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炮灰登基为帝(穿书) > 第6章 书斋听训

炮灰登基为帝(穿书) 第6章 书斋听训

作者:小清虚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16 21:49:05 来源:文学城

柔柔晨光透过窗棂上罩的秋香色薄纱,在紫檀镂镶象牙四方桌上织出一片朦胧的淡金色光晕。

赤芍和碧桃忙着将带来的古董文玩摆上紫檀花草纹百宝柜,楚绢倚在廊下的美人榻上合眼假寐,带着微凉湿气的晨风拂过脸颊,带走昼夜辗转的疲惫。

“绢小姐,”老管家的声音从月洞门外传来,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恭谨,“老爷有请,要您去他的书斋听训。”

来了么?楚绢缓缓起身,裙裾拂过廊下的青白二色花砖,带起一阵轻微的沙沙声。

想来是楚怀庭的信中涉及朝政的部分已经处理完了,楚擎峰终于想起来他还有个初来乍到的侄孙女。

楚绢心中微动,面上却是一片平静,回首吩咐下人留在院中继续安置家当,施施然起身跟上老管家。

穿过小巧玲珑的碧油屏垂花门,门楣上题着“桂馥兰香”四字,在晨光中泛着柔和的光晕,仿佛也沾染了这满园春色。

青瓦飞檐下,一道朱漆月洞门将女眷内院与男眷外院隔开。楚绢信步于外院蜿蜒的鹅卵石径上,绕过几道丛生翠竹,又穿过一亭一湖、一轩二院,入门数重,面前突现一道粉墙。

复行六七步,越二门,直入院中,豁然开朗。

院内三棵老槐,正绽新蕊,风过处落花簌簌,三朵树冠连天蔽日,筛下细碎日影。东墙根下一面山水镂刻大理石圆桌,桌上摆着残棋半局,桌旁一株虬枝老梅,铁干斜逸,正对一扇海棠形雕花窗。

迎面便是三间正厅,配左右两室,粉墙黛瓦在晨光里泛着如玉的柔光。正门上方悬着一块乌木匾额,上书三个楷书大字“七慎堂”,落款“韫牍舍人”。门两侧是一对乌木联:

孤守自持察细持初明大道

笃行谨节守恒控欲感清辉

楚绢细读这一匾二联,不由在心中感慨,好个雅致的院落,好个严谨的院主。

抬步迈入书斋,一股淡淡的墨香混合着松木的清香扑面而来。迎面是一张巨大的紫檀木书案,色泽沉郁,表面泛着低调而华贵的沉光,显然是年代久远的物件。

案上陈设简洁而雅致:一方蕉叶纹端砚,石色青灰,温润如玉;一件青瓷笔洗,釉色清新,如雨过天青;一架大小各异的青玉狼毫笔,笔杆温润,笔锋锐利,整齐悬挂紫竹笔架之下,宛然似群山远黛。

书斋侧面,乌木书架倚墙而立,上面整齐地并立着线装典籍,从经史子集到诗词歌赋,琳琅满目,不一而足。

墙上悬一幅楷书大字,笔力遒劲,赫然是“慎独”二字,字迹刚劲有力,入木三分,仿佛能感受到书写者的铮铮傲骨与自律精神。

楚绢正驻足欣赏墙上墨宝,揣摩其中蕴含的深意,楚擎峰不知何时已悄然走到她身后,声音平和地问道:“绢儿以为,这幅字如何?”

楚绢心中微惊,忙转身行礼,随即条理分明地答道:“回族长的话,此字笔法遒劲有力,筋骨分明,一看便知是大家手笔。只是‘慎独’二字,说来简单,做来却难。能真正做到这二字的人,无论人前人后,都能恪守本心,不欺暗室,当为千古第一真君子!”

“好,好,好!哈哈哈哈,想不到壶州那山野之地,竟能养出如此有悟性的天才!”楚擎峰抚着花白的胡须,开怀大笑,声音洪亮,显然对楚绢的回答极为满意。

楚绢微微垂首,唇角噙着一抹浅淡而谦逊的微笑:“族长爷爷莫要折煞晚辈!绢儿毕竟是楚家子孙,自当以学习为毕生之任,便是身处无门暗室,亦没有荒废学业的道理。何况适才所言,不过是些书上读来的粗浅学问,算不得真才实学,实在是不足挂齿。”

楚擎峰闻言,缓缓摇了摇头,眼底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怅然。

“你小小年纪便尽显天纵英才,更可贵是勤勉好学、谦虚谨慎。”越说,话音渐轻,像落在冰面上的片片白雪,“不像那群膏粱纨绔,读两篇史记便自以为勤俭,看几段论语就敢自比圣贤,可眼里心里装着的,全是绫罗绸缎、声色犬马。”

想起如今楚家那群不肖子孙,一个个自持身份、眼高于顶,却不肯潜心学问、钻研经典,楚擎峰不由得微微叹息。

“罢、罢,不提这些。”他很快收敛了情绪,话锋一转,“你父亲信中说,绢儿在壶州不仅熟读四书五经,还精通女诫和列女传,甚至能背诵论语全文。我原还不信,以为小小七岁女童,如何懂得这许多?今日一见,才知你的确天赋异禀,且对君子之道颇有研究啊。”

楚绢微笑点头,心中却暗忖:她会背论语只是因为它相对简短,而且上辈子已经学过不少,并非真的有多么喜欢这些束缚人心的教条。

楚擎峰指节轻轻叩了叩光洁如镜的紫檀木案几,目光如炬,仿佛能洞察人心:“既背得全文,可解其中‘君子不器’一句?”

楚绢心中一凛,暗道:这便开始考校学问了?

她不敢怠慢,垂眸思索片刻,先上前一步,恭敬地行了一礼,起身后道:“回先生话,学生以为:器者,形也,是具体的器物,有其固定的功用和形状。君子不器,是说君子不应像器具那样,被外在的形制或世俗的期望所束缚,而应追求更高的精神境界,不拘泥于方圆,不被外物框定。”

她一边说,一边缓步走近案前,伸出纤细的食指,虚点在案上的端砚上。“譬如这砚台,其本是研墨之器,但亦可用来压书镇纸,甚至在紧要关头作为防身的武器。再如这狼毫笔,可用来写小楷,工整细致;亦能挥洒泼墨,画竹石山水,描绘万千气象。

“器尚且如此,更何况人?虽说君子有道,可人若只知固守一隅,便失了生机与变通的可能。所以弟子以为,不拘方圆,方能成大事。”

楚擎峰听罢,抚着胡须,仰头大笑:“好个不拘方圆!自天下尊儒重礼,代代士人皆以守礼持身为君子之道,严谨有余,却也渐渐将礼法变成了束缚自身的绳规,甚至是难以挣脱的枷锁。”

他那爽朗的笑声在书斋中回荡,却在下一刻戛然而止。脸上的笑容渐渐收敛,楚擎峰的目光沉静下来,带着一丝深沉的忧虑:“可你知道,我为何独独考你这句?”

楚绢心中一动。原著里曾隐晦地提过,楚家曾因过于拘泥于祖宗成法和礼教,而拒绝了当时颇具革新精神的变法派主张。

虽然书中并未明确交代最终的下场,但作者的言语间,却隐隐透露出不认可和惋惜之意。

楚擎峰此刻提及,恐怕不仅仅是在考较她的学问,更是在暗示家族积弊,以及他自身在变法派与守旧派之间艰难抉择与内心的挣扎。

“族长是想说,礼法之外,更要存变通之心?”她试探着接话。

“不错。”楚擎峰缓缓起身,踱到窗前,目光投向窗外,望向后院那株在春风中微微摇曳的老梅,眼神悠远而深邃,“礼法,是约束世人的准绳,维持秩序的基石。可是,一味地守礼,不知变通,也难以在波谲云诡的朝堂漩涡中保全自身,更遑论谋求发展了。

“你父亲先前……唉,便是不懂得这个道理,固执己见,我曾劝过他许多次,可惜……不过,好在他最后还是想通了。”

楚绢心神一凛,没想到会突然听到这等密辛。

这是否是楚擎峰在藉由她,向千里之外的楚怀庭表达接纳和认可?是对父亲改变观念的一种肯定与期许?

楚擎峰转过身看着楚绢,眼含满意之色:“你很好,好得超乎我的想象。我楚家需要的,不是只会背诵女诫、恪守妇德礼教的弱女子,而是身负经世之才,能撑起门楣的大器。”

话落又是暗暗惋惜,此子天资聪颖,若投胎作男儿身,必能成为楚家新一代的翘楚,在他之后,带领整个家族再上一层楼。

而今只是个女儿家,真是可惜,可惜。

在世俗的眼光和家族的传统中,女儿家的才学智慧,终究是难以完全施展,难以真正担起家族的重任。

楚绢的心猛地一沉,随即又涌起一股不甘。她忽然明白了,楚擎峰今日召她来,不仅是考校她的才学,更是试探她是否有能力、有意愿打破楚家的困局,为家族带来新的生机。

“族长教诲的是,绢儿谨记在心。”她突然跪下行一道大礼,额头几乎触碰到冰凉的地面,语气却异常坚定:“绢儿愿学,也愿用所学为家族分忧。纵然身为女子,亦当竭尽所能,不负族长所托,不负楚家血脉!”

楚擎峰定定地盯着她看了半晌,那目光仿佛要将她看穿一般。忽然,他伸出手,轻轻拍了拍她的头,动作中带着一丝长辈的嘉许与亲昵:“绢儿觉得,院子里那株老梅如何?”

楚绢回忆了一下方才透过窗棂看到的景象,诚实答道:“那梅树枝形奇绝,铁骨铮铮,风骨不凡,颇具孤高之气。只是……古语有云,独木难成林,它孤零零地立在院子里,看去也有些落寞。”

楚擎峰眼神微动,幽幽闪闪,最终他像是下定了某种决心,道:“你去院子里,择一支梅花带回去吧。它是我官拜太子太傅那年亲手所植,算来,已在楚家扎根四十余年了。”

楚绢应声退出书斋,脚步轻快。穿过院门时,正听见身后传来楚擎峰对老管家的吩咐,声音清晰而郑重:“去,把东厢那间空房收拾出来,给楚绢做书房。再把我书房里那些藏书清点一番,仔细挑拣些好的搬过去。”

一阵春风掠过廊下,带着早春花草的芬芳,吹得老槐树簌簌落下几点细碎的淡黄色花苞,轻盈地停驻在楚绢的肩头。

她抬起头,望向后园那株虬枝盘曲的老梅,只见枝桠间仍余星星点点的红蕊,在料峭的春风中悄然绽放,娇艳欲滴。她忽然想起前世看过的那些小说里,红梅树下曾发生过多少恨海情天,见证过多少女孩儿间的勾心斗角、尔虞我诈。

如今,她站在这里,该换一种活法了。

她楚绢今日立誓,终有一日要让女子不必再做笼中雀,亦可以长成翱翔天宇的鹏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