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古典架空 > 清穿宫女苟命日常 > 第16章 重生者

清穿宫女苟命日常 第16章 重生者

作者:女焱 分类:古典架空 更新时间:2023-02-04 00:42:08 来源:文学城

太子妃穿着一身暗红色绣莲花掐丝的旗装,打扮得成熟、甚至老气,她笑得端庄:“宜尔哈染了风寒,恐将病气传给皇玛嬷,孙媳便没有带她来。等宜尔哈好了,孙媳定会带她来向皇玛嬷请安。”

“也好,哀家这里有些好药材,你一会儿带回去,能用便给宜尔哈用。太子子嗣单薄,如今也只有这一个女儿,千万怠慢不得,多尊贵都使得……”

太后那边说着话,在下方侍立的元夕已经如当头雷劈,双目失神。

就算她全让不记得时间线,毕竟就连太子一废她也只记得是在康熙四十九年之前,谁让清穿文最热门的主角是雍正帝呢,她怎么会记得太子何时成亲,何时生子。可饶是如此,她也清楚记得,在太子妃成亲之前便已经有了两个庶出的儿子,可现在太子一共便只有一个女儿?

元夕捏紧手掌,逼迫自己清醒冷静,她虽一早意识到这不是正经清穿,可发型的不同不会是某个人的穿越引起的变化,可太子只有一个女儿——元夕下意识偷看了太子妃一眼,所以是太子妃?

虽说元夕穿越过来大半年了,也继承了原主的记忆,但原主是被继母送进宫的,原主的父亲没想过送女儿进宫求富贵,因此没人教过原主后宫之事。后来进宫学了一年规矩,在嬷嬷的全面封锁消息之下,原主更是什么都不知。她穿过来确实听了不少八卦,可大家说八卦最多说些宫人和低位妃嫔之事,谁敢讨论太子,更何况还是太子的子嗣问题。

太子妃之前带着宜尔哈请安,她也只觉正常,嫡母不想带庶子似乎也没啥问题,从没人明确提过,太子只有一个女儿!

带着答案套问题似乎简单一些,这会儿她冷眼瞧着也觉得太子妃似乎有问题,年纪轻轻却穿着老气,像暗红、深紫一般的颜色多是年纪大了的宫妃才穿,年纪轻了根本压不住。偏偏,太子妃压住了,一身沉稳端庄的气质,穿着那身衣裳也不会有怪异之感。

原先她只道是太子妃为了能镇住掌握宫务的四妃,谁让她地位稳固后会接手宫务,让四妃失了宫权——等等!如今掌管宫务的是谁?

元夕下意识跟着清穿文去思考,猛地一惊,明明太子妃地位稳固,她以前看的清穿太子妃的小说都曾提到太子妃接手宫务理所应当,因着她是未来皇后,所以元夕才顺势想着。可是——如今掌管宫务的人分明还是四妃!

到底发生了什么?

*

“元夕,你还没睡着啊?”锦绣声音带着困意,朦胧地问了一句,许是被元夕翻身的声音惊醒。

“睡了睡了。”元夕小声回道,将被子塞到下巴,背对着锦绣,眼睛在黑暗中看着墙壁。

虽至深秋,但她们的棉被极为厚实,明明温暖的棉被盖在身上,却挡不住一层层从骨子里爬出来的寒意。穿越许久,元夕从未觉得如此寒冷和惊恐。

不可否认,尽管她反复劝慰自己这是真实的世界,不可仗着自己知道历史便自视甚高,觉得自己掌握了财富密码。这也是为何,她一开始只做好份内之事,绝不冒头,若非她意识到那般能被当权者随意抛弃,她绝不会主动做美食来提高自己的存在感。

可是她还是难免用第三人称视角看世界,曾经见太子嫡女宜尔哈在太后怀里嬉笑,她也想着这位抚蒙之后日子凄凉。说到底,还不是她表面恭敬,实则高傲,觉得自己是穿越者便高人一等。元夕想着做好分内之事,虽听些八卦却只当打发时间,从没想过那些八卦背后的含义。

明明之前太后秋衣事件,她便已经知道,新上位的内务府长官讨好掌管宫权的四妃,这才延误了送给太后的衣裳。明明敲打内务府嬷嬷的事情是她经手的,她怎么就没仔细想想“掌管宫权的四妃”这句话的含义呢?

元夕只觉自己愚笨,一边想着清穿小说里常说四妃掌管宫务久矣,一边又想着太子妃受封后接管宫务,她怎么就没想到这两件事不可能并存呢?

白日她假装碎嘴子说些八卦,旁敲侧击询问小宫女有关太子和太子妃之事,得到了一个令她瞠目结舌的消息——太子东宫在宫外!

太子胤礽竟在康熙三十二年五月大病一场,钦天监说康熙龙气太盛,昔日太子年龄小不妨事,如今已经大婚,连孩子都有了,愈发抵挡不住龙气威势,没法子住在宫里。宫里又是请萨满做法、又是请喇嘛念经,太子身体均无好转,直到选定太子在宫外的府邸他身体才逐渐好转。自那之后,太子便在常住宫外,每日天还没亮便进宫上朝。

原太子宫殿毓庆宫带有政治意义,不适合由其他人居住,便封锁了宫室。

曾经元夕只是猜测这年代或许有穿越者或重生者,但那只是她毫无根据的猜测罢了,如今却是有了确切的证据。太子都住到宫外头了,还能没有问题吗。

太子胤礽二废二立,在毓庆宫住了三十几年,直到最后被废迁至咸安宫,算是在宫里住了一辈子,如今倒好,太子府邸都跑到宫外头去了。

可是那人是谁呢?

元夕心中有猜测却也不敢确定,因为心里想着事,晚膳她也用得不香。

莫名的直觉让她想到了太子,如果是其他的穿越者或重生者,太子住哪里根本就不重要,毓庆宫的特殊地位在于那里住的是太子,无论太子住哪儿,哪儿都能叫毓庆宫,所以他们会想办法让太子下台,却不会用手段让太子搬家。只有太子本身,才有可能提高自己的生活品质。

是的,生活品质。

毓庆宫是一座极小的宫室,远不如宁寿宫大,但宁寿宫只有太后这一个正经主子,可毓庆宫却要塞下太子、太子妃和侧福晋格格等,只有身在其中才能意识到不便。

太子和家眷都住到宫外了,太子妃便不可能再掌管宫务,她接手过的宫务又送回到四妃手上。

……

元夕思来想去,只觉头大,难怪上次给乾清宫送点心,她感觉太子多看了她几眼,当时她以为自己误会了,毕竟她才初生长发育,太子也不至于对她感兴趣。可如果太子是穿越或者重生的,见她拿出那样的点心,心里有所猜测似乎也不足为奇。

她越想越觉得害怕,若是个不能容人的穿越者,又或者重生者要消除一切不稳定因素,她岂不是危矣?

最后元夕满腹烦躁地入睡了,她纠结也改变不了太子的想法,太子若真的容不下她,她抵死反抗也无济于事,自然要活好每一天,不能自己给自己吓出病来。

只是,元夕想着在宁寿宫惶恐度日,却不想旁人直接釜底抽薪。

*

“这是关外送来的貂皮,新制成了衣裳,平时要好生保养,若是伤了色泽便再经不得太后的手……”秋水又在给元夕传授衣裳的知识,元夕学得认真,每晚睡前再在脑子里过一遍白天的知识,如此方能记得长久。

元夕自然也知道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可惜宁寿宫里除了高嬷嬷外都只是粗识几个大字,秋水记录衣料的册子上“貂”字都是她托高嬷嬷写的。元夕学过古代汉语,这时代的繁体字她结合上下文基本能认全,只是写便不成了,更何况她还不会写毛笔字。原主的字迹勉强称得上端正,因此元夕对外也只是说自己粗识几个字罢了。

她也想练书法,谁让她不会写毛笔字,就算有原主的底子,可不经过练习岂能掌握。便是在现代,一段时间没写字,拿着笔也觉得手指僵硬。

可是谁能活着不顾及旁人的眼光,她曾经托小太监买了本诗集来熟悉繁体字,也听着如云说闲言碎语,“偏她识字”这样的话听得元夕烦躁,便想着先熟悉繁体字之后再考虑练字的事情,一拖便拖到了现在。

听着秋水的教导,元夕不时问道:“秋水姐姐,皮子是要交给浣衣局哪位嬷嬷打理……哦,再问内务府的掌事嬷嬷取粉剂……”她问得仔细,毕竟她出身小康,从未穿过貂皮衣裳,原主虽有皮毛披风,作为主子也没自己动手打理过。

秋水又翻着一匹金碧辉煌的锦缎,上边的纹路很是特别,仔细看来,织着罗列整齐的金胡桃,远远看来,晃目而惊艳。

“这是回部进献的回回金锦,这匹锦缎的织造工艺极其复杂,三组经线和三组纬线交织,寻常的锦缎却只有一组经纬线交织。这样的白地织金胡桃纹锦,现如今,宫里女子也只有太后和太子妃能用了。故而一定要保存得谨慎,若是伤了料子,真是天大的罪过……”

“元夕。”顶了香云的缺,成了一等宫女的玉颜突然出现在门外,她轻唤了一声,“太后通传。”

秋水一时惊诧,看了元夕一眼,她又看向玉颜:“有什么事儿吗,今儿元夕不是刚做了点心送上去了么。”一般情况下除非有关点心,太后不会主动叫除了嬷嬷之外的人,有事也是唤就近之人,岂会专门来叫元夕。

更何况今儿太子妃带着小格格来请安,分明应该祖孙情深,哪儿还有闲心叫元夕。

“我也不知道,只是吉雅嬷嬷让我叫元夕去,应该没什么大事,我瞧着嬷嬷神情松弛,不像是发脾气的样子。”

元夕虽然狐疑,却也松了口气,甚至不禁想到莫非太后今日觉得点心极好,要赏赐她?只是想到太子妃来了,心里又惴惴不安。

“那秋水姐姐我先去了,一会儿我再回来继续听。”她说这句话,也是为了宽慰自己,她一会儿还能回来。

秋水失笑:“你快去吧,可别让太后等急了。”

秋水看着元夕和玉颜的背影,兀自低头整理衣料册子,想着一会儿要给元夕教导的知识。她也想不到,竟是再也没有教导元夕衣料知识的一天。

*

玉颜带着元夕走过回廊,深秋霜寒,也许是她心中慌乱,元夕的皮肤一阵激灵。她又希望是太后有赏,又担心被太子妃看出端倪有心针对……罢了,无赏无罚即可,她什么也不求了。

这条路总是有尽头的,远远的,元夕便看见吉雅嬷嬷站在殿门外等着她们。顿时,元夕更心惊了,无论有赏还是无赏无罚,嬷嬷都不至于专程在门口等着她吧。

她咬着下唇,一时无措,巨大的恐慌笼罩着她,更让她恐慌的是,她什么都做不了,只能等着结局的到来。

吉雅嬷嬷居然笑得挺高兴的,那笑容让元夕刚缓了口气,便听见她道:“元夕,你有福气了。”

古代的经纬线就是用来形容织品上横竖的丝线,和我们现在地理的经纬线不同。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6章 重生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