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穿越重生 > 女配沉迷学习(快穿) > 第16章 如冰之清,王佐之才

女配沉迷学习(快穿) 第16章 如冰之清,王佐之才

作者:漫漫行 分类:穿越重生 更新时间:2021-01-28 22:08:55 来源:文学城

《周礼》有载:“东北曰幽州。”幽州是古九州之一,周武王平殷,封召公于幽州故地,号燕。秦灭燕,沿用燕国的建制,两汉时先设涿郡,之后改燕国,后武帝时期设幽州刺史部,下辖十郡和辽东属国。魏晋之后,乱世太久,幽州辖境逐渐缩小,多数被夷狄占据,直到一个月前李彰带领部将收回了幽州全境。

已经北上两年的乔微正在和李彰一起视察刚刚被收复的幽州。乔微没有如李彰一样骑在骏马之上,而是选择坐在马车中,她年纪小,又是女子身子骨弱,骑一天的马可以要她半条命。

李彰骑马走在乔微身边,看着乔微有些苍白的脸色关心道:“妙识可还受得住?”如果说之前乔微让他带着五百亲兵毫发无损地回到北地带给他的是震撼的话,那么如今在乔微的谋略下只花了两年时间就拿下幽冀二州的控制权让李彰对乔微的智谋彻底心服和倚重,如今乔微在李彰帐下的地位仅次于李彰本人。

骑马乔微体力受不了,坐马车同样也很受罪,颠簸地厉害,她这段时间确实有些苦不堪言,她决定回去后就改良马车,最起码这减震功能要加强。

“无碍。”幽州的天气冷,乔微将身上的大氅拢了拢,道:“此次视察幽州,主上应当知道如何自处吧!”

“立威?”李彰想了想说着自己的想法,“幽州有不少夷狄后代,特别是辽东辽西等地,这些夷狄现在是降了,但本质上野心勃勃,到时候必要斩杀一二以震慑。”李彰毕竟不是乔微这样的天才,他只会领兵打仗对于治理地方并不通晓,能说出这样一番话还是乔微教导两年的结果,不然李彰恐怕会直接屠戮屠城而不是只震慑。

“立威是必须的。”乔微选择了李彰做主上,对李彰还是有些耐心的,教导道:“主上治理军队赏罚分明,恩威并施,治理地方收拢人心也是如此。”

“其实百姓的要求很简单,不过是一粥一饭一暖衣,粥饭皆从地中来,所以对于百姓来说只要有地种,他们就能够活下去。”乔微说道:“这一点不管是对中原百姓还是对夷狄来说都一样,主上有没有想过这些夷狄为什么每次都要带着这么族人入侵边境?”

“自然是他们狼子野心。”李彰毫不犹豫地回答道,这是所有北境将士的共同认知。

若李彰只是普通将军,那么乔微觉得他这样想挺好,但是李彰不是,他是未来的君主,这样想问题太过片面。

“野心固然是一部分,但更多的因为他们活不下去。”乔微和李彰慢慢解释道:“幽州以北不适宜耕种,气候恶劣,他们只能以游牧为生,他们缺乏粮食,遇到天灾牛羊死去,他们又没粮食,根本活不下去,所以他们只能南下抢掠中原百姓的粮食,他们烧杀抢掠,他们想要占领我们的土地,但是他们不会耕种,只能继续掠夺,如此掠夺成性,也就有了如今的现状。”

“这些游牧民族自晋后南迁,很多人已经开始和幽州当地的百姓融合,很多都学习了耕作之术。”乔微继续道:“对于这些夷狄王族贵族主上不必手下留情,但是那些王族贵族之下的族民和奴隶,主上可以施行恩德,授予他们土地,让人传授他们耕作之术,让他们说汉话写汉字,鼓励汉夷通婚,不用百年,二十年后这些人将会与汉民无异。”文化入侵是同化民族最快最有效的方法。

对于乔微的话,李彰很赞同,但有一条他有些异议,“授予这些人土地?我们自己的百姓很多都没有地种呢,还给他们地?”

“这就是我要给主上说得另外一件事。”乔微继续道:“自晋后战乱纷争,世家十不存一,百姓人数锐减,无主之地多矣。我之前已经让王使君普查幽州户籍,丈量田亩,幽州人数尚不及东汉末年,所以这也就是为什么微让主上接纳夷狄之人的原因。”王使君是幽州刺史王焕,使君是对一洲刺史的尊称。

人口是征战天下至关重要的因素,没人种田就没粮食,没人哪里来的军队?

“待土地丈量之后,微还要奏请主上重新对百姓授田。”乔微知道此事一时半会儿和李彰说不明白,这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国策,对于李彰来说可能一时间还想不明白这其中的关键,不过她也还是耐心引导。

李彰虽然不通政事,悟性也不高但他虚心请教,这是很多上位者都没有的品德。

之后在幽州的巡察,乔微让李彰主导,自己从旁帮衬,她在逐渐锻炼李彰。历代逐鹿天下的诸侯遇到的最大阻碍就是世家,收服世家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但李彰不用担心这点,这个时代早已没有了能够撼动诸侯的世家,所以这场逐鹿从困难模式变成了简单模式,她觉得以李彰的能力可以应对幽州各方势力。

李彰也没有让乔微失望,在幽州恩威并施,收拢了不少当地豪强和百姓的心。

就连幽州刺史王焕和乔微说起李彰的处事也赞道:“项籍有取天下之才,而无取天下之虑;曹操有取天下之虑,而无取天下之量;主上有取天下之量之虑,再加上陆祭酒辅佐,这取天下之才亦有之,假以时日,这天下可尽归主上。”

“天下战乱二百余年,如今有主上出世,正是天命所归。”乔微虽不信什么天命,但这个时代的人信,她也要适应时代不是?

“主上确是天命所归。”王焕说完后又对着乔微赞道:“但陆祭酒亦是经达权变,良平之才。主上在幽冀二州实行军屯,扩大屯田,劝课农桑,兴修水利,让冀州的谷子堆满了粮仓,这一切都是出自陆祭酒之手吧。”说到这王焕不得不感叹,古有甘罗十二为相,据说这位陆祭酒今年也不过十二三,这世间果然有天纵之才!

乔微笑了笑没否定也没肯定,抿了口茶道:“王使君若是想,幽州也可以成为第二个冀州。”

王焕听到这话立时心领神会,对着乔微拱手道:“幽州境内听凭主上之令,愿为主上效犬马之劳。”

乔微听到王焕的话,脸上的笑容更甚,她要得就是王焕这句话。王焕是幽州刺史,是北燕任命的,但王焕确实是治理地方的人才,又早早投靠李彰,她没想过换掉这位刺史,但敲打一二还是要的,免得到时候幽州出现什么变故。

“清查户籍,丈量土地之事还请王使君费心。”乔微笑道。

“下臣有一女聪明伶俐仰慕主上已久,正是婚配之龄。”王焕试探道。

乔微笑道:“三日后主上就要启程回京都,征纳之礼需在三日内完成,委屈王姑娘了。”不是她非要给李彰纳妾,而是李彰需要一个质子,最好王焕的这个女儿能给李彰生下孩子。

不能以现代人的思想去衡量古代人的想法,一开始纳妾的问题并不是乔微主动提及,而是在攻略冀州后,冀州刺史整日里心事重重,后来乔微才知道这些封疆大吏的想法。

无论是冀州刺史还是现在的幽州刺史王焕都认为李彰并无正妻,他们若是送的女儿地位够,未尝不可争一争这后位,甚至是未来太子或是帝王的外家之位,自汉起外戚地位就极高,把持朝政权倾一时者不在少数,这些封疆大吏刚刚死里逃生后心中的野心就也止不住了。

乔微曾经见过冀州刺史送去的那个女儿,因为当时李彰身边只有贴身的侍女通房,并无有名分的妾室,她还作为夫家人特地去安抚过这位贵女。

结果让乔微感到意外的是,这位贵女并不觉得自己为人妾室有什么不好,甚至颇有野心要为李彰生儿育女争一争这主母后位。

人人都说皇帝临选妃子的时候百姓嫁女,其实这是要分情况的,王焕和冀州刺史愿意让女儿为妾是因为李彰没有正室,以这二女的身份都能争一争未来的后位。

再者,李彰纳王焕等人的女儿,可不是联姻,而是留质子。这些封疆大吏心思活络地很,今日能归降李彰,明日就可能叛变。

“我听闻王使君有一长子文武双全,为使君长子前程计,合该跟在主公身边建功立业才是。”

王焕看了乔微一眼只能应好,对于女儿成为妾室他倒是不在意,因为他的女儿未尝不能争一争正室之位。这一个嫡女的分量也不够,所以乔微又要了他的嫡长子,嫡长子和家中分离这是大忌,但如果嫡长子能跟着李彰建功立业,倒也不错。

这既是施恩,更是为质。

乔微很满意王焕的识趣。这些年她提高李彰的政治能力,还努力影响李彰的爱情婚姻观,她没想将李彰教成什么渣男,但身为一个征战天下的君王,什么爱美人不爱江山的奇葩爱情观绝不能有,纳妾是君王御下的手段,她可不希望李彰是个情圣。

将纳妾的事情和李彰说后,李彰也不在意,他拿着最新从北燕和南梁传来的消息,对乔微道:“温司庆发动宫变,南梁皇也早有准备,两人血战南梁宫中,最后两败俱伤,温司庆被诛,但南梁皇子除了在北燕的慕容羽这两年早已陆续被温司庆所杀,这次南梁皇也受伤卧床,性命垂危,如今南梁皇急召慕容羽南梁。”这两年慕容羽一直以求学的名义留在北燕,名为求学,实为避祸。

乔微听后倒也不讶异,这个结果有前陈的推手,也有她的手笔。

“此外,北燕帝在五日前病逝,北燕京中气氛紧张,五皇子萧玄与临淄侯杀了三皇子,登基为帝。”李彰说完后,看向乔微带着佩服,“这一切都如妙识所料。”

“不过都是些小道。”乔微不在意这些虚名,她用手指着面前的舆图,道:“此时是争夺北地的最好时机,主上应立时点齐兵马攻略并州、青州等地。”

“可是我师出无名。”李彰皱眉道,他虽然不听北燕的调遣,但到底没有打出反叛北燕的旗帜来,而且乔微教导他两年,他已经很明白不管他是不是要反叛,只要动兵就必然要师出有名,这一点很重要。

乔微很满意李彰的进步,笑道:“这出师之名不是早已递到主上手中了吗?”

“萧玄不忠不孝,杀父弑兄,矫诏自立,我等为燕臣,合该讨伐萧玄为燕帝和三皇子报仇!”

我看了一些地方和评论关于这两章的问题闹得很厉害,首先我要对大家诚挚的道歉。其次我觉得还是有必要解释一下。首先女主现在确实真的很冷漠,但她三观是正常的。文章中我在修文的时候省略了一部分,可能因为这一部分引起了大家的一些不适感,我现在补充回去。

我之前提过乔微给李彰纳妾只是一种政治手段,乔微会这种政治手段其实是从冀州刺史那里学来的经验。战败方送上女儿为妾是很正常的事情,在这里不是联姻,我再说一遍不是联姻!

李彰是攻下冀州后冀州刺史献女,和现在的王焕一样,王焕是原本的幽州刺史,李彰攻打幽州后王焕投降,不是王焕没骨气,大家可以看一看三国时期很多小诸侯都是整天投降这个又投降那个的。

所以说降将献女很正常,那个女子代表的是一个地区小贵族的势力,她不是一个单纯的妾室,大家不要用妾室的眼光看待这个女子。

关于很多人说开国皇帝没有联姻纳妾的事情,这一点我觉得需要解释一下,当初的刘秀联姻迎娶郭圣通,但刘秀称帝后郭圣通并不是直接封后,而是郭圣通和阴丽华都是贵人,这个贵人不是清朝的贵人,贵人在汉朝的地位和贵妃差不多仅次于皇后。之后郭圣通的舅舅真定王被杀,郭圣通才被封为皇后,郭圣通的孩子被立为太子(当时阴丽华无子)。事实上在真定王被杀之前,刘秀一直想要立阴丽华为后,真定王被杀后刘秀出于各种原因才立了郭圣通为皇后,中间的原因是一个大的权谋故事,有兴趣的大大们可以去研究一下。

大家不要拿郭圣通与刘秀的情况和现在稳重的李彰情况相比,当时是郭圣通母家势大(郭圣通的舅舅是真定王,母亲是宗室贵女郭主),刘秀势弱,这种情况刘秀纳郭圣通为妾才是脑子不正常,真定王更不可能支持他。

文中是李彰势力大,王焕是降将,完全倒过来,不能用郭圣通和刘秀的事情比李彰之事。。

说真的帝王纳嫔妃特别是高级别的嫔妃并不是普通人家里的妾室,这个真的不一样,这些女子更像是一个地方势力的小代表。

此外,更要注意的是李彰在这个时候没有正室,他没有正室,操作的空间很大很大。

很多人都说女主可以更厉害去改革,去造火药火炮不就好了吗?事实上不是这样,你打下一个地方后更需要的是治理,古代的读书人真的很少很少,治理天下就是要靠文人靠士族,曹操对世家那么抵触还杀了一些世家,可是到头来不还是要用世家。

还有的人说女主可以开女子学院,试问大家如果女主没有名望没有势力,谁又会去让女主的学校,陆家如今只剩下名望根本庇护不了一个创办女子学院的女主。

我在为之前一些文章中的不足和错误引起的大家的误会,向大家诚挚地道歉,希望大家能接受,但是这是一个偏向纪实的文,不是那种想当然想写哪里就怎么写的文,那种太不科学,希望大家能理解在大背景下的艰难感。

其实我写纳妾的问题,并不是想要表达什么男权又或者是女权主义,我只是想要告诉大家古代女子生存的艰难和世家女子身上背负的责任。在文章中这些世家女不是一些小说中的恋爱脑,她们的这种联姻和一国公主一样,她们身上担是一个家族的兴衰荣辱。

也许这个时候还有人说,一个家族靠女子联姻很没用是衰败的迹象,但事实上绝不是如此,婚姻是让两个家族结盟的最快手段。这些女子享受了家中给予的荣华富贵,就要承担家族的责任。大家总是说这对女子不公平,但事实上世家子也就是男子的婚姻也由不得自己做主,区别就在于古时对女子更苛刻,而男子不喜欢妻子还能纳妾,这是当时女性的悲哀,也是我们现在要伸张的女权。

说得可能有些多了,但希望大家能够理解。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6章 如冰之清,王佐之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