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秦镜·镜中熵 > 第39章 秦政利弊

秦镜·镜中熵 第39章 秦政利弊

作者:偶已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20 19:43:58 来源:文学城

“若依你此言……朕,当如何?”

嬴政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沙哑,在这空旷的密室中回荡,不再是之前那种居高临下的质问,反而透出一种深陷困局、寻求破壁之法的凝重。他依旧站在那里,身形挺拔,但灯光投下的阴影却仿佛比之前更加深重,将那“千古一帝”的光环稍稍剥离,显露出其下作为一个凡人帝王的焦虑与探寻。

吴柒心弦紧绷,知道此刻的回答至关重要,将决定他是被视为可用的“诤臣”,还是惑乱人心的“妖言者”。他斟酌着词句,既要深入剖析,又不能过于刺激,需将批判包裹在建设性的建言之中。

“陛下,”吴柒再次躬身,语气沉静而恳切,“臣非是要否定秦法秦政,其高效与强韧,乃成就帝国之基石,毋庸置疑。臣所言,乃是‘优化’,是‘调整’,使其更适应天下一统后的新局面。譬如良匠铸剑,剑成之后,需开刃,亦需配鞘。过刚则易折,无鞘则易伤己。秦法之弊,或可称之为‘过刚’与‘无鞘’。”

他再次用比喻来缓和直接的批判。嬴政目光微闪,并未反驳,示意他继续。

“所谓‘过刚’,”吴柒条分缕析,声音清晰,“其一,在于律法之‘密’与‘酷’。律令细密,本为杜绝奸邪,然过于繁苛,则使官吏执行时,畏首畏尾,唯恐触法,反而失了因地制宜、灵活处断的能动之性。而刑罚过酷,劓、刖、黥、宫,乃至连坐,固然能震慑一时,然其效难以持久。酷刑摧残的不仅是人的身体,更是人的尊严与对朝廷的认同。当恐惧超越了对律法公正的信赖,剩下的便只有压抑的怨恨与疏离。此非治国长久之道,更像是……以金铁铸造囚笼,囚禁的,终是自家之民。”

他观察着嬴政的神色,见其虽面沉如水,但并未立刻发作,便知这番话至少引起了他的思考。

“其二,‘过刚’在于征役之‘繁’与‘急’。”吴柒继续深入这个更敏感的话题,“北筑长城,南戍五岭,修驰道,建宫室,凿陵寝……陛下,每一项皆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之伟业。然,数役并兴,征发无度,丁男不足,役及妇孺。黔首常年离家,田地荒芜,父母妻子无所依傍。民力有穷,而役使之欲无穷。弦绷得太紧,是会断的。陈胜吴广之徒,并非天生反骨,乃是‘失期,法皆斩’这最后一根稻草,压垮了早已不堪重负的骆驼。此非民之过,实乃役法过于严苛,不给人喘息之机所致。”

他提到了具体的潜在危机(虽未发生,但原理相通),让嬴政的脸色更加阴沉,但他依旧在听。

“至于‘无鞘’,”吴柒话锋一转,指向另一个关键,“便是缺乏‘教化’与‘缓冲’。陛下以法为教,以吏为师,欲使天下黔首皆明秦法,此心可嘉。然,法只能规范行为,不能收服人心。‘导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导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引用《论语》,但置于海外先贤名下)秦法犹如利剑,可斩断乱麻,却无法抚平伤痕,更无法让六国遗民从心底认同‘秦人’之身份。”

“朝廷与黔首之间,郡县与乡里之间,除了冰冷的律令与赋役征派,缺乏温情的、能够疏导情绪、凝聚认同的纽带。昔周有采诗之官,以观民风;有庠序之教,以化民俗。而今,秦政之下,只有上传下达的政令与刑罚,少了这份‘润物细无声’的教化与沟通。此即为‘无鞘’,利剑锋芒毕露,固然威慑十足,却也容易割伤执剑之人,更让靠近者心生寒意,难以亲近。”

他将秦政的弊端归结为“过刚易折”与“缺乏缓冲教化”,既点出了问题的核心——严刑峻法、徭役繁重、文化认同缺失,又避免了直接攻击嬴政的个人意志,而是将其视为制度在新时代下面临的挑战。

嬴政沉默了许久。吴柒的话,像是一把精准的解剖刀,将他内心深处那些模糊的忧虑,清晰地剥离出来,摊开在灯光下。他何尝不知徭役之重?但在他看来,这是成就伟业必须的代价。他何尝不想天下归心?但他更相信武力和律法的力量。

此刻,这个海外客却告诉他,他倚仗的力量,可能正埋藏着颠覆的种子。

“依你之见,”嬴政终于再次开口,声音带着一种复杂的疲惫与审慎,“这‘刚’需如何‘柔’之?这‘鞘’又当如何打造?”

他没有否定吴柒的分析,而是开始询问具体的解决方案。这意味着,吴柒的风险建言,已经成功地在这位独断的帝王心中,撬开了一道思考的缝隙。

吴柒知道,真正的考验,现在才刚刚开始。他需要提出既符合历史条件,又能切实改善现状,还不会触动嬴政根本权力与理想的“优化方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