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弄青梅 > 第69章 红白

弄青梅 第69章 红白

作者:嬴洲子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17 07:56:24 来源:文学城

兴宁坊闹了十日,太极宫不多不少,整整乐了两个月。

杨延吉“横空出世”,抢尽长安无限风头,占尽天下无极权势。

三品之中,百官之中,多的是人明里暗里瞧不上,关起门来咬牙切齿。

杨乐人的巴掌,用力地拍打着本朝中书令。

第一个来我府上叨扰的,是中书令——裴相。

裴卿深夜拜访兴宁坊,他哭着跪求,他请我,他请求洛阳侯诛杀当朝佞臣,杨延吉。

清君侧,正长安,救太极,扶李朝。

我若不知他底细,当真要叹一句,好一个为国为民的中书令裴相。

想当年,圣人在外,太后病重,我执掌太极宫。

裴相夜里歌舞升平,白日圈地敛财,昼夜不忘封封疏状,日日弹劾洛阳侯窃国。

字字句句,桩桩件件,我全记着呢。

杨相为权为势,颜相为家为族,裴相为名为利。

人为权生,人为利生,人为权来,人为利往,休说清明,更羞说身正。

人人皆是名利中人,说不得自己白,同样,说不得他人黑。

权力不在杨相手中,就在颜相手中,不在颜相手中,就在裴相手中。

裴相爱权爱势。

如今大权被夺,却又不肯第一个出头,他独为他自己的名与利,偏要冠冕堂皇,说一些为国为民的大话。

当真为君为国,早就以血死谏,一头撞死在金銮殿,哪里等得到裴卿锦衣夜行,四处苦求他人“营救”圣人。

似他这般老谋深算装模作样的老奸诈,从小到大,我见过许多,我可不会被他一句两句蒙骗了去……

他凛然大义,求着我去太极宫送死,为他的仕途铺路,为他的权势扫清障碍,裴卿好心计,好会算计。

裴相面前,我佯作为难,不说成,也不说不成,只等裴相又跪又拜,又哭又求,我安安稳稳在厅堂坐正了,瞧着他对我“赔不是”,诉说他往日的罪过,等他三请四催后,我只轻飘飘说了一句爱莫能助,再下一道逐客令逐客,送他出府。

我记得那年,四月十五这日,圆日灿然,月也很圆。

那一日,正午之后,长安百姓跪到洛阳侯府门前。

杨相当街纵马,踩伤长安平民,金吾卫不敢缉拿,京兆尹不敢过问。

小民,求告无门,诉冤无状,伤者亲属逼不得已,只能跪于兴宁坊,跪到我的眼前。

我,杀贵妃,杀国舅,杀太妃,杀亲王,杀这些皇亲国戚,半点不心软,可我……也绝不会滥杀不相干的平民百姓。

长安洛阳的百姓庶民,我并不放在眼里心里。

百姓,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有的愚昧无知只知盲从,有的善心善念一心为善,万种人有万种样式,从不可一概而论。

对他们,我没有爱护、没有同情、没有仁义,只有怜弱。

我心恶骨贱,奸生之子,杂种之身,也偶有正义之时,也愿做正义之师。

长安的皇族贵族,各地的豪门世家,公子王孙,闺阁千金,生于富贵,死于富贵,终日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

太极争斗,皇权交替,因权势而死,为权势而死,他们从生到死,并不可怜,不可说无辜二字,这其中,同样也包括了我。

我,从头到尾靠的就是万民供养。

我,断然不会无辜杀戮,自然也绝不允许贵族们肆意横流的鲜血,淋漓着变成一场滔天红雨,浇筑淹死无辜百姓。

便是圣人,我也不许。

郑子桓死便死了,他并不无辜,可天下的百姓,那才是真无辜。

若为龙椅之争,伤了庶民蝼蚁,这是万万不能的。

杨延吉是圣人提拔抬举的,却是我误打误撞“送”到主上身边的。

长安之祸,是圣人一手缔造,更是我一手酿造。

既是我挑的事,是我引出的错,就该由我来亲手了结。

我拿性命作保,必为伤者讨回公道,安抚好亲属,宅府之中,我同阿湘袁小交代完身后事,幸而……我无亲无后,短短几句话,便也交待完了身前身后。

阿湘抹着泪,袁小不说话。

我纵然惜命,倒也知错认错,绝不逃避罪责。

那一日黄昏未至,在宫门关闭前,我正要骑马独身入太极宫。

恰在此时,王相来到兴宁坊,王公特意来此寻我。

长安群相,唯有王相为仁为民,没有私心,真君子,我自当敬他十分。

李杨二人每日厮混,朝中后宫,若无冯太后、王相困阻,只怕,真让那杨延吉一人把持了朝政。

我下马参拜,王公不多言,只请我进宫面见冯太后,王相的意思,就是兴庆宫皇太后的意思。

我一拜,再拜,打马而去。

那一日,纵使王相不来,即便太后无诏,我也会硬闯皇宫。

一入太极宫,我不往兴庆宫走,而是先去积善坊看望童太妃。

名为探望,实为拜别。

我虽聋了,一路走,一路听,内官宫娥,六局二十四司,状告声不绝于耳。

大小宫人,皆状告杨延吉。

打骂宫人,无恶不作,劣迹斑斑,这便杨相的真面目。

唐宫正告诉我,那位新晋的宰相最不知礼数,于宫中见了童太妃,数度不行礼。

我记下了。

兴庆宫,冯太后坐于殿中。

我跪于殿下。

毒酒、白绫就在我眼前。

“你满心待嫁,皇帝不仁义,不管不顾,不论男女把人抢了去,让你丢了颜面,也失了郎君,只能日日躲在宅中不见人,母后也知你……真心喜欢那杨延吉,可如今,若不杀他,我朝终有祸端,李家终有祸患,往后……再给你挑好的,予身边能用的唯有你了,鲤儿……你去除了他,就当是为母后尽孝了?”

冯太后说。

越王,只知折扇轻,不知兵刃重。

乐阳长公主,年岁尚幼。

黔州的三郎,从前的平王,最是无用。

太后能依仗的唯有鹤奴,可鹤奴,被狐妖勾了魂魄,如今也不中用了。

广成王、花鸟使,人在深牢,生死不知。

其余李家儿女,皆不敢言声。

他们是王臣,是宗室,是血亲。

杀杨延吉,他们不敢,他们不能,他们不愿,他们终究是一家人。

而我,我又不姓李,此事,自然该用我。

冯太后悉心养育我多年,此时不用,何时再用?

圣人心爱之人,莫说打杀,便是多瞧一眼,臣下何敢?

算来算去,思来想去,朝廷内外,只有我,最宜动手。

“杨延吉,不过是个奴婢,他怎及母后?”

我说,说真心话,多余的真话,我不敢再言。

“他恶贯满盈,狐媚惑主,打从一开始,就是儿错了。”

我言,我有悔意,我虽有悔,却绝不后悔。

“儿的伤,已然好了。”

我张开两只手,禀告皇太后。

毒酒死得太慢,白绫要使力气。

“请太后赐臣宝剑。”

我跪拜请求。

冯太后许我请求,赐我宝剑。

去永乐殿征伐的路上,我在东海湖边,偶遇了韩充容,昔儿见了我,她与我哭诉,她与我状告杨延吉,“娘子,杨相他……他……我……”

昔儿哭得为难,哭得淅沥,难言的苦痛,全交由眼泪倾洒而出。

杨延吉,秽乱后宫,欺辱韩充容,细究荒唐,还是圣人胜我三分。

家国不该有此比较!

我罪恶滔天,我罪该万死。

分明是我的家事私事,一不留意,怎么就变成了国事天下事?

我加快了脚步,等不及要送杨延吉上路。

风,吹着我的衣袍,月,照着我的路。

那一夜,陛下未有召见,我独闯圣人寝宫。

灯月昏暗,李杨二人不在龙榻,圣人坐在龙椅上,他闭着目,我瞧不出龙颜喜怒。

永乐殿的灯火明灭随风,不及奏起离别歌。

常公公,祝公公,杨相,各在一方,同跪在地。

“小……人……杨延吉。”

我手里提着剑,声量提起了中气。

“臣在……”杨延吉回道。

“冯太后命你离开长安,你为何不从?”我问。

“臣,忠爱陛下,臣怎好离了圣人?”他答。

忠爱陛下?

谎话。

杨延吉爱权爱势,从第一日,我便知晓。

那日,洛阳侯府的乐人皆不敢言声,独他敢言。

那日,圣人赐下高官厚禄,他立时谢恩,丝毫不惧怕。

他倾慕权力远胜自己的性命,断然不肯离开权力之巅——太极宫,他死也不肯离开天下之主。

我拔了剑,将剑鞘抛掷在他脚边。

“见了童太妃,你为何不行礼?”我继续问。

“天下大事,皆倚赖臣,臣,诸事繁忙,礼数总有不周全之处。”他答。

不是繁忙,不是不周全,是他权倾朝野,眼里没有皇贵太妃。

“杨相贵人事忙,踩踏平民百姓,欺辱宫中男女,惊扰长安城,惊吓太极宫,是将我的话全都忘了?”我又问。

“女侯之言,臣一字不忘……”

不尊太后,不敬太妃,我必当斩下他的头颅,挖空他的身子,割下他的四肢,叫他满身血污,生不如死……

既然一字不忘,那就应言赴死罢!

我不再耐着性子,转瞬之下,一剑穿破他的权欲心肠,劈开他的权势头颅,砍下他的权力四肢。

一字不忘,这是杨延吉的最后遗言。

他应了他的话,我也应了我的话。

杨延吉仗着圣人的宠爱,见了剑光,既不起身退让,也不畏惧躲藏,他避也不避,退也不退,丝毫不担心我会真的了结他的性命。

可见,恃宠而骄,嚣张至极。

只在一息之间,他失了他的小命。

鲜血染着我的道袍,同样,沾红了龙椅上那一位的白衣,莲花冠上沾了血,芙蓉冠上开出了血花。

杨延吉死了,圣人睁开眼,他的脸上只有菀枯惊色。

当着圣人的面,我亲手砍杀了他最爱的男宠。

我不顾生死,我义愤之至,我鲜血满身。

清风明月相逢,刀剑血肉相峙。

想来,我必死无疑。

幸而,先前,我与颜家闹得撕破脸皮,此事人尽皆知,他们几笔将我从家谱上除名,不是难事。

我与颜家,至此,算是两清。

冯太后能保全颜家,未必能从圣人手里保下我。

与其留下性命苟活于世,在太极宫为奴为婢受尽苦楚,或是获罪腰斩,倒不如痛快一些,自刎了好。

不脏他人手,不受他人辖制。

我把宝剑架在脖子上,我起的祸,自然需我拿命来夷,我本就应该以死谢罪。

死于永乐,血染太极,命丧长安,魂归洛阳。

杨延吉,必死无疑,我死,亦不足惜。

洛阳不爱紫薇花,紫微不喜洛阳花。

这是兴庆宫冯太后,对她膝下二奴的一句感喟评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