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农家娘子改造日记 > 第29章 第二十九章

农家娘子改造日记 第29章 第二十九章

作者:织就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17 20:47:34 来源:文学城

去了画房,钱画匠已经在里头继续昨日的活,王掌柜带朱颜进来后,他也不客气立刻给她分派活。

他指着一堆扎好的灯笼胚说,“这是孙记小儿铺要的六只灯笼,要作滚边线,加草药花纹。剩余的四只是东街新开云记茶铺要的,不用滚边,但是要将字写正写对称,若是一点不对,会被退货,到时候损失都是你赔。”

钱画匠将王掌柜写好的单子递给朱颜,上头写清楚了顾客的具体要求和图样模板。

朱颜立刻坐直了身子。

都是不需要颜料的样式,朱颜就只是滴了水在砚台里拿了墨开始磨。

王掌柜看她上手快,就笑笑:“中午管一顿,到时候到前头来找我就是。另外茶水在你右手边的隔间,要吃自己动手。”

朱颜点了头,坐下不废话,取了比细豪笔粗一点的次细笔蘸了墨尖,先勾滚边线。

灯笼是四面圆形的,编织骨架的时候就将边缘制作地圆润无棱角,因此她只需要左手转动灯笼,右手固定好笔的位置进行“滚动”,这样半圈一次,再下半圈,就勾好了一整圈。

当然,全程两只手都要稳,否则就坏了。

因是第一只,就算当练手也不敢敷衍或是自傲,因此勾第二圈的时候依然小心翼翼,尽量让自己手不颤、眼不动。

下头的滚边做好后,上面的滚边也如此做。

接下来就是写字。

她看过这城里的灯笼招牌,用的都是本朝惯用的正楷,少部分横向招牌便是扁势,当然大多数都是纵向,要取长势,避免因曲面变形影响认读。

她的字不算极好,一开始甚至写得歪歪扭扭,女先生也不嫌弃,时不时大方借两本字帖让她跟着临摹。

勤能补拙,练了三两年,总算是周正不少,女先生看了也笑着打趣说若是她出府去没个营生,倒是可以去寺庙外头起个代人写信或是卖字画的摊子。

没想到当初的苦练现在也是派上用场了。

朱颜不知该感慨一语成谶,还是该感谢当初坚持不懈的自己。

孙记小儿的六只灯笼都写完字描完边后,都倒挂在一旁的架子上晾干。

只因她还没想好画什么草药花纹,单子上也没指明要求。

思忖了一下想到小儿科大多是“脏腑娇嫩、易积食、易风寒风热”的特点,便先在纸上画了山楂、金银花、枇杷叶三种一眼就能看出来的花纹。

完成后想了想,先问钱画匠的意思。

钱画匠挑眉看了一眼,道:“药铺往日不用说,都是三七或是人参的花纹,就这两样就行,不用另外问。”

朱颜并不作声,将画纸放到一旁,继续画云记茶铺的灯笼。

云记的要求更高,她还没挣到钱,可不想先赔钱,因此这一个的时间就比孙记小儿用的时长更久。

到午饭点,收了桌面的东西去前头领午饭。

趁着钱画匠没注意她,顺带将那张草药花纹的图纸揣到怀里,拿到前面供王掌柜参详。

前头正有两名年轻汉子在和王掌柜说话。

朱颜猜他们就是负责扎架和糊面。

王掌柜看到朱颜出来,就对三人互相引见:“这是李大郎和李二郎,他们负责扎架糊面。这是朱娘子,以后接替尹娘子画花工的活。”

两兄弟手大脚大,穿着和邵远一样的苎麻短偈,黑色束脚裆裤,脚上都穿着草编的蒲鞋,肤色黑,眉格外浓粗,眼睛大。

看见朱颜,二人都闪过讶异,年长的李大郎盯了她的疤看了一眼就挪开了眼,年轻些的李二郎则将眼睛时不时放在她脸上瞧。

朱颜和他们略微点头示意,算是互相认识了。

李家兄弟是附近村里的农户,编灯笼是祖传的手艺,因此房前屋后都有一大山的竹林。

有顾客下订时他们就会来,空闲时就在家耕种田地,两头都不耽搁。

朱颜来时他们已经说完了话,李大郎收了结算好的工钱就带着弟弟走了。

中午的饭食装在一只篾篮里,盖着盖,朱颜看不到里头。

好在早上吃了两只炊饼,这会也并不是很饿,就拿出图纸给王掌柜参详。

王掌柜露出一个笑容,不过之前的都不如这个实心实意,“你倒是细心。”看了一眼,就道,“钱画匠怎么说?”

朱颜摇摇头,“钱画匠不赞同,让我直接画人参或是三七即可。”

王掌柜思忖一下,就道:“你先进去吃饭,我打发个小伢子去孙记小儿铺问问,看到底是要哪一个。”

小伢子就是外头专门跑闲的小孩子,帮人传信递东西,一般六七岁就能跑,积累记性和脚力,跑到十二三岁就去酒馆茶铺饭馆等地方做堂倌,或是做送钱代物、买物命妓的闲汉。

通常按距离算钱,这里离孙记小儿铺三条街,因此只需要一文钱即可。

提了蔑篮进茶水屋,里头放着一只炉子,上坐着一大壶茶水,另一张桌,几只方凳。

朱颜将篾篮盖子揭开,里头是叠放着两只炊饼、半个巴掌大的一片煎豆腐,最下头是一搓腌辣瓜儿。

一共两份,钱画匠一份,她一份。

意料之中的饭菜。

朱颜并不失望,她是来挣钱的不是享福的,吃饱了下晌才有力气干活。

吃完所有的东西,将碗腾出来洗了洗,倒了茶壶里的茶水——用的是散茶,冲泡一壶能供几个人吃一整日。

干了一晌午,她也有了些手感,下晌云记的灯笼就没那么紧张了,速度也提了一些。

不过到天色晚了,还剩了一只没写完。

抬头一看,钱画匠不知何时已经走了,外头天色也暗沉了下来,一副要下雨的样子。

归置收拾了东西,朱颜去了外头铺面,王掌柜也在整理柜台上的东西预备关店走人,见到她就说:“我预估你做不完,所以没进来告诉你。”

“孙记小儿铺掌柜选了枇杷叶的花纹。”

见朱颜面上有些赧色,王掌柜就笑着出来与她道:“不必如此,你今日可才第一天上工,这样的进度已经很不错了。原本按我预计,这两样活你得做够两日还不完。”

两人谁也没提钱画匠的事。

朱颜就点点头,她记下了事,招呼了王掌柜先一步出了铺子。

回了酒缸巷子,天色已经擦黑,邵远还没下工。

东屋的庄嫂子正要去灶房,出来撞见朱颜,冲她笑着打招呼。

朱颜应付两声,开锁进了南屋,将外头的夹衫脱了就往床上一躺,舒服地谓叹了一声。

真累啊。

手腕酸,腰酸背僵,眼睛好像也有点花。

这两家的灯笼明日还得做到下半晌,毛两日的光景,一共才挣二十文钱。

钱真是难挣!

早知昨日就不买炊饼送人情了。

朱颜呈大字型躺在床上后悔着,外头传来叩门声。

她原以为是邵远回来了,睁眼看天色好像差不多,可转念一想回自己屋怎么会敲门,于是拖着疲惫的身体去开门。

冬云站在门口,手里提着一块豆腐。

“朱娘子,我娘说多谢你昨日送的炊饼,今日我们出门露出豆腐铺,就多买了一块让我给你送过来。”

朱颜看了眼递到手里的豆腐,见是一小块,约莫一斤,用提前裁好的麻纸包了,外头捆扎着草绳,能用手提。

豆腐是个只要能吃苦就能上手的活,因此檀州城的民户区每两条巷子就有一家卖豆腐的,甚至还有挑担子沿街叫卖,竞争大,豆腐也就价贱。

一整板十二块,每一块不多不少足一斤,卖四文钱,足够三四口之家佐餐一顿,若是凉拌还能吃两顿。

冬云送来这块明显是一块,四文钱,正好比邵远租锅壶的钱多一点。

朱颜叹气。

这梁娘子还真是客气!

不过她不是拘泥的人,既然还礼的豆腐送来了,正好晚上做来吃了。

闻着带点焦糊的豆腐香味,朱颜瞬间来了精神,想着今晌午的煎豆腐,兴致勃勃地提着去了灶房。

先洗米,将粥煮上,等着水滚的时候里将豆腐切成手掌心大小的六张薄块,预备待会用薄油煎着吃。

这是一种较为奢侈的吃法。按平民吃法,大多都是用酱油或是豉汁加盐调味清拌,或是和蔬菜做成豆腐汤。

不过朱颜觉得即便自己忙活一整日不用做点好吃的,就是干了一整日苦力活的邵远,也得吃点除蔬菜以外的东西才行。

饭是死的,人是活的,吃饱了才有力气挣钱。

恰此时庄嫂子过来端盛着稀粥的陶锅,见她要煎豆腐,瞬间凑了过来,看了一眼东屋,露了个预备嚼舌根的神情。

“是她给的吧?”庄嫂子撇嘴,“今早我起身,看她娘俩背了个包出去,快到下晌时才回,包没了,一准儿是典东西去了。”

朱颜有点不信:“瞧着不像典东西度日的。”

庄嫂子就来了劲儿:“怎么不,去岁刚开春搬来的时候还带着好几个上了桐油的樟木大箱笼,已经教典行的小子来搬得只剩了一个。而且过年的时候还穿了两身茜草细缎子的好衣裳,啧啧,这附近就没一家妇人有她那样的料子,现在还不是一身也没了。更别提冬云那丫头,脸越来越黄,下巴也尖得能戳死人!”

“你且瞧着吧,过不了几日,她耳朵上的那对银耳铛也瞧不着了。”

庄嫂子对此嗤之以鼻,嘀咕道:“我才不信她早死的男人能给她买得起这些好东西,只怕有些暗门路来的。”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9章 第二十九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