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数月重返关中,渭水平原的秋风已带肃杀之意。咸阳城阙在望,但吴柒的车马并未直驱皇宫,而是转向城西的官营冶铁作坊。
“特使,就是这里了。”工师指着前方一片黑烟缭绕的工坊,面露难色,“按您改良的工艺,出铁量确实有所提升,但质量仍不稳定,十炉之中往往只有三四炉堪用。”
吴柒下马走进工坊,但见数十座土法炼铁炉错落分布,工匠们正忙碌地添柴加料。热浪扑面而来,空气中弥漫着煤烟与金属的混合气味。
他走近一座正在出铁的炉子,观察着缓缓流出的铁水。那铁水色泽暗淡,夹杂着大量渣滓,冷却后形成的铁块布满气孔。
“问题有三。”吴柒抓起一把铁矿砂,“其一,矿石未经过选洗,杂质太多;其二,鼓风不足,炉温不够;其三,燃料仍是木炭,火力不继。”
工师叹道:“特使明鉴。可若要改进,花费巨大。少府那边已经多次质疑开销......”
吴柒不答,径直走向工坊旁的空地。这里已经按照他先前传来的图纸,建起了一座与众不同的炉体——炉身更高更细,外设砖石烟囱,还配有改进的牛皮风箱。
“从今日起,停用所有旧炉。”吴柒下令,“集中人手,按此制式再建五座新炉。另外,立即派人去北山煤矿,运回我指定的那种‘焦煤’。”
命令下达,作坊里顿时议论纷纷。老工匠们围着新式高炉窃窃私语,都对这奇形怪状的装置表示怀疑。
“这炉子如此细高,如何保证受热均匀?”
“不用木炭用石煤,那烟气岂不更重?”
“还要造这么大的风箱,得用多少人力?”
面对质疑,吴柒并不多解释。他亲自示范,指挥工匠将精选的铁矿砂与石灰石按比例混合装炉。当焦煤点燃时,一股刺鼻的黑烟冲天而起,引得众人纷纷掩鼻。
“加大鼓风!”吴柒高喊。
改进后的风箱在四名壮汉的操作下,发出沉闷的呼啸。强劲的气流涌入炉膛,火焰由红转黄,最后竟呈现出刺眼的亮白色。围观的人群发出一阵惊呼——他们从未见过如此高温的炉火。
高温持续了整整两个时辰。当吴柒下令出铁时,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炉门开启的瞬间,耀眼的铁水奔涌而出,如金蛇狂舞。与往日晦暗的铁水不同,这次流出的铁水色泽明亮,流动性极佳,渣滓明显减少。
“成...成功了?”老工师颤抖着上前,用铁勺取样。
铁水冷却后,形成的铁块表面光滑,断口呈现细密的银灰色纹理。老工师用力敲击,传来的声音清脆悠长。
“精铁!这是上好的精铁啊!”老工师激动得声音发颤,“一炉的产量,抵得上旧炉三炉!”
消息很快传开,连少府丞都亲自赶来查验。当他看到五座新炉同时产出优质铁水时,不禁抚掌赞叹:
“奇迹!真是奇迹!有此良铁,何愁兵器不精?”
然而就在众人欢庆之时,吴柒却盯着炉渣沉思。他注意到铁水中仍有细微的气泡,说明鼓风依然不足。
“还不够。”吴柒对工师说,“现有的风箱仍靠人力,既不稳定,也难以持久。我们需要一种能持续提供强风的装置。”
他摊开绢布,开始绘制新的草图。图上是一个利用水流驱动的水轮,通过连杆带动风箱。
“在渭水边建水排,”吴柒指点着图纸,“以水力代人力,鼓风之力可增数倍。”
工师看着图纸,眼中放出光彩:“妙啊!若是成功,不仅省力,更能日夜不停!”
就在吴柒全力改进冶铁技术时,咸阳宫中的赵高也得到了消息。
“那吴柒又在搞什么名堂?”赵高把玩着手中的玉璧,语气阴冷,“先是灵渠,现在是冶铁......他这是要把朝廷的命脉都抓在手里啊。”
心腹宦官低声道:“府令明鉴。少府那边说,新法炼出的铁器确实精良。若是让他在军中树立威信......”
赵高眼中寒光一闪:“看来,是该给他找点麻烦了。”
与此同时,吴柒正站在新建的水排前。渭水的激流推动着巨大的水轮,通过巧妙的连杆机构,带动风箱发出节奏均匀的轰鸣。高炉中的火焰在白炽的狂风中呼啸,将整个工坊映照得如同白昼。
“成了!”嬴疾兴奋地报告,“按照特使的法子,新造的铁器硬度提升三成,韧性更胜往昔!”
吴柒望着熊熊炉火,心中却无半点轻松。他清楚地知道,这腾空的烈焰既照亮了前路,也必然会引起更多暗处的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