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关的战事终在开春后平定。匈奴经此一役元气大伤,派使者来军营议和,承诺三年内不再犯境。消息传回京城,皇帝龙颜大悦,下旨召沈寒霜,顾清澜等人即刻回京领赏。
中军大帐里,沈寒霜看着皇帝的圣旨,指尖轻轻摩挲着“回京领赏”四个字,眼神里却没有丝毫喜悦。
青禾在一旁收拾行李,笑着说:“小姐,咱们终于可以回京城了!夫人要是知道您立了这么大的功,肯定特别高兴。”
沈寒霜却摇了摇头,将圣旨放在案上:“我不回京城。”
“不回京城?”青禾愣住了,“小姐,您为什么不回啊?京城有您的家人,还有……”她想说还有顾清澜,却看到沈寒霜坚定的眼神,把剩下的话咽了回去。
“边关需要人守。”沈寒霜走到帐窗边,望着远处连绵的草原,
“我在这儿待了这么久,早就把这里当成家了。京城虽好,却不是我想要的地方。”她想起京城里的勾心斗角,想起顾清澜带来的那些委屈,心里没有丝毫留恋。
这时,帐帘被掀开,萧绝走了进来。他手里拿着一份奏折,笑着说:“我就知道你不会回京城,所以特意替你写了份奏折,请求陛下准许你留在边关。”
沈寒霜看着他,心里满是感激:“多谢殿下。”
“不用谢我。”萧绝摆摆手,眼神真诚,“边关需要你这样的将领,我也希望能有你这样的伙伴,一起守护这片土地。”
沈寒霜看着萧绝眼中的光芒,忽然笑了,她终于找到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有并肩作战的伙伴,有需要守护的土地,没有儿女情长的牵绊,只有热血与忠诚。
而另一边,顾清澜正在收拾行李。他看着案上的圣旨,心里却满是忐忑,他知道沈寒霜可能不会回京城,他害怕这一分别,就再也见不到她了。
他犹豫了很久,终于还是拿起笔墨,写下一封奏折,请求皇帝准许他留在边关。
可当他拿着奏折去找沈寒霜时,却看到沈寒霜和萧绝并肩站在营前的高台上,望着远方的草原。阳光落在他们身上,两人的身影被拉得很长,看起来格外和谐。
顾清澜的心瞬间沉了下去。他站在远处,看着沈寒霜脸上轻松的笑容,忽然明白,他终究还是晚了。
沈寒霜已经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天地,而他,只能站在原地,看着她朝着更远的地方走去,再也无法靠近。
回京的队伍出发那天,沈寒霜和萧绝亲自去送行。顾清澜坐在马车上,掀着车帘,目光紧紧盯着沈寒霜,眼神里满是不舍和悔恨。
“顾大人,一路保重。”沈寒霜走上前,语气平淡,像是在对一个普通朋友告别。
顾清澜看着她,张了张嘴,却只说出一句:“你也保重。”他知道,再多的话,也改变不了什么。
马车缓缓驶动,顾清澜回头看着沈寒霜的身影越来越小,直到消失在视线里,才缓缓放下车帘。他靠在车厢壁上,闭上眼睛,眼泪终于忍不住流了下来。
他想起那个在京城里追着他送梅花的姑娘,想起那个在雨里苦等他的姑娘,想起那个在战场上英姿飒爽的姑娘,他亲手推开了那个像太阳一样照亮他世界的姑娘,从此,他的人生,只剩下无尽的悔恨和孤独。
而沈寒霜站在原地,看着回京的队伍渐渐远去,心里没有丝毫波澜。她转头看向萧绝,笑着说:“我们回去吧,还有很多事要做呢。”
萧绝点点头,与她并肩朝着军营走去。阳光洒在他们身上,草原上的风带着青草的气息,远处的雪山在阳光下泛着耀眼的光芒。
她再也不是那个在京城里追着别人跑的小姑娘,而是守护边关的沈将军,是能为自己而活的沈寒霜。
从此,京城的繁华与她无关,顾清澜的悔恨与她无关。她将在这片广袤的草原上,与萧绝一起,守护着大靖的边疆,守护着自己想要的生活,活出属于自己的璀璨人生。
而顾清澜,则永远活在了失去她的遗憾里,在每一个月圆之夜,想起那个曾如太阳般炽热,却被他亲手推开的姑娘。
第21章:边疆岁月长
春去秋来,寒来暑往,沈寒霜在边关一守便是五年。
这五年里,她褪去了最后一丝青涩,玄铁铠甲磨出了温润的包浆,眉眼间的锐利沉淀为沉稳,举手投足间尽是将领的威严。
她与萧绝并肩作战,平定了匈奴残余势力的骚扰,安抚了边境牧民,甚至牵头开垦荒地,修建水渠,让边关的百姓渐渐过上了安居乐业的日子。
军营里的士兵换了一批又一批,却没人再敢轻视这位“沈将军”。
他们敬佩她的胆识,面对来势汹汹的敌军,她总能冷静布局,以少胜多;感念她的体恤,冬日里会亲自检查士兵的棉衣,战时会把仅有的粮草优先分给伤员;
信服她的公正,赏罚分明,从不因私废公。
“将军,今年的新粮丰收了,足够咱们军营和周边部落过冬了!”赵副将拿着粮草清单,满脸笑容地走进中军大帐。
沈寒霜放下手中的兵书,接过清单看了一眼,嘴角露出一抹欣慰的笑容:“好!让后勤营尽快把粮食入库,再分一部分给西边的牧民部落,去年他们遭了雪灾,存粮怕是不够。”
“是!”赵副将应声退下。
青禾端着一杯热茶进来,笑着说:“小姐,您现在可是边关的守护神呢!上次我去镇上买东西,听到牧民们都在说,有沈将军在,他们睡觉都踏实。”
沈寒霜接过热茶,暖意顺着指尖蔓延开来。
她看向窗外,远处的草原一片青绿,牛羊在草地上悠闲地吃草,炊烟袅袅,一派安宁景象。这就是她想要的生活,用自己的力量守护一方平安,活得充实而有意义。
这时,帐外传来马蹄声,萧绝掀帘而入,身上还带着草原的风。他穿着一身常服,比起五年前,多了几分沉稳,眼神却依旧明亮:“沈将军,忙完了吗?陪我去巡巡渠?”
“好。”沈寒霜起身,拿起挂在帐边的披风,“正好去看看水渠的灌溉情况。”
两人并肩走出营帐,翻身上马,朝着城外的水渠方向驶去。五年的相处,他们早已成了最默契的伙伴,无需过多言语,一个眼神便能明白彼此的心意。
他们会一起讨论战术,一起查看灾情,一起在星空下规划边关的未来,关系纯粹而坚定。
“听说京城来人了,是来给你送封赏的。”萧绝勒住马,看着沈寒霜,语气带着几分调侃,“皇帝想召你回京,封你为镇国将军,你要不要回去?”
沈寒霜笑了笑,摇了摇头:“我不回去。这里才是我的家。”她顿了顿,看向萧绝,“你呢?你身为皇子,总不能一直待在边关吧?”
萧绝眼神坚定:“你在哪,我就在哪。边关需要你,也需要我。”
沈寒霜心里一暖,没有说话,只是轻轻夹了夹马腹,朝着前方驶去。
风拂过脸颊,带着青草的芬芳,她知道,有萧绝在身边,有这些并肩作战的兄弟,有这片她热爱的土地,她的人生再也不会有遗憾。
而京城的顾府,早已没了往日的风光。顾清澜回京后,拒绝了皇帝的所有封赏,主动请辞,闭门不出。
他时常一个人坐在书房里,看着桌上沈寒霜当年送他的那支梅花簪,那是她费了好大力气才求得的寒梅,如今花瓣早已干枯,却被他珍藏至今。
每年冬天,他都会去当年沈寒霜等他的那个巷口,站在风雪里,一站就是几个时辰。
他总想起那个穿着红衣,眼里满是期待的姑娘,想起她冻得通红的脸颊,想起她失望离去的背影。可他知道,再也没有人会在那里等他了。
有人说,顾大人疯了;也有人说,他是活在悔恨里,无法自拔。只有顾清澜自己知道,他是在用这种方式,惩罚自己当年的过错。
这一年的冬天,边关下了一场大雪。沈寒霜和萧绝站在哨塔上,看着漫天飞雪,看着下面安宁的军营和村庄。
“明年春天,咱们再修几条水渠,让更多的土地能种上庄稼。”沈寒霜说道。
萧绝点点头:“好。我已经让人去准备图纸了。”
两人相视一笑,眼里满是对未来的憧憬。
远处的雪山在白雪的覆盖下,显得格外圣洁。沈寒霜知道,她的人生早已翻开了新的篇章,那些过往的伤痛,早已被边关的风沙和岁月抚平。
她不再是那个追逐爱情的小姑娘,而是手握长枪,守护一方的将军,是为自己而活的沈寒霜。
边疆岁月长,她的故事,还在继续。而那些错过的,遗憾的,都已化作天边的流云,随风而散,留下的,是无尽的安宁与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