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的傍晚,雨像是突然想通了一样,在下午一点半停了。
水汽还没散尽,阳光却从云缝里倾下来,把枝叶上的水珠照得一闪一闪。空气带着洗净后的凉意,还有一丝青草的甜。
他今天比平时下课要早一些。沿着学校外围的路走向停车点,这条路线与几周前的那个夜晚重合。
他本来觉得微不足道,却在今天上午的答辩上,忽然觉得——生活的细枝末节,总会留下痕迹。
早上,盼秋提前来到会议室,把六杯咖啡摆在桌子中央。
纸杯套上一排笑眯眯的小狐狸,让空气里多了一丝轻快。
他推门进来时,手里也正好拎着同样的咖啡。
目光在桌上的那一列纸杯与自己手里的那只之间停顿了一瞬,心口竟涌上一种感觉——
像某个不值一提的小秘密,被突兀地揭开了。
几周前的夜晚,他本不该往那条路走,却因为担心她独自回去太晚,便顺口说了句“顺路”,陪她走到一个叫小狐狸的咖啡店门口。
”
此后,他习惯性地把车停在那一带,顺手买一杯咖啡。
久而久之,连那只狐狸的笑脸,都带上几分莫名的亲切。
他并未刻意隐瞒,也不觉得有何不妥。
可当今天自己手里的纸杯与桌上一排并排时,却奇怪地生出一丝慌意——
仿佛生活里一个安静的小角落,被人无意间触到了。
“看来我们想到一块儿去了。”
他轻声说道,唇角带着一点几乎看不出的笑意。
盼秋抬眼,眼神一亮,笑着回应:“英雄所见略同。”
那一刻,他抿了口咖啡,把心底那点不必言说的小秘密轻轻收了起来。
可就在同一场答辩里,另一个瞬间却让他心口生出截然不同的感受。
盼秋在回答提问时笑着说:
“当我遇到困难时,我脑子里的英文内语听起来像我的导师,而中文的内语——像我的妈妈。”
会议室里立刻响起一阵轻松的笑声。
他自己也忍不住挑了挑眉,唇角带上一点压抑不住的笑意。
片刻后,盼秋补充道:
“这两种声音我都信任——一个让我在学术上保持脚踏实地,一个让我在情绪上不至失衡。”
那一瞬间,他心口泛起一种温热的涌动。
多年来,他习惯了学生们把导师当作科研的把关人,甚或是苛刻的评判者,
却极少有人能如此自然地将导师的声音与“信赖”相提并论。
那是一种贴近生活、带有亲**彩的信任。
她把他和母亲并置为自己内心的双重声音,
这让他在意料之外,又深深触动。
从心理学的角度,他立刻联想到“内化的他人”(internalized other)的概念——
我们每个人的自我对话里,往往会融入重要他人的声音。
这些声音构成了自我调节的框架,引导着我们在困境中做决定。
盼秋的回答并不是随口一说,而是一个鲜明的例证:
她已经把母亲的关怀与导师的学术指引,双双内化为自我调节的支点。
而从他自己的角度,他也在那一刻意识到,
这样的学生,正是他选择留在学术界的原因。
科研的成果固然重要,
但能在学生心中留下被信赖的印记,
让她在彷徨时听见一丝稳定而可靠的声音——
这才是作为教师最无价的回报。
他心底隐约生出一种复杂的感受:
既是心理学家对现象的敏锐观察,
也是个体在被“放进别人心里”时的惊讶与柔软。
他清楚,这种被需要的感觉,会成为他日后很长一段时间的支撑。
他在答辩快结束时,说了句极简的点评:
“好故事。”
语气轻,只有三个字,却是他能想到的最准确、最无保留的肯定。
两周前的那个夜晚,她像一个意外闯入他疲惫日程的人。
他记得她当时的忐忑与不安,于是随口提醒了一句:
“讲故事,不讲细节。”
那只是他出于经验的简短提点,本不确定她能否领会。
可今天,她不仅听进去了,还把这点发挥到了极致。
她的整个演讲流畅自然,像是在讲一个故事。
听者随着叙事走下去,最后恍然点头:原来如此。
这种行云流水的把握,不是技巧能完全教出来的,
而是热情与努力结合后的天赋。
他其实很清楚,所谓的天赋,不过就是那份持续的热情,
以及愿意把兴趣转化为具体行动的专注。
就像那次访谈里,她一边提问,一边在纸上密密麻麻记下笔记,
那种全神贯注,本身就是一种难得的力量。
今天在她的资格考试上,他再次看到了那股力量。
作为导师,他暗暗觉得自己很幸运。
能遇到一个学生,像海绵一样吸收,像火焰一样燃烧,
让自己短短一句无心的建议,就能在两周后以这样的方式回馈到他眼前。
这并不是每个学生都会带来的回报。
所以他轻声说出那句“好故事……””的时候,
心底有一种举重若轻的满足:
他知道自己没有看错人。
而在所有这些记忆之上,还有一层更深的印记——那份访谈报告。
那是一门课程的作业——盼秋邀请他作为访谈对象。
后来她完成了一份报告,代课老师看后觉得有意思,转给了他,
还笑着建议:或许可以考虑招她做博士生。
他起初是以教授的立场去看的。
她把他的人生片段提炼出一种素描般的神韵:
为什么学心理学、如何面对沉默、怎样在他人故事里把握分寸。
她的文字里既有学术的锋利,也有一种细致的温度,
让他第一次意识到自己在学生眼中,原来是这样的形象。
可真正让他心口一颤的,是报告结尾的一幅画——一棵树。
枝干简练,色调温和。她没有解释含义,或许只是随手点缀。
但他一眼就认出来——那是 Rowan。
Rowan,是他的中间名。
若是别人画下 Rowan 树,他大概不会多想,只会当作寻常的象征符号掠过。
可它出现在这份报告里,就变得不一样了。
这份报告从头到尾都在通过描述他的访谈,对他进行素描。
正因为如此,这幅画不再只是一个巧合的图案,
而像是从她的理解与笔触中自然生出的回应。
他很清楚,盼秋并不知道 Rowan 是他的 middle name,
更不可能知道它象征“守护”。
但也正因这份“不知”,画里的树更像是一种无意间的重合,
仿佛悄悄触到了一个原本无人注意的角落。
可随着时间推移,那幅素描在他心里却渐渐生了变化。
上学期初读报告时,他只是觉得有趣——
学生的文字细致、真诚,末尾那棵树意外地与整篇的“守护”与“见证”主题暗暗呼应。
但如今再回想,经过一个学期的相处,
这个画面却像被加深了色彩。
她的用心,她的认真,
让这份巧合被一点点放大,
成了一种说不清、也无法忽视的温热与触动。
非常感谢读到这的你!希望我后面的故事能让你有动力继续追更!我很珍惜你的陪伴!
我一定努力完结,不坑。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6章 他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