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农家娘子改造日记 > 第37章 第三十七章

农家娘子改造日记 第37章 第三十七章

作者:织就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17 20:47:34 来源:文学城

檀州这头,朱颜对邵家的事一无所知。

她正在去往阳山书院的路上。

李二郎婶子的面铺就开在书院街的巷子里。

因浴佛节要开三日法会,书院里早早放了假,学子们都蜂拥去了妙严寺,因此平日里生意不错的店铺里此时寥寥几人正吃着面,时不时交谈几句。

李家婶子的面铺就开在书院斜对面的巷子里,虽然窄小,但胜在位置好。

朱颜进门时没说两句,后面就跟着进来两个青袍学子,李三婶让朱颜在旁边略坐会,先招呼了客人。

朱颜没坐,站在外头看了一会。

李三婶笑呵呵地:“朱娘子,瞧你这样年轻,不知手艺好不好。”

这话明显是质疑她,可伸手不打笑脸人,朱颜并不生气,她也微笑着答:“李婶子,你信不过我,还信不过李二郎嚜。”

李三婶就呵呵笑了两声,拿出李二郎给她编好的两个灯笼坯:“二郎是个实诚人,当年闹饥荒的我就是给他家送了一钵玉米糊糊,他记到现在,非说不要钱,你瞧——”

她指了指一旁门后的四尺高三尺宽的竹笼招幌胚,“送了灯笼就算了,还给我做了这么个物件,说是糊上纸和粗纱,里头点了灯,夜里也能揽客,老远就能看见。”

朱颜仔细看了一眼,觉得李二郎的手艺是真不错。

这竹笼分两面,留了四寸宽的距离,下面带固定的脚,两块石板就能压住,中间还编了个放油灯的篓,只要不乱晃,就不会烧着烫坏纸面。

对比现在市面上用的造价高、工艺复杂的栀子灯,这个宽竹笼灯可以说物美价廉了,而且又好搬动。

只不过这样大的灯架罩光是糊楮皮纸也至少需要四十张,更别提还得刷四五遍桐油,桐油一升就要一百文,造价又增加了。

不过若是用贯常的的青葛粗纱布,只怕夜灯的效果会大打折扣,透光性不如纸不说,还不似纸服帖,作画写字的样式也不如前者亮堂。

怪不得李二郎会找到她头上了,原来是想着她初入这一行,工价比旁人低不说,还会为了开拓客源绝不会糊弄,而是尽力做完善。

瞧朱颜不语,李三婶以为她是有些为难,心底嘀咕果然还是太年轻了,也不晓得二小子从哪里扒拉来的。

可想到若是换了其他熟手,只怕工钱要翻一番才够,便又耐着性子试探:“朱娘子,你看这样式能做吗?”

朱颜实话实说:“能做。两个灯笼的活我接了,不过这个灯架最好是找个手艺不错的绣工,裁些次一点的细纱打底,抽去两成丝,再绣上你家的招牌名,会比糊纸作画更省工钱一些,做出来的灯面更亮堂。”

李三婶就苦恼:“说得不错,我也去彩帛针线铺都问过了,这样的大活裁缝看不上,学徒倒是愿意接,我怕给做砸了一直没点头。可二郎一片好心,我又不能就这么浪费了,放在后头还白占我这一块地方,你说说这怎么办?”

这倒是,李二郎花了时间白给她做这个,却难在这一步,又不好退给他,的确是个为难的事。

朱颜想了想,道:“你要是信我,我给你找个绣工,年纪虽然也不大,但家传手艺不错。”

李三婶看她年轻,说话行事却不轻浮,虽依然有些犹豫,但还是点头:“好是好,不知工钱多少?”

朱颜道:“看在李二郎和我一处做工的份上,两个灯笼我给你写字,再各画一组样式,我不多收,就按市价给你折到十八文一只。”

乔氏灯笼铺里,素面写字儿的灯笼要卖二十文一只。

她完全可以自己买桐油自己刷,这样一罐下来她还能多赚二十文,不过她可不为挣这个钱。

李三婶的面馆开在书院对面,学子大几十号人,加上家里人来往去的,总会有揽活的时候。

她又估算了一下灯罩架子要用的粗纱尺寸及价格,报了数:“这个大灯架不是我做,我没法子做主少钱,不过也不叫你为难,毕竟都是头一遭,就算八十文钱。不过桐油和丝线要你自己出,桐油一斗就够了,至于丝线你先别急着买,等她来找了你定好样式后再说。”

李三婶一听这价哪有不好的,立刻喜呵呵地点头似捣蒜一样地应了,“二郎是个实诚人,介绍来的也差不了,我就信你一次。”

定好价格,李三婶回身去匣子里给她数了四十文的定金。

回去时辰还早,她又去了一趟笔墨铺子,用定金里属于自己的十五文买了一只粗一些的勾线笔。

回去后就看到冬云正坐在门口剪红纸,西屋的棠姐蹲在她旁边一眨不眨地看着她手里的剪刀。

一大一小两个毛茸茸的脑袋挤在一起。

进了门,朱颜就冲冬云点点头,示意她过来说话。

不知对棠姐说了什么,冬云起身就来,脸上虽然疲累,却眼睛亮晶晶的:“朱娘子,可是有什么活了?”

朱颜没说,反而问她刚才在做什么。

冬云有些赧色,“摆摊子的时候没什么事,就剪了一张来玩,没想到有位大娘看上一文钱买去了,我想着反正闲着也是闲着,多挣几文钱也不错。”

朱颜就笑:“你真是勤快,连我都羞臊了。”

看她打趣,冬云也跟着笑,神情却难掩失落:“我到底是没正经学过裁缝,比不过对街几家老摊子,总是接不到活。”

这几日下来,不是补小孩扯破的裤子,就是老妇臭的熏人的袜子,甚至还有个草帽破了问她能不能补的,弄得她哭笑不得。

这些活还都是因为她工钱比那几家低的缘故,否则每日都是挂白收摊不可。

不过最后也都一一补好,将钱挣了。

虽然微薄到加起来也只能买块豆腐,不过是个好开头。

朱颜不藏着掖着拐弯了,就将李婶子的事说了。

冬云立刻笑了起来:“朱娘子,你说的当真?”

“钱都在这了,还能不真?”朱颜将二十五文放在她手里。

冬云捧着钱回去,梁娘子问清因果后长叹了一口气。

冬云赶紧在她说话之前先一步堵她的嘴:“咱们带来的箱笼可就这一只了。”

“几时去?我陪你去,等料子拿回来我也能帮着你抽丝,两人做也快些。”梁娘子似乎是妥协了,却不知是因真的接受了,还是因为心疼闺女。

冬云却看清了亲娘脸上的不甘,她没有点破,而是笑着点点头。

不管她如何想,现在能有活接就是好的,而且她愿意去,证明她也在慢慢改变。

一切都往好的方向走。

冬云已经很知足了。

*

下晌里,朱颜在门口亮堂处搭了桌,继续修复夏衙内的扇子。

经过阴干,原本洇了墨的地方已经从团糊变成了干燥状态,朱颜用手试了试,确信干了,才捏了颜料块调成糊。

一遍遍在草稿纸上调整成品颜色,浓了滴水,淡了加颜料粉,如此三四回后,终于挑出无限接近扇面原本颜色的颜料墨汁。

这些色彩与画风对她来说再熟悉不过,因此这个步骤反而才是最得心应手的。

只是扇面比画纸小许多,又是纱面贴纸,作画要局促许多,却同时要注意颜料色彩的衔接,她虽有自信却并不自傲敷衍,仍旧一点一点地下笔。

等描补完第一遍,她拿到更亮的地方细细查看,见补的差不多了,便放到一旁继续阴干。

等着干透后再行决定要不要上第二道颜色,或许颜色还不够。

却见西屋的周娘子就跨出屋子,像是要出门的样子。

瞧见朱颜的桌案上摆满了颜料笔墨,顿时凑了过来:“听说你在灯笼铺子做事,不知道手艺如何?我还想着去一趟,才想起来你就是灯笼铺里的,要不我就不多费事了,你做是不做?”

周娘子生得面庞白净圆润,笑起来还有酒窝,说话时始终带着笑容,看着就让人亲近。

朱颜擦了擦手上的颜料,笑着问:“不知要做什么灯?我不会编灯笼,不过写写画画还是会的,周娘子要是放心,我当然愿意挣这份钱。”

周娘子想了想,就说:“我官人他八月要下场,现在日夜苦读中,我瞧着夜里的烛火不太亮,想着给他增个宣纸的桌灯,可单素面的又太寡淡了,便想去灯笼铺里问问有无手艺好的画匠能接。”

朱颜心里一跳,想到了什么,就赶紧将自己专门用于花样展示的草稿纸捏了一叠递了过去,问:“你看看,不知周娘子要画什么样式?”

“最好是蟾宫折桂、鲤跃龙门、五子登科之类的,”周娘子将早就预备好的打算说了出来,说话时手里也翻看朱颜递过去的示样图,虽然都是花鸟类,还有小幅美人图,可觉得还不错。

她看了两页,发现没有自己想要的,就直截了当,“样式有些复杂,时间还有些紧,最好是六七日之内就能做出来。”

“我能做。”朱颜将话说定,“不过六七日做太紧张,若周娘子信得过,十日就定能做好。”

她这话并非胡诌。

李三婶面铺的灯笼可以到时候和冬云那头做好了一起送。

夏衙内的扇子也不着急,王掌柜那边虽然并未有单子,可预留几日的时候也是够的。

周娘子并不问价,朱颜也不好问,就将这件事先记了下来。

谁知傍晚时分,周娘子让女儿棠姐送了青色布包过来,说是都在一个院里住就不需要定不定金的了,直接付全部酬劳。

朱颜回屋里打开布包一看,里头装了正好一百文。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37章 第三十七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