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潜行者 > 第11章 第十章 宋生

潜行者 第11章 第十章 宋生

作者:林泽cabeza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3-05-23 04:27:10 来源:文学城

宋生在澄衷蒙学堂,短短一月便名声大噪。

澄衷蒙学堂的管理一向严苛,除去全封闭校园、固定时间段吃饭、休息,寝室教室卫生等生活作风要求,每月有月考、每半年有大考,均出榜公布,考试前三名有奖品,后三名要被约谈、写检讨或罚抄书。

中学部的宋生于第一次月考放榜中,以科科满贯的分数高居榜首。

唯一扣分的便是国文,国文老师评语:多练字。

在众师生眼中,这算意料之中的意料之外,意料之中是她的名次,意料之外乃是除国文外均满分。宋生作为学堂屈指可数的一位女学生,自来校第一天就喊出振兴中华的口号,无论文史学科还是自然学科,样样精通,更有自己独到之见解,常常举一反三、惊艳四座;她喜欢阅读和思考问题,参加社团和结会演讲活动,讲得一口流利地道的英语,是学校多个社团的发起人和负责人,团结班级,平易近人,胜友如云,无论什么时候见她,她都在温书,将铅笔用得只剩半截,将书页翻得卷起,刻苦之勤勉,与当今奋进青年毫不相让。

——宋利之本人当然不知道自己受到这些评价。

她现在,每天就在琢磨一件事:她屁股底下的课凳,迟早有一天她要给这破玩意儿加个靠背。

月考第一的奖励是一支钢笔、一小瓶墨水。民国初年的学生在考试时用毛笔,上课时为方便均用铅笔(有些学生仿古做派,在课堂上也用毛笔做笔记,只是效率略低),所以宋利之的中国牌钢笔成了大家的香饽饽。听闻还是齐老师力排众议,坚持用中国牌而不是外国牌,亲自去书斋买来的。

要是两周前的宋利之,铁定给齐敬买点水果、加个肉菜什么的,甚至月考放榜断层喜提第一这种事,她多少都应该破费下,请同学们去咖啡座喝杯咖啡、吃个小蛋糕……

今天已经八月廿二,即农历八月二十二,应当是九月底了。中秋节她也没吃上肉月饼,没钱啊,翠芬眼中“来路不明的钱”是“不义之财进家里会损阴德”,宁肯扔了都不留在家里。

其实宋利之已经不生气了。

她甚至开始反思起自己的精神状态。

托宋爸宋妈的福,从小到大,她有什么快乐、不快乐的事情都不过夜,因而情绪稳定得就像尼姑庵里的尼姑,亦或是武当山道长,总之潜心修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年纪轻轻就已至大成境界。

她以前从不骂脏话,但其实有时候心里的脏话也特别多,来了民国每天都在骂娘,大概除了遗传因素,就是本性难抑,终于爆发。

每到这时,她就会频繁地想起她亲妈。

宋妈发脾气是家常便饭,但每次都有理有据,发错火会立马检讨自己;迎来更年期,配合医生吃药,特别积极地去参加什么妈妈团的瑜伽课、心理治愈课,因而归结出了自己脾气暴躁的根本原因,原生家庭。

宋妈说:我一直付出的最多,得到的最少,如果我不拔高声音、不发脾气,那个家没人在意我说了什么,我心里渴望,我又没办法改变,积年累月的,这就成了一种本能、一种手段了,因为我非常清楚我这是为你好、在乎你,外人我根本无所谓他们怎么样。这是为你好,但这种好,但凡是个正常人都不领情,为什么一定要家人懂,尤其是荔枝,她就老觉得我莫名其妙,我在打着亲情的旗号道德绑架她,而我对我的同事朋友也不这样,唯独就对家里人控制不住脾气。以前我总觉得,坐月子婆家不理、娘家不爱的,宋荔枝从小也跟个祖宗佛爷似的……但其实是因为荔枝,我们这个家才更融洽,她比我们更懂得,先做自己吧,而不是血缘什么的,她对于社交、家庭关系的处理,其实比我们厉害多了,要不然外婆、爷爷奶奶都喜欢。什么都是需要经营的,家庭也是。有时候这个经营未必是在家人面前比较虚假、客套,而是多了份抛开亲人身份外的审视,就多了份尊重。

这也是宋利之从不会觉得她妈发脾气很烦的原因。根深蒂固的性格如此,倘若要改变,无异于把他人的人生三观打乱重组,否定他人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过往,难于登天。

而宋爸眼里的宋妈,更是小作怡情,大作伤身,想发脾气?发过之后心情好就发,但生大气终归伤的是自己身体,不值当……总之怎么都能把她妈哄好,连带着宋利之有时候也觉得她妈暴躁起来,还带着点中年人独有的可爱(她爸本身就可爱,不用特地强调)。

其实他们一家三口的脾气都好得很,情绪自我调节能力也是一脉相承。在宋利之看来,一切人都有时代局限,假如她爸妈是00后,肯定性格跟她差不多,没准还能跟她成为非常聊得来、最好的朋友。

现在,她还是00后——1900后。好么,直接无能狂怒到抱着头尖叫,跟疯了似的匍匐在地上喘气,手脚并爬的抢书,把知识当作唯一活下去的希望……短短十八载的修“情绪平稳”道的人生,在民国毁于一旦。她要是翠芬,也说她是装的。

翠芬虽然跟宋妈有云泥之别,但她其实不是什么坏人,哪怕她用最恶毒的想法、语言,揣测、攻击她的亲女儿,也没错,因为亲人间都是这样。很多亲人说出很伤人的话,背后的恶意可能是外人细思极恐、无法想象的深,但只有亲人之间自己才知道,纯是说话难听、不过脑子而已,自己说完自己都忘了,完全不会探究什么深层,跟这样的亲人计较,是计较不出来结果的。中国式父母传承多年,属于是我没伞你要什么伞,更或者也要撕烂你的伞,这是理所应当的,是传统,脉脉相传,老祖宗的道理,所以绝大多数年迈父母在成年子女声泪俱下的控诉中,疑惑惊惧万分:你怎么会这样想?以及: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你。

因此子女等不来父母一句道歉,父母自认奉献了一辈子,换不来子女一句感激,都觉得没错,都觉得委屈。

所以宋利之很幸运,她爸妈会反思自身、反思自己的教育,也从不是奉献型的家长,用今天的话来形容,她爸妈是标准的“忘崽夫妇”,而宋利之也在耳濡目染的放养中,彻底成了个四次元少女,脑回路经常性的脱线,道德感高得可以立牌坊,爱国口号喊得如同革命先烈转世;从小到大没有经历过任何背叛和人性的扭曲,撕心裂肺痛哭流涕痛彻心扉都是她在小说电影里看到的东西。

老天不知道是不是嫌她前十八年的幸福人生太安逸,又或者她的个人英雄主义终成flag,为了让她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涅槃重生,送她来民国,甚至“好心地” 给了她一对亲爸亲妈面孔的民国爹娘。

即便她有意避开学校和家以外的任何民俗风气,都避无可避的知道,在民国,女儿是最不值钱的,能活到嫁人前不被丢不被卖,已属万幸;到了嫁人的年龄,有句老话,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跟娘家就没关系了,若是不能在脱手前大卖一次,这些年的养殖钱都是亏的。于是蒙上婚礼、嫁妆这样的遮羞布,买卖成了殷切希望,骗过未开智的女儿们,甚至骗过父母自身。

所以民国的宋利之,没有被丢没有被卖,读书就像一块免死金牌,大大地降低了她重回封建社会的可能,甚至她是民国的一个独生女儿。

说幸运吗?真的很幸运。

那天吵架,她发完疯后,其实翠芬什么重话都没说,可能也是被吓到了。接下来的两周,除了中秋节,一家人吃了团圆饭,看了月亮,都是不碰面、不交流,客气得仿佛同住一屋的租客——但就连看月亮的时候,宋利之都是捧着书,学累了就抬头看看天空,民国爹娘不敢打扰。

毕竟学习是最好的保护色,从古至今都是。

八月十五,对月赏月,古人也许在想吟诗作对,她不一样,她在想人类登月、天体光年、宇宙星系,还有穿越如何造成,真的能用科技来解释吗,宇宙中的高维生物体是不是正在监测她……

说真的,未来科幻文她涉及不多,但哪怕把她丢去跟高维生物体谈场只有和谐的人外之恋,都比民国求生有看点。

宋利之已经不在家吃饭,基本是中午吃撑、晚上不吃,到家就关门温书。二楼原先的卧室变成了宋利之的书房,有时候太累了,她就直接睡在二楼,发现也没有那么像墓,好像每一刻醒来都是第一天穿越来时的模样,为她补充点朝气,延缓她枯萎的速度。

一楼虽然接地气,但除了每天清晨的昙花一现的采光外,的确种种不如二楼。领悟到这一点的宋利之,又发现翠芬给她缝好的书包上,角落里缝了很漂亮的“囡囡”。

这个时代,其实与她无关。

对吗,说到底与她无关。

她不需要太计较自己说的话动不动听,自己的行为好不好、符不符合道德三观,一个连法律都没有的年代,又何谈品德、道德。她所有一切思虑,其实都是杞人忧天。换句话说,民国老百姓的大脑,要解决的是生存问题,还没开发到辨析自我、思考人生之意义,更何况父母子女沟通、家庭环境问题在百年后的今天都是难题。

同样,她从来不需要迎接什么滔天的怒火、恨意,甚至战争、家国情仇。英雄之所以是英雄,在新中国成立前无人知道马列宁能否走得通,甚至**从不是大势所趋,先辈们依旧从容不迫,迎接酷刑,牺牲生命,以血肉之躯换一场极大可能失败的未来。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不是古人,是鲁迅写的。

所以,宋利之注定成为不了英雄。

她知道历史的结果,是必然胜利。

鲁迅同样写过《阿Q正传》。从前不解其意,如今发现,阿Q精神胜利法中的自嘲、自解、自我安慰、自我陶醉、即刻忘却,这才是真正的大智慧啊。

因此,她现在每天最多想想,吃点好吃的、找点乐子,生活舒坦点,烦心事也就那把破凳子——她说过了,想要在民国活下去,一靠察言观色,二靠快乐变得简单。

她的快乐必须非常简单,才能活得没心没肺。

--

宋利之在同学们都围观试用那支钢笔的时候,脑子里天马行空的高速思考,包括但不仅限于上述。

然后她拍了拍手,用一种哄骗小孩的语气,“阿拉同窗囡囡们,今朝我要再成立个刺绣社,有勿有人愿意来喔?”

“刺绣社?女工社?”

“我不会女工呀!”

“男生勿能去伐?”

“女工跟我们男生有撒关系呀!”

“男、女生都可以的。”宋利之拿出自己的包,“你们看,我的包原先被划烂过,用这样的走线,就不会看到任何缝补的痕迹……我们也可以在包的内里缝几块小布,加厚亦可,做口袋亦可……”

“宋生,你这包缝得当真精致,可是你自己缝的?”

面对小女孩的星星眼,宋利之虽然很想装这个B但,“是我娘缝的。我娘是开裁缝铺子的。当然啦,我从小耳濡目染,手艺肯定也不会差到哪里去,就是肯定比不上我娘。”

反正她迟早会学会,还会青出于蓝,这个叫画饼,不叫撒谎。宋小狗朝着女同学郑重点头。

“侬家裁缝店在啊里的?店名是撒?我下趟(以后)做衣服去侬家呀!”

先前跟钱茂生吵架的女同学,有个非常好听的名字,云鹤。

“……”宋利之急中生智,“就叫宋氏裁缝铺呀,在和田路芷江西路。”

云鹤一脸迷惑,“个是啊里?”

宋利之:“…………”你真是问住我了。

先前书店老板指的这个地标已经被她刻入DNA了,而芷江西路她的确知道——宋利之就是静安区土生土长的娃儿,所以她试探道,“……静安区?”

云鹤更加茫然,胡小蝶轻声接道,“闸北,北河南路以北。”

闸北?上海市闸北公园里列着宋教仁墓碑,民主革命的先驱之一。

云鹤恍然大悟:“啊!下只角个里?”

宋利之还在调动脑袋里关于宋教仁的记忆,就听钱茂生忿忿不平的声音响起,“云同学,你讲话为何这么难听!宋生虽不比你家境慷慨,可她不是穷人……”

云鹤一点就着:“侬撒意思!我毫无看不起宋生、穷人之意!撒难听!大家都这么讲!钱茂生,是你心术不正吧!”

“你胡说八道什么……我们澄衷中学班、大部分学生既非富人,也非穷人,我们的所住地,应当、应当叫做中只角!”

“可笑,上海除了上只角便是下只角,哪来中只角的说法?你心思重又敏感,真是给你们男生丢死人了,中只角简直就像你缠给自己的裹脚布!钱娘娘!”

“你、你……你!”

周围同学早在两人对上话的第一时间就来拉架,宋利之作为孩子头,连声“诶诶诶”制止,但效果甚微。

然后,云鹤一句裹脚布(也可能是钱娘娘),直接把钱茂生骂哭了。

然后——当然就更觉得他懦弱啊!

整个过程一分钟内发生,宋利之简直目瞪口呆,无论是对名字仙气飘飘但攻击属性点满的云鹤,还是对眼眶红红贼委屈的钱茂生。

同学们都看不下去了,自动分成“正方:下只角”“反方:上只角” 展开辩论。论了几个来回,宋利之成功提取到关键信息:上海以苏州河为界河,岸南被称作上只角,是富人区,岸北被称作下只角,是穷人区。

故一江之隔,十里洋场、人间炼狱,携同孕育。

“好了好了!”

追本溯源,宋利之有了再度出言制止的底气,边将手帕递给钱茂生,边端水道,“即便是上只角,也有高墙后的平民区,即便是下只角,也有发奋读书的学子。无论上只角还是下只角,我们都是同学呀!还记得开学第一日,修身课上,我等分享读书之目标,归根结底无非两类,一为改变出身,或是报效祖国,故,我们不问过去,只问将来!”

她伸出手,手背朝上,胡小蝶毫不犹豫地将手搭了上来,于是第三双、第四双……十几双小手争先恐后,叠得比小山还要高,再高高抛起、散开,这就算和好了、都不再去计较了。

宋利之接着:“云同学,你若是加入刺绣社,我便让我娘免费给你做衣服。”

“我加入!”云鹤相当爽快地给了宋利之五分钱,“这是我的会费。”

“好嘞!”七八枚铜板当当当入袋,她又问,“还有没有同学来?没有的话,那我便要讲下一个‘卖点’了!”

众生催促她“快讲快讲”,宋利之把包翻到正面,“当当当——刺绣社社员每人可以拥有一个专属签名哦!”

“专属签名是何物?”

“由你名字组成的,unique symbol。”用英语还通俗易懂点,宋利之举例道,“胡同学可以是姓加一只小蝴蝶,钱同学则为姓加一棵小树,既特别,又不像名字那样呆板,有字的同学也可以绣字……好吧,大家听到这还不心动,那我还有最后一个福利活动——摆摊、卖钱!”

在众生疑惑中,宋利之脸不红心不跳的画饼,“到时绣品绣好了,便可放到我家铺子卖,或是哪日放晴,我们去学校旁的街上卖,两文钱便能管一天的饭钱呢!这你们还不心动?那我没办法了!就说这么多。”

宋利之虽然笑眯眯的,却相当利落地结束。因此她话音刚落,好几人都举起了手,排着队交会费,紧接着一个小男孩的声音响起,“男生怎么能去姑娘家的女工社?”

这是开学第一天说张家小公子是结巴的那人,叫王世磊。别看他当时貌似在欺负张璟,实则是真来凑了个女同学这种罕见生物的热闹,打心眼里好奇,为跟她搭话。

“王同学,侬勿要每次跟我唱反调好伐?是谁每次一参加社团活动,玩得跟宁来疯(人来疯)似的?”

“悄悄……”

宋利之在包围圈里找了下张璟,“张生来不来?”

王世磊一把将张璟提溜出来,“走,少鸿!”

张璟:“我、我、我……”

云鹤:“侬个又跟人家称兄道弟啦?少鸿都喊上啦?哈(好)笑哦!”

王世磊:“谁让阿拉都是上只角的?先生说了,互助友爱,互相帮助理所应当。宋利之,侬也搬来上只角,阿拉中学班榜首,住在下只角算撒回事?否则阿拉班里上只角都勿算真正完整。”

这话落下,有些不满的声音响起,王世磊循着声源一个眼神过去,那声音就渐渐从微弱到无了——但绝非惧怕之类,仅是自古富养的孩子都张扬自负,穷养的孩子都谨慎多思。

宋利之的性格的确更像班里所谓“上只角的”,只是这次钱云二人这么一吵,相当于把从前私底下的贫富差距完全摆上了台面,学生的高低贵贱由出身决定,刻进DNA的思想,DNA有朝一日成单螺旋结构了这种思想都不可能改变,那她还端什么水?尤其王世磊这小男孩真的有点烦人,完全就是那种故意挑起阶级矛盾、看热闹不嫌事大的。

宋利之直截了当地,“我才勿要,拿(你们)上只角有撒了不起的?考试超过我试试看咯?否则就别看不起阿拉下只角。”

王世磊正正看向眉眼神气的女生,“那我们打个赌怎么样?”

他用了清晰的塑普,怕那些宁波裔的和讲淮官的苏北人听不懂,“四月后的大考,若下只角的总分超过上只角,阿拉便承认拿结棍,你闷厉害。”

宋利之加注:“我们赢了,你们绕风雨操场,跑三圈,每圈都大喊,下只角最厉害!反之,你们赢了也一样。”

本来无所谓但听到玩这么大的“上只角”同学们:“…………”

王世磊完全无所畏惧,“成啊。你闷可要加加油,别让宋利之一个人考一千分累死拉!”

原本就比不过顿时压力更大的“下只角”同学们:“…………”

宋利之看到超过一半的苦瓜脸,顿时“哈哈!”一声——什么上只角下只角,大家都不乐意搞啊,要不是她敏感,哪有这么对立!她暗自咬咬牙,内心:王世磊!迟早有一天我要对你这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子重拳出击,让你感受感受什么叫做涉世未深!

与其埋怨自己,不如指责他人。除此之外,她竟然还有点羡慕云鹤的攻击性和王世磊这股与生俱来的阴阳怪气。

不可言说、不可言说。

她的视线对上了终于挤到人群前细皮嫩肉的张璟,因为姓氏重复,便喊他,“少鸿同学,侬来不来刺绣社?”

“我,我,我……”

他又开始了,众人有习惯的有着急的,宋利之缓慢地抬手、降手,张小公子也就跟着缓慢地呼吸,众人也跟着抬头、低头地看,最后齐齐注视下,张璟:“我、出出出出……一角!”

“哇!老板大气!”

宋利之带头鼓掌,小小的教室掌声雷动,云鹤登时不乐意了,“那我便二角!”

说完就要去拿钱,宋利之忙按住她,笑眯眯地抚着薛定谔的胡须,“不可攀比,不可攀比,不可养攀比之风啊。”

众人闻言对视,笑着齐齐作揖,“是是是,宋师长——”

宋利之顿时哈哈哈狂笑,太受用了,直接回了个更大的拜礼。

中学们都挤在一团笑得前仰后合,笑到尽兴时还要拉着对方,哪管你是穷人富人。

相比这些十二三岁的小团子们,她有时候复杂的没必要。虽说民国不是人呆的,但至少这群小团子们还是很可爱。

——另一小团子宋利之有感。

--

放学后,宋利之正准备去教师办公室找齐敬,就被王世磊喊出了教室。

二人藏在柱子角,均正对人群,从背后一手交钱和作业本,一手接过——只不过这地三面镂空,不镂空的那面还是教室,主打一个心理安慰,要是谍战片这么演,早噶了。

“宋生,就靠你了。”

——此处不留钱,自有留钱处。跟同学们混熟后,她就心安理得的开始赚钱了,现在班里的同学全是她的老板,胡小蝶是她的地下金库,且由于达成了交易,保证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众人一时间都或多或少跟她有点(他们以为)别的同学不知道的小秘密。

就算知道了,她收价合理平等,谁说她?因此她才迅速成为了班级中心。

有点黑暗,但没毛病。谁给你过童话去啊,能活着就不错了……算了,刚刚才觉得人家小团子可爱,以后对他们好点、少收点钱就是了。

宋利之比了个“OK”,又问,“你不写作业,到时候考不过我怎么办?”

“我考不过你是肯定的,但班里考得好的都是上只角的,你得去操心操心下只角的,比如钱同学,胡同学,他们的成绩可差得要死,且你要给他们补习,不能收他们补习费吧?不能让先生知道吧?劳心又费力,我还担心什么呢?噢,” 王世磊指了指她藏在身后的作业本,“唯一要担心的便是你返工的质量,你若是做不好,拿不到优良,我可是要扣钱的。”

他用上海话高速吟唱,宋利之一脸便秘,但他还没吟唱完,“但是,你要承认自己是上只角,喜欢上只角,那我们就是朋友,朋友之间送送小礼物,哪有钱的事呢?”

宋利之:“……………………”

谁说小团子可爱来着?是谁?这特么纯纯一个资本家雏形啊!

王世磊看到她吃瘪的表情,露出满意一笑,相当高兴地甩着手走了。

宋利之握拳,对着他的背影狂挥,教室出来人了瞬间变脸,一手背着打招呼说拜拜。然后她把东西放进了包,去办公室一路上,都在练习勾拳。

上勾拳、下勾拳、左勾拳……

然后来人,瞬间收手,微笑淑女状。

就这么重复了几个来回,宋利之到了教师办公室,敲了敲门。

听到一声“进”,她推开,照例跟办公室所有老师打了招呼,忽然发现班主任和小眼镜老师坐在了头碰头的对桌——其实面对小眼镜老师,她有点尴尬的,因为上次跟齐敬争论,在在办公室当着人家面说人家是“粗通医术的先生”——明明好心成了驴肝肺似的。

宋利之没话找话,“……两位先生怎么在一起办公?”

眼镜老师一如既往,笑着回道,“暑天已过,张教員惧寒惧风,便商讨换了位置。我同闰敏亦是道义之交,沟通协商方便许多。”

“噢!原来如此!”

宋利之做了个反应,齐敬同样笑着向眼镜老师微微颔首,对她说话时,微笑的表情未减,只是语气稍显正色,“宋生,近来班中善序正风,闻汝从中协调。是月考放榜,德育素质分汝居班第一,吾欲请汝当教員助手,为学生之代表,协理班中风气秩序、执行班级事务,每月五毛钱,汝意如何?”

“……撒?”

当班长?!还给钱?!

这完全可以啊!而且这班长带来的受益,可不止区区五毛钱啊!宋利之忙不迭开口,“我我、我真可以吗?我的德育分不是扣了五十分吗?”

齐敬便把那个小册子拿给她看。

民国没什么60分及格的说法,德育素质分都是三、五分的加。宋利之天天都留下来值日(主要为了她爹接她不用着急),除了值日排到她自己,每天最少有5分基础分,再加上课堂回答和作业 2 3 3 …,月考入榜和榜首的两次20、25的大分,直接让她荣登第一。

早说啊!她可以直接把德育分刷满的。

——内卷脑袋长出来了。

她悟了,原来学霸的内卷只是对他们来说比较好达到而已。只是卷着卷着,除了中彩票概率的天之骄子,没人卷得动。

宋利之又往后翻了几页,意外发现齐敬记着每个同学的家境、性格、综合素质,长处短板等等,甚至连喜好都记了,她想翻到自己那页,就听齐敬轻咳一声,“宋生?”

她连忙把本子还给他,“先生,我愿意当助教,只要先生不嫌弃我就行。”

说完,还露了个狗腿笑。

齐敬应声,没什么特别的反应,小眼镜老师倒是闻言笑起,于是宋利之也对他嘿嘿乐。

乐着正准备走,忽然想起她此行目的,忙道,“先生,我来还钢笔。”

齐敬有些不解,“为何?”

“钢笔太贵重了,我用不到,先前国文先生给我发的毛笔都是崭新的呢!所以我想将它给需要的人。”

宋利之拿出纸盒装的墨水,木盒装的钢笔。齐敬视线下垂,思索片刻,便应声收下,又问,“你想要何奖品?”

“嗯……”总不能直接说想要钱把?宋利之想了想,“先生,你知不知道静安寺路哪里有卖鲜肉月饼的大饭店?最好是现烤的。而且不能是黑店,要去肉比较多的实惠店……”

看到齐敬似乎是动了下嘴皮,怕他来句“讲重点”——

她果断又真诚地问道,“先生,能不能请我吃一个肉月饼?”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