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七零道系知青 > 第18章 第十八章风起

七零道系知青 第18章 第十八章风起

作者:洛水伽楠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2-07-08 11:59:51 来源:文学城

老胡为了避免麻烦,把请客时间定在天黑以后,他们这儿偏僻,晚上很少有人来,再加上现在又有了院子,有了遮挡,更安全。

一共来了四个人,三大一小,小的就是江潮,江潮的爷爷叫江汉,五十多岁,清瘦,头发半白,虽然衣着破旧,面容枯槁,但身上仍残留着一丝儒雅气质。

他对江宁十分感激,“小江,我一直十分感谢你,今天终于能当面谢谢你。”

江宁客气道:“不用客气,我也很喜欢江潮,这孩子给我带来很多快乐。”

江潮眨巴着一双大眼睛,一会儿看看爷爷,一会看看江宁。

江汉跟江宁聊了两句,就给他介绍另外两人。

这两人一个叫杨意,一个叫赵秋阳,杨意六十多岁,身体看上去极差,赵秋阳大概四十多岁。杨老是他京城某研究所的所长,因为路线问题被批、斗、下放。赵秋阳以前是干部,被打成“□□”。

江宁跟他们两人不熟,只是打个招呼,也不多问他们以前的事情。

因为有老朋友来,老胡今天有点兴奋:“今天准备了很多好吃的,大家敞开了吃。”

老胡从床底下拿出珍藏的烧酒,有酒助兴筵席顿时热闹起来。

江宁也拿了自己弄的果酒出来,他给江潮也倒了一小杯,让他尝尝味道。

今天的饭菜是江宁和老胡一起做的,至于味道,差距还是挺大的。

明明都是寻常的饭菜,但江宁做出来,味道就是不一样。

三个人很羡慕老胡:“老胡,你这日子真不错,跟着小江享福。”新房子也住上了,还天天有美味的饭菜吃。

老胡一脸自得:“那是,我这人时来运转了。”

江宁在旁边说道:“遇见老胡,是我时来运转。幸亏老胡愿意收留我,不然,现在还窝在知青点。”

在场的人都暗暗称赞江宁说话让人舒服,也更愿意跟他聊天。

一顿饭吃下来,大家的关系亲近不少。

江宁也挺喜欢跟这些人聊天,他们年龄比自己大,经的事多,又都是各自领域的专家,聊天都很有内容和密度。

特别是江汉,两人越聊越投机,颇有一种惺惺相惜、相见恨晚的感觉。

一个小时后,大家喝得微醺,桌上杯盘狼藉。江宁本以为果酒度数低,多喝了两杯,结果就醉了。

好在,他喝醉了也挺可爱,就是话多些,还说要晒月亮。

江汉笑着,扶着他去外面晒月亮。

山崖上,山风凉爽,月光明亮。

江汉和江潮一左一右陪在江宁身边。

江宁沐浴着如水的月华,诗兴大发:“‘待此清凉月,可涤人间尘。’”

江潮:“……”喝醉了的哥哥好可爱。

他越来越喜欢宁哥了。

他仰着小脸问道:“爷爷,宁哥哥也姓江,真的不是咱们的亲戚吗?”要是就好了。

江汉摸着江潮的头发,意味深长地说道:“不是亲戚才好呢,省得被我牵连。再说了,你宁哥对你难道比亲戚差吗?”

江潮想起了那些亲戚的嘴脸,连连摇头。

江宁虽然醉了,但脑子还在,他说道:“亲人是因为真心和理解,并不只是因为血缘关系。”

江汉和江潮一齐默然。

良久之后,江汉动容地说道:“你说得对,是我狭隘了。”

他还想再说些几句,却发现江宁靠在他肩头睡着了。

江汉轻笑一声,搀扶着江宁回屋。

江宁做了一个长长的梦,醒来时,已是阳光满屋。

老胡上工去了,家里只有他一个人。

江宁随便吃点东西,赶紧下山,连着请了几天假,该上班了。

还是陈壮帮他代班,农具已经发下去了,也登记好了。

江宁把保管室打扫一遍,粮仓前后检查一遍。

粮仓门口有几口大缸,这是防火用的。

江宁看缸里的水不多了,就去挑水,把大缸灌满。

他去挑水时,正好看到一个老太太颤巍巍地也在挑水,一打听,是住村北的王奶奶,王奶奶的儿子在外当兵,老伴身体不好,常年卧床,女儿嫁得远。

江宁先帮王奶奶挑水,老两口一脸感激。江宁不在意地说道:“随手的事,谁见了都会帮忙的。”

王奶奶留喝口水,江宁说:“下回再喝吧,我得把粮仓里的水缸挑满了。”

江宁回到保管室,发现门口围了一群叽叽喳喳的孩子。会说话的跟他打招呼,不会说话的孩子也会“啊啊”两声,像是在问好。

这些孩子都是放养,大点的孩子有时顾着自己玩,直接把小的往地上一放,那些不会走路的小家伙就在地上乱爬。

江宁看着直叹气,这村里应该弄个幼儿园,哪怕是临时的也行。下回见了陈大山提个建议试试。

江宁挑完水,歇了一会儿,就去旁边的旧仓库里找些稻草茅草之类的,坐在门口编席子,他以前看过视频,不难学,练习个几回后,就能上手。

江宁编了一张席子铺在地上,让不会走的坐在席子上玩,他又用干草编了蚱蜢、兔子、小猪。引得孩子们一阵欢呼。

从这以后,江宁有空就做些手工,孩子们每隔几天就有新的玩具。

这下,保管室门口聚集的孩子就更多了。

大人下工后根本不用到处找孩子,直接奔保管室门口就行了。

江宁对孩子如此有耐心,也获得了孩子家长的好感。

有些家长不好意思就给江宁送点自己家的豆酱咸菜之类的,江宁连忙拒绝:“不用不用,我也挺喜欢这些孩子的,一个个都挺可爱。”

听到江宁这么夸孩子,家长就更高兴了。送东西的就更多了,不收都不行。

江宁只得收下,以后有机会再还回去吧。

他再见到陈大山时说了要办幼儿园的事,陈大山沉默半晌,才说道:“办幼儿园是方便了,可是还得找地儿,还得有老师,很麻烦呐。”

江宁说道:“大队有空房子,打扫一下能用。至于老师,幼儿园的老师要求不高,配两个就行,一个认字的,随便教点东西,一个当保育员,负责照看孩子。”

陈大山说:“乡下跟你们城里不一样,孩子就这么随便养,世世代代都一样。”

江宁思索片刻,他看得出来,陈大山不想办幼儿园,怕麻烦,图省事。但他还是想争一下:

“陈伯,从大的方面来说,孩子是祖国的花朵,小时候越用心,长大越茁壮。对国家对社会有好处;

从家庭角度说,要是办了幼儿园,就能把陈大娘,陈嫂子这样的妇女劳动力从带孩子中解放出来一部分,对咱们大队有好处;

再者就是从政绩上来说,别的大队没办幼儿园,咱们村办了,这就是树立时代新风,走在同行前面。你面上也好看。”

江宁说得有理有据,陈大山果然动心了。他这次没再推托,看了江宁一眼,说道:“我再想想吧。”

建议已经提完,至于领导怎么决定,那就不是他能左右的事。江宁放下这件事,回到家里继续拾掇自己的小屋。

新家缺的东西太多了,但这年头买家具不容易,何况江宁现在也没钱。

一切都只能自己动手,他动手能力强,又爱琢磨,关键是工具不凑手,又没钱买。江宁便学着别人,去借。

按他以前的性子,断不会去借东西,主要是不好意思,也不想欠人家人情。

现在嘛,他已经慢慢适应了。在乡下生活,不欠一点人情不太现实。大家都是这样,你帮我一下,我帮你一把,互相麻烦,有来有往。人情就是这么处出来的。

江宁借了刨木头的袍子和锤子,又买了一把铁钉,一下班就开始敲敲打打。各种实用又好看的小物件一件件地做出来。

木勺,木铲,木盘,还弄了几个好看的竹筒当笔筒。

江宁还给江潮做了两个好看的木碗,给陈大娘的孙子孙女也做了一,三个孩子都十分喜欢。

天气恢复正常后,江宁他们吃水不成问题了,旁边山岩上的泉眼也变大了。泉眼离他们直线距离不远,但要挑水就得绕远路。

江宁懒得每天挑水,干脆砍了几根竹子,把竹节打通,当作水管,直接把泉水接到自己家里。他甚至还做了个简易的开关,需要用水时,打开开关,不需要时就关上。

吃水浇地都十分方便,老胡是赞不绝口。

过了几天,江宁又收到了两封信和一个包裹。

其中一封信和包裹是姑姑寄来的,另一封寄信人叫江平,是原身的二哥。

江宁先看姑姑的回信,信中说,听说江宁的病好了,她也就放心了。谢谢他寄过去的东西,特别是酸枣面吃了很有效果,她和表姐文文的失眠好了许多。

看完信,江宁去拆包裹。

这次姑姑寄来了一双手套和袜子,还有几本书。江宁看到书十分欣喜,比看到吃的还高兴。他现在虽然不富裕,但吃饱已经不成问题,关键是精神生活比较贫瘠。村里没有收音机,看不到书报,现在这几本书寄得太及时了。

江宁小心翼翼地翻了一下书页,这里面有两本外国小说,一本红色的小书。

江宁把书放好,去拆江平的信,他不看还好,一看把自己气乐了。

江平先是假惺惺地问了他几句,然后就开始旁敲侧击地说他们院里的小林小高在黑省某农场插队,人家每隔几个月就往家里寄粮食和腊肉,说爸妈可羡慕人家了。这是在暗示他要往家里寄东西。

江宁也听说过,插队到农场的知青好像有工资拿,每月还有口粮。可他插队的刘家河是什么地方?又穷又落后,而且自己是替代他们来的。这个江平不要一点脸了?

江宁把信扔到一边,他本想不理。可他又替原主委屈。

他想了想,决定报复一把。

他把原主写的日记翻出来,一页页看,想试试能不能找出一点线索。还真被江宁找出一点蛛丝马迹。

日记中提到江宁的父亲有个同学叫林晨,两人同名不同姓,又是同龄人,难免会被人拿来比较,两人之间也是暗暗较劲,比工作比职位比老婆孩子。江平信中提到的小林就是林晨的儿子。江宁跟小林同龄,也被人拿来比较,江宁各方面比不过小林,江晨回家总拿他撒气。

江宁有了主意,于是,他铺开稿纸,开始写信,先写自己如何艰难地来到刘家河大队。他身上只有路费,没有钱吃饭,又不想占别人的便宜,一路忍饥挨饿。到了大队,他因为身体不好,干不动重活,拿的工分也少,常年吃不饱,前段时间刚生了重病,要不是有几个好心人照料,他可能人都不在了。

江宁也不光诉苦,诉完苦又问家里人,有没有收到他朋友发的电报和寄的信,家里是不是搬家了?不然,为什么没给他回信?

对了,还有二哥给自己写信了,他在信里说小林还往家里寄粮食和吃的,他感到很惭愧,因为他插队的地方太穷,他连养活自己都困难,实在帮不了家里。希望爸妈不要生气,不要骂他。他以后一定努力干活,平时少吃一点,尽量给家里省一点口粮。

写完这封,江宁也顺便给姑姑回了一封信。次日,他把地址写好,托进城的知青帮忙寄过去。收信人他写成了林晨。希望能给家属院制造点娱乐和谈资。

写完信,江宁伸伸懒腰,心情变好许多。

他走出门去,远远地看见大黄正一瘸一拐地朝山上爬。

江宁怔了一下,赶紧跑上去,查看大黄身上的伤口,一看气得不行,大黄是被人用石头砸伤了腿和屁股,大黄可怀着孕,马上就要生了。也不知道哪个缺德的干的。

大黄一脸委屈地蹭着小江的裤腿,呜呜咽咽地叫着,像是在哭一样。

江宁心疼得不行,去屋里拿吃的喂大黄。

他也不管大黄能否听懂,还是温声嘱咐道:“你快生小宝宝了,身体笨重不方便行动,这几天别乱跑,就在家里呆着。我给你送吃的过去。”

大黄吃饱后,江宁带着它回村,路上遇到有小孩跟他打招呼,江宁便向孩子打听有没有看见谁用石头砸大黄。

有个小孩子悄悄告诉江宁,他看见王大头砸大黄了,王大头就是王威的弟弟,上次打带头打江潮的那个孩子。

江宁:这可真是个熊孩子。他决定给这个熊孩子一点教训。

江宁在村里找到王大头,这孩子正在碾蚂蚁。

他一看到江宁,又是撇嘴又是翻白眼的。江宁一把扯住他,先跟他讲道理:“大黄是条好狗,不咬人,它还怀着小狗,你以后别再用石头砸它行吗?”

王大头翻着白眼珠,恶声恶气地说道:“我打大黄关你屁事,它又不是你家的狗,你多管闲事。”

江宁严肃地说道:“我已经跟刘大娘预定了大黄肚子里的小狗,你再打大黄我可不依。”

他正说着话,王大头的哥哥王威晃着膀子过来了。

江宁语气平静地跟他说了这个问题,希望家长能管一管。

王威冷笑一声,一双三角眼恶狠狠地瞪着江宁:“我看你是活腻歪了,咱们旧仇旧帐一起算,你给我等着吧。”说完,他拎着弟弟大步离开。

村民们得知情况后,一脸担忧地提醒江宁最近要小心,最好不要落单。

江宁谢过大家的好意,把大黄送回家,才回到保管室。

江宁一回到保管室,就见陈壮正一脸焦急地站在门口。

他一看见江宁,就快步上前,急声问道:“我正找你呢。”

江宁问他:“什么事?”

陈壮叹了口气,小声说道:“有人举报你,利用职务之便,侵占公家财产。”

江宁不解,陈壮解释道:“就是你盖房子那事,不是用了一些公社的旧砖瓦吗?”

江宁:“……”

陈壮又说道:“这是明摆着的事,是王明成家的人在报复你,你说怎么办好?”

作者有话说

第18章 第十八章风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