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都市现言 > 樵风可念 > 第8章 第 6 章 樵风乍起

樵风可念 第8章 第 6 章 樵风乍起

作者:杣殊觉 分类:都市现言 更新时间:2020-07-31 18:43:21 来源:文学城

南木镇的秋日晨光总带着点软乎乎的暖意,文科一班的教室里,《夜半乐·冻云黯淡天气》的诵读声飘在阳光里。籽羊捧着A4打印纸,右手捏着圆头笔,笔尾在纸上轻轻画着圈,读得格外投入,“冻云黯淡天气,扁舟一叶,乘兴离江渚。渡万壑千岩,越溪深处。”她的声音里带着点少年人的雀跃,像河滩上蹦跳的麻雀。

余小聒坐在旁边,指尖轻轻搭在课本边缘——课本扉页贴着片压干的芦竹叶,是上次和表姐去河滩采的。她接上下一段,声音清透得像秋日的溪水,“怒涛渐息,樵风乍起,更闻商旅相呼。片帆高举。泛画鹢、翩翩过南浦。”节奏缓急刚好,连窗外的老槐树叶都好像停住了晃动,跟着听。

“‘残日下,渔人鸣榔归去’和‘渡万壑千岩,越溪深处’,我真的爱到骨子里了!”籽羊放下笔,眼睛亮闪闪的,像映了阳光的芦竹露,“你说这两句怎么就能写得这么美?好像真能看见渔人划着船回家,两岸的山藏在云里。”

余小聒忍不住笑,歪着头看她:“我也喜欢‘怒涛渐息,樵风乍起’这两句——徐芳老师说,‘樵风’是能带来好运的风,说不定我们这次‘国韵少年星诗诵’,就能靠这阵风拿奖呢。”

“对哦!我们都练一个多星期了,现在不仅能脱稿,还能带着感情读!”籽羊晃了晃脑袋,故意挺起胸脯,“我可是气场不输彼得潘的人,到时候肯定能打败‘胡可船长’,拿个好名次!”

余小聒笑着点头,指尖蹭过扉页的芦竹叶:“先沉住气,不紧张就赢了一半。再说,就算没拿奖,我们能一起读这么美的词,也很开心呀。”

中午的食堂飘着饭菜香,余小聒和籽羊刚走到窗口,就看见安昱远和陈故站在旁边。陈故探着身子看窗口里的菜,撇了撇嘴:“这也太素了吧?跟兔子菜似的,刚上完体育课,不多吃点肉怎么行?”他一副“长辈操心晚辈”的样子,惹得籽羊忍不住笑。

安昱远没接话,目光悄悄落在余小聒身上——她今天穿了件浅青色的卫衣,领口别着个小小的芦竹编胸针,是上次李爷爷送的。他赶紧给陈故使了个眼色,胳膊轻轻碰了碰他的背,示意他别乱说。

“我们跟籽羊约好要改善饮食习惯呀,”余小聒笑着解释,手里接过餐盘,“肉吃适量就好,多吃蔬菜健康——你看这胡萝卜丝,还是食堂张叔特意用南木镇的酱油炒的,可香了。”

籽羊端着餐盘,又刷了两杯橙汁,扭头对余小聒说:“我把餐盘放对角第三排的桌子,你拿着橙汁跟我来。”她脚步轻快,像踩着风,卫衣下摆扫过地面,带起点细碎的阳光。

“昱远同学,我们先过去了。”余小聒朝安昱远笑了笑,转身要走,又想起什么,回头补充,“你们也快点吃呀,今天的鱼丸是张叔早上刚做的,冷了就不好吃了。”

安昱远点点头,看着她的背影,直到她坐在桌前才收回目光。陈故凑过来,小声打趣:“喂,看什么呢?眼睛都快粘人家身上了。”

“别瞎说。”安昱远拿起筷子,夹了个鱼丸,却没立刻吃——他想起上次在“小馋观”,余小聒也爱吃鱼丸,每次都要多加两颗,还说“张叔做的鱼丸比别家的嫩”。

籽羊和余小聒坐在桌前,大口往嘴里扒饭。余小聒吸了口橙汁,突然想起明天的数学考试,戳了戳籽羊的胳膊:“明天晚上帮我补补课呗?我好多公式都记混了。”

“没问题!”籽羊咽下嘴里的饭,拍了拍胸脯,“主要是把公式记牢,再把书里的定义理清楚,审题的时候别慌——你看上次的数学卷子,你就是因为看错了题干,才丢了分。”

“对哦,”余小聒点点头,又想起下周四的体测,故意挑了挑眉,“下周四体测,你要是过了,我请你去‘甘回’吃葡萄酥;要是没过,我就陪你一起练,直到你过了为止。”

籽羊叹了口气,却还是笑了:“放心吧!我肯定能过!虽然我不算瘦,但我灵活呀——上次在河滩跳格子,你还没我跳得快呢。”

旁边的陈故听见了,凑过来插了句嘴:“籽羊你肯定行!只要坚持减肥,肯定能瘦下来——到时候体测绝对没问题!”

安昱远赶紧拉了拉陈故的胳膊,朝后桌努了努嘴:“宋陌在那边,我们去后桌坐。”

“坐这儿挺好的呀,”陈故不情不愿,“文科班和理科班的‘会晤’,多难得。”

“快走吧。”安昱远没再多说,拉着陈故往后面走——他怕陈故再乱说,也怕自己盯着余小聒看太久,被她发现。

余小聒和籽羊很快就吃完了,收拾餐盘时,余小聒朝安昱远挥了挥手:“我们先走啦,有时间‘小馋观’见。”

“嗯,慢走。”安昱远的声音比平时低了点,目光跟着她的背影,直到她走出食堂门口才收回。

陈故看着他这副样子,忍不住笑:“你这也太明显了吧?谁看不出来你喜欢余小聒啊。”

“吃你的饭。”安昱远夹了个鱼丸,使劲嚼着,却觉得没什么味道——刚才余小聒笑的时候,眼里的光比鱼丸还甜。

“对了,”陈故突然想起什么,眼睛一亮,“我给你留了个轮船拼图!是睿思Ravensburger的,木纹材质,还有三色烫金工艺,拼好跟语文课本差不多大。”

安昱远的眼睛瞬间亮了——他从小就喜欢拼图,尤其是轮船的。“真的?你从哪弄来的?”他放下筷子,语气里满是惊喜,“你不是一直喜欢机甲战车吗?怎么会给我留这个?”

“我爸同事从国外带回来的,我看你喜欢,就给你留着了。”陈故支着下巴,故意卖关子,“不过,我想要你那本陈星若送的书。”

“哪本书?”安昱远愣了一下,很快反应过来,“你说《哥伦比亚的倒影》?”

“对!就是这本!”陈故赶紧点头,“我看你上次翻了好几遍,还以为你很喜欢呢。”

安昱远犹豫了一下——那本书是陈星若上次借他的,里面还夹着片芦竹叶,不过他更想要拼图。“行,我明天给你带来。”他伸出手,笑得很开心,“一言为定。”

陈故握住他的手,心里却有点慌——他刚才其实想说的是另一本书,结果被安昱远带偏了。等安昱远转身走了,他才拍了拍脑袋,小声嘀咕:“完了,被这姓安的带沟里了!早知道就直接说要《年理科经典题库》了,那本才有用啊!”

下午第二节课一结束,籽羊就把课本垒得高高的,像个小堡垒。她偷偷摸出一个黑皮白边的小圆镜,靠在书上,左手拿着梳子,右手捏着小剪刀,对着镜子比划着剪刘海。

余小聒撑着桌子,探着脖子看她:“你小心点,别剪到头发以外的地方。”

“放心吧!我上次给自己剪过,剪得可好看了!”籽羊头也不抬,梳子在头发上梳出整齐的线条,“等我剪完,保证比于洋的齐耳短发还好看!”

就在这时,门口传来蒋本的声音:“小聒!我们来啦!”余小聒抬头一看,蒋本身后跟着陈星若和于洋,三个人都背着羽毛球拍,满头大汗,显然是逃了半节体育课。

余小聒没打扰籽羊,从教室后门绕出去,走到走廊上。蒋本一把抱住她,语气里满是想念:“好久没见你了!分班以后,我们都没怎么一起玩过。”

于洋也凑过来,晃了晃手腕上的红色手环:“我们特意来看看你和籽羊,顺便跟你说个事——旼昶街十字路口的‘老洪秘酱烧烤店’转让了,开了家‘驹寻有信奶茶店’,听说店长是吉林来的,还带了个闺蜜一起做。”

“真的?”陈星若眼睛一亮,赶紧问,“店长是男是女?有没有去喝过?味道怎么样?”

“是个年轻姐姐,我还没去试过,”蒋本揉了揉酸疼的膝盖,“不过听‘福记’的老板说,她们家的奶茶加了南木镇的蜂蜜,可甜了。”

余小聒靠在走廊的栏杆上,听她们聊天,阳光落在身上,暖得让人有点懒。她突然想起安昱远——上次在操场,他跳高时的样子还清晰地在眼前,他助跑、起跳、落地,动作流畅得像风,她当时忍不住和周围的人一起欢呼,心跳得比平时快了好多。

“对了!路果老师今天上课可逗了!”于洋突然转了个圈,指着余小聒,“她用河南话读了杜甫的《登高》,口音可可爱了,还出了个谜语让我们猜,打一食品。”

“路老师本来就是‘段子手’,现在又会猜谜语了,”陈星若笑着看向蒋本,“蒋本,你要不要试试?”

“试试可以,但别叫我蒋妹儿,我不习惯。”蒋本故意做出浑身发抖的样子,惹得大家都笑了。

于洋伸出三根手指,清了清嗓子:“听好了啊!土豆要去跟包子决斗,可是前面有一条河,他过不去,打一吃的,三个字。”

“粘豆包?”余小聒脱口而出,眼睛亮晶晶的。

“错啦!”于洋摇摇头,笑得眼睛都弯了。

陈星若凑过来,小声提示:“前面有条河,过不去,‘河’和‘荷’同音哦。”

“我知道了!是荷兰豆!”蒋本拍了下手,兴奋地说,“土豆过不去河,就是‘荷兰(河拦)豆’!”

“回答正确!”于洋鼓起掌,张开胳膊,“奖励你一个‘于大戏精’的深情拥抱!”

余小聒和蒋本相视一笑,一起抱住于洋,走廊里满是她们的笑声,像风吹过芦竹丛,清脆又温暖。

陈星若突然想起手机里的段子,掏出手机递给她们:“我在网上看到几个语文默写的段子,可逗了,你们看看。”

“‘只要干过奥特曼,天下谁人不识君’?这也太有才了吧!”蒋本笑着摇头,“正解明明是‘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于洋往下滑了滑屏幕,笑得直不起腰:“这个更绝!‘天生我材必有用,老鼠儿子会打洞’——这想象力,我服了!”

“还有这个!‘清水出芙蓉,乱世出英雄’!”陈星若也忍不住笑,“虽然对得还挺顺口,但正解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呀。”

上课铃声很快响了,余小聒看着她们,心里暖暖的:“快回去吧,别迟到了。我们有时间也会去看你们的。”

“好!那我们走啦!”于洋和陈星若挥挥手,转身要跑,却撞见刚走出教室的陈故。

“哟,你们也来啦?”陈故笑着打招呼,手里还攥着本数学练习册,“我来请教曾斓晓数学题——我这数学成绩,再不补就真的要挂科了。”

“你上次综合考试数学才三十几分,是该补补了,”陈星若点点头,“庞老师没少找你谈话吧?”

“可不是嘛!”陈故叹了口气,正了正头上的鼠灰鸭舌帽,“我英语还得找安昱远补,他说用李爷爷教的‘芦竹记单词法’,记得可快了。”

“那你可得认真学!”蒋本做了个“加油”的手势,“我们相信你肯定能进步的!”

上课铃声又响了一遍,于洋和陈星若赶紧往教室跑:“我们先走啦!下次见!”

“小心台阶!”余小聒朝她们喊,看着她们的背影,忍不住笑,“陈故,你也快点,别迟到了——你跑起来倒是挺快,跟于洋有的一拼。”

陈故嘿嘿笑了两声,抱着练习册往曾斓晓的座位跑:“知道啦!我可不想再被庞老师叫去办公室‘喝茶’!”

余小聒站在走廊上,看着他们的背影,阳光落在身上,心里满是暖意。她想起刚才安昱远在食堂的样子,想起《夜半乐》里的“樵风乍起”,突然觉得,南木镇的秋天,好像真的有一阵能带来好运的风,吹过老槐树,吹过芦竹丛,也吹进了她心里,带着点甜甜的、软软的欢喜。

余小聒转身回教室时,籽羊已经剪完了刘海,正对着小圆镜左看右看,嘴角藏不住笑意。“怎么样?是不是比之前好看多了?”籽羊凑过来,献宝似的仰起脸,额前的碎发整整齐齐,还带着点剪刀修剪后的毛躁感,像刚冒头的芦竹芽。

“好看!”余小聒笑着点头,伸手帮她拂掉肩上的碎发,“不过下次剪的时候记得叫我,我帮你拿镜子,免得你又剪歪了——上次你把刘海剪得一边长一边短,还跟我说‘这是不对称时尚’。”

籽羊脸一红,赶紧把镜子塞回抽屉,“那都是多久以前的事了!我现在手艺可好了。”她顿了顿,突然想起什么,从书包里掏出个小本子,“对了,明天晚上补课,我把数学公式都整理在这个本子上了,还标了重点,你先拿去看看,有不懂的地方我们明天再讲。”

余小聒接过本子,封面是籽羊自己画的芦竹丛,笔尖的蓝墨水还带着点晕染,看得出来画得很用心。“谢谢你,籽羊。”她指尖蹭过封面的芦竹,心里暖暖的——有这样的朋友,好像再难的数学题,也没那么可怕了。

上课铃响了,是徐芳老师的语文课。徐芳老师走进教室,手里抱着一摞作文本,发梢的流苏红石榴簪子轻轻晃着,“今天我们讲评作文,上次让大家写《南木镇的秋天》,很多同学都写得很用心,尤其是余小聒和籽羊的作文,我给大家读两段。”

徐芳老师翻开余小聒的作文本,声音温柔得像秋日的风:“‘南木镇的秋天,藏在河滩的芦竹丛里。清晨的露水沾在叶片上,阳光一照,像撒了把碎钻。表姐说,芦竹要等秋天才长得最直,就像我们,要等经历过一些事,才会慢慢长大。’”

教室里很安静,只有徐芳老师的声音和窗外风吹槐树叶的“沙沙”声。余小聒坐在座位上,指尖轻轻捏着衣角——她写这篇作文时,想起了表姐在河滩种芦竹的样子,想起了安昱远帮她折芦竹的瞬间,心里满是柔软。

“还有籽羊的作文,”徐芳老师翻到籽羊的本子,笑着念,“‘南木镇的秋天,是‘甘回’蛋糕店的葡萄酥香,是‘小馋观’筒骨汤里的芦竹芽鲜,是和小聒一起在老槐树下背诗的时光。我想把这些时光都装在芦竹编的篮子里,永远都不丢掉。’”

籽羊听得脸都红了,却忍不住偷偷笑——她写的时候,满脑子都是和余小聒一起的日子,那些平凡又温暖的瞬间,比任何风景都珍贵。

徐芳老师念完,合起作文本:“同学们,南木镇的秋天,不只是风景,更是藏在我们身边的人和事。就像余小聒写的芦竹,籽羊写的葡萄酥,这些都是我们独有的记忆。希望大家以后都能多观察身边的小事,把南木镇的温暖,都写进作文里。”

下课铃响后,徐芳老师把余小聒叫到办公室,递给她一本《柳永词选》:“你上次说喜欢《夜半乐》,这本书里有很多柳永的词,还有解析,你拿去看看,对你参加‘国韵少年星诗诵’有帮助。”

余小聒接过书,封面是浅褐色的,上面印着几株芦竹,和她课本扉页的芦竹叶很像。“谢谢徐老师!”她抱着书,心里满是感激——徐老师总是这样,记得她的喜好,给她最贴心的帮助。

走出办公室时,余小聒看见安昱远正站在走廊尽头,手里拿着本英语书,好像在等什么人。他看见余小聒,愣了一下,然后朝她笑了笑,“你也来办公室?”

“嗯,徐老师给了我一本词选。”余小聒举了举手里的书,心跳突然快了起来,像被风吹乱的芦竹丛。

“柳永的词?”安昱远凑过来,目光落在书封面上的芦竹图案上,“我也挺喜欢柳永的词,尤其是《雨霖铃》。”

“真的吗?”余小聒眼睛一亮,“我最喜欢《夜半乐》,里面写的‘樵风乍起’,徐老师说‘樵风’是能带来好运的风。”

“对,”安昱远点点头,指尖轻轻碰了碰书封上的芦竹,“我以前跟我奶奶去过河滩,她告诉我,芦竹在樵风里长得最快,就像我们在顺境里,也能慢慢变得更好。”

余小聒看着他,阳光落在他的发梢上,泛着浅金的光。她突然想起上次在食堂,他说“有时间‘小馋观’见”,心里忍不住泛起甜意,“那……有时间我们可以一起讨论柳永的词吗?”

安昱远的耳尖一下子红了,像晒透的芦竹芽,他赶紧点头:“好啊!我周末经常去‘星火文具店’,李爷爷那里有很多古诗词的书,我们可以一起去看。”

“真的?”余小聒的心跳更快了,“那周末我们约好,在‘星火文具店’门口见?”

“嗯!”安昱远笑着点头,眼睛里的光比阳光还亮,“我会提前到的,还可以帮你占个位置,李爷爷那里有个靠窗的座位,能看见河滩的芦竹丛。”

上课铃响了,余小聒赶紧朝教室跑,跑了两步又回头,朝安昱远挥了挥手:“周末见!”

安昱远站在原地,看着她的背影,嘴角忍不住往上翘——他等这一天,等了好久。手里的英语书还摊开着,却一个单词也看不进去了,满脑子都是余小聒的笑脸,和书封上的芦竹图案。

南木镇的秋天,果然有一阵能带来好运的樵风。它吹过老槐树,吹过芦竹丛,也吹进了两个少年的心里,带着点甜甜的、软软的欢喜,像刚采的芦竹芽,清新鲜美,让人舍不得忘。

回到教室,籽羊赶紧凑过来:“你刚才跟安昱远在走廊上说什么呢?我看见你们聊了好久,他还对你笑了!”

余小聒的脸一下子红了,赶紧坐下来,假装翻书:“没什么呀,就是聊了聊柳永的词,我们还约好周末一起去‘星火文具店’看书。”

“哇!”籽羊眼睛一亮,凑得更近了,“你俩这是要‘约会’呀!不行,周末我也要去,我要帮你‘把关’!”

余小聒笑着点头,心里却满是期待——她好像已经能想象到周末的场景了:在“星火文具店”靠窗的座位上,她和安昱远一起看柳永的词,李爷爷在旁边编芦竹篮子,窗外是河滩的芦竹丛,风吹过,带来阵阵清香。

原来,南木镇的秋天,不只是有《夜半乐》里的樵风,还有藏在心里的,小小的欢喜。这些欢喜,像芦竹芽一样,在时光里慢慢生长,长成最珍贵的模样。

余小聒把《柳永词选》压在课本下,指尖还在发烫——刚才和安昱远约好周末去“星火文具店”的画面,像电影片段似的在脑子里打转。籽羊凑在旁边,眼睛亮晶晶的,追问了好几遍“你们具体约的几点”“要不要带点零食去”,直到上课铃响才不情愿地坐回座位。

这节是物理课,老师在讲台上讲“机械能守恒”,黑板上画满了复杂的受力分析图。余小聒却有点走神,目光时不时飘向窗外——操场边的老槐树又落了几片叶子,风一吹,像蝴蝶似的飘向河滩的方向。她想起安昱远说的“靠窗座位能看见芦竹丛”,忍不住想象周末的场景:李爷爷的文具店里飘着芦竹编篮子的清香,她和安昱远凑在一张桌子上看词选,阳光透过玻璃落在书页上,连字里行间的“樵风”都好像有了温度。

“余小聒,这道题你来分析一下。”物理老师的声音突然响起,余小聒猛地回神,慌慌张张地站起来,手里的笔差点掉在地上。籽羊在旁边偷偷比了个“受力方向”的手势,她才勉强理清思路,磕磕绊绊地说完解题过程。

坐下时,她的脸还在发烫,却瞥见斜前方的叶柘正朝她笑——叶柘是班里的物理课代表,上次月考物理考了年级第一。“下课我帮你补这部分吧,”叶柘转过来,声音压得低低的,“机械能守恒其实不难,就像你背的《夜半乐》,找到规律就好记了。”

余小聒点点头,心里暖暖的——南木镇的同学,总像秋天的阳光一样,温和又贴心。

下课铃一响,叶柘就拿着物理练习册走过来,从书包里掏出个小本子:“我把常考的题型都整理在这了,还标了易错点,你先拿去看,有不懂的随时问我。”本子封面是叶柘自己画的物理公式,旁边还画了片小小的芦竹叶,“上次看见你课本上贴了芦竹,我就也画了一片,希望能帮你记住公式。”

“太谢谢你了!”余小聒接过本子,指尖蹭过芦竹叶的线条,突然觉得物理好像没那么难了。

这时,蒋本突然从后门探进头:“小聒!籽羊!快出来,有好消息!”余小聒和籽羊对视一眼,赶紧跟着蒋本往走廊跑——蒋本手里拿着张宣传单,上面印着“南木镇秋日芦竹文化节”的字样,还有一行小字:“10月20日,河滩芦竹丛旁举办芦竹编艺展、笛曲演奏会,欢迎全镇居民参加。”

“你看!”蒋本指着宣传单上的笛曲演奏会,“上面说会有叶定页老笛师的学生来演奏《鹭草谣》,我们到时候一起去看吧!说不定还能看见你表姐呢!”

籽羊眼睛一亮,赶紧抢过宣传单:“还有芦竹编艺展!我早就想跟李爷爷学编芦竹篮子了,这次正好能去看看!”

余小聒看着宣传单上的芦竹丛图案,心里突然想起安昱远——他说过要给她做芦竹笛,要是去了笛曲演奏会,说不定能请教老笛师的学生,怎么才能做出好的芦竹笛。她掏出手机,犹豫了两秒,还是给安昱远发了条消息:“你看到芦竹文化节的宣传单了吗?我们到时候一起去呀?”

消息发出去没几秒,安昱远就回复了:“看到了!我正想找你说呢,我奶奶说那天会去编艺展帮忙,我们可以一起去看笛曲演奏会,还能跟老笛师学吹《鹭草谣》。”

余小聒看着手机屏幕,嘴角忍不住往上翘,连籽羊在旁边打趣“你笑得跟吃了蜜似的”都没在意——原来,喜欢一个人,连收到他的消息,都像喝了“甘回”的葡萄羹,甜得让人心里发暖。

下午最后一节是自习课,余小聒拿出叶柘给的物理本子,认真地看了起来。籽羊在旁边写数学作业,时不时问她一道题,两人头凑在一起,小声讨论着解题思路。阳光透过窗户落在本子上,把物理公式和数学题都晒得暖暖的,连空气里都飘着纸墨和芦竹的清香。

突然,余小聒的手机震动了一下,是安昱远发来的消息:“周末去文具店,我带《柳永词选》的解析本,我们可以一起分析‘樵风乍起’的意境,李爷爷说他有本老版的《柳永词注》,里面还有关于‘樵风’的典故。”

余小聒赶紧回复:“好呀!我也带徐老师给我的词选,我们可以对比着看。”

刚发完消息,籽羊就凑过来,假装生气地说:“又跟安昱远聊天呢?周末带我一起去,我要帮你‘考察’一下他的人品,看看他是不是真的懂柳永的词!”

余小聒笑着点头,心里却满是期待——周末的文具店、秋日的芦竹文化节、和安昱远一起讨论词的时光,好像南木镇的秋天,突然被装满了甜甜的期待,像河滩的芦竹丛,在秋风里慢慢生长,充满了生机。

放学时,余小聒和籽羊一起往家走,路过“星火文具店”时,李爷爷正在门口挂灯笼,灯笼穗子是用芦竹纤维编的,风一吹,“哗啦”响。“小聒,籽羊,过来尝尝刚煮的芦竹芽茶!”李爷爷笑着朝她们招手,手里端着两个小茶杯,茶水清澈,还飘着片新鲜的芦竹芽。

余小聒接过茶杯,喝了一口,清甜的味道顺着喉咙滑下去,带着点芦竹的清香。“李爷爷,周末我们来您这儿看书,行吗?”余小聒鼓起勇气问,心里有点紧张——她怕李爷爷会笑话她是为了见安昱远才来的。

“当然行!”李爷爷笑着点头,从店里拿出本老版的《柳永词注》,“我早就把这本书找出来了,知道你们年轻人喜欢这些,到时候我给你们留着靠窗的座位,还能看见河滩的芦竹丛。”

余小聒和籽羊对视一眼,都忍不住笑了——南木镇的人,总是这样,把每个人的小心思都记在心里,用最温柔的方式,守护着这些小小的欢喜。

走在回家的路上,籽羊突然说:“小聒,我觉得安昱远挺好的,他记得你喜欢柳永的词,还特意带解析本,不像有些男生,连女生的喜好都记不住。”

余小聒点点头,心里像装了南木镇的秋天,暖得满满的。她想起安昱远在食堂的样子、在走廊上聊词的样子、发消息时的语气,突然觉得,喜欢一个人,就像背一首喜欢的词,每一个细节,都值得细细品味,每一次想起,都心里发甜。

回到家时,表姐正在院子里晒芦竹芽,看见余小聒,笑着递过来一把新鲜的芦竹芽:“明天给你煮芦竹芽粥,补补身子,下周就要体测了,可不能掉链子。”

余小聒接过芦竹芽,指尖碰到叶片上的露水,凉丝丝的却很舒服。“表姐,月底有芦竹文化节,我们一起去好不好?”她抱着表姐的胳膊,撒着娇,“还有笛曲演奏会,会有人吹《鹭草谣》呢!”

表姐笑着点头,揉了揉她的头发:“好啊,到时候我们一起去,说不定我还能跟老笛师学吹两句《鹭草谣》,等我能握笛了,就吹给你听。”

余小聒靠在表姐怀里,看着院子里的芦竹芽在阳光下慢慢晒干,心里突然觉得,南木镇的秋天,真好。有喜欢的词,有贴心的朋友,有期待的见面,还有身边的亲人,像河滩的芦竹丛,在秋风里轻轻摇晃,带着满满的温暖和欢喜。

她掏出手机,给安昱远发了条消息:“李爷爷说周末给我们留靠窗的座位,还准备了老版的《柳永词注》,我们到时候早点去,还能帮李爷爷整理芦竹编的小玩意儿。”

没一会儿,安昱远就回复了:“好!我早上七点去‘甘回’买刚烤的葡萄酥,我们带着去文具店,跟李爷爷一起吃。”

余小聒看着手机屏幕,嘴角忍不住往上翘——原来,最好的秋天,就是有喜欢的人,有期待的事,有南木镇的芦竹香,还有藏在心里的,甜甜的小心思,像《夜半乐》里的樵风,轻轻吹过,带来满世界的温柔。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