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皮肉白骨 > 第3章 暗流涌

皮肉白骨 第3章 暗流涌

作者:华亭存斋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1-28 02:48:23 来源:文学城

夏日的第一声惊雷落地之前,邺京换了主人。

魏明帝元善禅位后,自缢于京郊大慈山。原十三营总督尉迟徽登基,改国号为齐,年号明正,涤故更新。

当下且说时骥押汝栖进邺京一事,在京引起轩然大波,但因尉迟徽迟迟未曾下令,便暂将其安置于馆驿之中。

三日之后,宫中终于传召时骥,时汝二人灯下计议。

“大人此番入宫,请暂且不提韩廷灭门一事。新皇正值用人之际,此时弹劾其心腹,岂非打他的脸?”

“也有道理。那你打算何时托出?齐先生可是说了,此事必然要为皇上知晓,韩廷在外烧杀抢掠,恶名可都在皇帝头上。”

“我人在京中,皇上自会见我,那时由我喊冤岂不好?大人只消在新皇面前做好陇南父母官,保住你这行台的位置即可。”

时骥想了想,笑道:“如此也好。若我去盘诘,倒像是怪罪皇上了,不如当作不知道。”

二人商议既定,时骥便匆忙上车入宫去了。

昏暗的寝殿内,身着玄底金纹寝袍的男人立于书架前,给了时骥一个盛气凌人的背影。

尉迟徽今岁三十有一,正值盛年,从骠骑将军至十三营总督再一跃登宝,不过几载而已,是个极有手段极难撼动的男人。

“你的意思——”

尉迟徽抽了一本书,转过身来,他生了一副典型的鲜卑长相,身材高大,皮肤白皙,眼睛邃深而鼻梁高直,那双眼睛天生带着凌人的压迫感,“韩廷没找到的人,被你找着了。”

时骥拜下,道:“强龙不压地头蛇,微臣在陇南十余载,就是小道消息的来路也更多些。”

“那你这小道消息倒真如神助了。”

尉迟徽轻声一笑,“汝栖是太后的外孙,流落在外总归不妥,这事你做得很好,只是你们怎么没和韩廷一起进京?”

“微臣不敢欺骗皇上。”时骥道:“臣与韩廷在陇南因开仓一事生了些嫌隙,此事还请皇上降罪。”

尉迟徽微微眯起眼睛,“此话怎讲?”

时骥跪下道:“陇南男儿去岁千里入京,稻谷未种,留下孤儿寡母已苦熬一个寒冬,眼见今年春耕亦无望,家家等米下锅,臣不忍百姓饿死,因此开仓放粮,此事臣与韩指挥未达共识,伤了十三营一个驻军性命,请皇上降罪!”

尉迟徽听了,叹息道:“朕与陇南这场仗,百姓何辜。你替朕安抚老弱寡妻,朕该赏你才是。”

“臣先行后闻,皇上不惩臣藐视王法已是万幸,如何敢要赏赐。”

“这是瞻前顾后的大事,朕没想到,韩廷自然更想不到,你在陇南多年,如今陇南生变,你更要为朕稳住陇南才是。”

“微臣遵旨。”

时骥见没话了,刚要退下,尉迟徽又叫住他。

“你以为朕该如何处置汝栖?”

时骥微微抬眉,这是一个要命的问题,但他与齐章已结成共识,要救汝栖的性命,只有让势态激化,赌一赌陇南王的余荫。

时骥转过身,面色从容地道:“臣以为,不留。”

尉迟徽寒潭似的眼睛看过来,“不留?”

“皇上,宝塔已建九成九,何必心软于一幼子?”

寝宫里,可怖地静默着,片刻后,尉迟徽将书搁在案上,一挥手,“去吧。”

“是,微臣告退。”

时骥去后,总管太监荣喜轻手轻脚地走进来,“皇上,龙先生递了拜贴。”

尉迟徽接过一看,唇角露出一丝戏谑,“龙海麟惯会投机。”他随手扔下帖子,“就说朕染了风寒,不能见他。”

“是。”

.

明正元年,小满,尉迟徽大宴群臣,是为登基之喜。

宫墙外,龙武卫千户陶催抱臂倚墙下看热闹,他同事也蹭过来,一脸作壁上观。

“从晌午就来跪着了,里头到现也没给个准信儿,我刚瞧见韩廷正带着人往这赶呢。”

“时骥捉了人提来邺京要杀,新仇旧恨拧在一处,可不得闹上一闹。”

“里头若是不保——”同事伸个懒腰,含糊道:“那就干呗。”

陶催呵呵一笑,“说大话了不是?赵将军现已称臣,就凭你?你干谁?”

“时也命也。邯东太远书信被截,若非如此,陇南与邯东联手,十三营与岷北未必能得手。”同事说着哈哈一笑,“我说着玩的,我能干谁?我混口饭吃。”

陶催问:“赵将军什么时候到?”

“馆驿说今儿到,里头宴已开,到了也就只能吃些残羹剩饭了。”

皇城门下人头攒动,陶催心想这时骥上奏诛杀世子的时机选得还挺巧。

陇南王进京勤王是明知不可而为之,在人眼里是个顶天立地的大英雄。城内这些老百姓眼下情绪高涨,一旦赵无咎军马压境,势必会逼着他救世子,赵无咎如今再不济,手中也有五万军马,若有他出手相助,那世子这条命,尉迟徽今日是不想留也得留。

今日既有命活,众目睽睽之下,日后谁敢杀他?

跪着的人愈发多了,几乎看不见尾,突然间喧闹起来,几列营兵打马前来提鞭呵斥,“起来!都起来!谁再敢嚷,全给老子蹲大牢去!”

陶催与同事相视一眼,权当没瞧见。

“起来!都给我起来!”

百姓哪听,拽起这个,又跑了那个,有人竟破口大骂,“姓韩的就是个哈巴子!死乞白赖地缀在十三营,就知道欺负咱老百姓罢了!”

韩廷气得牙痒痒,韩家长辈本就是靠巴结才勉强混入邺京十三家,他火没处发,冲看戏的陶催等道:“你们龙武卫什么意思!”

陶催好似才看见他,忙起身,“哟,韩指挥来了!我们?我们这不是在等信儿么!”

“这些人堵着城门,你这双狗眼没瞧见?”

陶催哈哈一笑,“指挥这话说的,缉拿这活儿现拨给十三营了,我们倒是劝人回去,奈何不听。兄弟们怕出事,一早就来守着了,大人既来了,我们几个也好去寻点吃的去!”

说罢,抄起龙武刀,“弟兄们,走了!”

尉迟徽掌权后,龙武卫实权虽被暗削了一半,可职级仍旧与十三营并列,韩廷无权留人,冷笑一声,“龙武卫如此废物,倒不如黜了去,朝廷还能节省些银两!”

陶催装没听见,半步未停,忽闻远处隐隐有雷霆之音,沉闷整齐令人不安,他微一顿步,几个邺京武官也都眯着眼看过去。

上过战场的人都清楚,这是重甲铁骑摩擦之声。

赵无咎来了。

那雷鸣声越发近了,半日,一匹通体如墨的骏马如利刃般缓缓切开人群,马上端坐一位身披铠甲面经风霜的将军。

“赵将军!”

“是赵将军!”

人群如热油里倒了水般炸开了锅,纷纷拜下请愿。

“请赵将军搭救世子!”

墨马身后还跟着一匹白襟红马,主人是个十七八岁的年轻人,身姿笔挺,眉眼与赵将军很像,只多了些朗朗英气,不似他父亲那般沉冷。

年轻人看着这些人,又看他父亲,几次欲言又止。

“下马,进宫。”他父亲说。

年轻人跳下马,扬头看了一眼正门,眼底带了些讥诮,他将缰绳交给随从,跟着父亲进去了。

芳熙宫中歌舞暂停,所有大臣都望向姗姗来迟的人。

一步一步走向宽阔的中央,赵无咎单膝落地,“臣赵无咎携子赵竞,参见皇上,吾皇万岁万万岁。”

众臣鸦雀无声,都在等新皇的意思。

似是过了许久,尉迟徽才笑道,“迟来有迟来的好,平身,赐坐。”

赵无咎却没起,声音有着边关将军独有的砂砾感,“臣见宫外有许多人为世子请命,臣请皇上开恩。”

众臣听闻,私语不迭,半晌,时骥缓声道:“陇南王是为反贼,此子不除,是为大患,赵将军虽一向与陇南交好,但国家大事,还要顾全大局才是。”

赵无咎常年驻扎邯东,懒与人周旋,“时大人若给陇南王扣上反贼的帽子,那今日请命者便是数万反贼,你可担当得起?”

时骥微笑,“这话可实在言重了,掌权更迭,自古有之,而百姓则还是百姓。倒是汝栖,若不杀他,多少双眼睛盯着?多少心思在他身上?暗流涌动迟早生事,百姓何时过得上太平日子?”

赵无咎不再与他辩驳,向尉迟徽道:“皇上,世子年幼,并无过错。斩草除根恐有迁怒之嫌,臣请皇上许臣带走汝栖,做个平头百姓,不再入陇南或邺京一步,请皇上恩准!”

沉默了半日的尉迟徽终于问:“外头人有多少?”

“数万之众。”

尉迟徽轻叹:“朕命带汝栖进京,本未许意杀之,况且……”

他余光落在时骥身上,后者正襟危坐,“行台与陇南王多有嫌隙,朕也不是不清楚。”

接着他问霍瑛,“大将军有何见解?也说说吧。”

霍瑛乃岷北铁骑首领,是与尉迟徽共图大事的心腹之人。

听见霍瑛的名字,赵无咎心里略微安心,虽说阵营不同,但霍瑛此人胸怀坦荡,并无赶尽杀绝之心。

果听霍瑛起身道:“前魏荒唐,皇上取而代之,是为天道;汝珩身为陇南王,勤王而死,亦是英雄。皇上与陇南王本互相欣赏,并无仇恨,今百姓既然请愿,若强逆民意只怕不妥,依臣看,不如交与赵将军带去也好。”

一席话说得众人缄默不语,尉迟徽也似乎听了进去,“大将军既也这么说,也罢。无咎,就由你将其带走吧。”

赵氏父子闻言心下甚喜,只是一口气还未懈,听见皇帝身边大太监荣喜乐呵呵笑道:“皇上,太后传话说思念世子,世子远来京中,也该叫他给太后磕个头再去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