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签到系统在诸朝直播[天幕] > 第11章 长安陷落,天子出逃

签到系统在诸朝直播[天幕] 第11章 长安陷落,天子出逃

作者:凡琳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6-23 21:38:00 来源:文学城

“唐玄宗,李隆基。”

“他缔造了开元盛世,又亲手毁掉,是大名鼎鼎的‘粉和黑都希望他早点死’。”

“他和儿媳妇杨玉环的‘爱情故事’传唱至今,让人不禁感叹一位优秀诗人的洗白能力。”

不知道为什么,明月聊到昏君,语气总会变得讽刺尖锐起来。

唐朝的君臣听到这,不由得忐忑不安起来,默默拉低了对这唐玄宗的期待:

先前听着明女郎的口风,还以为会是个明君,却不想前明后昏。

就是不知道这个李隆基后期到底闯出了多大的祸事,竟能毁掉一个盛世。

“他和太平公主联手的唐隆政变诛杀了韦后集团,但政变之际却夹带私货先杀掉了上官婉儿,太平公主的势力因此受到重创,李隆基反而成了鹬蚌相争里的渔翁。”

“唐隆政变后,唐睿宗登基。失去了婉儿的太平公主不复往日的从容,行事冒进,让天平倾向了李隆基那一边,惜败身死。”

明月说着说着就跑了题:“这里不得不感叹一下‘平婉’之谊。”

“婉儿去世后,太平公主为其亲撰悼词,字字句句情真意切,墓志铭上的那句‘千年万岁,椒花颂声’更是让无数人为之动容。”

“太平公主还上书请求收集上官婉儿的诗作,编成文集,只可惜不幸遗失了,真是文坛的一大遗憾。”

天幕之下的人们也爱听这个,忠义二字自古以来都引人称颂,尤其是对于女性而言,平婉之交比管鲍元白更能打动她们。

有聪慧的女郎已经感知到了未来的趋势,天幕上的明女郎对于性别的倾向其实格外明显,她已经连续讲了三位杰出的女性了。

明女郎把男子和女子放到了同一个评价体系里,直白地展示了“谁说女子不如男”,让许多被迫藏于深闺的有志女郎怦然心动。

这并不是个例。

早在天幕讲到平阳昭公主之时,就有女郎对其心生向往了。

这时总会有些臭男人过来泼冷水:“人家是天家公主,你就不要东施效颦了。”

诸如此类泄气的话不胜枚举,但眼明心亮的女郎们,都能看出他们的虚张声势和色厉内荏。

若是什么都由出身决定,又怎么会有“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振臂高呼?

若是向优秀的榜样学习便是“东施效颦”,那又何必诵读孔夫子的“见贤思齐焉”?

明月不知道她的回答已经在无数女子心中种下了一颗小小的种子,但答这道题时选择了三女两男这个人数比例,她确实是故意的。

为什么动画片、小说、电视剧里,主角团总是男多女少?

两男一女、三男一女、四男一女、三男两女......

怪不得她小时候最喜欢看小魔仙呢!

这公平吗?

显然是不公平的。

但这种不公平仿若是正常的,是约定俗成的,也是令人作呕的。

明月偏偏要打破这个不公平,哪怕只是在这种微不足道的小事上。

说回到唐玄宗身上,明月按照之前设想好的,欲抑先扬、详略得当地继续回答道:

“开元盛世拉开了序幕。”

“前期的李隆基拥有着明君的标配,聪明,知人善任,政治手段一流。”

“开元初年的几位宰相也确实能力不俗,君臣相得做出了不少政绩。”

“但好景不长啊,他奶奶的长寿基因太强大,这孙子活成老登之后他就飘了。”

“先是一日杀三子,再是罔顾人伦强夺儿媳,这些还能都算到私德上面。”

“但宠幸奸佞、任人唯亲、沉溺酒色、挥金如土,这些可就绝非明君之相了。”

明女郎每说四个字,唐朝君臣的心肝就颤了一颤。

有人在心中格外大胆地想到了:这样的形容,不就堪比那隋炀帝了吗?

当朝的臣子们大多都经历过杨广统治时的乱象。

讲起古来,不过是四个字四个字的总结,但落到每个人身上,便是沉痛的往事了。

李世民兀然想起了前日明女郎曾提到过的“哭昭陵”,在天幕的历史里,玄宗一朝的大唐子民是否在他的陵前怮哭过呢?

“毫无疑问,多年身居高位又事事顺心顺意,这让李隆基失去了一个政治家该有的警惕性。风雨欲来,可恨他还在沾沾自喜、自比圣君。”

“安史之乱,爆发了。”

“长安陷落,天子出逃,盛唐的荣耀,就此一去不复返了。”

明月忍不住长叹了一口气,神情也低落了下来。

竟是......竟是亡国了吗?

天幕下的人们都有些猝不及防,宋明两朝倒是知道历史不会产生这样的误会,但秦汉唐都被明月误导了。

嬴政默默盘算着:从李渊到李隆基,这大唐的国祚,未免太短了些吧?

就算是始皇帝也免不了俗,心中不由得升腾出一种优越感来:

在他的想象里,大秦总不至于比这唐朝还要短命。

却不知事实恰好相反......

唐朝。

令人惊异的是,李世民此刻最在意的并不是“大唐疑似亡国”,而是:“百姓何辜,百姓何辜啊!”

唐太宗此人,纵使身上有再多封建帝王的局限性,但有一项闪光点是不可磨灭的:

他是一位仁君。

是啊,长安陷落了,天子出逃了,那长安城的百姓呢?

乱军已入京城,沿途的百姓是否尸横遍野,饿殍满地呢?

无边的愧疚蔓延在李世民心中,极致的愤怒冲昏了他的头脑:

李隆基,此贼可恨,此贼该死!

“陛下息怒,当务之急是安抚百姓。”

这就到了众臣们熟悉的领域了,他们早知天幕会放出一些不太好的消息,于是提前做好了准备。

果不其然,派上了用场。

事情有条不紊地安排了下去,李世民情绪平缓,却依旧头疼:

此事与雉奴毫无关系,纵使李隆基是李治的孙子,但如今的雉奴还只是个婴孩呢。

但李世民清楚这一点,不代表众人都认同这一点。

他本已下定决心,专心培养雉奴,如今又横生枝节......

阿耶那边不知道又会出什么幺蛾子,承乾和青雀还等着他来安排。

大唐究竟是不是亡在了李隆基手上?安史之乱又到底是怎么回事?

他要如何改变天幕的预言呢?

相较于唐朝,宋朝和明朝更倾向于将此事引以为戒。

赵匡胤心中怅然,唐太宗多么英明神武,但子孙不成器,最终也是草草收场。

他征战沙场多年,虽未百战百胜,但也算捷报频传,竟也有钦徽二宗这样的草包后代。

唉......

此时尚不知实情的宋太祖,默默地替弟弟背起了这口锅。

朱元璋那边更是对一众皇子皇孙疾言厉色:

太监,他早已规定其不许识字。

后妃,也只允许选些平民女子,重德行轻容色。

朱元璋立下的祖训恨不得一加再加,但君子之泽,尚且五世而斩。

不知老朱的智慧,能保佑大明朝几代子孙?

千年万岁,椒花颂声。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东施效颦。

见贤思齐焉。

君子之泽,尚且五世而斩。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1章 长安陷落,天子出逃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