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青川映竹 > 第10章 010

青川映竹 第10章 010

作者:夏初浅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18 01:36:51 来源:文学城

回到阮府,翠乔将那架古琴小心翼翼地摆在窗边的琴案上。夕阳的金辉透过窗棂洒在琴身上,暗红的漆色泛着温润的光。

阮玉竹指尖轻轻拂过琴弦,泠泠一声轻响,指尖流泻而下的,正是方才沈砚所弹的那曲《流水》。

“小姐。”

翠乔端着茶水点心走进来,将描金漆盘搁在紫檀木桌上,见阮玉竹一曲终了还怔怔望着那琴,便递过去一盏新沏的雨前龙井,“小姐是在想要如何试探那沈公子吗?”

“嗯。”

阮玉竹接过茶盏,热气氤氲了她的眉眼,“若能试探出那沈砚身负武功,自然能确定他就是沈六。”

她垂眸望着眼前的琴,“只是,我还没想好该如何试探才是。”

“这个简单。”

翠乔眼睛一转就有了主意,“咱们找几个嘴严的护卫,寻个僻静处假装跟他起冲突,推搡几下,他要是沈六,总不能眼睁睁挨揍吧?一动手,不就露馅了?”

阮玉竹被她逗得弯了弯唇,却又很快敛了笑意:“翠乔,无故打人是犯刑律的。”

阮家门风清正,父亲监察百官,树敌众多,她又岂能因为调查一个沈砚而毁了父亲的声名?

这些却不必说与翠乔,她只正色道,“要蹲大狱的。”

“啊?只是假装也要蹲大狱吗?”

翠乔疑惑,随即摇了头,“那还是不要这样做了。”

不过一瞬,她又有了主意,喜道,“小姐,我们可以去找楚公子帮忙呀。”

阮玉竹一怔。

翠乔笑得眉眼弯弯,继续道:“小姐的事,楚公子肯定上心。他如今是兵部左侍郎,还管着巡防营呢,请他去查那沈砚会不会武功,这不是易如反掌吗?”

“不可。”

阮玉竹却缓缓摇了头,握着青瓷茶盏的指尖用力的泛了白,声音里带了几分郑重:“翠乔,这事绝不能告诉三哥。”

“为何?”

翠乔不懂,往前凑了两步,“咱们就说瞧着那沈砚不像寻常琴师,想知道他是不是有别的本事,不提沈六的事,也不行吗?”

“不行。”

阮玉竹的声音沉了些,将手中的茶盏放下,发出“叮”的一声。

有些事无需说与翠乔,可三哥是多聪明的人,她如何瞒得住他?

她一个大家闺秀,交际圈本就狭窄,无缘无故的去调查一个陌生琴师是否有武功,三哥必然起疑。

况且,三哥本就确信自己先前遇袭之事是燕王所为,只是不曾找到证据。若此时告诉他沈砚的事,若沈砚真是沈六,那就等于亲手把证据送给了他。

翠乔见她脸色凝重,当即敛手沉声道:“小姐,翠乔知道了。”

窗外的风渐渐大了,院里的玉兰花随风吹入了窗棂,飘扬在那古朴的琴上。

阮玉竹伸手,把那雪白的玉兰拾起,蔫蔫的花瓣映入眼底,恰如她此刻的心情。

过了好一阵,翠乔见她始终沉默,忍不住又道:“小姐,其实……您何必这么费神呢?遇袭的事已经过去了,沈六也好,沈砚也罢,说到底都与咱们不相干。”

“小姐,您从前只学琴棋书画,如今婚期将近,该好好学学当家理事才是。”

她苦口婆心的劝道,“等您嫁去楚府了,再去学看账本、理中馈这些可就晚了。我可听了许多高门大户里,下人们仗着刚嫁去的新妇不懂,联手糊弄新妇的故事了。”

阮玉竹伸手正去端茶,闻听此言,明明只是温热的茶水透过薄瓷传到指尖,却几乎把她“烫”了一下。

是呀,账簿上密密麻麻的数字,库房里名目繁多的绸缎,往来的人情礼节……这些才是她作为未来楚家主母该操心的。

可她自幼读的是经史子集,学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看的是杂学游记,喜的是兰草的高洁,爱的是青竹的坚韧。

就连弹琴,最爱的也是那曲难以宣之于口的《高山》。

可那些书里的道理,那些笔下的风骨,难道只是为了困在后宅的方寸之地,算计柴米油盐吗?

她放下茶盏,望着翠乔,目光里带着几分探寻,又像是在问自己:“翠乔,你说……九月十九那日,我当真能与三哥按期成婚吗?”

话音落,她自己先怔了怔。

父亲身为御史大夫,为官清正,虽政敌众多,可名声极好,在如今的储位之争上是个纯臣,两不相帮。

或者,更确切一点的说,在燕赵两位殿下之中,父亲秉持着士大夫的原则,相对更支持如今算是“长子”的燕王。

可她是父亲的独女,三哥是赵王的表兄,一旦她与三哥成婚,父亲必然倒向赵王。

所以,燕王才会极力阻止这桩婚事。

既然如此,当日遇袭之事能发生一次,难道不会发生第二次?

翠乔没听出她话里的深意,爽快地答道:“怎么不能?您与楚公子的婚事是陛下钦赐,婚期还是钦天监择的吉日,黄历上明明白白写着‘宜嫁娶’,怎么会不能按期成婚?”

她说着,又想起什么,脸上的笑淡了些,忧心忡忡地瞅着阮玉竹,“小姐……您该不是还惦记着燕王殿下吧?”

“没有。”

阮玉竹的声音很轻,却很坚定,她抬手将鬓边的碎发别到耳后,“翠乔,我对燕王的心思,自那日遇袭后,就已经过去了。”

“小姐明智。”

翠乔喜滋滋的笑,“楚公子对小姐多好。”

阮玉竹听着,嘴角微微动了动,却没接话,而是望向窗外。

窗外的风比先前更大了些,不知何时又起了雨,淅淅沥沥打在窗棂上,添了几分萧瑟。

她看了一阵,忽然起身,走到靠墙的梨花木书案前。案上铺着一张雪浪笺,砚台里磨好的徽墨正散发着淡淡的松烟香。

她拿起一支狼毫笔,蘸了墨,略一思忖便在纸上画了起来。

她落笔极快,笔触干净流畅,很快就在画上落下一张面具的雏形。随即,她慢慢勾勒,将记忆中那面具的细节一一画出,尤其是额间那镂空的云纹,更是分毫不差。

画好面具后,她又换了一张宣纸。这一次,她思考了很久,才终于下笔。

等到画作完成之后,阮玉竹将墨迹已干的那幅面具图递给了翠乔:“翠乔,去找相熟的首饰铺,按照这画样,打造一副面具,越快越好。”

“好。”

翠乔接过一看,画上的面具,正与山中庄园里沈六脸上戴着的那个一模一样。

阮玉竹又指了指桌上的那幅画:“把这画拿去装裱。”

翠乔应了,低头看了一眼,画中景色却再熟悉不过。

山中庄园的院子里,古琴边的香炉青烟袅袅,一身黑衣的青年长身玉立的立在腊梅旁。

那是沈六的背影。

又过了两日,辰时刚过,巷陌间还浮着一层未散的薄雾,阮玉竹已带着翠乔出了门。

青石板路上沾着晨露,踩上去悄无声息,唯有两人衣袂扫过的轻响,更显几分清寂。

到达那日的琴行时,琴行的朱漆木门才刚卸下第一根门闩,沈砚正抬手将晨露打湿的布巾搭在门楣上,转身见着静静立着的她们时,眸中闪过一丝错愕,随即漾开温和的笑意,拱手笑道:“姑娘,又见面了。”

他一边说着话一边将她们迎进门去,“姑娘,今日要挑张琴吗?我这里有几张古琴,音质尚可,或许能入了姑娘的眼。”

阮玉竹轻轻摇头,指尖向身侧一点。

翠乔伶俐地走上前,将手中紫檀木画筒递过去,锦缎包裹的画轴在晨光里泛着柔和的光泽。

“前日既蒙公子赠琴,小女今日便以画为礼,只望不负公子‘知音’二字。”

她抬眸时,鬓边碎发随着动作轻晃,声音里带着几分晨起的清润,“还请沈公子雅正。”

“雅正不敢当,能欣赏姑娘的画作,乃是在下之幸。”

沈砚双手接过画筒,指尖触到微凉的木质,愈发显得郑重。

他走到窗边的梨花木案前,小心抽出画轴,缓缓展平。宣纸上,墨色浓淡相宜,一株初绽的腊梅斜斜探出枝桠,花瓣边缘还晕着浅浅的水痕,像是沾了未干的晨露。梅下立着个黑衣青年,身形挺拔如松,虽只露背影,却能从肩线的利落弧度里读出几分清峭。身前的古琴斜倚着案几,琴身的纹路清晰可辨,旁侧香炉里升起的青烟用淡墨晕染,丝丝缕缕似要从纸上飘出来,缠上那抹冷冽的身影。

阮玉竹的视线始终落在沈砚脸上,连他睫毛颤动的弧度都未曾放过。

可他只顾着细细打量画作,指尖甚至轻轻拂过画中琴弦的纹路,半晌才抬眼,眼底盛着毫不掩饰的赞叹:“姑娘笔触竟这样精细。你看这腊梅的蕊,似还凝着香;琴上的纹路,清晰却又显出木质的温润。最妙的是这烟,看着是静的,偏让人觉得风一吹就要动起来。”他顿了顿,目光落在那背影上,语气添了几分认真,“尤其是这背影,清俊冷冽,真可谓是栩栩如生。”

他抬头看向阮玉竹,总结道,“姑娘的画技当真精湛。”

“沈公子过誉了。”

阮玉竹唇边噙着笑,目光却未移开,声音轻得像羽毛,“沈公子不觉得,这身影有些眼熟么?”

沈砚闻言一怔,重新低下头去,眉头微蹙着端详那背影的肩宽、站姿,连束腰的弧度都细细比对。

晨光从窗棂漏进来,在他脸上投下细碎的光斑,忽的,他眼睛一亮,猛地抬头,语气里满是惊喜:“这……这是我?”

阮玉竹从他的眉眼神情里找不到丝毫破绽。

如果他是沈六,面对这幅画怎么能毫无波澜,猜出背影是他后怎么能连一瞬间的慌乱都没有,甚至眼中那惊喜中暗藏的雀跃那么真实。

难道他不是沈六吗?

可阮玉竹相信自己的眼睛和感觉。

她相信对方是沈六,只是还没找到对方的弱点。

所以,她面上笑得温婉,顺着点头道:“是。”

“以琴相识,以画论交,姑娘果真是在下的知音。”

沈砚捧着画轴的手指微微收紧,笑意从眼底漫到眉梢,竟像是得了稀世珍宝一般,郑重地躬身行了一礼,“姑娘赠画之意,砚此生不忘,必珍之重之。”

晨雾渐渐散去,阳光漫过琴行的门槛,落在两人之间的画纸上,连那抹黑衣背影,都像是镀上了层暖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