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秦镜·镜中熵 > 第10章 流程再造

秦镜·镜中熵 第10章 流程再造

作者:偶已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20 19:43:58 来源:文学城

清幽阁内,油灯如豆。

吴柒闭目凝神,并非休息,而是在脑海中与那新解锁的【基础优化推演】模块进行交互。模块界面简陋,如同初代的命令行,却严格遵循着数据输入、逻辑分析与结果推演的步骤。

他将观察到的驿传文书发出流程逐一拆解:接收草稿、誊抄正本、甲组核验文本、乙组核验数字、汇总复核、登记编号、用印封装。每一个环节所需的标准时间(基于他的观察估算)、依赖条件、可能的风险点,都被他转化为简练的参数输入。

推演开始。光流在脑海中模拟着文书流转,迅速标识出几个深红色的“瓶颈区”——数字核验环节耗时最长,且错误反馈会导致整个流程回溯;文本与数字核验分离,缺乏协同;所有文书不分缓急,排队等待。

模块提供了几个基于“效率优先”和“风险可控”原则的推演方案。吴柒没有选择那个最激进、近乎全自动化的方案,而是挑选了一个最符合当下技术条件与制度环境的改良版本。

他睁开眼,取过专门为他准备的简牍和刻刀,开始凝神书写。字迹是依旧略显生疏的秦篆,但内容结构却带着超越时代的清晰:

《关于优化宫苑发出紧急军务文书核验流程之浅见》

他没有直接提及驿传全程,而是谨慎地将范围限定在自己亲身参与过的“宫苑发出端”,特别是“紧急军务文书”这一类。首先,他肯定了现行流程的严谨性与必要性,以示尊重。

接着,他提出了三点核心建议:

其一,“分类处置,急缓分流”。将文书按紧急程度划分(如“如火”、“如风”、“平常”),规定不同等级的核验时限与流程。“如火”级文书,可启用“双吏并行核验法”,即文本与数字核验同步进行,并由一名资深吏目专门负责关键数据(如总量、番号)的快速复核,替代全面重复计算。

其二,“精算关键,验其关联”。针对最耗时的数字核验,提出不必全面重新计算,而是重点验算最终汇总数字与各分项数字之和是否一致,验算不同文书间关联数据(如需求数与库存数)是否逻辑自洽。这利用了数学上的交叉验证,能大幅减少计算量。

其三,“明确权责,画押为凭”。每一环节完成后,经办吏员须在文书副册或流程单上画押,明确责任。一旦后期发现错误,可快速追溯至具体环节与责任人,避免相互推诿,也促使吏员更加审慎。

每一条建议后面,他都附上了简单的逻辑说明和可能带来的效率提升预估(基于推演模块的数据),并再三强调,此仅为“海外所见类似事务之管窥”,是否可行,需请上官明断。

他没有提出任何需要改变律法或组织架构的建议,所有改动都在现有官署和职权范围内进行微调,最大限度地降低了推行阻力。

书写完毕,已是深夜。他仔细卷好简牍,置于案头。他知道,这份“浅见”不会直接呈送始皇,大概率会先落到负责此类具体事务的尚书令或相关官员手中,甚至可能被送交丞相府李斯过目。

这不再是一次被动的技能展示,而是一次主动的、针对帝国行政效率核心问题的介入。风险与机遇并存。若被采纳并见效,他的价值将从“奇人异士”向“有用之才”转变;若被驳回或引发反感,则可能坐实“妖言惑众”的嫌疑。

他将简牍交出后的第二天,清幽阁仿佛又回到了以往的沉寂。但他能感觉到,那无形的监视似乎收紧了些。赵高的人,李斯的人,或许还有始皇的人,都在等待,也在观察。

系统任务【效率的基石】状态依旧未变,停留在“分析中”。它在等待一个结果,一个来自这个真实世界的反馈。

吴柒依旧每日读书、静坐,仿佛一切未曾发生。只有他自己知道,第一颗试图改变这庞大帝国运行轨迹的棋子,已经落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