在第一志愿栏,郑重地写下了北京一所重点大学的名字,专业——新闻学,那是他早就调研好的专业和学校。笔迹有些颤抖,却异常清晰,带着一种孤注一掷的决绝。
那一刻,李寄风心里像是有什么东西轻轻落了地,又像是被什么东西重重地撞了一下。他知道这个选择对邢南煦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他放弃了家人铺好的“稳妥”,选择了自己内心那点尚未熄灭的、带着理想主义色彩的火苗。也意味着,如果他们都能如愿,未来四年,他们将位于这个偌大国家的两个不同坐标。
高考那三天,像一场漫长而安静的战役。考场外是焦灼的家长,考场内只剩下笔尖划过答题纸的沙沙声。李寄风答题时依旧沉稳,只是偶尔在遇到极刁钻的题目时,笔尖会稍作停顿,眉心微蹙。邢南煦则显得更加紧张,遇到数学大题时,额头甚至会渗出细密的汗珠,但他一次也没有像往常那样轻易放弃,只是用力抿着唇,一遍遍尝试不同的思路,将李寄风教他的那些方法在脑中飞快地过筛。
最后一门考试结束的铃声响起,巨大的虚脱感席卷了所有人。没有预想中的狂喜,大多数走出考场的脸上带着一种麻木的平静和深切的疲惫。
成绩放榜那天,学校公告栏前挤得水泄不通。各种惊呼、叹息、雀跃的声音交织在一起。李寄风的名字高悬在理科榜首,毫不出人意料。他平静地看了一眼,便转身离开了人群。
他在教学楼后面的老围墙下找到了邢南煦。邢南煦正靠着墙壁,手里捏着一张成绩单,低着头,肩膀微微抖动。
李寄风走过去,没有说话,只是站在他身边。
邢南煦抬起头,眼睛红得像兔子,脸上却带着一种奇异的、混合着泪水的笑容。“李寄风……我……我数学过线了!超常发挥!总分……总分应该够得上我报的那个专业了!”他声音哽咽,带着难以置信的狂喜,仿佛压在胸口许久的大石终于被移开。
李寄风看着他,看着他脸上那毫无阴霾的、纯粹的笑容,仿佛连日来的阴郁都被这阳光驱散。他嘴角几不可查地弯了一下,接过那张被捏得有些皱的成绩单,仔细看了看。数学分数确实比平时模拟考高了十几分,堪堪越过了那道危险的门槛。
“嗯,”他将成绩单递回去,语气依旧平淡,眼底却有一丝不易察觉的柔和,“我说过,你可以的。”
巨大的喜悦过后,现实的问题便接踵而至。录取通知书陆续发放,李寄风毫无悬念地拿到了那所顶尖大学金融系的录取通知。邢南煦也在焦灼的等待后,收到了第一志愿新闻学院的录取书。
喜悦是真实的,但压力也如山般倾倒下来。邢南煦家里的气氛降到了冰点。得知录取结果后,他母亲的反应比预想中更为激烈。争吵、冷战、甚至以断绝关系相威胁……他几乎被完全禁足,与外界的联系被严格切断。
李寄风这边,也并不轻松。他父亲从北方打来电话,声音里带着欣慰,却也难掩对高昂学费和生活费的忧虑。李寄风只是平静地告诉父亲,他已经联系好了助学贷款,暑假也会拼命做家教,让他不用担心。
他依旧住在那个亭子间,白天出去做家教,晚上就着那盏旧台灯预习大学的课程。生活仿佛又回到了最初的轨道,忙碌,清贫,目标明确。只是心里某个角落,始终悬着,牵挂着那个被禁锢在繁华都市另一端的、像太阳一样的人。
他知道,高考的关卡闯过去了,但横亘在他们之间的,来自家庭和社会的真正挑战,现在才刚刚开始。
生活从来不是童话,它是一席需要亲手编织的锦缎,每一道现实的粗粝纹路,都需要用耐心和勇气去细细打磨。而他,已经准备好了针线。大学的门槛跨过去了,但真正的成年礼,或许才刚刚拉开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