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签到系统在诸朝直播[天幕] > 第21章 忠魂白骨,弟娶其嫂

签到系统在诸朝直播[天幕] 第21章 忠魂白骨,弟娶其嫂

作者:凡琳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7-02 01:26:48 来源:文学城

明朝,贵州。

顾景韶目眦尽裂。

顾成,字景韶,他曾是朱元璋帐前亲兵,臂力惊人。

在镇江之战中,为救朱元璋,他背着搁浅的船前行,众人才得以脱困,某种程度上也算是有救驾之功。

此后更是凭借着一身勇武和胆识屡立战功,深受朱元璋信任。

四年前,顾景韶被调任贵州卫指挥俭事,驻军在贵阳,他不负众望,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平定了战事。

他是扬州府江都人。

他也曾随军而战,见过屠城之后十室九空的惨状。

战争时期,诸如此类的大屠杀并不算少见,为大众所熟知的就有曹孟德的徐州大屠杀,刘玄德那样的仁主才是凤毛麟角。

汉人之间互相征伐尚且如此残酷,异族单方面的屠杀......

两脚羊的故事,在五胡乱华那段历史中,亦有记载。

刀不扎在自己身上,是很难感受到疼的。

也许秦汉唐宋的人们会对明末被屠杀之人心生怜悯,也许其他地方的人会对扬州被屠杀之人心生同情,但终究会因为时间的跨度、空间的隔绝,无法完完全全地感同身受。

但顾景韶不一样,他是扬州人。

顾景韶的祖父是江淮一带的船夫,虽然祖籍在湖南,但顾景韶自幼在江都长大,练就了一身好水性,扬州毫无疑义地承载了他无数美好的记忆。

更何况,顾景韶的妻儿子女都在扬州,如无意外,他的子孙后代也会一直留在这里,等待明末之时的那一场屠杀。

想到这,顾景韶不禁悲从中来,咬牙切齿地唤出了幕僚:“陛下必定会对女真族动兵,替我写份奏表,自请参战。”

顾景韶的忧虑和愤怒确实有些道理,现实虽和他所设想的有些许不同,但大体上还算一致。

靖难之役中,顾景韶被俘降燕,为当时的燕王世子朱高炽出谋划策,固守北京城,四个儿子因此全部被朱允炆诛杀。

朱棣登基后,顾景韶也因功封侯,多年后病逝,归葬于扬州,其孙顾兴祖承袭了爵位。

日月更迭,斗转星移,镇远侯的爵位也已经承袭到他的九世孙顾肇迹头上。

在崇祯帝去世的那一年,顾肇迹被义军所杀。

次年,清兵军临扬州城下,百姓殊死抵抗,城破,忠魂白骨八十万,赤血映日满天红。

“多尔衮逝世后,顺治亲政,因为在位时间过短,加上有一段和董鄂妃的旷世奇恋,这家伙的风评一直有些奇怪。”明月耸了耸肩,“顺治病逝后,康熙被选为了继承人。”

“八岁登基的少年天子,顺治帝肯定不放心啊,于是在遗诏里为小皇帝指派了四位辅政大臣。”明月联想到了历史上另一位辅政大臣,“顺治帝做出了和汉武帝临终时一样的决定,但他显然没有刘彻那么强大的人格魅力,鳌拜不是霍光,康熙也不是汉昭帝。”

汉朝。

刘彻强压下飞扬的眉梢,清咳了两声,他可不是那种能被一两句夸赞轻易收买的人,故作深沉地开口道:“之前明女郎似乎提到过,这个霍光,是去病的弟弟。”

闻弦歌而知雅意,卫青答道:“臣这就派人去寻霍仲孺。”

霍去病在一旁跃跃欲试,他也很想见见这个据说会为大汉续上一命的弟弟,但显然刘彻和卫青都没有要派遣他的意思。

毕竟这孩子还有一个“早逝”的雷在那埋着,这种时候,可不能随随便便将他派出去。

而且,这二人出色的政治素养,已经让他们意识到,明女郎之前评价霍光的那段话,显然有些避重就轻了。

什么叫皇位兜兜转转又回到了刘据后代手里?

这世上哪有那么多巧合?

不管历史上的霍光,是出于好意还是歹意,他都已经成为了一个能够左右皇位传承的权臣。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现在考虑这些还太早,还是要先见一见如今尚且年幼的霍光,再做打算。

“初时,四位辅政大臣都尽心辅佐朝政,相互制衡,但好景不长,随着鳌拜权势愈盛,局面斗转直下。”

“索尼年迈,遏必隆明哲保身,只有与鳌拜政见不和的苏克萨哈还能勉强维持住朝堂的平衡。”

“鳌拜借助权势独断专行、排除异己的同时,十二岁的康熙在孝庄太后的谋划下,也迎娶了索尼的孙女赫舍里氏为后,凭借着姻亲关系获得了这位四朝旧臣的支持。”

“小皇帝羽翼渐丰,朝局暗流涌动。”

“终于,在康熙十四岁那年,唯一一位支持他的辅政大臣——索尼病逝了。”

“依照常理,这对于康熙而言,应该是一件非常不利的事情,但索尼去世前的上书这一定程度上扭转了局面。”

“索尼请康熙,开始亲政。”

“理由也非常充分,先帝顺治,就是十四岁开始亲政的,如今也应该遵循先例。”

“但亲政并不意味着能真正拿到权柄,苏克萨哈也意识到,在这场皇帝和权臣的斗争中,摆在自己面前的,只剩下一条路可以走。”

“那就是帮助小皇帝铲除鳌拜。苏克萨哈没得选,一旦鳌拜胜出,他这个曾经的政治对手,一定会死无葬身之地。”

“苏克萨哈以身入局,上书解除自己辅臣之任,借此逼迫鳌拜和遏必隆一起卸任,不过结局显然不尽如人意,品尝过权力滋味的鳌拜显然不愿意就此放手,不久后,苏克萨哈死在了鳌拜的构陷之中。”

“苏克萨哈辞职时,声称想要去给先帝守陵,如今他带着自己的儿孙们一起去见了先帝,某种程度上也算是得偿所愿了。”明月插播了一句地狱笑话,“其实苏克萨哈和鳌拜之间的斗争,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自己,并非出于公心,所以他对顺治帝的忠心,也就那回事吧。”

“自此,四大辅臣只剩下了鳌拜和遏必隆,而后者在前者的眼里,不过是一只无足轻重的应声虫。”明月笑了一下,想到了那句和自己名字相关的俗语——月盈则亏,水满则溢,“物极必反,物盛则衰,啊,骄傲的鳌拜~”

“少年康熙智擒鳌拜的故事想必大家都很了解了。”明月继续讲道,“康熙铲除了权臣鳌拜,大清的权柄重新回到爱新觉罗的手里,但他接手的大清,民族矛盾依旧尖锐,曾经背叛明朝投降清朝的吴三桂,在得知朝廷撤藩意图后,打出了反清复明的旗号,悍然叛清。”

“康熙需要支持。”

“比如,索尼的儿子、赫舍里皇后的叔父、曾经在擒拿鳌拜时立下大功的索额图,以及其背后代表的势力集团。”

“再比如,数量已经超过一亿的汉人。”

明月顿了顿,又把时间线往前推了推:“吸取了元朝的教训,从皇太极开始,清朝皇室就一直致力于缓和民族矛盾。”

“大家都知道,大部分游牧民族都有这样一个婚俗,叫做‘兄终弟及,父死子继’,是草原上的民族基于现实考量衍生出来的婚姻制度。”

“这种婚姻制度在中原王朝看来,显然是野蛮的、落后的,但总不能让人家抛开现实不谈,一味地要求文明和进步吧?”

“但是,如果满洲继续沿用这个婚俗,在儒家的礼法道德、三纲五常社会氛围里长大的汉人就比较崩溃了,嫂子......庶母......完全接受无能啊。”明月这么说着,心里不由然地想到了那个女人——杨贵妃。

这也接受不了,那也接受不了,唐玄宗倒是个汉人皇帝,强纳儿媳为妃的事难道就符合伦理了?怎么这时候就都能接受了?

哪有什么爱情,都是见色起意,人家美女到底想和谁当比翼鸟、作连理枝还不一定呢。

“不管皇太极是为了迎合汉人的礼法,还是确实被汉文化腌入味了,他改掉了满洲‘弟娶其嫂’的婚俗,规定‘不许□□婚娶’。”明月有些担心自己刚刚这句话会被口口掉,“当然,婚俗的改变如果结合政治制度的改变一起来看,会更加合理。”

“此时满洲已经逐渐脱离原先的部落联盟状态,开始向封建王朝进化,继承制度也需要发生对应的改变,这种情况下,兄终弟及被父死子继取代,是大势所趋。”明月总结道,“而且从后续历史发展来看,皇太极显然很有先见之明,若是没有这项制度,多尔衮就能直接名正言顺地继承皇位,也不用迂回地当什么摄政王了。”

“多尔衮沿袭了皇太极的策略,在清军占领北京后,他下令重新为崇祯帝发丧,以帝礼安葬。”

“因为崇祯帝是在李自成攻破北京后自缢身亡的,与那时尚未入关的清军并无关系,所以多尔衮在厚葬了崇祯帝之后,打着‘为明朝复仇’的旗号,堂而皇之地干掉了李自成,而且获得了汉人士绅的好感。”

“到了顺治这一朝,缓和民族矛盾的政策就更多了。”

给大家分享一下我查资料的时候,发现的很有意思的一件事:

顾成的曾祖父叫顾百四,祖父叫顾千二,父亲叫顾万一。

按照这个起名规律,顾成其实应该叫顾亿一,他的长子应该叫顾兆一。

不知道有没有人懂我的点~哈哈哈

不过说真的,顾景韶真的算是光宗耀祖了,连曾祖父都被追赠了镇远侯。

扬州督师终可法,鞑虏十日屠城空。忠魂白骨八十万,赤血映日满天红。——无名氏

月盈则亏,水满则溢。物极必反,物盛则衰。分别出自《道德经》、《周易》和《史记》

不许□□婚娶。——《清太宗实录》卷十一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1章 忠魂白骨,弟娶其嫂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