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欺君 > 第12章 第 12 章

欺君 第12章 第 12 章

作者:真理儿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19 15:27:22 来源:文学城

寒冬的风带着香气,吹进谢府书房的窗棂,谢行止眉指尖捏着一枚叠得整齐的密报,纸张边缘被指腹摩挲得发皱,目光却一瞬不瞬地落在窗外 。

庭院里,宋狸提着一只竹编药篮,正快步往药房方向走。

她的背影很纤细,青色的襦裙裙摆被风掀起一角,露出脚踝处的浅色袜带。可那脚步里藏着的急切,却瞒不过谢行止的眼睛。

这已是宋狸连续第五天以 “寻找珍稀药材” 为由出府,可林深每日传回的消息,都像一根细针,扎在他心上。

她从未踏足京城那些有名的药铺,反而绕着远路,一次次往城南旧巷去。

密报上的字迹清晰分明:

“宋姑娘昨日辰时出府,先至城南牵红线媒铺前徘徊近半个时辰,向铺主打听嘴角有痣的刘姓媒婆,遭拒后又沿街询问摊贩,神色急切。未时许,曾至瑞王府外街驻足,隔街望王府朱门约一炷香时间,期间数次抬手欲上前,终又折返。”

谢行止的指尖微微用力,密报的边角被捏出深深的折痕。

他走到炭盆旁,将密报扔进火里。橘红色的火苗瞬间舔舐上来,纸张蜷曲、燃烧,最终化作一缕青烟,消散在空气中。可那些文字带来的疑问,却在他心里越积越重。

宋狸找媒婆做什么?瑞王府与她又有什么牵扯?江南堤坝溃决时,她撞见瑞王失控的车驾,反应就异常激烈。如今回到京城,更是频频触碰这些敏感点。她的身上,到底藏着多少没说出口的秘密?

他转身走到书架前,指尖划过一排排整齐的书册,最终停在一本封面泛黄的旧册上。

这本册子是他早年在江南时所记,里面密密麻麻写着当年的人脉往来、琐事杂记。他轻轻翻开,指尖在纸页上滑动,忽然顿住。

刘媒婆,城南人,善说亲,曾为母寻亲,未果。

一行简短的字迹,谢行止想起,那年他刚因父亲获罪而家道中落,被迫从京城搬去江南城郊的土坯房,母亲因忧心他的身子,四处托人寻亲,想找个姑娘为他冲喜。

后来,确实有个来自城南的刘媒婆上门,说有家姓宋的人家,姑娘人品模样都好,愿与他结亲。可没等定下日子,就传来宋家兄长犯事被抓的消息,这门亲事也就不了了之。

宋狸找的,会不会就是这个刘媒婆?

“叩叩叩 ——”

门外传来轻微的敲门声,打断了谢行止的思绪。他迅速合上旧册,放回书架原处,沉声道:

“进来。”

门被轻轻推开,宋狸端着一只白瓷药碗走进来。碗沿冒着淡淡的热气,药香弥漫开来,冲淡了书房里的沉闷。她将药碗轻轻放在案上,动作轻柔,却始终低着头,目光避开谢行止的眼睛,声音平淡:

“药熬好了,你趁热喝吧,凉了药效就差了。”

谢行止看着她垂落的眼睫,长长的睫毛在眼下投出浅浅的阴影,遮住了眼底的情绪。他能察觉到她的闪躲,能感受到她刻意维持的距离。可他没点破,只是点了点头,声音低沉:

“放在这儿吧。”

宋狸放下药碗,转身就要走。她的脚步很轻,几乎听不到声响,像是怕惊扰了什么。可刚走到门口,就被谢行止叫住:

“明日不必再去寻药了。”

宋狸的脚步猛地顿住,后背瞬间绷紧。她缓缓转过身,脸上努力维持着平静:

“府里的药材或许不够,我听闻城南有家药铺,有上好的……”

“不必了。”

谢行止打断她的话,语气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决。他的目光落在她脸上,清晰地看到她眼底一闪而过的慌乱。

“府中药材储备充足,若有需要,让小厮去采买即可。近日京城不太平,瑞王府周边更是暗流涌动,你少去那些地方。”

瑞王府 三个字,像一根细刺,扎在宋狸心上。

她的指尖下意识攥紧了袖口,布料被捏得发皱。原来他都知道。

知道她去了瑞王府外,知道她在打听刘媒婆。他是在试探她,还是真的担心她的安危?

她张了张嘴,想解释,想追问,可话到嘴边,却又咽了回去。她知道,以谢行止的性子,若他不愿说,就算她问了,也得不到答案。最终,她只是低声 “嗯” 了一声,转身走出了书房。

门被轻轻关上,书房里又恢复了寂静。谢行止看着案上冒着热气的药碗,药香袅袅,却暖不了他此刻的心境。他走到窗边,看着宋狸的背影消失在庭院的拐角,心里忽然泛起一丝涩意。他明明是担心她......

次日清晨,天刚蒙蒙亮,宋狸就起了床。她没有像往常一样提出出府,反而主动去了药房,对管事的丫鬟说:

“今日我来帮你们熬药吧,你们也能歇一歇。”

丫鬟们自然乐意,连忙将药炉旁的位置让给她。宋狸坐在小板凳上,面前的药炉里燃着旺旺的炭火,锅里的药汁咕嘟咕嘟地翻滚着,冒出白色的热气。她手里拿着炭铲,时不时往炉子里添些炭火,目光却有些涣散,心里满是刘媒婆的下落,还有谢行止昨日的话。

他到底知道多少?他阻止她出府,是怕她查到什么,还是真的担心她遇到危险?前世的婚事,与谢行止母亲有关,那他当年是否知情?无数个疑问在她脑海里盘旋,让她几乎喘不过气。

“姑娘,您这药熬得可真地道。” 一个温和的声音从身后传来,带着岁月沉淀的醇厚。

宋狸回过神,回头一看,见是府里的老丫鬟张妈。张妈穿着一身深蓝色的布裙,头发梳得整整齐齐,用一支银簪固定着。她是谢行止母亲的陪嫁丫鬟,在府里待了几十年,见证了谢行止从少年到如今权倾朝野的全过程,性子温和,对府里的人都极好。

“张妈过奖了,” 宋狸笑了笑,往药炉里添了些炭火,“我只是跟着医书学过一点熬药的法子,算不得什么。”

张妈在她身边的小板凳上坐下,目光落在药炉里跳动的火苗上,脸上露出回忆的神色,轻轻叹了口气:

“说起来,当年少爷还是平民的时候,夫人也常这样守在药炉旁,为他熬药呢。那时候少爷身子弱,风寒咳嗽总不见好,夫人急得满嘴燎泡,四处求医问药,还总说要是能找个姑娘为他冲喜就好了,沾沾喜气,身子或许就能好起来。”

“冲喜” 两个字,像一道惊雷,在宋狸耳边炸开。

她手里的炭铲 “当啷” 一声掉在地上,发出清脆的声响。她慌忙弯腰捡起,指尖却控制不住地发抖。强装镇定地拍了拍炭铲上的灰,她才缓缓开口,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

“后来呢?夫人找到合适的姑娘了吗?”

张妈点了点头,眼神里满是怀念:

“找过。那年冬天,有个刘媒婆上门,说城南有户姓宋的人家,家里有个姑娘,年方十六,人品好,模样周正,还懂些医理,愿意嫁给少爷冲喜。夫人听了特别高兴,还特意备了点心招待刘媒婆,说要选个好日子上门提亲。”

宋狸的心脏像被一只无形的手紧紧攥住,连呼吸都变得困难起来。刘媒婆、城南宋家、懂医理的姑娘......

每一个信息,都与前世的自己完美重合。她的指尖冰凉,指甲深深掐进掌心,却感觉不到疼痛。

“可没等定下日子,就出了事。”

张妈的声音低沉下来,带着些许惋惜,“听说宋家的兄长犯了罪,被抓进了大牢,宋家为了救他,四处奔波,家里的积蓄都花光了,这门亲事也就黄了。后来夫人还为此难过了好一阵子,说可惜了那么好的姑娘。”

“那个刘媒婆……”

宋狸的声音带着抑制不住的颤抖,她紧紧盯着张妈,目光里满是急切,“您还记得她的模样吗?她是不是嘴角有颗黑痣?那个宋家的姑娘叫什么名字?”

张妈被她突如其来的激动吓了一跳,愣了好一会儿才缓过神,疑惑地看着她:“模样记不太清了,毕竟过去这么多年了,只记得她嘴角好像是有颗黑痣,说话的时候总爱摸着那颗痣。至于那姑娘的名字,我倒没仔细问,刘媒婆只说是宋家的二姑娘。姑娘,您怎么突然问起这些?您认识她们?”

宋狸的脑海里一片混乱,前世的画面像潮水般涌来。

父亲红着眼眶将她叫到堂前,说 “谢家愿意出五十两银子,你嫁过去冲喜,你兄长就有救了”。

刘媒婆拿着红色的婚书,笑得满脸褶子,说 “姑娘放心,谢家少爷是个好人,不会亏待你的”。

还有谢行止在土坯房里,穿着打补丁的短褂,冷淡地说 “委屈你了,等我站稳脚跟,若你想走,我绝不拦着”。

原来,前世的婚事并非父亲临时起意的交易,而是谢行止母亲早有此意?那谢家当年拿出的五十两银子,到底是冲喜的聘礼,还是救兄长的救命钱?谢行止当年是否知道这一切?他那句 “若你想走,我绝不拦着”,又藏着怎样的心思?

“我…… 我只是随口问问。”

宋狸勉强压下翻涌的情绪,声音有些沙哑。她还想再问些细节,比如谢行止当年对这门亲事的态度,比如宋家出事之后谢家人的反应,可就在这时,远处传来小厮的声音:

“张妈,少爷叫您去书房一趟,说有要事交代!”

张妈连忙起身,拍了拍裙摆上的灰尘,脸上露出些许歉意:

“姑娘,实在对不住,少爷叫我,我得先去趟书房,回头咱们再聊。”

说完,便急匆匆地离开了。

药房里瞬间安静下来,只剩下药炉里炭火燃烧的噼啪声,还有药汁翻滚的咕嘟声。宋狸坐在小板凳上,手里握着炭铲,指尖冰凉,浑身却像被火烤一样燥热。

她靠在药炉旁,目光呆滞地看着锅里翻滚的药汁。原来,前世的一切并非偶然,背后竟还牵扯着谢行止母亲的意愿。那谢家当年娶她,到底是为了冲喜,还是真的想帮宋家?刘媒婆的失踪,又是否与这段旧情有关?瑞王为何要针对刘媒婆?

无数个疑问在她心里盘旋,像一团乱麻,理不清头绪。她知道,想要解开这些谜团,必须找到刘媒婆,也必须弄清楚谢行止当年到底知道多少。可如今,谢行止不让她出府,线索又断了,她该怎么办?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