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科幻灵异 > 潜伏在暗影中的人 > 第2章 帝国之夜

潜伏在暗影中的人 第2章 帝国之夜

作者:海鹰英杰 分类:科幻灵异 更新时间:2025-11-22 09:25:14 来源:文学城

1979年阿富汗帕米尔高原 靠近哈萨克斯坦边境

帝国之夜

有位智者曾言:不要被一纸协议或一次投降所迷惑。所谓的停战,不过是暂时的妥协。第二次世界大战并未真正结束,它只是化作一段漫长的喘息与观望——待双方缓过劲来,再一次决生死罢了。

1979年12月24日午夜

阿富汗,亚洲腹地,横亘在南亚、中亚与中东的交汇处,扼守通往印度次大陆、伊朗高原与中亚的交通要道。自古以来,这片复杂多山的土地既是抵御外侵的天然壁垒,也是中央政权难以伸展的桎梏。历史一再证明——它是帝国的坟场。

如今,这块滴着油的大肥肉,横陈在地缘的棋盘上,散发出刺鼻的气息,诱得周边大国如豺狼般垂涎。

冬夜的风像刀子切割着空气,西伯利亚的寒流仿佛基因写定般,不停扑向南方温暖的所在。

哈米德被冷风冻醒,披着油腻的羊毛毯走出帐篷,只是想解个手。可刚站在沙丘后,一股奇异的震动自脚底传来。他转头一望,只见矮墙上的沙粒簌簌滚落,仿佛地下有巨兽正在翻身。他屏住气,望向北方。

黑夜无星。远处,一道道模糊的光点浮动着,像鬼火般由远及近。片刻后,隆隆轰鸣压过了风声,也压过了他的心跳。那是成群结队的装甲车,履带碾碎沙砾,裹挟着烟尘如铁兽般扑向大地,把夜空撕开一道道裂缝。

哈米德慌忙躲在骆驼背后,裤腰带还未系好,手心全是冷汗。他不知道这些怪物是谁,也不知道它们要做什么。

他更不知道的是——从这一夜起,他的命运将与阿富汗一同,坠入一场翻天覆地的巨变。

那是帝国仍自以为强盛的年代。七十年代末的阿富汗,早已千疮百孔。人民民主党的激进改革如锈刀割肉,没能带来秩序,反倒唤醒了沉睡在山岭与清真寺中的愤怒。部族起义此起彼伏,国家濒临崩溃。

北方的苏联,在克里姆林宫风雪的窗前注视着这一切。它恐惧:一个失控的阿富汗,或许成为西方渗透的跳板,也可能把宗教狂热带回它动荡的南疆。更令它忌惮的,是那个“社会主义兄弟”正一点点脱离掌控。

克里姆林宫的“领袖们”终于坐不住了。1979年12月24日深夜,苏军装甲部队悄然越境。履带碾碎了沙漠的沉寂,拉开了一场战争的序幕。

苏军先以“维修”为名,诱骗阿富汗武装拆除坦克和关键装备,同时切断首都喀布尔的对外通讯。25日,大批空降兵与地面部队进驻喀布尔。27日,身着阿军制服的苏联特种兵突袭各大政府机关、军队指挥部与媒体大楼。总书记哈菲佐拉·阿明仓皇逃至西南郊的达鲁拉曼宫,妄图负隅顽抗。

自此,暴风骤起:在城市,亲苏政权仿照苏式手法,秘密警察如阴影般横行,逮捕、审讯、处决不断;在乡村,苏军的轰炸与地毯式清剿将无数村庄夷为平地,平民流离失所。反抗势力本就盘根错节,苏联的入侵反而加剧了内斗,使可能的联合化为彼此倾轧。

苏联原以为只是“伸手扶一把”,却没料到,这一扶竟是一头栽进无底深渊。

这场自1979年12月24日开始、至1989年2月15日结束的苏阿战争,整整持续九年零一个月。民主、独裁、反抗与外力角逐交织,最终带来的不是秩序,而是更深的混乱。

它成为苏联的“越南战争”。财政被掏空,军心渐崩溃,如钝刀割肉般削弱了帝国的统治意志。更重要的是,它彻底改写了中亚与□□世界的格局。

极端主义、圣战思想、跨国恐怖网络……正是在阿富汗的废墟里滋生。仿佛一处细菌发酵的脓疮,最初只是局部感染,最终却扩散为全球性的溃烂。一些原本不会出现在历史舞台上的人物——游走在信仰与杀戮之间的枭雄——正是在这片土地上找到了立足之地。

这不仅是苏联的悲剧,更是全世界的新梦魇的开端。从此,世界猛然拐弯,进入一个漫长而陌生的时代——“反恐时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