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古典架空 > 清穿之抱紧四爷大腿 > 第8章 阴谋

清穿之抱紧四爷大腿 第8章 阴谋

作者:西江月明 分类:古典架空 更新时间:2022-02-10 18:00:44 来源:文学城

夏日的午后,阳光透过枝叶的缝隙,在地面上洒下斑驳的光影。溪水潺潺流淌,水面上波光粼粼,正是夏末时分,溪水被太阳晒得温热,泡着很是舒适。

溪边有一棵三四人合抱的老槐树,枝叶繁茂,宛如一把巨大的绿伞,投下一大片清凉的阴影。知了在枝头欢快地鸣叫着,翠鸟偶尔掠过水面,发出清脆的啼鸣声,两种声音此起彼伏,交织成一首独特的自然乐章。

正好有几块大石头在一旁,可坐可靠,洗衣的女人们围坐在青苔斑驳的大石旁,木槌敲打衣物的闷响夹杂着嬉笑。

几个姑娘听到董安屡试不第,叶大妮儿记恨叶家的消息,正好奇呢,忙追问那年长媳妇:“快给我们说说。”

“这你们就不知道了吧?我告诉你们,你们可别跟别人说。” 那年长媳妇故作神秘地压低声音,眼神中透着一丝兴奋。

众人纷纷保证,心道只悄悄的告诉几个自家亲戚就是了。

“那董安后来,不但没有自己奋发图强,反而还恨上了叶老秀才呢。” 年长媳妇微微摇头,脸上露出不屑的神情。

众人原只知道个大概,见那年长媳妇似有更多消息,忙把她围得更紧了,一个个伸长了脖子,生怕错过任何一个字。

“我可是有最新一手消息。” 她慢悠悠拧干一件粗布衫,吊足了众人胃口才压低嗓子道:“我二伯家的小子听说,那董安在私底下常跟人嘀咕,

当时他在叶老秀才家上私塾,叶老秀才把好些东西都藏得深,不给他们讲,只单给叶林讲呢。他这么些年来都没能考过,就是因为他没打好基础……”

“不会吧,说起来叶老秀才过世前,我还见过他几面,看着那么和气一人,竟然会做出这样的事来。” 来报信的年轻媳妇停下手中的洗衣动作,难以置信地说道。

钱婶子嗤笑一声,捣衣声骤然加重,棒槌砸得石板上水花四溅:“狗咬吕洞宾!自己学问不精,倒怨先生藏私!当年叶老先生给他赊的束脩,怕是喂到狗肚子里去了!”

“怎么说?”

“呵,你们还真信董安的话啊,叶家私塾出过十二个童生,偏他考不上?我看是心术不正,文曲星绕着走!” 钱婶子叉着腰冷笑,眼尾皱纹里凝着讥诮。

“对啊,下曲村的张秀才不就是在这边读了私塾才考过的吗?”

众人纷纷称是,道那董安真是个忘恩负义的。

“葛春儿你这消息都是老黄历了,大家早就知道了。” 钱婶子瞅了那年长些媳妇一眼,脸上带着一丝不以为然。

“别急呀,我这不是先给几个姑娘讲讲前因吗,正戏才来呢。” 葛春儿笑着解释道,她正是来自葛家村,自从她们村出了葛秀才,就最好打听些读书人的事,说是也沾点书香气呢。

“你们不知道,我还听说,上回董安又说起来时,可是脸都气的变形了,却原来……”

“怎么回事儿?快说说。” 众人纷纷追问,眼神中充满了好奇。

“待我细细道来,”葛春儿从袖中掏出块绣帕抖开,说书先生展折扇一般:“说起来也是那叶小秀才命好,竟赶上今年这么好的一年。

你们可知,那学政大人每年都会挑选秀才入国子监读书,那可是京城里面皇亲国戚读书的国子监咧!”

姑娘们手中的湿衣滑落水中也顾不得捞,十几双眼睛亮得吓人。

多少人一辈子最远去过的地方就是隔壁县,那已经是可以算是有见识的了,更多人最远去过的也就是隔壁几个村子。

听到京城的消息,那真跟听戏一般,眼睛都不舍得眨呢,恨不得去亲眼看看,皇后娘娘是不是用的金碗盛窝窝头呢!

“而且你们还不知道,由官府支付一切学习费用呢。选拔去国子监的秀才名称都有好多种呢,像是恩贡、拔贡、副贡、岁贡、优贡等等。”

“哇……”虽没听懂,众人还是发出阵阵惊叹。

“是不是还有出贡呀?” 一老婆子逗笑道。

“呸,你才出恭呢。” 葛春儿翻了个大白眼,终于把从二伯家听到的消息里最难背的几个词说了出来,心里也松了口气。

“往年都只有岁贡,那是每年一次选拔,只要年资长久的廪生,没有叶小秀才什么事儿。”

“但今年恰好是学政三年任期满,额外有优贡,选拔成绩好的。更巧的是还遇到了每六年一次的拔贡,这去国子监的名额呀,多出好多来。”

“哇,那是不是叶小秀才被选中是国子监?!” 几位姑娘婶子激动地脸都红了,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她们自己家被选中去京城公费学习加旅游嘞,一个个眼睛里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不是,但是据说本县推举名额,就在他与另外两人之间考虑,几率是很大的。”

“哇,叶小秀才真是太厉害了。”

“我们是不是也该准备贺礼?”

“可是要准备什么才好,咱们村里有啥稀罕吗?”

眼看众人都开始计划礼品内容,突然周兰儿反应过来:“不对呀,他不是要准备乡试考举人吗?若是考过了哪里还需要这名额?” 她皱着眉头,一脸疑惑地问道。

钱婶子已明白过来,见众人迷茫,道:“嗐,咱们也盼着他能考上举人,可举人哪是那么容易考的。” 她轻轻摇了摇头,脸上露出无奈的神情。

“可叶小秀才一次就过了童试呢!” 周兰儿不服道,撅着嘴,脸上带着一丝倔强。

钱婶子笑了:“这么多年,放眼望去,偌大一个沫阳县,考上秀才的不说上百,几十人也是有的,可考上了几个举人?”

“一只手都能数得过来,就是叶小秀才他爹,当年也是考过三、四回都没有成,这才回乡来当私塾先生的。”

葛春儿继续眉飞色舞地显摆她的消息:“所以啊,还是这国子监名额更靠谱些,你们不知道,若是在国子监读完书后,只要考试合格,至少都能当个知县嘞。”

众人纷纷惊叹,她们这辈子见过最大的官儿,也就是知县大人了,这么说叶林真是前途无量啊。

“若是能嫁给小叶秀才,不就能当知县夫人了?”

几个姑娘眼睛都红了,恨不得今天就能嫁给叶林,明日就能当上知县夫人。的婶婆们也都交头接耳起来,眼神中透着一丝期待。

“知县夫人”四字落地时,人群炸开锅。周兰儿耳尖通红,佯装拧衣,指节却因用力泛白;

钱婶子掰着皴裂的手指算叶林年岁,想到远亲里还有未嫁姑娘,浑浊眼底顿时浮起精光;最末席的小媳妇咬住下唇,偷偷将磨破的绣鞋往裙底缩了缩。

树影悄然西斜,溪水漫过她们交叠的裙裾,却无人察觉凉意——人人都在畅想当知县夫人的风光。

***

钱六蹲在荆棘丛后,草鞋碾碎了一地野莓。紫红汁液渗进泥土,像干涸的血迹。他盯着山脚下嬉闹的孩童,喉结滚动着咽下唾沫。

叶家小崽子脆生生的笑骂随风飘来:“阿晨耍赖!说好三局两胜……”枯枝在掌心折成两截,钱六舔了舔开裂的嘴唇,眼中不禁露出凶光。也莫怪他心狠,谁叫叶林得罪了不该得罪的人。

得知叶家还完债的消息,钱六就在心里盘算起来。

两日后正是一月一次赶大集的日子,周边几个村县的人都会去,非常热闹。再忙,村里各家各户都会抽出人手来,带着自家的物产去市集换些盐油酱醋,布料针线。

有那疼孩子的,带着家里的娃儿去瞧个热闹,买些果子、糖葫芦之类的。

若叶林一家要去,大集上人来人往,鱼龙混杂,他只需做些动静出来,引开众人注意,再下手绑人,不过两个小娃儿,可谓极为容易。

若是那叶林一家不去,那也正好。村里人赶集的赶集,下地的下地,没几个人在屋里闲着。

这几日他也观察过了,叶林那弟妹常去村子外割些野菜,走的远了,没什么人,更好下手!

连藏孩子的地点他也找好了,后山他发现一个小山洞,刚好能容几个孩子的身量。

这两日他且运些食水放进去,收拾好了,把孩子往里一关,洞口堵上大石,也就万无一失了。

担心葛秀才着急,到叶家村来找他,他这样的混子和一个秀才有联络,就太引人注目了。钱六便又出了村,偷偷往葛秀才家去,两人见了面,又细细聊了许久。

葛秀才坐在椅子上,眉头微皱,担忧地说道:“你这方法好是好,只是若无意中让那两个小娃看到了你的脸可怎么办?”

“我怎会如此不谨慎,到时自然会藏得好些,带个斗笠,再围上面巾。” 钱六满不在乎地笑了笑,脸上露出一丝得意的神色。

“不怕一万就怕万一,若你在集市上,也能拿面巾遮脸不成?不怕引人怀疑吗?” 葛秀才不赞同地摇了摇头,脸上的担忧更浓了。

“这……” 钱六面露迟疑,一时语塞,不知道该如何回答。

“我看不如一不做二不休……” 葛秀才说着,手中递过去一个小袋子,眼神中闪过一丝狠厉。

钱六面上露出惊疑的神色,微微颤抖着接过袋子。

两人又商讨许久,钱六才匆匆离去

……看来必须去联络人牙子了。

叶家小院里,晾衣绳上的粗布褂子滴着水,在青砖地面洇出蜿蜒的痕迹。叶林倚着柴扉翻书,纸页间夹的干桂花簌簌落下。

叶萱趴在他膝头数蚂蚁,发梢还沾着草屑;叶晨追着母鸡满院跑,惊起一地黄尘。灶房传来陶罐碰撞的轻响,混着叶阿婆的咳嗽:“……林哥儿,我看这次大集就不去了,在家温书要紧,乡试过后想去还会有。”

叶林合上书,目光掠过墙角摞着的旧书箱,微微皱着眉头:“阿婆,我还是想去上一趟。”

这几日他虽时时翻看四书五经,并与原身的记忆对照,但他对此次乡试并不报多大希望。

如果是童子试那般主要靠背诵也就罢了,他的金手指加强记忆这项,随着他阅读学习在逐渐体现,基本上,原身理解的内容,他仔细想想,都还是能背得下来。

可秋闱是要考论述、考八股文的,原身自然是会做,可他不会啊,且文章能不能中,与考官自身对文风的偏好、对朱圣人四书五经注解的理解有关。

更何况还有固定的格式、字数的限制、严格对仗的要求等等,真是难上加难,能中的,不仅学识要高,而且还要有运气。

要去乡试,虽然省城贡院离得近,一日半就到了,但从初八到初十六,九天连考三场,还是要备些银两,用以在考试前后住宿花销的。唉,算起来样样都要钱啊……

未来该怎么走,他还没有想好,若是再考,下次就要三年之后了。

这三年间他若读书备考,定然顾不上家里,总不能还是让叶阿婆辛苦劳作,叶萱和叶晨继续满山乱跑,还是需要再找些营生才行。

若是现在遇到打劫的,他也可以说一句,求大王饶命!我上有七十岁阿婆,下有三四岁弟妹,全家就靠我一人。

那日他去县城,已经看过各类小买卖,心里也有所打算。他家这么一个状况,只能做些轻省的小生意,摆个小摊儿,卖点卤菜,或许是个不错的主意。

现在正是要再去看看集市上的情况,也好确定下来,早点开始准备,毕竟这银子花起来太快。

“我还想给弟妹、阿婆准备几身冬天的厚衣裳;天天吃素也不行,家里还是得要再买些肉食;纸笔也不太够了。” 他掰着手指,一项一项地数着。

“行吧,那就一起去,早去早回。”叶婆婆妥协道。

叶林:我看出来了,有小姑娘惦记我呢,嘿嘿 胤禛:?

岁贡,每一年或两三年由地方选送年资长久的廪生入国子监读书的,称为岁贡

优贡科举制度中由地方贡入国子监的生员之一种。清制,每三年由各省学政从儒学生员中考选一次,每省不过数名,亦无录用条例。同治中规定,优贡经廷试后可按知县、教职分别任用。

拔贡,汉语词语,拼音是bá gòng,意思是科举制度中选拔贡入国子监的生员的一种。科举制度中选拔贡入国子监的生员的一种。清制,初定六年一次,乾隆七年改为每十二年(即逢酉岁)一次,由各省学政选拔文行兼优的生员,贡入京师,称为拔贡生,简称拔贡。同时,经朝考合格,入选者一等任七品京官,二等任知县,三等任教职;更下者罢归,谓之废贡。参阅清福格《听雨丛谈》卷五﹑《清史稿.选举志一》。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8章 阴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