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七十年代真夫妻 > 第1章 随军(小修)

七十年代真夫妻 第1章 随军(小修)

作者:东边月亮圆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1-23 18:15:00 来源:文学城

一九七四年,三月五日。

从罗平开往沪市的火车已经出发一天一夜,被困在小小的车厢里,平日再乖巧的孩子也会不耐烦。赵秀云一个人还带了俩女儿,七岁的方青禾,三岁的方青苗。

大的那个还好些,小的苗苗已经忍不住半哭说:“妈妈,我要下车。”

赵秀云把小女儿抱起来哄,走不了几步,大的也拽她的衣角,喊道:“妈妈。”

平常都是放养的孩子,但车上鱼龙混杂,赵秀云只能把孩子拘在身边,就是她自己,也早就坐不住了,明知道还离得远着呢,时不时都要探出窗外看。

她这个是卧铺车厢,买的上下床的票,对面是一对姐弟,都是二十岁左右的年纪,男的一身国防绿,女的穿的确良衬衫。

姐弟俩本来在看书,听见孩子动静看过来。

赵秀云摸一下大女儿的头说:“不好意思啊,吵到你们了。”

姐弟里的姐姐说:“没事,孩子嘛。”

赵秀云也是松了口气,这对姐弟是才上车的,前头是一对小夫妻,苗苗哼一声他们啧一声看一眼。孩子怕生,大气都不敢喘,揪着姐姐的衣服不放,缩在床角不说话。

她是个怕给人添麻烦的,把苗苗放床上,从包里掏出桃酥,掰成两半,各给孩子一块,这一路上她就靠这些吃的喝的把孩子拢住。

赵秀云捧着油纸包问:“同志,吃桃酥吗?”

弟弟先是看姐姐一眼才摇头说:“不用,你们吃吧。”

赵秀云是觉得过意不去,想着吃人家的嘴软,虽然她刚上车也给那对小夫妻分了,人家该翻的白眼一个没少翻。

但自己理亏,也说不了什么,这会更是热情洋溢道:“没事,吃一个吧,孩子估计待会还要闹,算我的赔礼。”

她话都说这样,姐姐伸手拿说:“谢谢大嫂。我们姓陈,嫂子怎么称呼?”

赵秀云笑得爽快道:“我姓赵。”

萍水相逢,其实也没什么好讲,熟人见面还留三分呢,更何况陈家姐弟看着像是谨慎人,不爱多说话的样子。

赵秀云看着两个孩子都自顾不暇呢,更不会去打听别人的事,他们这个车厢就比别人的安静些。

一直到推车来才打破寂静。

乘务员扯着嗓子喊:“红烧肉、小炒肉、大米饭,有要的吗?”

赵秀云忙不迭应道:“要的要的,半斤饭,再要两份红烧肉。有汤吗?”

乘务员答:“有,鸡蛋汤。”

赵秀云掏出布头做的小钱包,把随身的饭盒递过去说:“那再要一个,多少钱?”

乘务员一边打饭菜一边应:“九毛五。”

一两米饭三分,红烧肉三毛五,小炒肉两毛五,鸡蛋汤一毛,这就是工人一天的工资了。

赵秀云是个持家人,一向节俭,但火车上不要票啊。

她是公社户口,孩子也是,按理每个月有一定量的细粮供应,可惜打去年开始,都是一斤粮票买五斤红薯。

吃多不顶饱,又烧心,大人撑得住,孩子可不行。

想吃细粮要么回大队换,要么黑市买议价粮。

赵秀云只舍得买孩子那份,自己偶尔打打牙祭,这会有不要票的,可不使劲买,过这个村可没这个店。

两个孩子闻见味坐得老老实实的。

赵秀云给老大勺和饭盒,她靠着小桌板也能自己吃,小的就不行。

得喂。

赵秀云吹吹汤,瞥见陈家姐弟只买一份饭,一份小炒肉,热情招呼说:“同志,也尝尝这个,可好吃了。”

陈家姐姐摆摆手说:“不用客气的。”

赵秀云有些遗憾道:“哦……那你想吃就说啊。”

她生来就是这个性子,过会抛之脑后,确认两个孩子都吃饱,这才端起碗。

苗苗吃饱就困,小脑袋一点一点的。

赵秀云一手用筷子,一手在女儿后背上轻拍,自己也打了个哈欠。

就这么吃完一顿饭,她把饭盒垒一块,有些踌躇,勤快人,活是放不了的,没有活也找出活来。

但要让她这么去洗碗,把孩子放这可不行,这两年拍花子也不少。

陈家姐姐看出她的顾虑,使唤弟弟说:“帮嫂子把碗洗了。”

赵秀云嗫嗫道:“这怎么好意思。”

陈家弟弟倒是爽快拿着她的铝饭盒出去。

两个孩子都睡了,赵秀云也算腾出时间来讲话,夸道:“你这个弟弟不错,还会洗碗呢。”

陈家姐姐说:“这有什么不会的,长了手的都会。”

也是,不过是想干和不想干的区别。

赵秀云想起自家油瓶倒了都不扶那两个弟弟,心里撇撇嘴,嘴上说:“那也是个好孩子,不然哪里叫得动呢。”

陈家姐姐也有点得意:“是,我弟就只有这点好。”

看她样子就知道,家里一定娇惯得厉害。

赵秀云忍不住摸摸苗苗的头问:“你们这是往哪去啊?”

“沪市,你们呢?”

“一样,我去找我男人随军。”

当兵,那可没有坏人。

陈家姐姐打开话匣子,她本来也是活泼好动的年纪,不过是头一次和弟弟单独出门,出门前家里人几次叮嘱,这才一路上什么话也不说。

赵秀云听她意思是去探亲,包裹看起来却像是长住,不过也没多问。

扯两句闲话,陈家姐姐话音一转说:“嫂子真是罗平人?听着不像。”

赵秀云笑着说:“我原来是广播站播音员,普通话得好才行。”

陈家姐姐夸她道:“怪不得呢,普通话说得真好。”

她是江南人,说话就一股水乡味,软软糯糯的。

赵秀云笑笑,两个人有一搭没一搭说话。

陈家弟弟拿着湿漉漉的饭盒进来,赵秀云抱着孩子,只能点点头说:“实在是给你们添麻烦了。”

客套话翻来又覆去,太阳越升越高。

赵秀云知道这是快到沪市了,忍不住心里叹气。

真是做事凭着那股劲,松下来又愁上心头。

她十四岁那年念初中,赶上县里来位新领导,搞微服私访这一套,结果没到公社就铩羽而归,因为这位领导是地地道道北方人。

罗平方言本来就十里不同音,推行普通话才多少年,哪怕是年轻人不会说普通话的大有人在。

这下还得了,推行普通话也是任务之一,领导就盯上全县的广播台,觉得必须得弄几个普通话好的人熏陶熏陶。

赵秀云是天生讲话就没口音,还没初中毕业就有工作,被分配到公社广播站,每天念报纸,一天念两遍,一遍普通话,一遍方言。

偶尔再通知点事情。

工资是二级工标准,每月三十三元,多少人眼红着。

这随了军,可不一定能排上工作。

赵秀云打下定决心要去随军,这事就一直挂在心头。

丈夫方海是同大队的人,十六岁就当兵,一直在西北,光坐火车就得四五天,两人聚少离多,结婚到现在八年,除了新婚怀上的青禾,就是四年前他回来探亲时怀上的青苗。

两个都是女儿,都是她的掌中宝。

可孩子光有妈疼有什么用,爷爷奶奶不待见,就是她自己娘家妈都糟蹋,赵秀云一个人带俩孩子,又要上班,独木难支。

婆婆还见天到广播站闹,说给他们家老四绝后。

其实赵秀云知道,是指望着她赶快去随军,把工作腾给小叔子。

婆家闹,娘家也闹,好像她这份工作是个香饽饽,谁想咬就能咬一口,赵秀云凉了心,一直是硬撑着。

谁想上个月方海突然调到沪市,那可是大地方,不是西北一吹一嘴沙。

他特意写信想让媳妇去随军,老婆孩子热炕头嘛。

赵秀云也是快撑不住,转头悄悄卖了工作,没跟谁打招呼,登上到沪市的火车。

但她有件事不好意思说,她跟丈夫其实不太熟。

虽然是一个大队的,但方海比她大四岁,男孩女孩又不凑在一块玩,顶多小时候见过面。

相看的时候见过两次,一次是在娘家,第二次就是订婚,部队难请假,他们订婚结婚只差几天。婚后第五天,方海就归队,一直到四年前回家探亲,待了半个月。

前前后后加起来,两人处一块的时间不太多。

赵秀云唯一欣慰的是,方海对女儿还是挺喜欢的。

回回来信都得问,总给孩子寄东西。

不然她也不敢去随军,生怕丢了工作,再换个人折腾她。

也不知道这么做是对是错。

赵秀云盯着窗外,火车不知道轧过什么,剧烈晃动一下,她把睡梦中惊醒的苗苗抱紧,一手拍着禾儿的背。

乘务员扯着嗓子喊:“沪市站,沪市站要到了啊。”

边走边喊,留下尾音。

赵秀云推大女儿说:“禾儿,醒醒。”

禾儿七岁,在乡下已经是半个劳力的年纪,平常没少帮妈妈干活,一激灵,揉着眼睛说:“妈妈,我醒了。”

赵秀云一颗心软得不像样说:“好,我们马上就要下车了。等到爸爸那再睡,好不好?”

禾儿对爸爸没有印象,但对寄给她的东西有印象,顺从地点点头。

赵秀云摸摸女儿的头发说:“那穿鞋吧。”

禾儿乖乖下床,蹬上鞋站好。

从床底拉出行军包背上,赵秀云一手抱小的,一手牵大的。

火车慢慢进站,她眼睛看站台,穿军装的人倒是挺多的,就是不知道哪个是方海。

太久没见,她脸都快认不得了。

要是方便的话,可以在订阅以后,在文案上面的投票链接投个票吗?谢谢。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章 随军(小修)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