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前夫勿扰,首席设计师已上线 > 第54章 联合工作坊

前夫勿扰,首席设计师已上线 第54章 联合工作坊

作者:夜目鱼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1-03 08:25:23 来源:文学城

小雨原则上同意的答复,像一道明确的指令,瞬间激活了双方的系统。接下来的几天,“晧·设计”与L&O事务所的对接以惊人的效率展开。合同框架、保密协议、初步信息交换在双方法务和助理的紧密沟通下飞快地推进。

但无论是小雨还是陆景皓都清楚,真正的合作始于人的连接与思维的碰撞。于是,一个为期三天的“联合工作坊”提案被迅速敲定,地点就设在创意花园的传承大厅附属创新空间。目标是围绕“情感响应式生活空间”的概念,进行深度脑力激荡和初步方案构想。

周一清晨,来自L&O事务所纽约总部的四名核心成员抵达。他们是由迈尔斯精心挑选的精英,分别擅长算法架构、感官交互设计、数据心理学和项目管理,个个眼神锐利,充满纽约式的快节奏和专业范儿。

而“晧·设计”这边,则由小雨亲自带队,囊括了“悦居生活”原项目组的核心成员、“新画布”实验室的两位技术大拿,以及一位特聘的、深谙东方生活美学的资深顾问。

工作坊伊始,气氛略显微妙。双方团队隔着长桌坐下,礼貌而克制地交换名片,背景和风格的差异显而易见。L&O团队直接、目标明确,开口便是技术参数和市场分析;“晧·设计”团队则更注重用户体验和文化语境,谈论更多的是“氛围感”和“在地性”。

陆景皓和小雨对视一眼,心照不宣。他们早有预料。

小雨首先起身致辞,欢迎远道而来的伙伴,并再次强调了项目“以心为本”的核心理念。陆景皓则接着阐述了“情感响应式”的技术可行性与巨大潜力。他们二人的默契配合,为工作坊定下了基调——这不是一场技术碾压或文化灌输,而是一次平等的、共创的探索。

破冰活动并非简单的游戏,而是一个精心设计的任务:混合分组,在半小时内,用现场提供的简单材料(纸张、布料、传感器模块,甚至植物),构建一个能表达“归家瞬间的舒适感”的微型原型。

任务一下达,会议室立刻炸开了锅。最初的尴尬被共同的目标驱散。纽约的算法专家开始和杭州的用户体验设计师争论“舒适感”如何被量化感知;感官交互设计师拉着那位东方美学顾问,研究不同材质和光线带来的心理影响;项目经理则和“新画布”的技术员快速草图着可能的连接方式。

小雨和陆景皓没有插手,只是穿梭在各组之间,偶尔倾听,偶尔提出一个启发性的问题。

最终呈现的原型五花八门,却都令人惊叹:一组用温暖的灯光、柔软的毛绒材料和一段缓慢悠扬的音乐,营造出包裹式的安全感;另一组则用气味发生器(模拟了烘焙的香气)和逐渐变亮的柔和光晕,强调触觉和嗅觉的回归;还有一组甚至用压力传感器和微型投影,打造了一个能根据脚步轻重显示不同欢迎信息的“智能门垫”。

展示环节笑声不断,掌声四起。那些抽象的概念——“情感”“响应”“空间”——通过这一个个粗糙却充满巧思的原型,变得可知可感。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双方团队成员真正开始*看见*并*欣赏*对方的独特价值:技术有了温度,美学找到了支点。

坚冰至此彻底消融。

接下来的两天,工作坊进入了高强度、高密度的头脑风暴和方案构建。白板上画满了疯狂的想法架构图,便签贴得到处都是,3D建模软件和咖啡机一样持续运转。争论时常发生,有时是为了一个技术路径,有时是为了一个文化隐喻是否准确,但争论之后,往往是更具创意的融合方案。

陆景皓和小雨作为主导者,完美地扮演了桥梁和催化剂的角色。陆景皓能精准地将中方团队感性的描述“翻译”成技术团队可理解的逻辑语言;小雨则能敏锐地判断出哪些炫技的概念可能偏离了“服务于人”的本质,并及时拉回正轨。

他们之间的默契也与日俱增。常常是一个眼神,就能明白对方对某个点的赞许或疑虑。休息间隙,他们会自然地走到一起,交流观察到的团队动态,快速调整下一阶段的讨论方向。

第三天下午,最终的综合方案框架逐渐清晰。它不是简单的技术叠加,而是一个层层递进的生态系统:

1. **无感监测层**:利用分布式、非侵入式的传感器(如毫米波雷达、高精度麦克风阵列)综合监测环境数据(温湿度、光线、声音)和匿名化的 occupant 行为数据(移动模式、社交互动频率),严格规避**问题。

2. **情感计算层**:L&O 的算法模型负责融合多模态数据,推断空间内的整体情绪氛围和个体潜在需求趋势,而非精准识别具体情绪,确保伦理安全。

3. **智能响应层**:“晧·设计”主导的环境控制系统,根据情感计算层的输出,精细调控全屋的光照色温与强度、背景音景(融合自然白噪音与自适应音乐),甚至微气候(气流、湿度)和 aromatherapy (香氛)。

4. **内容与交互层**:提供极简的、鼓励用户主动参与和个性化定义的交互界面,允许用户反馈系统调整的满意度,让其越用越“懂”你,形成良性循环。

presentation 环节,双方团队混合编组,共同上台阐述。虽然方案仍有细节需要打磨,但那份洋溢的激情、自信以及浑然一体的团队感,足以证明这次工作坊的巨大成功。

当最后一张幻灯片播放完毕,会场响起了热烈而持久的掌声。不仅是给这个充满潜力的方案,更是给这三天里发生的、从陌生到默契的奇妙化学变化。

工作坊结束后,大家决定在园区餐厅举行一个小型的庆祝晚宴。气氛轻松热烈,不同背景的人们举着酒杯,用中英文夹杂的方式热烈地交流着,笑声此起彼伏。

陆景皓和小雨站在稍远一点的地方,看着这融洽的一幕。

“看来,第一步走得比想象中还要好。”陆景皓端着酒杯,轻声对小雨说,眼中带着欣慰的笑意。

“嗯。”小雨点头,侧脸在柔和的灯光下显得格外柔和,“是因为找到了对的方向,也因为……”她顿了顿,看向他,“找到了对的伙伴。”

她的目光清澈而坦诚,带着赞赏与肯定。

陆景皓的心跳漏了一拍,他迎上她的目光,琥珀色的眼眸里映着灯火和她清晰的倒影。

联合工作坊不仅孕育了一个创新的方案,更像一个精密的熔炉,将两个来自不同世界的团队,以及他们的领导者,紧密地融合在了一起。未来的道路依然漫长,但最初也是最难的一步,已经稳稳地迈了出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