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七零年代:娶媳妇从三转一响七十二条腿开始 > 第5章 第 5 章

杨知夏好好休息了一天,隔日清晨五点,就随着哨声起床,吃过早饭后扛着锄头继续开荒,为播种冬小麦做准备。

知青们陆陆续续集合,队长目光扫过队列,在杨知夏脸上停留了一瞬,没多说什么,只是照例布置任务。

到了地头,队长一声令下,杨知夏握了握锄头,既来之则安之,先生存,再生活。

至少,绝不能被罚去铲猪粪!!!

终于,收工的哨声响起。

杨知夏几乎瘫软在地。

身体上还好,这时候的学生其实在学校里也没少学农劳动,加上来农场一年了,身体素质早早地锻炼出来了。

但心理上不行。

这活儿太枯燥、太重复、太看不到尽头了。

一整天,机械地重复扬锄、落下、翻土的动作。

没有手机,没有音乐,没有偶尔可以摸鱼刷一下的社交网络,一开始她还能胡思乱想,但到了下午,大脑基本就一片空白了。

杨知夏动作还不标准,活生生干成了事倍功半。

等结束的时候,双臂早已不听使唤,双腿像灌了铅,头重脚轻,眼前一阵阵发黑,仿佛踩在棉花上。

何小萍扶住她:“行了,今天挺能干的,走,回去吧。”

杨知夏被人搀扶着,踉跄地走回宿舍。推开门,夕阳的余晖洒在地上,映出她疲惫的身影。

虽然工分还是最低档,但她完成了任务。一种原始的,属于土地的成就感,悄然滋生。

杨知夏长舒口气,躺倒在床上,浑身像散了架,何小萍笑她:“今天够拼的啊,不过赶紧起来去吃饭。”

“不想动了,你帮我打饭回来行不行?快要累死了。”杨知夏蔫头耷脑地说着,何小萍却把她从床上拽了起来。

“晚上要开学习会,队长说了,谁也不能缺席。”

“学习会?学什么?”

“好像是传达上级新发的加强思想的通知,回来还要写思想汇报,每人至少五百字。你别磨蹭了,赶紧走。”

杨知夏被何小萍半拖半拽地拉进了食堂,吃过饭后,来到了学习室。

墙上贴着各种标语,知青们按组落座。

队长和指导员一起走了进来,手里还拿着一份文件。

“同志们,安静!今天召集大家,是传达上级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知识青年思想政治工作的通知》。这关系到我们每个人的政治立场和革命前途,必须认真领会,深刻学习!”

开始逐条宣读,内容无非是强调扎根农村是伟大革命实践,必须彻底改造小资产阶级思想,警惕阶级敌人糖衣炮弹的侵蚀,加强组织纪律性,杜绝任何消极怠工和不良习气等等。

杨知夏专门挑了个不起眼的位置,只想着赶紧混过去回去睡觉。

终于等到指导员读完,转向了陈明洲:“陈明洲同志,你是我们二队的积极分子,也是入党积极分子,由你来领学,结合实际,谈谈体会。”

陈明洲应声站起。

他接过文件,声音高昂,充满了激情。

“指导员说得对,这份通知,字字珠玑,句句真理。它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我们队伍中某些同志思想深处的灰尘。”

他的目光,有意无意地扫过杨知夏所在的方向。

虽然没有点名,但杨知夏直觉不好,这孙子不是又要教育她吧?

果然,只听陈明洲接下来说道:

“有些人,因为个人感情上的挫折,就意志消沉,借酒浇愁,甚至影响集体出工。

这种行为,绝不是简单的心情不好,而是小资产阶级软弱性、动摇性的集中暴露,是意志薄弱的表现。是阶级斗争在我们思想领域的新动向!”

他引经据典,说的唾沫横飞。

“主席教导我们: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可有些人呢?遇到一点个人困难,就想逃避,就想沉沦!

这能叫扎根农村吗?这能叫大有作为吗?不能!

我们必须深刻反省,必须端正态度,必须把个人的一切,无条件地服从于革命的需要、祖国的召唤!”

杨知夏有些目瞪口呆,几乎握紧了拳头,强忍住心中的怒火,才忍住没有当场站起来反驳。

不,杨知夏甚至想上去给他一脚,再啪啪啪啪打他几十个耳刮子。

这陈明洲,简直是把指桑骂槐四个字刻在脑门上了!

但杨知夏不能,她知道在这种场合硬顶只会让情况更糟。

那边陈明洲还在越说越起劲。

“真正的革命者,从不因私废公。哪怕心如刀割,也要咬牙挺住,把泪水化作力量,否则,就是被资产阶级思想腐蚀,就是对党和人民的背叛!”

知青们的目光,或同情、或尴尬、或好奇、或带着一丝审视,齐刷刷地投向杨知夏。

何小萍气得脸都红了,攥着拳头低声骂:“放什么狗屁!他自己要走,甩了人还倒打一耙,装什么大义凛然!”

他一番慷慨激昂的发言结束,指导员终于开口:

“陈明洲同志结合实际谈体会,很有深度。大家都要引以为戒。下面,分组讨论,联系自身思想实际,对照通知精神,看看有没有类似问题。”

命令一下,各个小组立刻嗡嗡作响。

杨知夏所在的小组组长是个二十四五岁的老知青,姓李,为人还算厚道。

他率先开口,尽量打圆场:

“呃,同志们,都谈谈吧。思想动态这东西,要常抓不懈。不过身体原因嘛,队长也说要多休息,我看不是什么大问题。当然了,思想上也不能松懈,大家对其他事情上还有没有想法?”

他试图把话题引开。

但坐在杨知夏对面的一个男知青,平时就有点爱表现,此刻觉得这是个积极表态的机会,立刻接话:

“李组长说得对,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但思想更是革命的总开关,我觉得陈明洲同志刚才讲得非常到位,我们确实要警惕这种因为一点点个人情绪就影响革命工作的倾向。

杨知夏同志,你也谈谈嘛,有什么想法?说出来,大家帮你提高认识!”

先前陈明洲那指桑骂槐的发言,虽然难堪,大家也都心知肚明在说谁,但毕竟隔着一层窗户纸,杨知夏还能装作事不关己的样子,尽量降低存在感,任由他们讨论完了熬过去也就得了。

但此刻被明明白白的被点出了名字,这一下所有的目光再次聚焦在杨知夏身上,只等着想看杨知夏怎么发言,连其他组的讨论声都低了下去。

何小萍指甲都快掐进自己掌心,恨不得撕了对面那个表现欲过剩的男知青的嘴。

李组长也面露难色,想打圆场又不能太明显。

陈明洲也在一旁符合道:“要自觉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对于自身存在的思想问题,不能讳疾忌医,要像秋风扫落叶一样无情!

对于身边同志的错误倾向,也要本着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原则,大胆指出!

只有这样,我们知青队伍才能在广阔天地里真正炼成红心。”

杨知夏深吸了几口气,陈明洲这几顶大帽子扣下来,是想把她往死里整吗?就为了彻底撇清关系,维护他那点回城的光明前途?

再过两年,知青返城的政策就下来了,何至于此?

当时为了降低管理难度,也是为了保障保障群体互助与心理适应,知青初到农村面临劳动强度大,生活条件差之类的问题,同乡或者同学组成小组可以互相扶持,减少孤独感,所以集中分配为主要安置方式。

通过了解,杨知夏也知道了,她和何小萍、陈明洲等其实都是同一片区的,甚至还是同学,也就是说,以后回了城,也难免低头不见抬头见。

就在杨知夏硬忍住心中的怒火,打算低伏做小开始认错时,有人举起了手。

杨知夏看去,竟然是林宛云,瞬间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指导员有些意外:“林宛云同志,你有什么补充?”

林宛云站起身,声音温和的说道:“补充谈不上,指导员,陈同志,我有个想法。刚才学习的通知里提到加强组织纪律,我认为这不仅仅是要求我们按时出工、服从安排。”

指导员点了点头,说道:“那你展开说说。”

林宛云微微颔首,目光扫过全场,最后落在陈明洲身上。

“组织纪律也包含关心同志、维护集体健康。比如,杨知夏同志因过度劳累和身体不适晕倒,这本身就是一个需要我们反思的纪律问题。”

陈明洲脸上的激昂瞬间僵住,眼神闪过一丝错愕。

“如果我们只强调思想觉悟,而忽视了同志们的身体承受能力,导致非战斗性减员,这难道不是对集体生产更大的损失吗?这难道不是一种形式主义的纪律?

真正的纪律,应该是科学地安排劳动,合理分配任务,确保每个同志都能以最佳状态投入生产。这和狠抓阶级斗争并不矛盾,反而是为人民服务的具体体现。”

陈明洲脸色有些微微发青。

他下意识就要反驳,但张了张嘴,却发现自己引以为傲的思想高度在集体生产这个更务实的纪律面前,显得有些苍白和脱离实际。

林宛云的话像一记轻柔的耳光,抽在陈明洲的脸上。

杨知夏在心中狠狠地给林宛云鼓了鼓掌,这些话她自己是说不出的,一则不合适,她说出来就变了味道,二来她也说不出这些话,毕竟她没有这些词语积累,这下她深吸一口气,也举起了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