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古典架空 > 秦朝穿越手札 > 第36章 第三十六章 年关

秦朝穿越手札 第36章 第三十六章 年关

作者:一千棵树 分类:古典架空 更新时间:2022-11-28 18:54:54 来源:文学城

“就知道看你哥的笑话!”赵嘉尽量让自己看起来很自然,但笑容已经掩饰不住了:“是韩国的一位公主,母后说等过两年行完冠礼之后就去迎娶。”

是韩国的公主,我想起张良,他此时应该也回了韩国吧,不知他又在做什么呢?想到他,我不由得微微出神。

晚上父王没有过来,母亲把我抱到被窝里一起睡觉,我们窝在被窝里聊天。母亲问了项伯:“你小舅舅现在怎么样了?你们相处还好吗?”

我笑了:“上学的第二天他就搬到我府上去了,说我要是不让他住就写信给您告状。虽然是长辈,也没比我大多少,脾气比三岁小孩还急,凡事又不喜欢动脑子……不过,小舅舅还是很护着我的……对了,这次他回楚国,是二舅舅亲自来接的,二舅舅还给了我小金锁。”

母亲全神贯注的听着,听到项梁,她的神思仿佛一下子飞出去了。我听见她说:“二哥在家时对我最好了,母亲可是你二舅舅背大的。而你小舅舅刚出生没多久,你外祖母就去世了,我那时候十岁不到,你小舅舅连话都不会说。大哥和父亲都在外面忙,只有二哥带着我们,那时候他去哪里我们都会跟着,他要是哪天出门不带我,我就和阿缠在家里撒泼耍赖大喊大叫,父亲回来了就会过来责骂他。”

说起这些往事,母亲很开心,我好奇:“母亲也会撒泼啊?”

母亲将我冰凉的脚捂在怀里,柔声细语:“母亲小时候也不听话,你外祖母去世后,家里没有女人,我才学着在家里理事。后面二哥也随着父亲去了军队里,家里的事都靠我管着,慢慢的就越来越不爱闹腾了。”

听的入神,不觉已经有了困意,母亲见我眯着眼睛就轻轻哼起歌来,在我背上有一下没一下的拍着,我无比安心的睡着了。

在赵国的日子里,我分外想念齐国,总觉得在那里时间过的飞快。我和家人的感情永远迸发在刚回来那几天,回来之后的日子又十分无趣。将近年关父王越发忙,他一闲下来就去倡姬那里,只偶尔来母亲这里一下,经常是叫我去陪他吃中午饭。

中饭时他都是在议政处和几个大臣一块儿,因此我每次陪吃都能见到不同的臣子。其余的时间,除了王后和赵嘉处,我都是待在母亲这里,在院子里搬一把椅子,晒冬日的太阳。

时间逐渐靠近年关,宫里也越来越热闹,到处张灯结彩,终于到了腊月二十八这天,这天是我的生日。早上父王过来陪吃了一顿饭,赐给我一套男孩儿的骑服,赵嘉打趣说:“怀瑾整天男子打扮,我都快忘记她是个公主了!”

父王只是纵容我:“只要高兴,她爱怎么穿就怎么穿了。”

父王对他的女人们不过一般,对我起初也一般,直到后来我成了他们口中的“神童”,这个女儿就彻底在他心里占了座。

父王吃完早饭就去上朝了,大老板一走后宫里各位夫人都纷纷来祝贺,王后很给面子的坐了一个时辰才走,热闹了一上午,中午的时候大家终于都散去了。倒是这时候倡姬带着赵瑜和赵迁来了,我第二次见到赵迁,很俊美的的一个小男孩,就是看着有些畏首畏尾。

今天是喜日子,母亲没有冷脸相对,略微招待了一下。倡姬母子很是高兴,似乎被人笑脸相待是多么大一件施舍,母亲见她如此反而有些心软,只好留下和她多说了一会儿话。

送走了人来人往,我和夏福、时茂把寝殿锁了起来,汤厨子在齐国,我没有办法做生日蛋糕,只好用一碗长寿面和蜡烛代替。无论我做什么,夏福和时茂都只会说好,于是我就让他们两在旁陪着,许了愿,吃口面,我就又长了一岁。

时茂好奇地问:“公主,点蜡烛是为什么?”

“是有一个地方的习俗,生辰的时候点蜡烛许愿,老天爷就会听到你的心愿然后满足你。”

“那公主许了什么愿?”夏福同时茂一样好奇。

我微笑:“愿望是不能说的,说出来,就不灵了。”

我呼出一口气,将蜡烛吹熄。

远在千里之外的韩国新郑,这一天也下起了雪。

从早上开始,下起了午后。天地间银装素裹,张相国府里却还能看见斑驳绿色——是张良屋前的竹林。

张良开着窗,坐在窗下读书,张景在旁边一直捣乱想让哥哥陪他玩,但是无论多大声响张良都不理他。张景有点挫败的垂下头,过了会,他终于找到了一个问题:“哥,为什么一回来就把桌子移到窗下啊,风吹进来不是很冷吗?”

张良终于停下来,问他:“你很冷吗?”

张景摇头,旁边有火盆,即使有风吹进来也并不是很冷。张良摸摸他的头,没说话。看了会书,张良看了一会儿外面的竹林,又过了一会儿,他站起来将门外的几盆兰花搬进了屋子,炭火一熏,兰花的香味遍布整个屋子。

总觉得今天是个什么日子,张良支着头想了半天,没有想到什么头绪。

“哥,你陪我玩嘛!”张景一个人玩的无聊了,拉着张良的手撒娇。张良捏了捏他头上的小丸子,笑了。有点想起姮儿了,不过姮儿不像张景这样撒娇,张景是真正的小孩儿撒娇,姮儿每次撒娇,都像是装出来的。

“你想玩什么?”

张景见哥哥终于不写字了,眼睛亮起来:“我们打雪仗好不好?”

张景兴冲冲的将家里陪他一起玩的几个同龄书僮都叫了过来,张良有些好笑的看着这些孩子,没人敢往主子身上砸雪球,不过张景看不出来,他把那几个书僮砸的满地告饶,玩的很开心。笑声玩闹声把母亲引了过来,母亲身子不好,很少出门,她被丫头搀扶着站在廊下,看他们玩闹笑得十分温柔。

“母亲应该穿那件狐裘出来。”张良将自己的披风解下来,抖了抖上面的雪,然后披到母亲身上。母亲苍白的脸有了丝血色,她说:“不碍事,看你们玩的开心我就开心了,你老闷在屋子里看书,多亏了阿景调皮。”

张良默默点头:“母亲说的是,孩儿以后多抽空陪母亲走走。”

“我只是白嘱咐你一声,知道你学业繁重咳咳咳……你是咱们家未来的家主,你父亲和祖父都看得紧,只是母亲希望你快乐些,咳咳咳……”张夫人努力压抑着自己的嗓子,不让自己咳,张良赶紧将她扶到了屋子里面。

母子二人坐在窗边,都默默看着在窗外玩得不亦乐乎的张景。过了会儿,张夫人问:“昨天厨子做了一道蜂蜜雪梨汤,我喝了觉得很好,一问才知是你做的,我儿何时会做饭了?”

“是从一个小朋友那里听到的,她说这汤能止咳润肺,我特意学的。”张良低眉笑了起来:“孩儿也就会做这一道菜。”

张夫人看着他神色好奇的追问:“哦?看来这位小朋友很聪明,我儿很喜欢他?”

“是很聪明,大家都很喜欢她。”张良说着微微出神。张夫人说:“今天腊月二十八,早上宫里赐了很多肉下来,韩非公子让内侍偷偷夹了酒过来说是给你的,马上就年关了……”

母亲还在絮絮叨叨的说着,张良猛的想起来,今天腊月二十八,是姮儿的生辰。不知她过的好不好,此时应该有很多人给她庆祝生辰吧。要是在齐国,她一定会问自己来讨礼物的,来年去的时候带件贺礼给她吧?带什么呢,她似乎没有什么想要的东西。

“良儿?良儿!”母亲叫了几声他才回神,母亲问:“你在想什么呢?这么入迷?”

张良摇摇头:“没事。”

门外张景已经玩累了,跑进来一头扎到张夫人怀里,张夫人摸到他一身都被雪浸湿,急忙带着他回去换衣服了。

张良坐在窗边,想了一会儿,突然拿出了一张空着的丝帛,想画点什么东西,是画竹子好呢还是画别的,张良的笔迟迟没有落下。

笔尖一滴墨水泫然欲下,在雪白的丝帛上绽开一朵墨色的花。

外面的雪又开始飘起来。

除夕宴会,赵氏宗族所有的人都齐聚在一起,乌泱泱好几百人,除了几个嫡亲的叔叔伯伯姑姑等二十多个人,是需要我们这些小辈亲自行礼拜见的。后面的那些远了不知道几代的亲戚,我都不用多看他们一眼。

这种场合,我必须得穿着公主的礼服,和兄弟姐妹坐在一起。母亲和其他夫人们坐在前头,坐席离父王越近就说明越得宠,我和赵嘉几个坐在父王左边,母亲和王后她们坐在父王右边。

这种场合除了王后,其他的女人们是不能先开口说话的,男人们说着场面话,然后各自一起敬酒,然后轮流上来恭维父王、敬酒。

接下来就是看各种歌舞表演,其中好多堂姐都参与了节目,连赵瑜也表演了,不过只有父王象征性的夸了几句,其余的宗室族人都心照不宣的无视倡姬母子三人。赵迁坐在我旁边,十分局促,他不太懂礼仪,我很客气了教了他一下,他受宠若惊的感谢我好几次。

“怀瑾!”父王突然叫到我,我忙应道:“孩儿在!”

“你襄叔叔听闻你在浮邱伯先生门下学习,说要出题考考你,你赶紧让各位叔伯们都看看。”父王酒意上头,十分亢奋,男人爱炫耀的几样东西里其中有一项就是孩子。

赵熙是父王的兄弟之一,被封为春平君,据说父王上位之前他是赵国的太子,结果倒霉催的被秦国扣押为质子,不料那时祖父去世,留在邯郸的父王登上王位,而他与王位失之交臂。登上王位之后,父王派人将这位王叔从秦国接了回来,封了春平君给了个虚职。我按着规矩行礼参拜,然后离席站出来,站到赵熙面前:“熙王叔好,不知王叔要考怀瑾什么?”

“孟子说,人有四端,这四端是什么?”他看了看父王,然后笑看着我,赵熙和父王差不了几岁,却比父王看着要苍老一些。他问完周围的嘈杂声小了下来,大家都看着我。

我微微一笑,考这么简单你瞧不起谁?于是道:“四端是指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赵熙看着我,沉思了一会儿,问:“是非之心,何解?”

我露出一个自认为十分无辜可爱的表情,说:“是说人要明辨是非,就像……就像我把父王最心爱的紫金砚台给砸坏了,怕父王惩罚我便将罪过推到太子哥哥身上,但是父王民察秋毫能辨是非,一眼就能把我拆穿了,虽然父王平时疼我,还是罚了我三板子。”我说着说着撅起了嘴,一副委屈的样子。

果然,席间众人都大笑起来,赵熙笑了一下停住,继续问:“那何为大丈夫?”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我朗声道,目光坚定。

赵熙貌似开玩笑的问道:“那你父王算不算得上大丈夫啊?”

席间众人表情有了微妙的变化,父王的笑意骤然变冷,只是赵熙却仿佛浑然不知,以目光追问我。

父王不是什么伟大英明的君主,我一直知道,但也绝不是那种愚昧无知的昏君,无功无过的一位君王。但是赵熙为何突然这么问我,难道不怕父王不开心吗?我尽量让自己笑的灿烂:“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老百姓是水,百姓是船,若父王不是大丈夫,那船不早翻了?”

说完我看向面色阴鸷的父王,撒娇笑:“父王是最最最最厉害的大丈夫,是赵国唯一的主人,是怀瑾最喜欢的父王。”

小女儿撒娇的场景让大家都笑起来,气氛又变得融洽,赵熙只是笑道:“齐国的浮先生很会教学生,怀瑾小小女儿,谈吐不凡,我看,比你几个哥哥还强。”

我故意装作不开心,撇嘴:“关老师什么事?不用老师教,怀瑾本就天生聪明。”

大家都笑起来,父王冲我招招手,示意我的过去。

作者有话说

第36章 第三十六章 年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