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青川映竹 > 第12章 012

青川映竹 第12章 012

作者:夏初浅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18 01:36:51 来源:文学城

上巳节的风是带着暖意的,拂过衣襟时像极了上好的丝绸。

天朗气清,日光透过云隙洒在青石板路上,映得往来人影都带着层柔光。

楚飞鸿骑着白马立在车前,紫色骑装衬得他身姿挺拔,见阮玉竹乘的马车停稳,便翻身下马,亲自撩开车帘。

“青青,今日风暖,正好赏桃。”

他语气温和,眼尾却依稀可见少年时的飞扬。

阮玉竹款步下车,藕荷色的襦裙上绣着几枝淡青竹影,随着她的动作轻轻晃动。

鬓边斜插一支白玉簪,簪头缀着些细珠流苏,走动时叮咚轻响。

她抬头看了眼楚飞鸿,浅笑道:“三哥费心了。”

西郊的桃林早已成了一片云霞。

远远望去,整片桃林像是被谁泼翻了胭脂盒,从山脚一直漫到溪边,层层叠叠的粉白与绯红堆云叠锦,连空气里都飘着甜丝丝的香。

枝桠被花朵压得微微低垂,有的花瓣舒展得坦荡,露出嫩黄的蕊;有的还半卷着,像少女羞怯的眉眼;偶有几枝开得格外放肆,越过邻树的枝桠,把春色伸到了石板路上来。

日光透过花瓣的缝隙,筛下点点碎金,落在满地落英上,竟分不清是地上的花映亮了光,还是天上的光染艳了花。

风一吹,花枝轻轻摇晃,便有无数花瓣簌簌落下,像一场温柔的雪,沾在游人的发间、肩头,连孩童奔跑时扬起的衣角,都裹着几片粉白。

树下早已挤满了赏春的人。穿青衫的书生背着行囊,正对着花枝摇头晃脑地吟哦;戴珠钗的妇人牵着稚童,伸手接住飘落的花瓣,笑着别在孩子发间;还有结伴而来的姑娘们,举着团扇遮着笑靥,从花树间穿行而过,裙摆扫过落英,惊起几只停在花瓣上的粉蝶,翅尖沾着的花粉,像是把春色又带远了几分。

溪水边的青石上,有人铺了毡子,摆上茶盏点心,谈笑声混着远处卖糖葫芦的吆喝,顺着风飘进桃林深处。枝头的鸟雀也不甘寂寞,叽叽喳喳地在花间跳跃,啄食着花蕊里的蜜,倒像是在和游人争着分享这满目的春光。

阮玉竹拢了拢袖角,目光掠过那些喧闹的人群,微微蹙了蹙眉。

楚飞鸿知她喜静,并不爱热闹,当即笑道:“前面人多,我知道一处清静地方,跟我来。”

他引着她往桃林深处走,脚下的青石板渐渐变成松软的泥土,落英铺满地面,踩上去沙沙作响。

翠乔提着画具跟在后面,见前方有块临溪的青石台,便笑着上前铺开毡子,将素宣细细展平,又取了砚台在溪边磨墨,墨香混着花香漫开来,倒添了几分雅趣。

阮玉竹站在石台前,望着对岸连绵的桃枝垂入水中,倒影被溪水荡得晃晃悠悠,便提笔蘸了蘸淡粉,在纸上勾勒起来。

楚飞鸿不爱这些,在旁看了片刻,见她笔尖在纸上流转,画出的花瓣竟比枝头的还要鲜活几分,却终是按捺不住性子,笑道:“青青,你先画着,我去那边跑几圈马,你画完了让护卫喊我。”

他指了指远处的开阔地,翻身跃上随从牵来的马,扬鞭而去时,惊起一串粉蝶。

墨色在砚台中渐渐浓了,阮玉竹正细细晕染花瓣的阴影,耳畔却飘来一阵笛声。

那笛声初时还远,像山涧清泉叮咚,带着几分随性的欢快;渐渐近了,调子转得明快起来,倒像是有人在对着春光哼歌。她握着笔的手顿了顿,听出那转调处的几分熟稔。

像是沈砚的笛音。

她放下笔,循着笛声往溪边走去。

转过一丛斜出的桃枝,便见对岸的柳荫下,一个青色身影正临水吹笛。

那人穿着件素白里衣,外罩青衫,袖口被风掀起,露出皓白的手腕。

笛声从他唇边溢出,伴着溪水流淌,连落在他肩头的桃花瓣,都像是随着调子轻轻颤动。

许是脚步声惊了他,笛声骤然停了。

那人转过身来,正是沈砚。

他手中还握着那支竹笛,笛身被摩挲得发亮,见了对岸的阮玉竹,眼中闪过欢喜。

他快步走到溪边,隔着潺潺流水望着她,喉结轻轻动了动,才浅浅笑开:“姑娘,在下沈砚,表字止川。”

阮玉竹立在对岸的桃树下,裙摆扫过落英,抬头看他时,眼波里映着漫天粉白。

她没有说话,只是静静地看着他。

沈砚生得极好,眉目清俊,鼻梁高挺,唇线分明,尤其是那双眼睛,像浸在水里的墨石,深邃而温和,此刻正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望着她。

“大千世界,人海茫茫。你我在此相遇,便是有缘。”沈砚捏着竹笛的指节因为用力而微微泛白,声音却依旧温暖平和,笑着说,“既然有缘,可否请教姑娘芳名?”

春风卷着花瓣落在她的发间,阮玉竹抬手拂去那点粉白,终于笑了。

她的笑容很淡,像初绽的玉兰,眼角眉梢都染着暖意:“我姓阮。”

她声音清润如溪,“闺名玉竹,小字青青。”

沈砚的心像是被什么轻轻撞了一下,连呼吸都放轻了。

女子的闺名何其珍贵,何况她还说了自己的小字。

她如此坦然相告,倒让他握着竹笛的手指微微发颤。

“阮姑娘。”

他唤她,声音里带着自己都未察觉的温润,像浸了春日的暖水。

阮玉竹却抬眼望他,目光清亮:“我父亲是当朝御史大夫,母亲出身江都林氏。”

她说得直白,眼底的神色却分明带着询问。

你呢?

沈砚脸上的笑意淡了些,沉默片刻,才缓缓开口:“我有一个不被承认的姓氏。”

阮玉竹微微一怔。

“我本该叫谢止川。”

他的声音低沉了些,带着一丝难以言喻的复杂,“陈郡谢氏的谢。”

阮玉竹蹙起眉尖:“燕王的母族?”

沈砚点头,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笛身:“是。”

溪水在两人之间静静流淌,落英飘在水面,打着旋儿远去。

阮玉竹望着他,忽然轻声道:“我与三哥的婚期,只余六个多月了。”

她顿了顿,目光落在他脸上,带着几分探究,“我想,既然上一次婚期可以因意外延误,这一次恐怕也会如此吧?”她问得轻,却字字清晰,“这一次,依然是你吗?”

上一次明明是遇袭,可她只轻描淡写的说成意外。

沈砚的心像是被什么攥了一下,泛起细密的疼。

他望着对岸的女子,见她鬓边白玉簪在日光下亮得刺眼,便缓缓摇了摇头:“不会有第二次意外了。”

“想要阻碍你与楚大人的婚事,并不是只有这一个办法。”

他迎着她疑惑的目光,声音有些艰涩,“若你另有良缘,婚事自然可解。”

“另有良缘……”

阮玉竹重复着这四个字,声音竟有些发颤。

隔着一条窄窄的浅溪,她抬眼望进他的眼眸,那里面映着漫天桃花,也映着她的身影,“你说的良缘,指的是你吗?”

沈砚的喉结动了动,声音哑得厉害,却没有丝毫犹豫,迎着她的目光,一字一句道:“我希望是。”

“你凭什么认为……”

她往前一步,几乎要踏进水面,鬓边的耳坠轻轻晃动,“你是我的良缘?”

沈砚顿了顿,踏水而来,站在她的眼前,却没有回答,而是说起了旧事:“八年前,我第一次见你,在南城的十里亭。

阮玉竹猛地抬眼,眼中满是惊诧。

八年前,她只去过一次十里亭。

是三哥前往北境征战,她去为他送行。

“旁人送别,皆是折柳不舍,离别依依。”

沈砚的声音带着回忆的温度,他垂眸看着她,眼中仿佛映出了八年前的景象,“可你不同。”

“你穿着一身红衣,站在亭中,抱着琵琶弹了一曲《破阵曲》。”

那曲子高亢激昂,充满了豪情壮志,哪里有半分离别的愁绪,分明是在祝他旗开得胜,凯旋归来。

他至今还记得,那日的阳光落在她的红衣上,像燃着一团火,耀眼得让人移不开眼。

“那时我就想,若余生有这样的女子为伴,此生足矣。”

他抬眸看着她,眼底的温柔几乎要溢出来,那样温暖,那样坚定,“我只是认为,你是我的良缘。”

阮玉竹的心跳蓦地漏了一拍。

“既如此,八年了。”

她定了定神,问道,“你为何要等燕王的安排才与我相识?”

“我在等你放下燕王殿下。”

沈砚的声音很轻,却像重锤敲在她心上,“当你心中有人,是看不见旁人的。”

阮玉竹浑身一震,后退半步,撞在身后的桃树上。

树身轻轻晃动,又落下一阵桃花雨,落在她的发间、肩头,像一场无声的叹息。

“阮姑娘,你要的爱情,是心灵相通,是灵魂契合。”

沈砚往前一步,目光灼灼地看着她,“我希望自己是你的良缘。”

“因为,我比旁人更懂你。”

沈砚不再看她,而是看着眼前潺潺的溪水,飞舞的桃花,又望向远处的青山和辽阔的天空,仿佛将整个天地都纳入了眼底,“不仅懂你的琴棋书画,也懂你的理想抱负。”

“济世安民不是只有入朝为官一条路,”

他终于看向阮玉竹,春光皆落入他眼眸,比眼前的桃林更灼艳,“若天下女子皆如你,何愁朝上无红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