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前夫勿扰,首席设计师已上线 > 第34章 光的延续

前夫勿扰,首席设计师已上线 第34章 光的延续

作者:夜目鱼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17 08:54:10 来源:文学城

创意花园里的银杏树又一次披上金装,这是林晚离去的第三个秋天。花园没有因创始人的离去而沉寂,反而如同她所希望的那样,成了一个持续进化的生命体。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在这里交流、创作、寻找灵感,每个人都在以自己的方式延续着林晚的理念。

小雨现在已经十六岁,继承了太奶奶的设计天赋和对自然的热爱。这个周末,她正在花园里带领一群孩子进行“自然印记”工作坊,教他们用落叶、花瓣和自然材料创作。

“看,每片叶子都有自己的纹理,就像每个人都有独特的故事,”小雨举起一片银杏叶,阳光透过叶脉,在地面投下细腻的阴影,“太奶奶说,设计始于观察,源于尊重。”

一个红发小女孩怯生生地问:“小雨老师,你真的认识那位著名的林晚女士吗?”

小雨微笑点头:“她是我太奶奶。但她最不喜欢被称为‘著名’,她说每个人都在以自己的方式创造价值。”

工作坊结束后,孩子们兴奋地展示着自己的作品。小雨悄悄拍下照片,上传到花园的数字档案中——这是她发起的“新芽计划”,记录每个来访者的创作,延续太奶奶“每个人都是创作者”的理念。

午后,子轩来到花园。如今已经六十五岁的他,大部分时间都在指导年轻设计师和打理花园的日常运营。

“小雨,来看看这个,”子轩展示平板电脑上的设计,“非洲团队发来了新方案,他们改进了太奶奶的多功能校服设计,适应了当地的气候和文化。”

小雨仔细审视着设计图:“这里需要调整,肩部剪裁要更宽松,方便孩子们背负重物。太奶奶总是强调设计要源于真实使用场景。”

这种代际的对话每天都在花园中发生。林晚不在了,但她的理念通过每个被她影响的人持续回响。

傍晚,花园举办了一场特别活动——“光的节日”,纪念林晚的八十八岁诞辰。没有悲伤的悼念,而是欢庆的创造:光影装置、沉浸式体验、跨代合作工作坊。

最引人注目的是全息投影区,技术团队用AI复原了林晚生前的影像和声音,创造了一个可以与她“对话”的体验空间。

一位年轻设计师正在与全息林晚交流:“我感到迷茫,不知道设计能否真正改变世界。”

全息林晚回应(基于她生前的真实言论):“不要试图改变整个世界,只需改变你能触及的小世界。就像投石入湖,涟漪自会扩散。”

这种技术是否恰当曾引发家族内部的讨论,但小雨坚定地支持:“太奶奶永远拥抱新技术,只要它服务于人的连接和理解。”

事实证明,这个全息项目成了最受欢迎的部分。许多人通过与“林晚”的对话找到了方向和安慰,仿佛她仍在以新的形式指引着后来者。

深夜,当宾客散去,子轩和小雨单独坐在银杏树下。满月当空,银光洒在花园的每个角落。

“有时我仍然能感觉到妈妈在这里,”子轩轻声说,“不是在那些全息影像中,而是在空气中,在光影间,在每一次创意突破的瞬间。”

小雨靠在父亲肩上:“太奶奶说,能量不会消失,只会转化。她的物理形式离开了,但她的精神能量继续在我们每个人心中震动。”

这时,一阵微风吹过,银杏叶沙沙作响,几片金叶缓缓飘落,如同温柔地回应。

第二个秋天,创意花园迎来了一个重要里程碑——林晚的完整数字档案馆正式向全球开放。这个由国际团队合作完成的项目,不仅收录了她一生的作品和理念,还使用区块链技术确保其永久保存和可及性。

档案馆开放日,来自世界各地的设计师和学者在线聚会,分享林晚理念如何影响了他们的工作和生活。

一位巴西社区设计师展示了他的项目:“受到林女士‘包容性设计’理念的启发,我们与残障儿童共同设计了社区游乐场,现在它成了所有人都能享受的空间。”

一位日本教育学家分享:“我将林女士的‘设计人生’理念融入课程,帮助学生设计自己的学习路径和生活方向。”

最让家族感动的是,一位非洲社会企业家命名了她的学校为“林晚创意学院”,教育女孩们设计和创业技能。

“妈妈的涟漪确实在扩散到整个世界,”子轩在观看直播时感慨道,“她从未追求名声,但名声因她的贡献而自然到来。”

小雨补充道:“因为她关注的是深度而非广度,是实质而非表象。就像银杏树,根系深厚自然枝繁叶茂。”

第三个春天,小雨即将高中毕业,面临大学和专业选择。许多人都期待她继承太奶奶的事业,直接进入设计领域。

然而在一个晨光初现的清晨,她向家人宣布了自己的决定:“我决定学习生态学和设计双专业。太奶奶教会我们,设计不仅要服务于人,还要与自然和谐共生。我想专注于可持续设计和生态恢复。”

这个选择完美融合了林晚的两个最爱——设计和自然。家族全力支持她的决定,知道这正是林晚会鼓励的独立思考。

在准备大学行李时,小雨在花园工作室发现了一个未开封的包裹,上面是林晚熟悉的笔迹:“致我亲爱的曾孙女小雨,在你面临重要选择时开启。”

包裹里是一本手工制作的素描本和一支精美的钢笔。第一页上写着:

“亲爱的小雨:

如果你正在读这封信,说明你正在面临重要选择。记住,没有‘正确’的选择,只有真实的选择。

跟随你的好奇而非他人的期待;

倾听你的内心而非外界的噪声;

信任你的直觉而非传统的路径。

无论你选择什么,都会成为你独特旅程的一部分。

永远爱你、信任你的太奶奶”

小雨泪眼模糊地抱紧素描本,感受到跨越时空的爱与信任。

大学生活中,小雨确实找到了自己的道路。她创建了“生态设计实验室”,将林晚的包容性设计理念与生态可持续性结合,开发出创新解决方案。

最令人骄傲的项目是她与同学设计的“城市森林花园”,将废弃空间转化为既能生产食物又能改善生态的公共空间。这个项目获得了国际认可,证明了林晚理念的持续演进和适用性。

在项目展示中,小雨总是强调:“这不是我个人的创新,而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的太奶奶林晚女士教会我们,设计源于关爱,成功在于影响。”

如今,创意花园已经成为一个自持续的生态系统。子轩逐渐将管理职责交给更年轻的团队,自己则专注于记录和分享林晚的遗产故事。

一个宁静的秋日,他坐在银杏树下,打开了母亲最后的日记本。最后一段写着:

“生命不是关于长度,而是关于深度;

不是关于积累,而是关于贡献;

不是关于被记住,而是关于被延续。

就像光,不需要执着于源头,只需享受传播的过程。

感恩成为光的一部分。

永远向着光明生长。”

合上日记本,子轩望向花园。各处都是活跃的生命:孩子们在创作,年轻人在讨论,长者在分享。母亲不在这里,但又无处不在。

小雨从大学回来度周末,带来一个新项目方案:“爸爸,我们正在开发一个数字平台,将太奶奶的理念转化为互动学习体验。让更多人能够从中获得启发。”

子轩看着女儿热情洋溢的脸庞,看到了母亲精神的鲜活延续。理念没有随人逝去,而是在新载体中获得了新生。

夕阳西下,父子俩坐在银杏树下,如同多年来无数个傍晚。金叶缓缓飘落,覆盖大地,如同自然界的循环,死亡滋养新生,结束孕育开始。

“太奶奶的光仍在延续,”小雨轻声说,“通过我们,通过每个被她触动的人,通过每个因她而做出的更好选择。”

子轩点头,握住女儿的手:“而我们的责任不是守住光,而是让它继续传播,信任它会找到需要照亮的地方。”

晨光中,新的一天开始。创意花园的大门再次打开,迎接新来的追寻者、创造者和梦想者。

银杏树下,铜牌上的字在阳光下闪烁:“永远向着光明生长。”

林晚不在这里,但她的光仍在延续——在每个创意中,每次对话里,每份勇气中,每颗向着光明生长的心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