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七零年代:娶媳妇从三转一响七十二条腿开始 > 第20章 第 20 章

杨知夏点点头,转身融入夜色。

走了几步,她又忍不住回头,看见医务室的门还开着,那个身影站在灯光里,似乎还在看她。

见她回头,那人影抬手轻轻挥了挥。

杨知夏的心忽然就像被那点灯光烫了一下,暖呼呼的。

她也用力挥挥手,这才心满意足地快步离开。

虽然不知道林宛云最后的话是什么意思,但今天的进步已经非常大了。

原本那股因为看到周怀安献殷勤而升起的竞争感和表现欲,在此刻她反而不觉得心里不舒服了。

杨知夏想着,抱紧了怀里还残留着余温的饭盒。

塔还在那里,只是路上的小兵有点多,她需要把野怪全都清理掉。

游戏开始时,最重要的是什么?

经济……

翌日,八点钟,杨知夏准时到车队报道。

自打调到车队以后,杨知夏比普通知青轻松了很多。

知青的作息是跟农民差不多的,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之前她都是五点就起床了,现在跟着车队的上下班时间,早上八点上班,下午五点下班。

到了车队第一件事,就是点名。

点名后,就需要去看下派车板有没有出车任务。

在车队办公室的外墙上,有一块小黑板,上面用粉笔写着当天的派车计划。

今天没有她的出车任务,她跟着大家一起打扫打扫卫生,检查车辆,然后坐到了休息室里。

陈国强在一旁,跟她嘀嘀咕咕的说些下次买东西的事情。

这次的一只兔子一只鸡,杨知夏以五元一只的价格卖了出去。

同样的,因为数量少,只卖给了两个知青,就没了。

按理说,杨知夏该把四只都卖出去的,这样本金积攒的就快些。

不过,杨知夏觉得现在过得够苦的了,该吃还是要吃,以后钱不会少挣的。

上次绕路时,她已经发现了更好的发财机会,不过当时她兜里已经没钱了,之前她就提前跟宿舍那几人打过要借钱的预防针了,等到下次出车,不出意外的话,应该能挣个几十块钱。

两个人还在那里说着,旁人看到了打趣道:

“小杨和小陈关系不错啊,小杨,考不考虑在咱们农场彻底扎下根来啊?”

这话听着隐晦,实际就是打趣两个人的关系。

什么叫彻底扎下根来?跟当地的人结婚不就扎根了嘛?

陈国强说道:“您可别乱说了,我跟杨师傅一起出车搭个伴儿,人家是知青,是有文化的!”

周围人笑起来,说道:“咱们小陈再过两年就成副五级了,到时候吃香着呢,小杨,你考虑考虑,肯定不亏了你。”

“你们也先问问小杨有没有对象啊,小杨,你说,你要是没有对象,我有好几个侄子,各个长得壮实,保证你以后受不到欺负。”

“怎么,我们就没有侄子了,小杨,我二儿子跟你岁数差不多……”

杨知夏知道这些人都是在开玩笑,也是一种对她的关心,不过为了以防这种话经常发生,她还是决定制止一下。

“各位师傅们,就别拿我开玩笑了,我有对象了。”

王德师傅比较稳重,笑着摇摇头:“你们这帮家伙,嘴上就没个把门的,小杨,别理他们,他们就是闲的。”

“瞧你这话说的,我们不也是关心她们嘛,小杨,你对象是干什么,也是知青吗?”

最先开口的那位师傅立刻来了兴致,追问道:“是咱农场的不?哪个队的?叫什么名字?我们认不认识?”

这一连串的问题砸过来,杨知夏面上保持着恰到好处的、略带羞涩的笑容,心里却飞快地编着说辞。

她不能说得太具体,否则容易穿帮,但又得听起来像那么回事。

“嗯,是知青,不过不在咱们农场。”

她语气自然地回答,微微垂下眼睑,做出一副羞涩不太好意思多谈的样子。

“是以前同学,分到别的地方插队去了,离得远,见面不容易。”

这个说法既解释了为什么从没人见过她所谓的“对象”,又暗合了当时许多知青恋人天各一方的普遍状况,显得合情合理。

“哎呦,是同学啊!那感情好,知根知底的!”另一位师傅点头道,“就是这分两地是麻烦点,以后咋办呢?能调一块儿去不?”

“以后的事,以后再说吧。”杨知夏笑了笑,语气里故意带上一丝对未来既憧憬又无奈的复杂情绪,“现在先顾好眼前的工作要紧。”

这些人也就是不知道她们知青队的具体情况,要不然,谁不知道“她”刚被人分手没多久啊。

这时候王师傅笑着敲了敲桌子:“行了行了,都听见了吧?小杨同志有主了,你们这帮家伙就别瞎惦记了,留着你们那些侄子儿子介绍给别人去吧。”

“我可不止有侄子啊,还有侄女呢,小陈没对象,这个咱们都知道,我给小陈介绍。”

陈国强无奈的说道:“您就别拿我开涮了,我家这情况您又不是不知道,可不能拖累人家好姑娘。”

那师傅却是个热心肠,闻言反而更来劲了,一副“这都不是事儿”的表情:

“哎,瞧你这话说的,咱农场姑娘实在,看中的是人品和干劲!俩人一起使劲,日子不就慢慢过起来了?”

旁边也有人附和:“就是,国强,男大当婚,总得考虑这事。张师傅侄女我见过,麻利得很,干活是一把好手,性子也爽快,跟你正般配!”

陈国强被众人你一言我一语说得头皮发麻,拿着暖壶一溜烟的就跑了:“我去打水!”

等到陈国强把热水打回来,大家也都转移了话题。

几个人拿着个茶缸子,里面放着茶叶沫,倒上开水,一群人闲聊起来吹吹牛。

在车队工作就是这样,有出车任务的时候忙些,不出车的时候闲下来,大家都没事做,看看报纸,侃侃大山,睡睡觉。

甚至有的人在打毛衣。

是的,这个时候不少男的也会打毛衣。

他们每周会有一天的时间用来政治学习,基本上是每周五的下午。

在办公室读报纸、学文件、讨论社论精神。

这是雷打不动的。

现在实行单休制度,每周日都可以休息一天。

这点倒没什么,知青们也是每周可以休息一天的。

杨知夏只要没有特殊任务的情况下,早八晚五,单休,现在冬季农闲,知青的工作也没有那么累了,更何况车队里,完全不忙。

当然了,有任务的时候,就不能按照这个时间点了,夜里要出车,那夜里你就得起来干活。

杨知夏也给自己倒了一杯热水,往桌子上一放,掏出了之前买的兔皮。

做一条围脖?

兔皮不算大,做围脖可能有点局促,而且略显招摇,不符合林宛云温婉的气质。

做一对手套?

工作需要,林宛云经常要洗手、操作,戴脱手套并不方便。

当然了,就算这些林宛云真的需要,杨知夏也是做不出来的。

她也只会缝缝衣服上的布丁了。

还是来了这个时代现学的。

衣服上有了破洞,也不能直接扔了穿新的,就得打补丁,为此,杨知夏没少被周月珍耻笑说她笨手笨脚。

谁能想到打补丁也是门学位,杨知夏一开始信心满满的,不就是把针一上一下地穿过去,像订书机一样嘛,结果补丁那块布第二天就掉了一半,布片垂在手肘处晃晃荡荡,经过教学,杨知夏才知道还要回针,还要收线,还要来回打结……

旁边的李师傅眼尖,看到了她手里的东西。

“这皮子不错啊小杨,哪儿来的?”

李师傅凑过来,伸手摸了摸。

“嗬,这鞣得可以,软和!是张好兔皮。冬天做副耳捂子或者手套,暖和得很。”

“李师傅您眼力真好。”杨知夏笑着应道,“路上碰巧得的,我也不会弄这个,正发愁呢。”

李师傅咂咂嘴:“可惜了,小了点儿。要是大点,能给小孩做个马甲背心。不过做点小东西是足够了。”

他抬头看杨知夏。

“你不会做没关系啊,找家属区会针线的老娘们儿,给点手工费或者分点边角料给人家,人家就给你做了。”

“您说的是,我考虑考虑。”

杨知夏礼貌的回应一下,她还是觉得这个事情自己做是最好的。

自己亲手做的和别人代工的能是一回事么?

但自己手工技能又这么差,什么时候东西是又简单,又能体现自己心意的呢?

最好是可以让她时刻用着,一用到的时候就想起自己来。

杨知夏陷入了沉思……

……

周一,这天有杨知夏的出车任务。

杨知夏开车是越来越得心应手了,除了离合重一点,方向盘也重一点,其他倒也没啥。

两个人迅速去县里拿着调拨单领完东西,绕路去了上次的村子,赵家村。

里面的人都姓赵,赵山林就是其中一个。

这次杨知夏熟门熟路的去了赵山林家敲门。

“是你?这么快又来了?”他侧身让开。

“赵大哥,”杨知夏笑着打招呼,“上次的野味吃着好,想着您这要是还有,我们就再买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