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签到系统在诸朝直播[天幕] > 第18章 恢复殉葬,秋后蚂蚱

签到系统在诸朝直播[天幕] 第18章 恢复殉葬,秋后蚂蚱

作者:凡琳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6-23 21:38:00 来源:文学城

“和大多数汉人一样,朱元璋怀抱着屈辱和仇恨长大,抗元的志向也在长辈的熏陶下日益滋长。”明月心绪复杂地抿了抿唇,她突然想到,曾经在上学时背过的《山坡羊·潼关怀古》,就是一首元曲,用在此处恰如其分,“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其实我国古代的底层百姓,一直是非常辛苦的。吃不饱饭的人比比皆是,就算是太平盛世,饿死的人也不在少数。”明月一时有些庆幸,毫无疑问,她这一代人吃到的最大的时代红利,就是作为一个普通人,哪怕躺平摆烂,也很难饿死,“而民族矛盾显然加剧了统治阶级对底层的剥削,让老百姓的日子更加难过起来,农民起义频发,加上政治、经济、军事等全方位的崩塌,元朝已经摇摇欲坠了。”

“朱元璋‘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的过程,在这里我就不再赘述了。不管他喊出这样的口号是真心实意,还是强调自己抗元的正义性,总而言之,他成功了。”明月转回正题,“曾经饱受元朝折磨的老农民朱重八,当然不愿重走宋朝的老路而盘踞在北方的蒙古残余势力也让他心生警惕,深感威胁。”

“明初的首都应天府,也就是现在的南京,是朱元璋称吴王时的都城。虽然地处东南,经济发达,但显然定都于此,不利于北方边境的统治。”明月想到最近爆火的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忍不住笑了一下,“当然了,朱元璋心心念念迁都的原因不止这一条,比如南京城的宫殿地基有些不稳啦,比如他有些迷信觉得此前在南京建都的朝代都比较短命了......”

朱元璋静静地听着,估计明月自己都没注意到,她在说到“迁都”一词时,语气加重了一瞬。

但他注意到了。

迁都?

标儿的早逝,和迁都有关系?

一瞬间,各种阴谋论浮上心头。

迁都当然会引发相当大的政治动荡,首当其冲的,是在南京城耕耘多年的利益集团。

当然,如果是迁都到老家凤阳,那这些跟着老朱一起从凤阳打出来的开国功臣们,也都会间接地受到影响。

作为帝王,他不可能放任这些盘根错节的势力,影响到中央集权,必定会在迁都之前,清理掉这些拦路虎。

思绪纷飞,朱元璋在这一刻思索了无数种可能出现的情况,他定定地凝视着天幕,仿若露出了獠牙的野兽:

来吧,让我看看,究竟是谁,害死了自己的继承人。

“迁都,就是朱标早亡的关键原因了。”明月有些唏嘘,“史料记载,朱标是在替父巡视关洛一带,考察迁都的过程中患上了风寒,久病不愈,数月后身亡。”

朱元璋的眼睛兀然睁大。

“大家可能不理解,风寒不就是感冒吗?怎么一个小感冒几个月都没治好?是不是有什么阴谋啊?”明月自问自答道,“其实这里有一个误区,我们现在出门走两三步就有一个小诊所,感冒发烧这种小病,去开点药很快就好了,实在不行,就去挂水输液,总不至于拖到因风寒去世的地步。但明代的医疗水平可没有这么高超,得风寒是真的会死人的。”

“现代医学推测,朱标可能是不慎感染了肺结核,当然,这也只是推测。”明月摊了摊手,“我个人倾向于这件事是没有什么阴谋的,首先肯定不可能是朱元璋干的,如果他真的看不惯朱标,就不至于在后来像中了邪一样,非要让资质一般的朱标之子朱允炆继位。”

“允炆?”朱标惊呼出声,一时间心乱如麻,他虽然对温柔小意的吕次妃非常满意,天幕出现之前有意立她为继妃,但从未想过让她越过已故的太子妃常氏,更别说是让允炆越过雄英了。

除非......

察觉到朱元璋不悦的目光,朱标连忙低下头,“儿臣失仪,还请陛下恕罪。”

朱元璋颌首,眉头依旧紧皱。

朱标能想到的,他当然也能想到。

除非......雄英那孩子也不在了,才让他不得不选择标儿的次子——朱允炆继位。

朱元璋试图回想起这个孙子长什么样子,发现自己的脑海里只有一个模模糊糊的影子,完全没有印象了,毕竟比不得雄英,只在逢年过节时才能见上一面,估摸着也有两三岁了吧。

朱棣在一旁,默默降低着自己的存在感。

听起来,大哥的死,似乎和自己没什么关系。

而且,若是未来的他抢了雄英的位置,在爹心里可能会判一个死罪可免,活罪难逃。

可听着天幕的意思,未来的他是和朱允炆相争......

哼,他们俩一起坐在爹心里的天平上,一个不熟悉的孙子和自己这个还算受宠的儿子,谁胜谁负还未可知呢。

摆脱了死亡的威胁,朱棣也有心思琢磨起别的东西了,思考着思考着,他的心跳,猛然间漏掉了一拍:

大哥刚刚请罪时,用的自称不是“儿子”,而是“儿臣”。

称呼也不是平日里常用的“爹”,甚至不是“父皇”,而是君臣意味很重的敬称——“陛下”。

朱棣恍惚间明白了什么东西,兀然想起了一件不相干的事情。

五年前,孙贵妃去世,爹......不,陛下强迫大哥为庶母服齐衰杖期。

大哥不从,陛下震怒之下,竟用剑去刺他!

事情最后以大哥的退让结束,陛下和他之间再也没有发生过类似的争执。

是因为父子之间再也没有出现过分歧吗?

朱棣心中已经有了答案。

看来从那件事起,大哥就已经明白,他们是父子,更是君臣。

父子之情当然是真的,哪怕只有七分真,加上所谓的政治考量后,也变成了十分。

自己现在明白这个道理,也不算晚。

“既然排除了朱元璋,那么问题来了,谁能在他眼皮子底下搞小动作啊?”前面这句明月的语气里还带点调侃,接下来这句,她的语气就有些沉肃了,“朱标死后,朱元璋变成了最凶残的患者家属,杀掉了所有为朱标诊治的太医,却没有处置更多的人,可见朱标的病确非人为。”

“上位者的医闹丝毫不讲道理,对于爱好殉葬的朱元璋而言,太医的命与朱标的命毫无可比性,他甚至还会觉得,这是他们的荣幸。”明月的脸上露出了极其明显的厌恶之色,“屠龙者终成恶龙,想必这时的朱元璋,早已经忘记他还是朱重八的日子,这样草菅人命的行为,和他年少时痛恨的元朝、推翻的外族又有什么区别?”

噼里啪啦的物品摔落声响彻在奉天殿内,殿内站着的人都齐刷刷地跪了下来。

朱棣微微抬头,瞧见了朱元璋那张愤怒的脸。

他比听到朱祁镇的事迹时还要愤怒,双目赤红,额头爆着青筋,喷出的口水似乎掉落在了大哥的头顶:“大胆!”

阶下是朝臣们此起彼伏的“陛下息怒”,从朱元璋那张黝黑涨红的脸可以看出,这样呆板无意义的回应丝毫没有劝慰的作用。

今日当值的四位太医鱼贯而入,沉默地跪在殿中,轮流上前对至高无上的帝王望闻问切。

朱元璋的嘴唇微微发抖,似乎想继续说些什么,但明月显然不知道自己的质问会真的被他本人听到,自顾自地继续说道:“毫不客气地说,单从执行殉葬来看,朱元璋更像是个元朝人,元明清三朝,他夹在蒙古族和女真族之间真的毫无违和感,毕竟一脉相承地鼓励殉葬,谁能看出来他是个汉人啊。”

殿中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要是用小学生作文里的话来形容,那大概是针掉在地上也听得见。

不同于明朝君臣,秦汉唐三朝的皇帝都在津津有味地吃瓜。

“寡人记得,秦献公时,便已经废除了人殉制度?”嬴政看向殿中的史官。

“陛下英明。”史官小小地吹捧了嬴政一下,“先君即位当年便下令废除了人殉,如今已有一百七十余年。”

“善!”始皇大悦。

“真羡慕朱重八。”刘彻的脑回路显然异于常人,不知为何如此低声喃喃道。

卫青和霍去病俱是耳聪目明之人,前者头顶冒出一个问号,思索了一会儿,倏尔一笑;后者则大大咧咧地开口问道:“陛下何故羡慕那人?”一边说着,一边皱起了眉头,显然对于恢复人殉的朱元璋很是不屑。

刘彻挑了挑眉,看向卫青。

卫大将军无奈一笑,为外甥解释道:“陛下是羡慕明朝的人多。”若是人口凋敝,如何敢鼓励活人殉葬?

霍去病恍然,却还是蹙眉,少年人有着朴素的正义观:“即便如此,也不应该如此轻贱人命。”

“是啊,朱重八不想要这些人,可以给我啊。”刘彻怨念的目光投向天幕,从高祖吕后到文景之治,几代人的努力才积攒出可以与匈奴一战的兵力,即便如此,还是有些捉襟见肘。

汉家几代帝王都奉行薄葬简葬,而这朱重八竟然奢侈到能用活人殉葬!实在是让人羡慕啊。

“元明清......看来清朝是女真族建立的。”李世民补齐了最后的一块拼图,他看向鸿胪寺卿,问道,“我怎么从未听说过?”

“启禀陛下。”鸿胪寺卿从容不迫地上前一步,大脑飞速地运转着,“臣记得,在徒太山附近聚居的靺鞨族,其中一个分支发音极类‘女真’,不知是否为天幕所述之‘女真族’?”

李世民沉默片刻,言道:“罢了,盯紧他们。”就算证实是清朝皇室的祖先又有何用?消灭了他们,没有爱新觉罗,也会有其他觉罗。

宋朝。

赵匡胤也在大动肝火。

得知宋太宗并非自己的后代,他的第一反应,当然是直接杀掉两个弟弟,一劳永逸。

但赵光义显然不愿这样不明不白地死去,急中生智高呼道:“陛下,这宋太宗也不一定是我们兄弟二人,宗室的每一个人,都有嫌疑啊!”

跟着赵匡胤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宗室们傻眼了:

这兄弟三人谁当皇帝不是姓赵呢?

本来他们稳坐钓鱼台,却被赵光义拉下了水。

赵光义也有些后悔,但此时此刻为了保命,已经顾不得那么多了。

被威胁的赵匡胤冷笑出声:

是啊,赵光义此计甚妙,若是自己不顾一切杀掉他们,宗室们一定会因为他这句话惶惶不可终日。

这年头,家族的力量还是很重要的,他一个人对抗宗族,到底独木难支。

但任何计谋在绝对的力量面前都是花里胡哨,赵匡胤手握兵权,底气十足,再看赵光义,不过是一只上蹿下跳的老鼠罢了。

打量着另一个弟弟赵廷美忐忑讨好的神情,赵匡胤终究选择了折中的处置方式:“将此二獠贬为庶人,押入狱中,以待后审。”

刚刚上任开封尹的赵光义变成了阶下囚,自以为拿捏了当皇帝的兄长,长松了一口气。

却不知在朝中聪明人眼中,他早已是秋后的蚂蚱,蹦哒不了几天了。

若是历史上的赵匡胤没有被兄弟情深蒙蔽双眼,看出赵光义的狼子野心,说不定宋朝的历史,也不再是屈辱的“大怂史”。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

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朱元璋抗元核心口号

徒太山,是长白山的古称之一。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8章 恢复殉葬,秋后蚂蚱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