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恰同学少年 > 第18章 Chaper18

恰同学少年 第18章 Chaper18

作者:陆涉江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19 13:08:08 来源:文学城

辩论队的训练强度逐渐加大,开始为不久后的一场市级邀请赛做准备。林知时作为队长,显然不满足于校内选拔赛的水平,他引入的辩题越来越贴近社会现实,数据分析的要求也水涨船高。

这次的核心辩题是:“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对中等收入岗位的冲击是否可控?”

正方需要论证冲击在可控范围内,新的就业机会将被创造;反方则要描绘失业潮和社会结构动荡的悲观图景。宋晓尘被分到了反方。

小组讨论时,大家七嘴八舌,从历史经验(如工业革命)到经济学理论(如技术性失业),提出了各种论点,但总感觉缺乏一击致命的实证支撑。历史经验可以被正方解读为“阵痛后迎来新生”,理论推演则显得过于空泛。

“我们需要数据,”一个组员挠着头说,“最好是近几年的,关于AI具体替代哪些岗位,替代速率,以及新岗位创造的实际数据和预测。”

“这种数据不好找,而且口径不一,很容易被正方质疑。”另一个组员叹气。

宋晓尘也感到棘手。法律论证中,她可以依赖法条和判例,但这种涉及宏观经济社会的前沿议题,不确定性太大,传统的逻辑推导显得力不从心。

就在讨论陷入僵局时,活动室的门被轻轻推开。陈峻抱着他那台从不离身的平板电脑,安静地站在门口,镜片后的目光扫过众人,最后落在宋晓尘身上。

“听说你们需要数据支撑?”他的声音没什么起伏,像在陈述一个既定事实。

林知时似乎并不意外,招手让他进来:“来得正好,陈峻。我们在为AI冲击就业的辩题发愁,反方缺硬数据。”

陈峻走到白板前,看了一会儿上面杂乱的观点罗列,然后拿起触控笔,在他的平板屏幕上快速点划。几秒钟后,他将屏幕转向众人。

上面不是一个简单的表格,而是一个动态的可视化模型。几条不同颜色的曲线在坐标系中蜿蜒延伸,分别代表“传统中等收入岗位数量预测”、“AI直接替代岗位速率”、“AI相关新岗位创造速率(乐观/悲观 Scenario)”、“劳动力再培训成本与时间曲线”等。模型下方还有详细的参数说明和数据来源,涵盖了国内外多个权威研究机构和智库的最新报告。

“根据我整合的十七份近三年内的权威报告和就业市场数据,”陈峻的语气平淡得像在朗读说明书,“在悲观情景下(假设当前技术发展速度和政策干预力度不变),未来十年内,全球范围内约有20%-25%的中等收入岗位面临被AI直接替代的高风险。而AI直接创造的新岗位数量,即使在乐观估计下,短期内也无法完全对冲这一冲击,且存在明显的技能错配和时间滞后。”

他滑动屏幕,调出另一张图表:“更重要的是,劳动力再培训以适应新岗位,平均需要12-18个月,且成本不菲。考虑到被替代岗位的集中性和再培训的复杂性,社会结构性失业的风险不容忽视。模型推演显示,如果缺乏强有力的、前瞻性的政策干预,冲击可控的概率低于30%。”

活动室里一片寂静。所有人都被这精准、冷酷的数据呈现镇住了。这不再是空泛的争论,而是用数字构建起的、令人信服的悲观图景。

宋晓尘看着屏幕上那些跳动的曲线和百分比,心中震撼。她习惯于处理定性的法律规则,而陈峻呈现的,是定量的、系统性的未来推演。这是一种截然不同的、充满力量的语言。

“这些数据……来源可靠吗?”反方的一个队员小心翼翼地问。

“已标注来源可信度权重。主要数据源包括麦肯锡全球研究院、世界经济论坛、中国社会科学院等。原始数据及交叉验证算法可提供查询。”陈峻推了推眼镜,回答道。

林知时长长地舒了一口气,用力拍了一下陈峻的肩膀:“干得漂亮!陈峻!你这简直是雪中送炭!”

他转向反方队员,眼神兴奋:“有了这个,我们的论点就立住了!我们不再只是空谈风险,我们可以用具体的数据和模型,清晰地展示冲击的规模、速度和应对的难度!正方再说什么‘阵痛’、‘创造新机会’,在这么具体的数据面前,都会显得苍白无力!”

宋晓尘走到陈峻身边,仔细看着那个复杂的模型,忍不住问:“你什么时候做的这个?”

“听到辩题后,花了大概六小时收集数据,四小时构建和调试模型。”陈峻平静地回答,仿佛在说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

六小时加四小时……宋晓尘默然。这就是理科天才的效率和对数据的敏感度吗?

在接下来的模拟演练中,反方因为有陈峻的数据模型支撑,底气十足。当正方再次强调“技术创造新岗位”的历史规律时,反方直接抛出了“新岗位创造速率远低于替代速率”以及“技能错配导致结构性失业”的具体数据,并用模型推演了缺乏干预下的悲观后果,打得正方措手不及,不得不转入被动防守。

训练结束后,大家围着陈峻,纷纷表达感谢和佩服。陈峻依旧是那副没什么表情的样子,只是偶尔推一下眼镜,简短地回答关于数据细节的问题。

宋晓尘收拾好东西,走到正在整理平板的陈峻身边。

“谢谢你的数据支持,”她认真地说,“很有力。”

陈峻抬起头,看了她一眼,语气依旧平淡:“不用谢。数据本身会说话。我只是构建了让它们更有效说话的模型。”他停顿了一下,像是在进行某种评估,然后补充道,“你的逻辑框架与数据结合得很好,提升了论证效率。”

这大概是宋晓尘从陈峻这里听到过的最接近“赞美”的话了。

离开活动室,走在回教室的路上,宋晓尘还在回想那个动态的数据模型。她意识到,在法律的定性分析之外,还有一个广阔的数据世界。未来的很多社会问题、法律争议(比如AI侵权、算法歧视),可能都需要这种定量的、基于复杂系统分析的视角来辅助理解和决策。

陈峻像是一个来自未来的信使,用他的数据模型,向她,也向所有人,展示了另一种解读世界、论证观点的强大工具。这场辩论,不仅锻炼了她的思辨,更拓宽了她的认知边界。她开始觉得,或许在备考政法大学之余,抽空了解一点基础的数据分析和逻辑模型知识,也并非坏事。毕竟,未来的法律人,面对的将是一个越来越由数据和算法交织而成的复杂世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