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前夫的上峰总想上位 > 第3章 第 3 章

前夫的上峰总想上位 第3章 第 3 章

作者:藜灼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1-14 18:50:13 来源:文学城

四月十六这一日,天朗气清,惠风和畅,正是一个游湖的好日子。

京城西郊的映月湖,因能够将形似弯月的月泉山倒映其中而闻名。

初夏时节,湖边杨柳依依、花草繁茂,是一众公子小姐游玩的好去处。

温府大门前,一名温和儒雅的男子正静静立于马车前,婉拒了前来相邀进府的小厮,站在原地静候佳人。

不多时,他等待许久的姑娘莲步轻移,正向他款款而来。

今日的温韵辞身着月白交领衫子,外罩一件淡粉色褙子,下着一件缠枝纹暖白马面裙,行走间裙裾微荡,步履生姿,灵动飘逸又不失端庄典雅,一举一动皆可奉为典范。

姑娘缓步下了阶梯,才走到男子近前便开口询问:“可是候了许久?”

曹誉眼中的惊艳还未散去,温和道:“并未,才到不久,跟伯母请安出来后,你便到了。”

他的未婚妻仿若美玉,平日不声不响,稍作装点便能艳惊四座。

一边说着,曹誉一边伸出故意用衣袖隔着的手背,示意她搀扶着自己上马车。

温韵辞见状,会心一笑,明白他对自己的珍视。

大景对于男女大防不算严苛,只要不是过于出格的事,即便是未婚男女私下相处也不会有人议论。

更何况她们是订婚五年的未婚夫妻,哪怕曹誉直接伸手搀扶她,也不会有人有异议。

只是眼前人恪守礼法,为了她的清誉着想,只有在无人处才会与她亲近。

也是因此,温韵辞对自己的这个未婚夫更为满意。

她上了马车,曹誉便自觉骑马慢行于马车右侧,两人时不时交谈着,一派和乐融融。

不多时,他们出了城,到了郊外的映月湖。

初夏的日光不算浓烈,此刻斜斜挂在东边的苍穹之中,将自己铺洒在大地。

湖边芳草萋萋绿意盎然,湖中碧绿荷叶点映,小荷露角,游船三三两两并排而行,或大或小,时不时便传来欢声笑语,或有丝竹管弦之声,悠然景象映入眼帘。

温韵辞扶着曹誉的手下车,便见到这般和乐融融的景象,白皙的脸上不自觉露出笑容。

“我们是哪一艘船?”温韵辞不自觉有些迫不及待问。

曹誉见一向沉静的她难得露出如此急切模样,不禁笑了笑:“不急。”

温韵辞目露疑惑,不知道这人在卖什么关子。

“温二姑娘。”不过片刻,便有一道柔婉的女声在她背后响起。

温韵辞寻声回头,便见一长相俏丽的女子与一男子缓步而来。

她与此人有过几面之缘,是薛家的五姑娘,两人也算说得上话。

而薛五姑娘身旁的男子,是曹誉的同窗好友,也是这位姑娘的兄长。

温韵辞抿唇一笑,跟来人寒暄几句,也知道了两人的来意。

原是曹誉邀请两人一道游船,她自然理解他的用意。

想来又是觉得单单他们两人同游不合礼数,是以才有了四人同游的场面。

温韵辞暗暗觉得曹誉此人过于守礼,转念一想到他的家族,便有又作罢。

虽有些小小的遗憾,可她不得不承认,自己恰恰喜欢的就是曹誉的细心和体贴。

四人一同上了一条恰好能够承载几人的小船。

几人皆不是勋贵子弟,带来的两个小厮、丫鬟便被留在了岸上,四人乘船往湖中心而去。

两位姑娘各自聊着姑娘家感兴趣的事,两位公子开始还听着,不多时便开始聊起朝中政务。

不过即便如此,曹誉还是不忘拿起桌上的葡萄一颗颗仔仔细细给温韵辞剥好。

晶莹剔透的葡萄果肉在男人修长的指尖呈现,然后被放进瓷白的碟中,还未入口便知其甜香。

见状,薛五姑娘对着温韵辞眨眨眼,满是打趣,臊得温韵辞羞红了一张脸。

“可是觉得热了,要不开窗通通风?”曹誉抽空看了未婚妻一眼,见其双颊酡红,一瞬愣神后,立即关怀道。

闻言,薛五姑娘“噗嗤”笑出声来。

见状,原本就脸红的姑娘更是红霞满面,甚至连耳根脖颈都红了起来。

对面的两个男子不明所以看向她。

薛五姑娘一手捧腹,一手朝着对面的两人摆了摆,“无事无事,只是觉得方才我们闲聊之事颇为有趣罢了。”

实则原因只有两人知晓。

温韵辞顶着曹誉关怀的视线,在他的再次询问声中硬着头皮点头,总不能说自己是因为旁人的打趣而羞窘吧。

船内的小窗一开,沁凉的微风徐徐吹来,恰好驱散了温韵辞脸上的燥意。

小船飘飘荡荡行至湖中央,温韵辞便见原本兴致颇浓谈古论今的两人情绪忽然低落下来。

她有一搭没一搭附和着薛五姑娘的话,不露痕迹地分出一份心思在其余两人谈论的话题上。

“遥想当初一朝中举,也曾信誓旦旦想要做出一番政绩,为陛下分忧,为百姓谋福祉。”

薛三公子满脸落寞摇头,将手中酒杯斟满:“为官五年,除了那位已经从吏部员外郎升为郎中的梁大人之外,谁人能有这堪比通天的本事?”

他拍了拍曹誉的肩膀,“对了,还有曹兄你,也成了吏部的一员,比我们出息良多啊。”

“只有我们,只有我们这些碌碌无为之辈,还在翰林院苦熬资历。”

被困在那种地方,满腔抱负无处宣泄,整日与一堆经史子集面面相觑,能有何作为?

“薛兄此言差矣,我也是受了祖上的荫蔽,幸得陛下赏识才去了吏部。”

或是因为有人能够理解自己心中的苦痛,曹誉苦笑摇头,“不瞒薛兄,虽然我到了这个位置,但也只是处理文书而已,真正能够接受的事务寥寥无几。”

“要不,再拖家中运作运作,你瞧瞧那梁霁初,若是没有偌大的梁家做依仗,他又岂能升得如此之快?”薛三公子凑近曹誉耳边轻声道。

曹誉闻言摇头,“梁大人却有真才实干,若非如此,他也坐不稳那个位子。”

说起梁霁初此人,不说在京城人人知晓,就是在整个大景都算数一数二。

从名不见经传到成为大景有史以来最为年轻的探花郎,只这一件事便能够令他风头无两。

可此人背靠世族梁家,却丝毫不安稳待在京中等待安排,而是毅然决然自请到苦寒的边疆历练,扬言定要做出一番政绩之后再回到京城为陛下分忧。

梁家本就是当今陛下的心腹,见臣子如此英姿,龙颜大悦,命梁霁初先于翰林院磨炼半年,而后直接去了边疆。

梁霁初才到了西北,便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先是清除为官者当中的蛀虫,而后带领百姓开荒种地。

听说在当初反腐之时便九死一生,后来为了找到更加适合种植在西北的作物,更是翻山越岭,命悬一线。

时也命也,好不容易等这些苦难都熬过了,匈奴忽犯边境,大军一路势如破竹,还未等朝廷支援的兵马到达,便已攻至关隘前。

是梁霁初带着百姓誓死守城,直到朝廷兵马到来。

听说若不是支援去得及时,估计这位惊才艳艳的探花郎就要殒命于边关了。

至此,梁霁初再次声名大噪,皇帝直接朱笔一批,命人回京任职,直接放到六部之首的吏部。

而完成这一切人家不过用了五年,五年时间,将他们这些同窗远远甩在身后。

谁不赞一句世无其二?

曹誉知道自己和梁霁初这样的百年世家子弟定会有所不同,只是没想到这样的差距会这般大。

大到人家已经是自己的上峰,大到自己只能望其项背。

京中人人说其背靠家族,却也人人都想成为梁霁初。

“你的话我赞同,可若非无人帮忙,他真就能够走得那般快那般稳吗?”薛五公子道。

“权势啊,真是一个好东西,养人!”他一边说着一边点头。

“曹兄,听我一句劝,你的才干不输旁人,能运作便使使劲儿。我算是看清了,官场嘛,就是那么一回事,真才实干不如人家有门路。”

“你曹家当初也是大名鼎鼎的世族,能不能再创辉煌,就看你了。”

类似这样的言论,曹誉可谓是从小听到大。

他嘴上说着自食其力,何曾不是因为看清官场后却又陷入无人运作的窘境,草草自圆其说罢了,好歹如此模样还能赢得别人的赞叹,得一个好名声。

若是能有机会,他又怎会无动于衷,肩上的责任也不允他自命清高。

说话间,曹誉察觉到未婚妻投来的担忧目光,递了一个安抚的眼神后,给薛三公子斟了一杯酒道:“今日难得空闲,咱们不聊政务,莫要辜负这番美景才是。”

薛五公子也后知后觉两人再此处说那些不合时宜,将酒一饮而尽,又与曹誉聊起旁的来。

日头渐渐升至正空,即便四处开着窗,船中也有些闷热起来。

商量了一会儿,四人决定打道回府。

小船渐渐靠岸,恰巧停泊在了一艘画舫附近。

等人一一下船,薛家兄妹告辞后,温韵辞斟酌一番,还是对曹誉温声开口:“官场上的事我随不曾亲身经历,但也在书中看过不少。”

“古人云:‘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管仲、孙叔敖等人皆通过艰难困境才磨练出意志,继而有了终生成就。”*

“你才情俱佳,不过十八便高中,乃常人不可及之事,慢工出细活,我相信终有一日你能得偿所愿。”

曹誉对上温韵辞那双温柔如水的眸子,心中暖流划过,情不自禁握住那只柔夷,温声道:“得妻如此,实乃我曹子诚此生之幸。”

温韵辞不妨他忽然在大庭广众之下做出如此亲昵之举,脸颊一瞬泛红,不过好在他很快收回了手,恢复原本模样。

两人并肩往马车那边走去,没走几步便见到几步之遥的地方,正缓步走来一群衣着华贵之人。

打头的男子正是半月前在街上为自己解困的两人。

曹誉见那吵吵嚷嚷的一群人,虽心中厌烦,但毕竟自己的上峰在此,还是耐着性子上前对梁霁初行礼,“大人今日也过来游玩?”

梁霁初淡漠点头。

已经尽到礼数的曹誉便想带着温韵辞尽快离开。

他的上峰只是为人冷淡,但他身后那群溜须拍马之辈可极为难缠。

果不其然,还不等曹誉提出告辞,便被人缠着,没说几句便邀他三日后在福寿楼小聚,话里话外要为更上一层楼的梁霁初庆贺一番。

为了尽快脱身,曹誉只能答应。

回过身,便见自己上峰身边的那位喝得醉醺醺的男子已经走到温韵辞面前。

“你是那天那谁?”年轻的小公子步伐紊乱,口齿不清,还是在身旁男子的搀扶之下才站稳。

温韵辞想到自己那日还未跟人道谢,便行礼道谢,“是,多谢两位大人那日出手相助。”

赶到未婚妻身边的曹誉不明所以地看着这一幕,并未出声。

“姑娘方才的那……番话说得真好,引经、据典,你小子好、好福气!”小公子一巴掌拍在曹誉的肩上。

曹誉一介文弱书生,哪里受得住武官的一掌,当即吃痛矮身,差点摔倒在地。

温韵辞看在眼里,微微皱眉,但又难以发作。

那伤了人的小公子不以为意,转而问身旁的人,像是必须得到什么认可一般,“云开,说对不对?”

梁霁初不咸不淡看了仍旧拧眉的温韵辞一眼,薄唇微勾,“是说得不错。”

可惜过于天真!

一番话只是不谙世事的空谈,倒不如脸上的温柔来得醉人。

曹誉不动声色将梁霁初的一举一动收入眼中,对此颇为差异。

*:出自《孟子·告子下》。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3章 第 3 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