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清穿之宫斗日常 > 第1章 不要命的儿媳妇

清穿之宫斗日常 第1章 不要命的儿媳妇

作者:爱是晨曦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16 21:58:44 来源:文学城

初秋微凉的午后,紫禁城后宫延禧宫小花园午憩的惠妃睁开眼睛,警惕的眼神一刹那消失后转动着五官最有标志性的桃花眼观察着四周,好像头一次进入陌生环境一样…

重新闭上眼睛思索着原主委托的两个任务,一是改变儿子胤禔被圈禁的命运,不求一展抱负只求平平安安到老;二是藏在万岁爷心里的那个女人改变了我的命运,从包衣飞上枝头变凤凰。

对挽救儿子的任务原主没有多交代,本着既然接了任务一定能够完成的打算,不再多说一言。

对自己成为别的的女人替身希望找出替身,倒是多说了一些,并不是“你要如何如何做,你要对那个占据万岁爷心的女人怎么报复”,更多的是把藏在心里一辈子的话,终于可以毫无顾忌的脱口而出。

“万岁爷早期后宫不少妃子都是那个女人的替身,可能是相似的性子、五官、身材…我是感激万岁爷的,如果没有被万岁爷看中,我一介包衣,最好的命运是25岁出宫后嫁给鳏夫当填房,填房怎么比得上皇帝的妃子…我啊,就想为自己被改变的一辈子找个答案”

回忆着原主端坐在四维空间的模样重新睁开眼睛的惠妃,思考着从哪里入手如何完成任务…

现在是康熙三十四年,这时的皇长子胤禔虽然被康熙当做太子胤礽的磨刀石,但还没有彻底被当做工具人,改变皇长子被圈的命运,完全来得及。

难的是如何让皇长子发光发热还能不被圈,惠妃想着虽然原主没提要求,但没有要求才是最难完成的任务,康熙皇长子,能文能武,几次上战场立下赫赫战功的皇长子,为了不被圈,藏拙…

惠妃想着怕是自己刚和儿子提出来胤禔便甩袖而去了,先帝顺治爷在后宫竖着的“后宫不得干政”,还在那里高悬着。

至于找出康熙爷心里的白月光,惠妃想着只要找到头绪,抽丝剥茧后总会现身,就是不知道进了康熙的后宫还是成为人妻…或者红颜早逝?

路要一步步走,任务要一个个来,先从有头绪的开始,惠妃刚起身,训练有素的宫女立刻上前,伸出手给惠妃主子搭着。

“红桃,到西三所,问问大福晋有没有有空?有空来一趟,本宫有事找大福晋商量”

“是,主子,红桃领命”

婆婆有令,手上有活的儿媳妇都要放下一切用最快速度伺候婆婆,更何况当了皇家的儿媳妇,有当皇子且为长的丈夫,有曾经代管凤印四妃之一的主位娘娘当婆婆,加上连生三女没有替皇子丈夫完成“生下万岁爷嫡长孙”愿望,底气不足的皇长子胤禔嫡福晋伊尔根觉罗氏,跟在延禧宫大宫女红桃身后,心里颇为忐忑…

明年是大选年,难不成婆婆是和我提前商量后院要进人?还是因为前阵子二格格和三格格连续生病,娘娘认为我没有做好额娘,照看不好孩子?或者是这阵子爷公事上的事情和太子爷起了争执,传动了在后宫的娘娘耳朵里,让我劝劝爷?亦或是关心我的肚子,是不是有了爷的第四个孩子,后院的女人伺候后被盯着喝避子汤,娘娘会不会等不及…

伊尔根觉罗氏握着帕子一路想着,该怎么得体的回答娘娘的问题,不然婆婆对自己有看法。

先说大事情,爷和太子爷在朝堂上闹得厉害,娘家早就传信了,阿玛在信中提了一嘴,但也是提了一嘴的态度在提点嫁出去的女儿,男人外面的事情和后院无关,妯娌之间的往来该怎样就怎样,太子妃是太子妃,而你是大福晋。

娘娘在皇阿玛的后宫多年屹立不倒,出嫁前额娘分析过婆婆,守本分懂分寸是每位熬出头的娘娘们必备的技能,尤以延禧宫惠妃为最!

要论对万岁爷性子的了解,后宫里的几位诸位娘娘不分伯仲,但能够在竞争激烈的康熙后宫早期平安生下皇子且忍痛接受儿子抚养宫外的骨肉分离之痛,羊毛不出众的惠妃必有过人之处。

从不在爷的差事上说话的娘娘即使要打破惯例,也是会在爷请安的时候直接和爷替,而不是通过她的嘴转告。

即使等不及,也会派人通知西三所“娘娘想皇长子了”…

再提后院进人,她可不是八弟妹是个善妒的女人,别看府上只有她给爷生下的三个女人,但后院有名有份的女人不比毓庆宫少,娘娘并不是无辜找儿媳妇麻烦的婆婆,她可以用“儿媳知晓了,今晚会把娘娘的话转述给爷”

至于爷听不听,并不是她可以擅自做主的,嫡福晋的体面爷一向给的足,但插手大事,可就越了爷给后院立的规矩了。

最后是2个女儿生病,想起来伊尔根觉罗氏恨不得打杀了不尽心的内务府奴才!可…人在屋檐下哪怕是皇子、福晋也要低头,不止不能打杀,罚过后还要给给个甜枣,就怕他们哪里不小心再让格格们染了风寒…

这事情娘娘只知道的,伺候三个女人的人手还是娘娘做主换了的,所以娘娘突然派大宫女传她问话,孙女生病的原因可能性极小。

所以摸着肚子的伊尔根觉罗氏抬头看着“延禧宫”的匾额,为了自己的肚子吗…

皇长子府生下嫡长孙并不是皇长子福晋的意愿,她不否认如果能够生下皇家的嫡长孙,对她对阿玛对娘家对伊尔根觉罗氏一族的好处,但这是皇长子胤禔的意思!

要论这世上对胤禔的了解,除了皇上,可就当娘的心里清楚…

可她的肚子确实不争气!

痛苦闭上眼睛的伊尔根觉罗氏重新睁开眼睛,整理心情跨进延禧宫的宫门,向额娘惠妃恭敬请安。

娘娘急忙找她的原因却是出乎她的意料!

或者说她预测了正确的方向但没有猜准答案!

“你的身子因为连着三次生育,亏损严重,你自己清楚吗?”

惠妃挥退了伺候的宫女,向进门后虽然提早掩饰情绪但没有控制好忐忑眼神的儿媳妇伊尔根觉罗氏。

“娘娘,您的关心儿媳知晓,但儿媳的身子一向康健,儿媳并无大碍!只是近日二格格三格格接连生病,爷因为朝堂上的事情心情不愉,儿媳担忧孩子和爷,夜里失眠,睡得不好导致脸色差,万幸二个孩子已经痊愈,爷的差事也无问题,儿媳也放下了担忧,娘娘,儿媳一定照顾好爷和孩子的同时,看顾好自己的身子,早日替爷生下嫡子!”

面对儿媳妇焦虑的辩白,惠妃叹了口气,“哪怕用你的早逝换你儿子的出生?”

“儿媳愿意!”

若不是顾虑宫规和当儿媳妇的规矩,伊尔根觉罗氏恨不得指天发誓,表明自己为了生下儿子,愿意付出一切。

惠妃笑着摇头,并没有动容,“婉容,你以为我是在问你的态度,还是指责你没有给胤禔生下嫡子?”

伊尔根觉罗氏觉得今天的婆婆特别不一样,不怒自威,还是一样的语气和微笑,气场就是比以往足!

“儿媳不敢!儿媳知道娘娘关心儿媳,关心府上子嗣延绵,儿媳一定尽快再次怀上孩子,全了娘娘抱孙子的心愿,早日让爷儿女双全!”

若不是知道自己的家室足以可以依靠,也信任婆婆的人品,伊尔根觉罗氏怕是担心自己的小命不保…爱新觉罗家没有被休弃的嫡福晋,但有病逝的嫡妻!

惠妃起身走到坐到伊尔根觉罗氏身边,伸出手按下要起身伺候的儿媳妇,伸出手按在伊尔根觉罗氏的手腕上,“进宫前我学过一些医术,这些是胤禔都不知道的,婉容,太医没有隐晦告诉你,若是你不修养三年五载停止生育,寿命不长”

“倒是你拼死生下的皇长子府嫡长子还有你的三个女儿,就要在继福晋手上讨生活了,本宫固然可以看顾,但到底宫内外有别,本宫又能照看多久,比不了亲娘在身边最让人放心”

伊尔根觉罗氏不可置信的大胆的对上婆婆惠妃可怜心疼的眼神,在缓缓低头看着婆婆给自己把脉的手,心里一抽搐,慌张的问,“额娘!儿媳,儿媳的身体,不好了?!”

照看平安脉的顾太医劝自己多养养,尤其是难产生下三格格后,顾太医每次请脉后“福晋您的身子亏损,务必多养养”,难道不是当了皇家太医后固定用词吗!?

惠妃将虽然生了三个女儿但还是20出头的年轻儿媳妇搂进怀里,轻拍着后背,伊尔根觉罗氏小声抽泣着,再次大胆的在婆婆怀里哭着…

自从出嫁后要时刻端着皇长子嫡福晋的身份,人前人后时刻保持稳重,但她也是尚书家娇养的格格啊!

“你的身子要好好养,生儿子的事情不着急,什么都没有你的性命重要,负责你们院子平安脉的顾太医可以信任,我再安排一个医女进你后院,专门照顾你”

“是,额娘,儿媳知晓了”

婆婆的怀抱让她感受到母亲的爱,婆婆是知晓她的身子怀了,是单纯的心疼她,心疼一个可能失去生育能力的女人…

哪怕是用温情让她松口同意府里进家室良好的侧福晋,伊尔根觉罗氏也认了!

“大格格8岁了,在皇家已经是个大孩子,后院的小事情你可以慢慢的交给她,二格格三格格渐渐也大了,你是有帮手的,不用自己操心”

“若是后院谁想不听话,你是嫡福晋,直接用家法,教导后院女子规矩本就是嫡福晋的职责之一,胤禔有意见,我来教训他”

惠妃拍打着儿媳妇伊尔根觉罗氏的后背,怀里的人不再哭泣,松开后拿起手帕给儿媳擦眼泪,“别担心,有额娘在,天踏不下来”

“额娘!那爷的儿子…”

“这是你们夫妻两人的事情,额娘不参与,如果你是问明年大选,额娘没计划,万岁爷若有,你也不用多虑,家室再强大的侧福晋,在嫡福晋面前,也要缩着站着敬着”

惠妃的话给伊尔根觉罗氏吃了一个定心丸,但大福晋红着眼睛离开延禧宫的消息,还是在没有秘密的后宫流传着,传进了皇子住所西三所,传到了皇长子胤禔耳边,自然也传到皇宫的主人乾清宫康熙爷处…

惠妃吃着晚膳呢,延禧宫大太监乐呵呵的进门禀告,“娘娘,今晚万岁爷翻了咱们延禧宫的牌子”

“伺候本宫沐浴更衣”

惠妃吩咐后大宫女红桃得令退下去安排着,放下筷子的惠妃,用沾湿的手帕擦嘴擦手,漱口后望着天上的月亮,帝王的白月光…

后宫日常2正式更新了,感谢支持,喜欢的亲亲们收藏一下,

更新时间:每天不定,写完就发,一般晚上22点前,周六、法定节假日一般不更新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章 不要命的儿媳妇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