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瓶装风物 > 第9章 风土与酿酒师

瓶装风物 第9章 风土与酿酒师

作者:碧符琅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4-26 14:01:47 来源:文学城

岳一宛没有立刻做答。

好半天之后,风才将酿酒师的声音吹进杭帆的耳朵里。

“你说得对。人不是葡萄藤。人是一种有尊严的生物,不应该被践踏与遗弃。”

说这话的时候,他的目光在面前的这片光秃秃的葡萄田里沉浮。

“说回‘风土’这个概念。”酿酒师把话题拉回了原地:“近二十年前,罗彻斯特酒业正式进军大陆,斯芸是他们在中国建立的第一间葡萄酒酒庄。”

当时,有二十多名来自世界各地的酿酒师与种植专家帮忙参与了选址,岳一宛的母亲Ines就是其中之一。

“蓬莱地区依山傍水,局部气候较为温暖,从三百年前开始就有了种植葡萄的传统。而斯芸酒庄之所以最后定址在这片山头上,就是因为看中了这一带的花岗岩土壤。”

俯身从地上捡起一块石头,岳一宛用力吹了几下,附着其上的灰尘便扑簌簌地掉落下来。

“花岗岩坚硬,所以它的土壤非常贫瘠。生活在这样的土地上,葡萄藤不得不长出健壮的根系,拼尽全力地向地表的更深处索取营养,从而结出风味饱满又浓缩的果实。”

“但这样的环境也有它得天独厚的益处。”岳一宛说。

“地处沿海区域,蓬莱的降水量较为丰沛,排水性能良好的花岗岩土壤,能确保葡萄藤的根系喝饱雨水,但又不至于被沉积在土地中的过量水份给浸泡到腐烂。花岗岩石块反射出去的一部分阳光,还可以生长中的葡萄得到更多的日光照射。”

他抓起杭帆的左手,不由分说地把石头塞进对方的掌心里。

“更重要的是,花岗岩土壤的储热能力,不会让过冬的葡萄藤冻死。”

岳一宛收拢五指,将杭帆的手与小石块一起包覆在掌中:“今天风很大,但你摸摸看这个,是不是比想象中还要温暖一点?”

同等温度下,花岗岩土壤中的碎石是否会比其他种类的石头要暖,杭帆实在不得而知。

但岳一宛的手确实是温热的。

酿酒师的手心宽阔,骨节分明,指腹与掌根处有一层薄而硬的茧。说话的时候,这人五指略一动作,薄茧轻轻搔过杭帆的手背,便有羽毛轻撩的酥麻,顺着胳膊窜进脊椎骨里。

杭帆攥紧手中的石块,不动声色地把手抽出来。

“充足的阳光,适量的水份,冬天时的地表温度。”小杭总监简概地归纳出了三个要点:“因为花岗岩土壤具有这样的特性,所以才让葡萄藤能够良好地生长,对吗?”

“这么说来,葡萄酒中的所谓‘风土’二字,其实指代的是种植酿酒葡萄时的自然气候与土壤条件,对吧?”

在岳一宛赞许的目光里,杭帆的脑筋转得飞快:“那么,葡萄酒广告中所谓的‘风土特色’,实际上就是在说,不同类型的气候与土壤,会给葡萄与葡萄酒带来的不同味道?”

“可既然花岗岩土壤最适合于种植酿酒葡萄,那全世界的酒庄也都应该选址在类似的地方。”他问,“既然土壤条件一样,那所谓的‘风土特色’,不就根本不存在了吗?”

举一反三,不点自通,杭帆无疑是个聪明人。

和聪明人打交道会很愉快,也能省去很多不必要的口舌,这让岳一宛笑意更甚。

“说得不错,”酿酒师道,“但并不全对。”

无论包装得再怎么高端大气上档次,归根结底,葡萄酒也仍然是一种由农业生产带来的副产品。

在过去的万余年历史中,“农业”这个概念被人类日渐完善,却没有任何一个文明,将“酿酒”的重要性位列于“耕种”之前——上古时代的华夏人民,只会把丰年余下的那部分黍谷用来酿造醴酒;而在号称“连吹过的风都是紫红色”的法国,那些最古老也最优秀的酒庄,也无不是从一块块荒芜而破碎的土地中站起来的。

最肥沃的土地会被用来种植稻谷与小麦。然后,围绕着耕地,聚落形成部族,部族又建造城市。

文明的进步,推动着人类对土地用途的拓展。在草原上,我们牧养牲畜,在海岸边,我们建立港口。

削山为石,煮海为盐,人类的历史,就是不断与自然相斗争的历史。

“在更久远一些的农耕时代,欧洲那些率先尝试着大规模种植酿酒葡萄的农民,可没有谁是因为对葡萄酒爱到发狂,才跑去种植这玩意儿的。”

抱起了胳膊,岳一宛侧脸看向旁边的那位社畜,啧啧作声:“就像杭总监你,也不是因为喜欢上班,才来罗彻斯特工作的吧?”

冷哼一声,杭帆心想,我上班是为了拿工资和还房贷,而你至今还没被人套上麻袋暴打一顿的唯一原因,可能只是因为过失杀人也会被判刑。

“请说重点。”小杭总监干巴巴地提醒这人。

岳一宛从善如流:“无论是因为天灾,又或是战乱,反正,当那些背井离乡的农夫们终于找到一处不会再被人驱赶的新家园时,他们很快就发现,这里根本无法种植小麦之类的作物。”

“他们最后选择了种植葡萄并用来它们酿酒来卖,很可能只是因为,以当时的农业技术水平,其他种类的经济作物根本就存活不下来。不是他们主动选择了葡萄,是艰难的自然环境逼迫农夫们在最差的几种选项里,努力地去耕耘了最好的这一种可能。在这之后,为了能长期而稳定把葡萄换成粮食与金钱,他们的后代才逐渐开始建立起了酒庄。”

“简而言之,诞生于现代的这些酒庄们,虽然是先决定了要酿酒与种葡萄,然后才去选址——但大家面对的实际困境,其实也和几百上千年前的那些农夫差不太多。”

从山巅俯瞰下去,这些平和起伏的低矮山岭,像是壮年男子侧身横躺下的健硕躯体。一阶阶的梯田,好似**脊背上的一节节骨骼,任由血管般的溪水与河流途径那里,再与坚实的大地紧紧相连。

岳一宛的讲课风格完全就是兴之所至,也亏得杭帆能在这些散漫跳脱的叙述中抓住那最关键的一线。

“你的意思是说,葡萄酒的‘风土’,并不是人们凭主观喜好就能自由选择东西,是吗?”

“没错!”

大力拍打着小杭总监的肩膀,岳一宛满脸都是孺子可教的欣慰神色。

“其实吧,适合种植酿酒葡萄的土壤类型可多了。黏土啦,砂土啦,淤泥土啦,还有石灰岩土壤,都能吃尽苦头的葡萄藤结出好果子。”

他一边说,一边拽着杭帆的胳膊往山下走,连语气都温和得像是换了个人似的,把杭帆脊背发毛:“看你的表情,你应该是想问,‘不同的土壤是不是会有不同特性’?嗯,猜得没错,杭帆同学加一百分!”

“就比如说石灰岩土壤吧。这名字听起来和花岗岩土壤很像,但前者的排水性较差,建立在石灰岩土壤上的葡萄园,一般都需要人工介入以改善排水性能。”

“但石灰岩中所富含的钙质与碳酸盐,能够有效地提高葡萄产量,甚至于能够完善葡萄品质,是绝佳的天然肥料。更重要的是,它还能给葡萄酒带来一种优雅且凝练的矿物质香气。”

矿物质香气?矿物……是有气味的吗?

这个描述让杭帆的心头闪过了些许疑惑。但正在滔滔不绝着的那位,一时半会儿还没有要停下来接受提问的意思。

“正是这些不同特性的土壤,为葡萄与葡萄酒带来了不同的风味,当然,气候也是其中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可是,在为酒庄和葡萄园挑选地块的时候,却不是像在农贸市场里买大白菜那样,能有几百个上千个选项一字排开任君拣择。”

他说:“人类社会的都市化进程十分迅速,即便地广物博如我们脚下的这片伟大土地,认真检视起来的话,能留给酿酒葡萄种植用的地块,也实在是不多了。酒庄的选址,不仅气候与土壤都要适宜葡萄的生长,还不能与城镇、耕田、工厂、公路、军事等规划用地相冲突。落在现实层面上,又有与执行和政策相关的许许多多问题。”

“说到底,‘风土’这种东西,绝大部分情况下都由不得我们自己去选择。毕竟,搞农业嘛,你总不可能对着大地挑三拣四,说,‘我不要花岗岩土壤,现在速速就我给变成石灰岩土壤’吧!”

岳一宛其人,平日里总以阴阳怪气为乐。开口说出的五句话里,少说也得有三句是在故意惹人生气。

可一旦起与酿酒和葡萄相关的事情,这位首席酿酒师就连声调都放得和蔼许多。说到激动处,更是目光灼灼,顾盼神飞,恨不得整个人都跳进土里,把自己也变成一株三十年树龄的葡萄藤。

“我一直以为,从来都不是酒庄与它的酿酒师选中了某个地块,而是那个地块自己,在冥冥之中呼唤了属于它的那座酒庄的到来。”

说这句话的时候,他的口吻极其认真,语调里有着近乎于信仰般的虔诚。

“酿酒师与风土的关系,就是像是人与命运。”岳一宛说。

如果命运给了你一串甜甜的葡萄,你大可以幸福地把它们一口吞掉。

“假如命运给了我无法下咽的酸葡萄,我就会把它们酿成一杯明亮轻盈的酒。”

“这,就是酿酒师对他所身处的那片‘风土’的诠释。”

酸葡萄与明亮轻盈的酒:

在葡萄酒品鉴体系里,酸味越重=酒体越轻。酒体,是指葡萄酒酒液在舌头上感受到的“重量”,此处是指舌苔上的感受,并非液体的实际重力数值。

所以酸味更加鲜明的酒,品鉴起来会比甜味的酒要“轻”,身为酿酒师的岳一宛,在此处的发言并非基于单纯的修辞手法。

但因为这部分内容岳一宛还没教,所以杭帆完全没get呢(……)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9章 风土与酿酒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