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七零年代:娶媳妇从三转一响七十二条腿开始 > 第15章 第 15 章

黑市的价格是商品粮的三四倍,取决于物资紧缺程度。

也就是说,这五毛一斤的面粉,黑市价能卖到**毛乃至一块一二。

杨知夏去买了五斤面粉,十斤大米。

就算她卖一块钱一斤,这个价格也算是正常价格,不至于超纲。

而且卖的更贵,应该也能卖得出去。

别的杨知夏虽然不清楚,但确实有些知青,家里条件好的,每个月甚至能收到家里寄来的十几块钱零花钱。

花一两块钱买两三斤米面解解馋、补充营养,尤其是南方来的,喜欢吃米饭面条的知青,这钱完全负担的起。

回去依然是两个小时左右,其实农场离县城也不是很远,四五十公里的样子,但那时候的路况实在不好,车速无法过快,所以耗费的时间就要久一些。

议价粮是国家政策允许的,而且有票据证明,所以买回去的时候,不用担心有人查。

如果真的被查到,顶多也是被批评生活奢侈,不懂节俭。

不至于上纲上线到破坏统购统销的政治罪名。

个人消费品的来源,尤其是少量自用的食品,根本不在他们的日常监察范围之内。

他们的管理重心在于生产任务和政治安全。

农场干部们自己也清楚食堂伙食不好,知青们想办法弄点吃的改善生活是普遍现象,只要不偷不抢、不涉及公家财产,他们通常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但卖就是一个大问题了,如果被发现,就是个投机倒把的大帽子。

不过只要杨知夏小心点,别卖给陈明洲这种人,不得罪谁,别人也犯不着举报他,到时候自己也吃不上,损人不利己。

卖的过程实在很顺利。

十五斤米面实在太少,对于他们不缺钱的知青来说,能买到粮食吃饱肚子,这点钱根本不算什么。

而且杨知夏还留出了三斤米,原本是要给她的室友一人一斤,不过她们都说留着一起吃就好了。

杨知夏还想给林宛云送点来着,但一想,这礼也太朴实了吧。

俗话说,男追女隔座山,女追男隔层纱。

现在她和林宛云相隔甚远,那都不是隔座山的问题了,简直是一个在帕米尔高原,一个在乌苏里江畔。

但万一以后成功了呢,杨知夏可不想以后回忆起来说,人家谈恋爱都是送花送表,自己送了人家一袋子大米白面吧。

她最终打消了这个念头,决定还是等以后找到更合适、更能表达心意的东西再说。

剩下的十二斤,都不需要杨知夏吆喝,何小萍拉来两个知青,销售一空。

最终,她投入的五块多钱本钱,收回来了十块多。净赚了五块钱,直接抵得上农场一个月的补贴了。

杨知夏也没想到竟然卖的这么快,虽说挣得这五块钱,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并不多,一斤大白兔都买不到。

不过从利润率来看,着实是暴力,利润几乎都达到百分百了。

这无疑是一个好的开始。

何小萍兴奋的说道:“小夏,我可是个大功臣吧,我就说刘文婧和李娟俩人家里条件好,肯定会买,我说的没错吧?”

“没错没错,咱们小萍同志绝对是个大功臣,这样,等下次我专门给你买点面粉,蒸两斤白面馒头给你吃!”杨知夏一顿彩虹屁夸上去。

周月珍在一旁埋怨道:“你还说呢!就是因为小萍手脚太快,我这边刚跟隔壁屋的小赵透了个口风,说可能有点粮食,让她晚点过来看看,结果她一来,什么也没剩下了!白白让人家空欢喜一场。”

杨雪芬也附和道:“就是,我这边也一样,跟人家都说好了,结果没了。”

何小萍哼哼两声,做了个鬼脸道:“你们手脚慢,她们没福气,下次快一点不就行了。”

这话一说把周月珍气的就要去掐她,两个人在那闹。

杨知夏哈哈两声,说道:“我也没想到她们一下子买这么多,我都没反应过来。不过月珍和雪芬也辛苦了,也给你们蒸二斤白面馒头。”

“小夏,你这点粮食根本不够卖的,人家还问你下次什么时候有呢?”周月珍问道。

“等下个月吧。”

“为什么?”仨人异口同声道。

“你以后不是经常可以去县城了吗?”何小萍疑惑地问道。

“我又不是猪,十五斤粮食哪有这么快吃完,我短时间内再去买那么多粮食,不惹人怀疑啊。”

“说的也是。”几个人理解的点了点头。

白面馒头暂时是吃不上的,不过现在宿舍里还有三斤大米。

几个人点起了煤油炉,没有电饭煲,只能凭经验掌握火候,但这丝毫减弱不了宿舍里弥漫的期待感。

当锅盖揭开时,一股浓郁的米香瞬间在小小的宿舍里炸开,晶莹饱满的米粒挤挤挨挨,热气腾腾。

杨知夏将米饭分到四个饭盒里,然后拿出一个酱油瓶,在每个碗里淋上几滴酱油。

咸鲜的香气混着米香,直往人鼻子里钻。

“好了!开动!”

几乎同时,四把勺子舀起了各自碗里的饭。吹两口热气,便迫不及待地送入口中。

“唔……好烫!但是好香!”

何小萍还有空说话,其他几个人都没空说话,只是埋头一口接一口。

香油是没有的,米饭也非是那种软糯弹牙的,但是这样一碗酱油泡饭,在这种时候,是一种难得的享受。

她们的确是饿啊。

曾经有一次,食堂里难得蒸了白面馒头,半斤一个的大馒头,男知青一口气能吃六个,女知青也能吃三个。

可想而知这碗酱油泡饭是多么难得的满足感了。

吃饱喝足了,何小萍感叹道:“就是缺了点猪油,要是能拌上一点猪油,那就真是神仙日子了。”

“此言差矣,米饭拌点白糖也好吃。”

说这话的是周月珍。

“有的吃就不错啦,”杨雪芬笑着说道,“又是猪油又是白糖的,你们当小夏是供销社的啊?”

“虽说不是供销社,不过小夏现在可出息啦,不用像咱们似的苦哈哈还要上工,小夏,你怎么会开车的,我可没见你以前开过车啊。”

何小萍跟杨知夏是邻居加同学,从小关系就好,但杨家家庭条件她也一清二楚,不算穷不算富,汽车这么贵重的物件可没见杨家谁开过。

杨知夏道:“我天赋异禀,看就看会了。怎么样,羡慕啊?”

“呸!看就会了?你咋不上天呢!”

何小萍啐了一口,明显不信。

“看人家老师傅开来开去,看得多了,就偷偷记下来了呗。”

杨知夏随意找了个借口搪塞着。

“真的?”

“真的。”

“难道你真的脑子这么灵光……”

何小萍嘀嘀咕咕的,不过除此之外,好像也没什么别的原因能解释了。

“小萍,你是不是觉得自己笨啦?哈哈哈。”周月珍大笑起来。

何小萍瞪了她一眼:“那也比你聪明。”

“你这么聪明,那你也去当司机,或者你就去供销社站栏柜嘛,这样你猪油拌饭想吃多少吃多少。”

何小萍翻了个白眼,说道:“照你这意思,我要是百货公司的售货员,那雪花膏,洗发膏,我随便用,还有那呢子大衣,我随便穿,是吧?”

“当然不能了,不过近水楼台先得月嘛,咱们多久能去一次百货大楼啊,去都不去了,更何况……”

说到这,周月珍眼神一亮,看向杨知夏:

“哎,小夏!你下次去县里,能不能帮我捎点东西回来?”

“什么东西?雪花膏?”

“我用蛤蜊油就行了,你帮我去百货大楼买点毛线。”

“咱供销社不就有么?”

“那颜色不好看,不是深蓝就是军绿,百货大楼里有红色的毛线。”

“可以啊,那我下次帮你去看看。小萍,雪芬,你俩要不要,反正也是去一次了,要啥我给帮忙买。”

何小萍想了想,说道:“一时半会儿还突然想不起来自己想要什么了。”

“那等你想起来了再说吧,雪芬呢?要不要买个雪花膏啊?”

“我也用蛤蜊油就行了……”

杨雪芬话说出口,又有些犹豫。

杨知夏看到了,问道:“怎么了,你是不是缺钱了?”

“不是不是,”杨雪芬连忙摆手,“钱我有。”

“那是怎么了?没有票?那我也没办法了……”杨知夏摊了摊手。

杨雪芬犹豫了一下,才说道:“也不是票,我想买本书,百货大楼没有,要去新华书店。”

杨知夏恍然大悟,说道:“你想看什么书?”

“嗯,有林海雪原、青春之歌之类的都可以,要是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也可以买一本。”

“那我去看看吧,”

“会不会比较麻烦?”

“没事,今天你们都帮了我大忙了,这点忙我理所应当。话说,雪芬,咱知青点喜欢看书的应该不少吧?”

“不少,不过书不多。”

一旁何小萍符合道:“对,借来借去,也就是艳阳天金光大道这些书,都快翻烂了。”

杨知夏原本只想着倒卖粮食,但室友们的话给她打开了新思路。这些看似微小的需求背后,是一个个具体而真实的渴望。

这些物资,不管是雪花膏还是毛线,或者是书,她做不到买回来加价往外卖。

不过,代购好像可以啊?

换句话说,跑腿。

既然她们想要东西又不方便出去买,那自己就去帮她们买,收点辛苦费总不为过吧?

就算他们趁着休息的时候,跟场部打报告,请出几个小时的假来,拿到通行证,自己跑去县城买,那还得搭上个公共汽车的票钱呢。

这票钱给自己多好。

虽然没有倒卖粮食那么暴力,但是胜在合理合法啊。

杨知夏把自己的想法跟三个人一说,几人立马就明白了她的意思。

纷纷表示明天就帮杨知夏私底下问问熟悉的知青们有没有需要帮忙购买东西的。

杨知夏嘿嘿一笑,说道:“这个不着急,不过三位同志,既然大家手里都有钱,那先借我点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