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千山万水·上册 > 第13章 第十三章:舍弃

千山万水·上册 第13章 第十三章:舍弃

作者:云竹枝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1-09 05:11:36 来源:文学城

数日后。

阳光透过糊着素白高丽纸的雕花长窗,斜斜洒进何静舒的书房。

何静舒端坐案前,她微微垂首,纤长手指握住一支小楷紫毫,笔尖落在雪白的宣纸上,凝神屏息。

笔尖划过纸面的声音,在静谧的书房里显得格外清晰。

她抄写的是《妙法莲华经》中的《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字迹结构严谨,笔画舒展,一笔一划,都带着精准与完美。

她的神情专注,眼神却没有波澜。抄经,于她而言,更像是一项任务,一种维系家庭和谐、安抚母亲心绪的必要环节。

她不信神佛能普度众生,只信事在人为。但母亲信,且信得虔诚,那么,作为女儿,她便将这环节做到尽善尽美。

最后一笔落下,一个饱满圆融的“品”字跃然纸上。何静舒搁下笔,那厚厚一摞抄好的经卷,被春桃用素色锦缎妥帖包好。

“小姐,都收拾好了。”春桃轻声道。

“嗯。”何静舒起身,活动了一下因久坐而微僵的肩颈,“备轿,去莲净寺。”

“是。”

————

沽州城外·云台山·莲净寺

暮春的云台山,正是草木葱茏、生机最盛的时节。山道蜿蜒,掩映在深深浅浅的新绿之中。

空气里弥漫着泥土与草木的清新气息,阳光透过层层叠叠的嫩叶筛下,光斑跳跃。

何静舒的轿子在山脚平坦处停下,她掀帘而出,眼前是望不到尽头的青石台阶,一直延伸到半山腰被苍松翠柏掩映着的、金顶辉煌的莲净寺山门。

今日并非初一十五的大日子,但通往寺庙的山道上,香客依然络绎不绝。有衣着朴素的乡民挎着香篮,有穿着体面的商贾带着家眷,也有像何静舒这样,由仆妇丫鬟簇拥着的大家闺秀。

“你们在此等候。”何静舒对抬轿的仆役吩咐道,又看向春桃,“随我步行上山。”

“是,小姐。”春桃连忙应下,抱着那包沉甸甸的经卷跟上。

主仆二人随着人流,拾级而上,何静舒步履不快,却很稳,她微微抬首,目光掠过道旁的草木,望向山顶的琉璃瓦顶。

远离了府邸的繁冗事务,置身于这满目苍翠与生机之中,纵然不信神佛,但这份自然天地的开阔与宁静,也足以令人心旷神怡。

“呀!好胖的猫!”春桃低呼一声。

何静舒随着她的视线看去。

一株老松树下,卧着一只体型壮硕的橘猫。

它毛色油亮,黄白相间,肚子圆滚滚的,正懒洋洋摊开四肢,享受着洒下的温暖阳光,眯着眼睛,对周围来来往往的香客视若无睹,一副“此山是我开”的淡定模样。

春桃少女心性,抱着经卷就凑了过去,蹲下身,伸出手指去逗弄那猫的下巴,“大橘,你怎么这么胖呀?寺里的师父是不是把你喂得太好啦?”

何静舒站在几步外看着这一幕,而后缓步走了过去,在春桃身边停下。

她微微俯身,也向那胖乎乎的橘猫伸出了手。掌心朝下,缓缓地、试探性地靠近那橘猫毛茸茸、圆滚滚的脊背。

那橘猫只是懒懒掀开眼皮,瞥了何静舒一眼,喉咙里发出几声敷衍的“咕噜”声,非但没躲,反而把头往静舒伸过来的手边蹭了蹭,一副“朕准你伺候”的派头。

何静舒的指尖,轻轻落在了那温暖柔软的橘色皮毛上,掌心传来猫咪身体微微的起伏和暖融融的温度,还有那顺滑毛发的独特触感。

很软。

一种纯粹的、来自活物的、温暖而柔软的触感,透过指尖传递过来。

何静舒脸上的那抹笑意,似乎加深了那么一瞬。

————

春桃抱着经卷,跟着小姐继续拾级而上,忍不住回头望那胖猫,笑着说:“小姐,这猫又胖又亲人,真像您小时候养的那只‘元宝’呢!也是圆滚滚、软乎乎的······”

话一出口,她就意识到自己失言了,连忙噤声,小心翼翼觑着何静舒的脸色。

“元宝”这个名字,像打翻了过往的盒子,多年前的记忆瞬间翻涌出来。

那是何静舒养的第一只猫,通体雪白,性子温顺黏人。

因不慎打翻了父亲的青瓷茶盏,父亲何观澜便让管家将其丢出府去,只留下一句话:“畜生不懂规矩,留着何用?”

小静舒眼睛蓄满泪水,小小的身体颤抖,却死死咬住嘴唇,不敢发出一丝声音。

父亲的目光像寒冰一样笼罩着她,那眼神告诉她:眼泪是软弱的象征,为一只猫失态更是无能的表现。

“当家人,若为一只不懂规矩的畜生,便痛哭流涕,百般难过,失了体统分寸······你还能成什么事?”

从此,她再没有养过猫。

那个会为一只小猫哭求父亲的女孩,仿佛也一同被“丢出去”了。

那年,何静舒十二岁。

回忆的碎片如潮水般退去。

何静舒的脚步没有停顿,目光似乎落在前方虚空处片刻,随即又落回脚下的青石台阶,步履依旧沉稳。

她什么也没说。

春桃抱着经卷,再不敢多言,只默默跟在后面。

主仆二人继续拾级而上,山寺的飞檐金顶在葱茏的绿意中若隐若现,悠远的钟声传来,涤荡着山林。

————

莲净寺的山门巍峨,金顶在春日暖阳下熠熠生辉。

踏入寺内,香火气息扑面而来,与山道上的清幽不同,寺内人头攒动,梵呗声声,热闹非凡。

大雄宝殿前的空地上更是围满了人。

几个穿着簇新绸缎衣裳的管事正指挥着仆役,将一筐筐白面馒头、一包包粗布、甚至还有成串的铜钱,分发给排成长队的贫苦乡民和乞丐。

旁边立着大大的红纸告示,上书:“信士王门张氏,感念观音大士慈悲,喜得龙凤麟孙,特备薄资,广施善缘,祈佑众生安康。”

“小姐您看!”春桃忍不住小声惊叹,语气带着几分笃信,“是城西王员外家!听说他家少奶奶嫁过来好几年都没动静,去年在观音殿许了大愿,捐了金身,结果今年开春就生了对龙凤胎!这可是天大的福气!都说这莲净寺的观音娘娘,求子求姻缘,最是灵验不过了!”

何静舒心中平静,只微微颔首,示意春桃跟上,绕过人群,径直向供奉经卷的藏经阁走去。

将厚厚一摞亲手抄录的佛经交付给知客僧后,又捐了数额不小的香油钱,何静舒完成了此行的主要任务。

刚走出藏经阁,便见一位须眉皆白、面容慈和的老僧在一位小沙弥的陪同下,缓步走来,正是莲净寺的住持,慧明大师。

“阿弥陀佛。”慧明大师双手合十,笑容和煦,“何檀越虔诚抄经,功德无量。老衲感念何家常年护持佛法,香火不断,特备一份心意,望檀越莫要推辞。”说着,一旁的小沙弥捧上一个素雅洁净的青色锦囊,上面用银线绣着并蒂莲的图案。

“此乃‘如意姻缘锦囊’,”慧明大师温言道,“已在观音菩萨座前供奉七七四十九日,受佛法加持,香火熏染。老衲观檀越兰心蕙质,福泽深厚,愿此锦囊能为檀越引一段美满良缘,缔结如意佳偶。”他的目光慈祥,带着对这位常客家小姐真诚的祝福。

何家与莲净寺关系深厚,慧明大师德高望重,这份善意不容轻慢。

何静舒双手接过锦囊,动作恭敬而优雅,微微屈膝,行了一礼,“静舒谢过大师厚意,大师慈悲,静舒愧领。”

慧明大师见她收下,笑容更深:“善哉善哉。檀越不妨随老衲至观音殿前,亲向菩萨顶礼一拜,以全此缘?”

何静舒明白,这是仪式的一部分,颔首应允:“有劳大师引路。”

观音殿内,香烛缭绕,金身塑像慈悲庄严,殿内香客不少,皆虔诚跪拜,低语祈愿。

慧明大师引着何静舒走到最前方一个空着的蒲团前,示意她可以在此礼拜。

何静舒在蒲团上盈盈跪下,她脊背挺直,姿态端庄,双手将那枚“如意姻缘锦囊”合于掌心,置于胸前,微微垂首,闭上双眸。

殿内梵音袅袅,檀香氤氲,气氛肃穆而神圣。

“信女何静舒,今于莲净寺观音大士座前,诚心叩拜。愿神佛庇佑,静舒觅得如意郎君,缔结良缘,不负此生。”

语句清晰,内容标准,完美符合一个闺阁淑女在此时此地的祈愿。然而,那语调却平静无波,没有丝毫少女怀春的羞涩或憧憬,只有一种近乎公式化的完成感。

何静舒默念完毕,睁开双眼,眼神依旧清明。她双手将锦囊举至眉心,恭敬拜了三拜,动作无可挑剔。

礼毕,她从容起身,向慧明大师再次合十致谢。

————

莲净寺山门前,慧明大师驻足相送。山风拂动他宽大的僧袍,雪白的长须在阳光下泛着银光。

他目光深邃平和,望着眼前这位气度不凡的年轻女檀越,仿佛透过她沉静完美的表象,窥见了某些深藏于灵魂深处的波澜。

“阿弥陀佛。”慧明大师双手合十,声音苍老而温润:“何檀越,老衲观你举止端方,心性坚韧,实乃女中英秀。然,世事如潮,人心似海,得失之间,自有其因果定数。”

他微微一顿,目光投注在何静舒清丽却难掩倦色的面庞上,缓缓道:“若择刚强之路,必舍心中至柔;若守温柔本心,常失雷霆之力。若有人······竟能兼得刚柔,通明豁达,心怀众生,那她所承受之重,所舍弃之珍,恐亦非寻常人所能想象。”

他的话语如同暮鼓晨钟,带着一种穿透灵魂的力量,在山门前回荡。

“所以,还请放宽心怀。莫要强求,亦莫要苛责己身。一切际遇,皆是命数使然。缘起缘灭,非人力所能强求。顺其自然,方得自在。”

兼得刚柔,通明豁达,心怀众生,这听起来如同神祇的境界。

而何静舒,为了守住何家这艘在惊涛骇浪中飘摇的大船,为了不负父亲的期望,早已将属于少女的“温婉柔顺”深深藏起,只留下那个冷静、滴水不漏的“当家人”。

这算不算……若择刚强之路,必舍心中至柔?或者说,她正走在一条试图“兼具”的道路上?那么,代价呢?失去的,又会是什么?

何静舒的手指,在袖袍中微微收紧。

她垂下眼帘,有被点破心事的震动,有对“代价”与“失去”的隐忧,更有一种被看透后的、微妙的抗拒。

她再次深深屈膝,向慧明大师行了一个郑重的礼,“静舒······谨记大师教诲,谢大师开示。”

慧明大师含笑颔首,不再多言,目送着这位年轻檀越,在丫鬟的陪伴下,沿着来时的青石台阶,一步一步,缓缓走下山去。

那藕荷色的身影渐渐融入苍翠的山色之中,沉静依旧。

春桃跟在自家小姐身后,大气不敢出,她虽然懵懂,听不懂那些玄妙的禅语,却能感受到小姐周身散发出的那股比山风更冷、更沉的低气压。

下山的台阶似乎比上山时更长,更陡峭。

何静舒的脚步依旧沉稳,每一步都踏在石阶上,发出轻微的声响。

若择刚强之路,必舍心中至柔;若守温柔本心,常失雷霆之力。

这些词语在她脑中回响。

她想起了被丢弃的“元宝”,想起了自己从此再未掉过的眼泪,也想起了如今在父亲和姐夫面前指点江山、运筹帷幄的自己。

她舍弃了那份至柔,换来了掌控家族命运的力量,这算不算慧明大师所说的“刚强”?

可代价呢?代价就是心湖深处有片再无法融化的坚冰,是午夜梦回时那份无法言说的孤寂与空洞,是无法像姐姐静贞那样,为一只面人、为几句市井烟火气而流露出纯粹的、毫无负担的欢喜。

那么,“兼得刚柔,通明豁达,心怀众生”呢?

她想到了父亲何观澜。

父亲退守沽州,维系一方安宁,算不算通明?他手段老辣,与北洋周旋,算不算刚强?可他面对家人,尤其是面对母亲时,那份温煦,又算不算温柔?

那么,父亲失去了什么?是曾经在官场上呼风唤雨的权势?还是那份可以肆意挥洒,不必顾忌太多的自在?抑或是更多她未曾知晓的沉重?

而她呢?

她试图成为父亲那样的人,甚至想要做得更好,她要守住何家,更要在这乱世中为沽州这片土地撑起一片尽可能安稳的天空。

这算不算“心怀众生”?

可若要做到这一点,她必须比父亲更冷静,更理智,更不近人情,她又还能保留多少属于“何静舒”本身的柔软?

慧明大师说,这样的人,付出的代价是常人难以想象的沉重。

一切际遇,皆是“命数”使然。

命数?她何静舒,从不信命,她只信事在人为。

父亲教导她的,是掌控,是计算,是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去达成目标!姻缘也好,家族存续也罢,都不过是这乱世棋局上的一枚棋子,需要时,便要落得精准,落得有价值!

“小姐?”春桃怯怯的声音打断了她的沉思,“您······您还好吗?是不是累了?要不要歇歇脚?”

何静舒脚步未停,甚至没有侧头看春桃一眼,只淡淡吐出两个字:“无妨。”

她挺直了脊背,目光重新聚焦在前方的山道上,步履更加坚定。

无论前方是荆棘密布还是万丈深渊,无论需要舍弃什么、付出何等沉重的代价,她选的路,她都会走下去。

至于那虚无缥缈的“命数”和慧明大师悲悯的“自在”······暂时,就封存在这莲净寺的悠悠钟声里吧。

相较于直呼“施主”,“檀越”更具古雅与庄重感,体现对布施者的感恩。男女施主皆可适用。

[让我康康][摆手]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3章 第十三章:舍弃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