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七零年代:娶媳妇从三转一响七十二条腿开始 > 第24章 第 24 章

少年带着杨知夏进了屋里。

他推开那扇相对完好的堂屋门,里面堆着些杂物,地上散着些篾条,放着几个已经编好的簸箕和箅子,还有一个编到一半的搁在地上,像是才做了一半撂下的。

靠墙的地方摆着一张漆皮剥落大半的旧木桌,桌腿还有些不平,底下垫了个瓦片,桌上零星放着几个碗筷,洗刷的倒是很干净。

走到角落,从角落里躺着两只被麻绳仔细捆住了双脚和翅膀的母鸡。

它们似乎已经挣扎得没了力气,只是偶尔发出几声无助的“咕咕”声,徒劳地扭动一下身体。

看这情形,这两只鸡即便没有遇到杨知夏,今天恐怕也难逃被送去收购站的命运了。

只是这少年大约存着一点微末的希望,想着若是卖给私人,或许能多卖一点钱,哪怕多一毛、五分,对于这个家庭而言,都至关重要。

一个大约五六岁的小女孩,怯生生地从里屋跑了出来,她穿着一件明显不合身、打了好几个补丁的旧棉袄,小脸瘦削,显得那双眼睛格外地大。

她先是飞快地瞟了杨知夏这个生人一眼,随即迅速跑到少年身边,紧紧攥住他破旧的衣角,小声地喊了句:“哥哥……”

少年牵着小女孩的手,问道:“怎么样,你要么?这两只都能下蛋,特别是大的这只,每个月都可以下二十多个蛋。”

这两只都是老母鸡,看起来很肥。

少年见她不说话,以为她是不想买,犹豫着开口说道:“我可以便宜点卖给你,但是……不能低于收购站的价格了。”

杨知夏叹了口气,她根本不是想讲价。

因为从各种情况综合来看,这两只鸡似乎就是少年家里最后的两只鸡了。

鸡留着还能下蛋换点钱,把鸡卖了,无异于竭泽而渔,这个家庭也会失去长期收入来源。

这让她心里觉得沉甸甸的。

“你娘得的是什么病?要花多少钱?”

少年答道:“老慢支,一个月要四五块钱。”

这是一种慢性病,平时没什么大问题,但冬季受凉就会引起引起急性发作,也难怪少年如此着急。

杨知夏沉吟了一下,说道:“这样吧,我买走一只,按五块钱一只给你,你先用这个钱给你娘抓药,留下一只,既然能下蛋,可以把鸡蛋卖点钱,或者给你娘补身体也好。”

少年听到这话非常吃惊。

五块钱!

去收购站不过五毛钱一斤!

就算两只都有四斤重,送到收购站,也不过四块钱,这个姐姐竟然出了五块钱买一只。

他愣在原地,几乎怀疑自己听错了。旁边的小妹妹也仰着头,眨巴着眼睛看着哥哥,又看看杨知夏,不太明白这个数字意味着什么,但能感觉到是好事。

杨知夏从兜里掏五块钱递给他,少年连忙摇头道:

“不行,这样你就亏了,我只要比收购站的价格高一点就可以了,不能平白无故多要你的钱!”

没想到,这个少年还挺有原则的,杨知夏解释道:

“不是平白无故多要的,这只鸡我送到国营饭店,能卖六块钱呢,我还能挣一块。”

“真的?”少年有些不敢置信。

“真的。”杨知夏点点头,把钱往前递了递。

少年看着杨知夏递过来的五元钱,又看了看她笃定的眼神,心里的疑虑稍稍减轻了些,但仍旧觉得占了太大便宜。

他迟疑地伸出手,却没有立刻接过钱,而是小声问道:“国营饭店……真能给那么高?”

“当然。”杨知夏语气肯定,为了让少年安心,又补充了一句,“我有门路。”她把钱往前又送了送,几乎要塞到他手里。

这一次,少年没有再推拒。

他小心翼翼地接过那五元钱,那张皱巴巴的纸币抚平,对折,再对折,然后才无比小心地塞进棉袄内里一个缝得很牢固的小口袋里,还下意识地按了按。

“谢谢你。”

少年的语气里充满了感激,他立刻转身,利落地拎起那只下蛋多的母鸡。

“给你。”

“好。”

杨知夏接过母鸡,少年送她到院门,杨知夏警惕地先四下张望。

少年意识到什么,说道:“你在躲什么人么?”

“呃……对。”

杨知夏有些尴尬的道。

“我帮你看看。”

少年说完,便像只灵巧的狸猫般,敏捷地攀上墙头,探出半个身子,朝两端张望。

片刻后,他缩回身子,利落地跳回地上,对杨知夏说:“没人,安静得很。他们可能往别处追了,或者去大路上堵了。”

他想了想,又补充道:“你要是去村口,可以不走大路。从这院子后面绕,后面有一片小树林和几条窄巷子,穿过去,虽然难走点,但不容易被人瞅见。平时我们都走那儿。”

杨知夏没想到这少年如此机敏且愿意帮忙,心里一暖,连忙道谢:“太好了,谢谢你啊小弟弟!真是帮大忙了!”

“快走吧。”少年摇摇头,表示不用谢。

等杨知夏小心翼翼鬼鬼祟祟地终于打开车门坐到车里,陈国强看着她手里还多了一只鸡,不由扶额问道:“我的姐啊,这都啥时候了,你咋还有闲心买鸡呢?”

“没有,凑巧。”

杨知夏把遇到少年,以及买鸡的经过简单扼要地说了一下,略去了自己多给钱以及少年家中具体困境的细节。

俩人被集市上的事情搞得心有余悸,一时也不敢再去露头了,径直启动车辆去了县城。

因为集市上的事一耽误,在路上开车又开了一个多小时,赶到县里的时候,院子里空空荡荡的,除了传达室的门卫大爷,连个人影都不见了。

陈国强下车凑到窗口喊:“大爷,开下门,我们来拉货。”

大爷不耐烦的挥了挥手:“没看几点吗?下班了,下午两点半再来。”

“大爷,通融一下呗,我们路远,等着回去呢。”

陈国强赔着笑脸。

“规定就是规定!路再远也得等上班点。”

老头儿眼睛一瞪:“仓库保管员、开票员都回家吃饭歇晌了,我给你们开了门,谁给你们办手续、点货装车?去去去,一边等着去!”

得,没辙。

陈国强回到车上,对着杨知夏一摊手:“咱来得不巧,正好卡在人家午休的点儿上,都吃饭去了,咱们等等吧。”

“等到什么时候?”

“两点半。”

“现在几点了?”

“我在传达室看到墙上的挂表是十二点十分。”

“……”

杨知夏可不想干等这么俩小时,她又把钥匙一拧开了火。

陈国强问:“去哪儿啊?不等了?”

“人家吃饭,咱也吃啊,走,中午请你吃饭店。”

两人来到了县城的国营饭店。

虽说是饭店,但也就是个稍大点的平房,门口挂着个简单的牌子。

杨知夏虽然跟少年说她在国营饭店有门路,但其实这还是她第一次来,要不是这会儿来了,连门朝哪开都不知道。

中午正是饭点,里面人不少,俩人找了个位置坐了下来,杨知夏看了一眼墙上菜单,菜不少,荤素都有,但既然难得下馆子,还吃啥素菜啊,所以杨知夏只看荤菜,上面有红烧肉、回锅肉、宫保鸡丁、糖醋鱼等等。

她心想,这下来着了。

走到窗口那里,服务员头也不抬的问:“要吃什么?”

“给我来一份红烧肉,然后……”

“没有。”

“那就来一份回锅肉。”

“也没有。”

“……菜单上不是有么?”

“挂牌菜,没了。”

“那有什么菜?”

“自己不去会看水牌么?”

杨知夏被噎了一下,悻悻地往四周去看,果然看到今日供应水牌。

得,什么红烧肉糖醋鱼啊,全都没有。

而且很明显可以看到原本是有个炒肉丝的肉菜的,也已经被划掉了。

“来个红烧茄子,家常豆腐,再加个丸子汤,四个花卷。”

“七毛二分,八两粮票。先付钱票,等着叫号。”

杨知夏掏出钱,又掏出了粮票。

这粮票是由于司机的特殊性,考虑到她们有可能在外面吃饭的特殊配给,斤数不多,能让她们偶尔在外面吃一顿。

领了票,坐回了桌子。

杨知夏感叹:“这服务员挺好的。”

“好?你不会是说她们的态度好吧?”

陈国强不可置信的说道。

“没有,我是说她们的工作好,铁饭碗,坐在窗口里都不需要出来,你瞧,咱们自己找座、自己看牌、自己排队、自己交钱交票、自己端菜,指不定一会儿还得自己收拾呢。”

“是要自己收拾,不过这不是废话吗,哪家饭店不这样?”

“我估计以后饭店就不这样了。”

“那会怎么样?”

“嗯,要在门口迎接客人,引导座位,给点单端菜,得伺候客人,看客人脸色,微笑服务,生怕一个不满意就被投诉、被扣钱。”

陈国强觉得这话有点莫名其妙的。

国营饭店的开设也是为了完成生产任务,解决人民群众吃饭问题,他们和服务员之间是平等的同志关系,哪来的“伺候”这种说法?

他倒是听说过,有一种饭店,服务员会出来给点菜,不过,那是专门接待外宾华侨和高级干部的,好像还需要什么外汇券才能进去,他们哪有那机会能进去啊。

正说着,窗口那边粗声粗气地喊了他们的号。

陈国强立马起身:“我去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