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秦镜·镜中熵 > 第42章 帝心震动

秦镜·镜中熵 第42章 帝心震动

作者:偶已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20 19:43:58 来源:文学城

“朕,知道了。”

这四个字,从嬴政口中吐出,轻飘飘的,却仿佛耗尽了这位帝王极大的心力。没有雷霆震怒,没有厉声驳斥,只有一种深不见底的、压抑的平静。然而,正是这种平静,让吴柒感受到了一种比暴风雨更令人心悸的暗涌。

嬴政不再看吴柒,也不再看向那幅象征着无上功业的舆图。他缓缓踱步,回到那张堆放着简牍的紫檀木案后,坐了下来。牛灯的光芒将他一半的脸庞映照得明暗不定,那紧蹙的眉峰和抿成一条直线的薄唇,显示出他内心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剧烈风暴。

吴柒垂手肃立,不敢打扰。他知道,自己刚才那番关于徭役之重的直言,如同一把重锤,敲碎了包裹在“必要代价”外的坚硬外壳,将内里血淋淋的现实——民力枯竭、怨气潜藏、统治基石正在被侵蚀——**裸地暴露在这位缔造者的面前。这对于一个坚信自己功盖三皇、德超五帝,追求帝国万世永续的帝王而言,其冲击力不亚于一场心灵的地震。

嬴政的指尖无意识地在光滑的案面上划过,发出极其细微的沙沙声。他的脑海中,此刻正翻腾着无数画面与思绪。

他想起了数年前,巡游至博浪沙遇袭,虽未受伤,但那支力道千钧的铁椎,以及事后迟迟未能抓获的主谋,是否正是那潜藏怨恨的一次爆发?他想起了各地郡守奏报中,那些看似无关紧要的“盗匪滋扰”、“黔首逃亡”事件,是否正是民不堪命的零星征兆?他想起了李斯、冯去疾等重臣,虽未明言,但也曾委婉提及“民力宜惜”、“工程或可稍缓”的建议,自己当时是否过于刚愎,一概置之不理?

吴柒的话,像是一根线,将这些散落的、被他刻意忽略或压制的信息碎片,串联了起来。尤其是那句“陈胜吴广之变,其直接诱因便是‘失期,法皆斩’”,如同一声警钟,在他耳边嗡嗡作响。他毫不怀疑秦军的战斗力,也不怀疑律法的威慑力,但如果……如果真到了成千上万被逼到绝境的戍卒同时揭竿而起的那一刻呢?地方郡县那些主要由文吏和少量郡兵组成的统治机器,能否抵挡?

还有那“丁女转输,老弱耕田”的景象,虽然只是吴柒口述,却在他脑海中形成了清晰的、令人不安的图像。帝国的根基是农业,是粮食,如果耕种者尽是妇孺老弱,赋税却分文不减,长此以往,国库必然空虚,军心何以稳定?

他追求长生,渴望帝国永恒,但若帝国从内部开始腐朽,长生又有何意义?他扫灭六国,统一天下,是为了建立前所未有的秩序与功业,而不是为了亲手埋下颠覆的种子。

一种深刻的、冰冷的恐惧,夹杂着被冒犯的愤怒,以及一丝不愿承认的、对自身决策的怀疑,如同毒蛇般噬咬着他的内心。他从未像此刻这样,清晰地感受到自己那看似坚不可摧的权力,其下竟涌动着如此汹涌的暗流。

“可持续……”他低声重复着吴柒之前提到的这个词,仿佛在咀嚼着一种全新的理念。他惯于征服,惯于索取,惯于用最强的力量去达成目标,却很少思考“持续”的问题。在他看来,只要帝国足够强大,就能永远索取下去。但现在,有人告诉他,力量有其极限,民力有其穷尽之时。

这种认知,对他固有的统治哲学,构成了根本性的挑战。

他抬起头,目光再次落在吴柒身上,那眼神复杂得难以形容。有审视,仿佛要重新评估这个海外客的价值与威胁;有深思,在权衡其言的可信度与可行性;更有一丝极其隐晦的、连他自己都未必察觉的……依赖?在这纷乱如麻的困局中,这个手握“天书”、见识迥异的年轻人,似乎成了他唯一能窥见另一种可能性的窗口。

殿内的沉默持续了许久,久到吴柒几乎以为嬴政不会再开口,或者会下达某种不可预测的命令。

终于,嬴政打破了沉默,他的声音带着一种仿佛经过千锤百炼后的沉凝,不再有之前的沙哑,却更加厚重:“吴卿,你之所言,朕……需细思之。”

他没有立刻采纳,也没有否定,而是选择了“细思”。这本身,就是一种态度的重大转变。意味着他将吴柒的话,真正放入了帝国最高决策的考量范畴。

“然,”嬴政话锋一转,目光锐利如刀,“变革之事,牵一发而动全身。徭役之制,关乎国本,涉及诸多利害。如何改,从何改,尺度如何把握,绝非易事。朝中诸公,亦非尽能理解。”

他在陈述困难,也是在试探吴柒是否有更具体的、能应对这些阻力的方案。

吴柒心中稍定,知道最危险的时刻已经过去。他躬身道:“陛下圣明。此事确需慎之又慎。臣以为,或可先择一郡,或择一特定工程,如骊山陵役,进行小范围试点。依臣所献‘定员轮替、核准总量、改善待遇’之原则,试行新法。以观其效,以验其弊。若果真能提升效率,安抚人心,而未生乱象,再逐步推广至他处。如此,进退有据,风险可控。”

他再次提出了“试点”的概念,这是一种极其稳妥和务实的策略,符合嬴政厌恶风险、注重实效的性格。

嬴政闻言,眼中闪过一丝精光。试点,这确实是一个老成谋国之道。既能验证新法的效果,又能将可能的风险限制在最小范围,避免全国性的动荡。

他沉吟片刻,手指在案几上轻轻敲击了两下,做出了决定:“便依你所言。骊山陵役,可先行试点。具体细则,由你与将作少府、司空及治粟内史共同拟定章程,报于朕览。”

“臣,领旨!”吴柒压下心中的激动,郑重应下。这不仅仅是一项任务,更是一个信号,标志着他的建言,正式进入了帝国的实践层面。

嬴政看着他,最后说了一句:“吴柒,莫要负朕今日之信。”

话语平淡,却重若千钧。其中蕴含着期望,也蕴含着警告。

“臣,必竭尽全力,以报陛下!”吴柒深深一揖。

当他退出那间幽暗的密室,重新呼吸到室外清冷的空气时,才发现自己的内衫已被冷汗浸透。回望那扇沉重的殿门,他知道,今夜之后,一切都将不同。帝心已动,而他,正是那只搅动了风云的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