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强娶谋士后将军跑路了 > 第17章 反转惊云

强娶谋士后将军跑路了 第17章 反转惊云

作者:冰川半糖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22 10:49:49 来源:文学城

辰时过半,天光既明,太和殿内文武百官肃立,依次奏事的声音渐渐稀疏下来,昭示着早朝的尾声。

“最后一事。”

明淳帝端坐在龙椅之上,从德全手上接过那封迟迟未启的大理寺奏折,目光扫过殿中众臣,最终落在薛平身上。

“薛爱卿。”他缓缓开口,声音像浸了温水的丝帛,却让满殿文武不自觉地屏住了呼吸,看似温和的话语里,带着不容推脱的威压:

“朕记得今日便是第七日了。针对上次太子和三皇子所争之事,你可能给众人一个满意的答复?”

薛平深吸一口气,执笏出列,声音稳沉而清晰:

“启禀陛下,经大理寺连日查证,现已查明举子谣诼皇室一案始末。相关人证、物证俱已收齐,列于奏章之上。臣请旨当殿陈奏,或另择时辰详禀。”

明淳帝抬袖一拂,沉声道:“现在便奏吧。让文武百官一道听听。”

薛平拱手行礼:“臣请传召证人。”

明淳帝略一颔首,德全当即上前,拖长音高声颂道:“宣——证人上堂。”

很快,一名身着囚服、书生模样的青年被两个侍卫押送御前,踉跄跪倒在明淳帝座下的台阶上。

书生面色青白,慌慌张张地翻了个身爬起来磕头:“草民王重叩见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起来吧。”明淳帝道,“你便是此案证人?详细禀与朕听。”

“是。”

“事情要从半月前说起。半月前跳河自尽的赵生乃是草民的同窗。我二人在家乡时便素来交好。猝一得知他身死的消息,草民大受打击,同时也不愿相信他是会为攻书之苦而自我了断的人。”

书生说着竟像是有些哽咽:“恰逢此时,草民听闻太子殿下派人安抚赵生家人,还欲帮他料理后事。悲愤交加之下,一时便生了荒唐念头,竟疑心殿下此举是心虚所致,妄自猜测赵生之死是皇室为打压寒门所致。”

明淳帝闻言,猛地一拍龙椅凭几,怒喝道:“荒谬至极。”

书生以额触地,重重叩首,额前已见血痕。他涕泪纵横,声音嘶哑:“此念一生,竟如附骨之疽,再难消解。”

“草民一心要为赵生讨个公道,便与几位同窗一时糊涂,在京城散布了这等荒谬之言……”说到此处,他又是一个响头磕在地上,“草民罪该万死,但凭陛下发落!只求陛下开恩,饶草民家中老小一命。他们从头至尾,全然不知情。”

“万望天恩垂怜!”

德全适时开口,躬身捧着那份签字画押后的供纸呈上御前:“陛下,这是王重的供状。”

明淳帝接过,粗略扫了一眼,的确与他自己承认的别无二致,便道:“朕知晓了。既如此,王重一干人等,着三日后午门问斩。念在他认罪恳切的份上,便饶他家眷一命。”

说罢。他抬眼环视群臣:“众爱卿可有异议?”

一众官员正欲跪下颂陛下圣明,倏地一道清亮的人声从座下传出:

“陛下,臣有异议。”

明淳帝倏地顿住,目露惊诧,朝堂上下的目光也尽数汇集到了说话之人身上。

这一看可吓一跳——出言之人竟是一向低调、在朝堂上鲜少发言的上届探花郎,谢临。

当然,托温聿珣的福,他最近还有一个更为人知的身份,以至于满朝上下此刻无人不识他。

谢临缓步从众臣中走出,执笏立于大殿中央,音量不大,却掷地有声:

“臣以为,此案另有隐情。王重所言为屈打成招。这群举子的确是遭人欺凌威胁,故才以流言诉冤想讨个公道。”

此言一出,满朝哗然。

站在他身侧的薛平微微皱眉,却没有第一时间出言。

而不远处的楚明慎,更是脸色难看至极,沉沉地盯着谢临的背影,一口吃了他的心都有了。

他之前就觉得温执昭执意要娶的这位不是个善茬,还真让他一语成谶了。

他终是按耐不住,迈步出列:“谢大人此言,有何证据?”

谢临不卑不亢地回禀道:“臣猜测,王重身上应当还有尚未痊愈的伤口。陛下与殿下若存疑,让人一验便知。”

明淳帝闹心地摆了摆手,德全意会,宣旨传召。

片刻,太医院判官将王重后背的衣衫轻轻拢好,退后一步躬身禀道:“启禀陛下,此人腰背确有新伤,当在七日之内。”

楚明慎在袖中渐渐握紧了拳头——他明明已然给王重用了最好的金疮药遮盖伤口,可惜终究是时日太短。

他定了定心神,冷眼扫向谢临:“查案时上些手段在所难免。不然如何让奸佞开口陈述事实?谢大人未免有些强词夺理了。”

谢临不欲再与他争辩,只略施了一礼,而后垂首道:“臣请宣另一位证人上堂。”

众目睽睽之下,一名身着青色长袍、丰神俊朗的青年从殿外走进。

——正是陆怀远。

“草民陆怀远,叩见陛下。”

这事还没完没了了。

明淳帝已有些不耐,微微蹙眉,略一抬手道:“平身。你有何要禀?”

陆怀远于是将索文之事尽数禀上,说到“来人自称是春闱主考官汪大人的门生”时,原本一副事不关己姿态站在列内的汪与寿顿时大惊,立刻站了出来,一副被污了清誉要以头撞柱的架势。

“陛下明鉴!老臣对此事毫不知情!这些年来,老臣日夜殚精竭虑,唯恐有负圣恩。辅佐朝政从不敢有半分懈怠……”

眼见着他又要开始长篇大论,明淳帝眉心跳了跳,及时打断道:“好了。且听陆怀远说完,朕自会有定夺。”

陆怀远隐去象牙牌和温谢二人的参与,接着道:“草民恐被秦牧其人杀人灭口,于是早早就去城外躲避,是以大理寺当日没能成功带回草民。”

“而后草民听说大理寺卿薛大人持身清正,便鼓起勇气向他禀明了此事,从薛大人处借了搜查令,从秦牧府中搜出了此物。”

他说着从怀里掏出来几张宣纸,弯腰递给德全。

明淳帝边接过边抬眼,目光如炬,问道:“意思是,薛爱卿,你早就知道此事内情?”

薛平从他说到向自己借搜查令的时候瞳孔便骤缩,正欲反驳,余光却瞥到队列中偷偷朝他使眼色的儿子,顿时了然,老脸一抽,心梗的同时又无可奈何。

儿女都是债啊……

他心一横,躬身道:“陛下恕罪。陆怀远的确曾来找臣借调搜查令。臣见他言辞恳切,便半信半疑的借出去了。谁知此后他便再未出现过。臣便也只得暂时搁置,按照原本的思路继续查下去。”

明淳帝也不知信了几分,扫了一眼陆怀远递上来的书稿,陆怀远适时解释道:

“陛下,此为在下创作《惜春赋》的手稿,也就是当时交与索文之人的那篇文章,在秦牧房中搜得。当时在场的秦家下人皆可作证。陛下若仍有疑虑,可请书判前来校验字迹。”

越听越满头虚汗的工部尚书秦江终是也坐不住了,学着汪与寿的架势扑出来,老泪纵横地跪道:“陛下,老臣亦是不知情啊!此事尽是我那胆大包天的逆子一人所为……”

“够了。一个两个的,成何体统!”明淳帝被这东一出西一出的闹得头疼,怒喝一声。

大殿内顿时安静下来。

原是简简单单的书生谣诼案,竟牵出一帮意欲科举舞弊的世家子。

朝堂里好些家中有子嗣要参加今科会试发老臣此刻都屏了气,生怕自家不成器的儿子也有参与其中。

明淳帝震怒,却很快从千丝万缕的信息中抓出了最后的疑点:

“陆怀远,你既已搜到证据,为何不回禀大理寺?又是如何与找到谢卿身上去的?”

陆怀远道:“陛下有所不知。谢大人与在下同出一门,亦曾受业于清麓书院,算在下的半个师兄。在下取得证据后行事愈发谨慎,因此只敢找谢大人商议此事。”

明淳帝看向谢临,后者拱手道:“陆怀远所言无半句虚言,臣亦可作证。”

明淳帝沉声道:“人证物证俱在。既如此 ,来人——”

“即刻释放羁押举子,着太医署派医官诊治,每人赐银二十两以作安抚。另,命刑部差役速往秦府,将秦牧锁拿下狱,令其具结供状。凡涉案人等,一律收监候审。”

”太子,你可还有话要说?”

楚明慎脸色难看到了极点,却的确再无反驳之由。现下对他来说,还不是最坏的结果。

——起码他还没有被顺藤摸瓜的抓出来。

不过所有人都知,这一局,是三皇子彻头彻尾的赢了。

楚明慎若有所思,瞥了一眼谢临,又用余光看了看不远处的温聿珣,而后赫然跪下,恭敬请罪道:

“儿臣偏听偏信,险些酿成大错,求父皇责罚。”

“罚,是该罚。”明淳帝意味不明的开口,训斥道:“前阵子还因此冤枉了你三弟。既如此,你就把你弟弟的那份委屈一道受回来。”

楚明湛眸色一沉,他这位父皇,是在逼他表态啊……

楚明湛向前迈出一步,垂眸掩去所有情绪,道:“父皇,皇兄也是为顾全皇家颜面,一时情急才至于此。不知者无罪,儿臣未觉委屈。求父皇切莫苛责皇兄。”

“看看你弟弟多明事理。”明淳帝板着脸训斥楚明慎,而后又苦口婆心道:“朕迟早都是要驾鹤西去的,大雍的天下迟早要交到你们身上。若是都像你这般心性……”

楚明慎头埋得更低了些,一副羞愧的样子,嘴上却在道:“父皇洪福齐天,寿比天长,儿臣不听这些不吉利话。”

明淳帝叹了口气,甩袖并不严厉地喝道:“稚子心性!”

殿中朝臣眼观鼻鼻观心,心里都门清这件事是要被明淳帝高高举起轻轻放下了。

正如此想着,温聿珣倏地于列中走出:

“陛下。”

这章剧情占的篇幅比较大,但是这个情节很关键,确实需要占到一章。下章再放饭[比心]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7章 反转惊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