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农家娘子改造日记 > 第27章 第二十七章

农家娘子改造日记 第27章 第二十七章

作者:织就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17 20:47:34 来源:文学城

夫妻俩今日花销一通合拢,算下来花了有近八百个钱,最贵的就是这个装被褥的箱笼,一个就要三百六十文。

赁这两间屋一个月才三百文,一个箱子都比月租贵了。

不过从古至今,木工手工制作费都是贵的,加上木材原料,因此这个价格并不稀奇。

问邵远钱哪来的,说是今日提前支了两日的工钱,置了箱笼和泥沙砖块,说着将剩余的八十文给了朱颜。

干了一日活,加上原定的五个人只来了四个,因此邵远的工钱谈定,是三百二十文,不过工期还是四十日不变。

握着剩余的八十文,朱颜感慨了好一会,才拿出随身的钱袋子放进去,掂了掂。

交了两个月的赁房钱,除去一些零碎用和今日用的,以及邵远从邵母处得来的盘缠一两,她手里一共剩不到三两银。

也不晓得明日谈工钱是多少。

不过钱袋子也不太适合放在身上了,到底是有箱子,还带了锁,她就将钱袋子放进了箱子里锁上,钥匙挂在了脖子上,塞进外衫里头去。

有了灶,今日还要做饭,朱颜就出门去望了一会,拦住挑担子沿街叫卖的砍柴工,要了半束薪柴,又花出去四文。

邵远动作麻利,很快就在其余三家人的灶孔旁两丈位置搭好了,一大一小,共用一个灶膛,大的放炒锅,小的放焖饭的陶锅,若是只用焖饭,也能将柴火推到里面一些,外头的还能顺带蹭里头的火加热了水用来洗脸等等。

朱颜就将新买的锅放上去试试,正正好,一点也不多不窄。

不过刚做好还不能用,还至少等三五日干透才能生火。因此邵远在旁边用剩余的砖块垒了个简易小灶,类似于野炊时候的坑灶,先将就几日。

灶虽然各起各的,可都在一个地方,难免会碰面。

里头做饭的一名中年妇人年约三十,小眼高颧骨,吊着眉梢,穿着秋香色薄夹短衣,下头穿着青绿裆裤,头上包着青布。一譬用木勺子搅动着粥,一譬打量这新来的小夫妻。

见朱颜推着邵远回去歇,她来做饭,然而邵远却不愿意,说什么也要留下来烧火,这妇人顿时捂嘴笑。

“瞧你们恩爱的那个劲,啧啧,当初我和我家那口子刚成婚那会也这样,现在,哼,我就是把我烧着了他眉毛也不动一下。”

这话说的俏皮,朱颜就笑了,一下红了脸,说什么都推了邵远出去。

邵远看了一眼那妇人。若说是推,朱颜肯定是推不动自己的。

不过年长的妇人总是口无遮拦些,邵远若是再不走,只怕对方还要说些臊脸的话,到时候朱颜要是真生气,只怕夜里不会让他好过。

权衡之下,他还是选择顺水推舟被她“推”走了。

“我姓庄,你叫我庄嫂子就行。”妇人主动地搭话,指了指东边左面的屋,“我就住东屋左边那间。我家那口子姓张,平日里做木匠活的,里外几条街的木工都是他做,你要是需要打什么东西就找他,手艺可好了。”

朱颜将开锅的水烧上后,顺手将提前备好的礼送给她:“我们初来乍到的,以后住一个院子,还要庄嫂子多照拂。”

城里不比乡下,吃喝用的样样都要拿钱买,因此除了走亲戚,即便是邻里邻居也极少互相送东西。

朱颜主动送吃的,即便只是两个炊饼,庄嫂子也不推辞收了,“我今晚上做了稀米粥,还打算待会拦住担子买两个,妹子你就送了来,这不是巧了嘛。”

檀州城里一日到晚都有叫卖的担子,想买早就买了,哪里还等到临做饭,朱颜也不主动拆穿,只笑着过了。

没想到一旁就有个稚嫩的声音插了进来:“庄婶子,刚刚就有卖炊饼的担子过去呢,你没听见吗?”

朱颜回头一瞧,是个十一二岁的小姑娘,梳着双丫髻,一边戴一条丝绦。身材中量,面色微黄,可能瞧出五官生的不错,尤其是下巴尖尖的,眼睛又透着股伶俐。

刚才说话的就是她。

朱颜也认出来,她就是昨日蹲在杏树底下捉蚂蚁的小姑娘。

庄嫂子正乐滋滋地,没想到有人来拆台,面上一僵,垮了脸:“冬云,我刚才去后头恭房了你没瞧见?再说我买不买炊饼,关你这小丫头片子什么事!”

冬云哼了一声,从墙边一溜食橱里找到自家的橱柜,拿了两只碗箸,口里道:“谁不知你家最抠,张叔一年到头打木工挣钱,你连只鸡都舍不得给他吃,都攒着给你丑女儿做嫁妆呢。”

本朝重厚嫁,凡是嫁人娘家无不备同彩礼一样多的嫁妆,才能彰显娘家的重视,新娘子也能在婆家抬起头做媳妇。

而嫁妆薄的媳妇要么被婆家苛待,要么当牛做马,除非生下个儿子情况或许好一些,或是手里有挣钱的手艺营生,否则一辈子都只能低着头过日子,半个不字都不能说。

周四娘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庄嫂子没生儿子,只得了一个闺女,跟她生得一个模子,好不容易托了亲戚关系进了绣庄里做绣娘,一月才回来一次。

庄嫂子日夜盼着女儿能嫁好人家,因此省吃俭用攒嫁妆,这些通街都晓得,只是没人摆在明面上说让人难堪罢了。

如今被冬云说出来,庄嫂子脸皮再厚也红了脸,气急了上前一副要扇她脸的架势:“你这个丫头,才这样小,嘴也太刁钻了些!看以后谁家要你!”

才到近前,冬云就被一位年轻妇人给往后拉了两步,挡在她身前。

这妇人年轻些,穿着半新的水光绢绣兰草花儿的小袄和挑线裙子,梳得一丝不苟的团髻上头插了只并头莲瓣簪儿,眉细眼明,面白斯文,耳朵上挂着的银制环耳铛衬着尖尖的下巴格外纤细。

她看着上了气的庄嫂子,略笑道:“嫂子何必动怒,不过小孩子胡言乱语。”

庄嫂子见了她,也就收了怒容,转而有意看了对方的头上那支簪,最后讥讽地笑:“真是上梁不正下梁歪,难怪冬云这样嘴利,看来还是你教的好。只是不晓得梁娘子这样的体面还能维持多久,现在还能跟咱们挤小院,只怕下个月就要去住大杂院了。”

庄嫂子住东屋,梁娘子住东次屋,两家就隔着一道墙,隔墙有耳,许多事庄嫂子都门清。

梁娘子面上的笑敛了去,拉着冬云回了东次屋。

等母女二人走了,庄嫂子就冲啐了一口,同烧水围观吃瓜了半晌的朱颜嚼舌根。

朱颜不是爱听是非背后评人的性子,不过初来乍到她还是得对这院子里的几户人家有所了解,毕竟心里有个数才不慌。

于是将开锅用的滚水倒了,一譬将大骨头炖上,一譬分心听庄嫂子道来。

这间四合小宅里,西边的三间屋被一位姓周的娘子赁下,为了给在学院读书的丈夫偶尔来此小住,她也会带着孩子团聚几日,平日不来,因此经常锁了门。

朱颜夫妻还没来时,平日就是东面两家人活动。

说起庄嫂子和梁娘子的纠纷,其实也挺远的。

去岁梁娘子带着女儿刚搬来时,庄嫂子见她斯文白净,又时常让女儿绣花,本觉得这母女俩太过出挑,有些不待见。

后来偶然她瞧着冬云一个十岁出头的小姑娘绣的比自己那个正经在绣庄的闺女手艺还好,于是起了点巴结的意思。便将老家带来的菌子干送了梁娘子两把,请她帮着指点指点自家闺女的绣活。

梁娘子收了,也指点了庄嫂子闺女春桃的绣工,最后却不欢而散。

按庄嫂子的说法是,春桃不过是提了一句意见,梁娘子却自持女红强过别人,受不得一点质疑,当场将指点春桃的绣布给剪了。

自此两家梁子就结下了。

庄嫂子提到这又是一通乱呸。

朱颜没跟着附和,而是揭开锅看了眼炖的浓白的骨汤,用筷子试了试,已经能刮下一点骨头上剩余不多的肉丝丝。

于是将切好的菘菜倒进了骨汤里,顺嘴问怎么不见梁娘子的丈夫。

庄嫂子睨笑,低了声音,“听说是酒坊里做工时被累死了,不过我瞧着她那副妖妖娆娆的样子,怎么可能找个酒坊的做丈夫,只怕是扯谎。”

朱颜回想了下梁娘子的长相和穿着,也觉得不太像,倒像是落了魄的富贵人家小姐似的。

庄嫂子稀粥都放冷了,丈夫也还没回,她叉腰嘟囔着骂了一句,想跟着朱颜接着扯闲篇。

不过朱颜忙着洗米焖饭,没功夫再搭话,她觉着无趣就端着稀粥和炊饼回了东屋。

庄嫂子一走,朱颜顿时松了一口气。

扯闲篇拉呱她还行,但隔着十几步远就这么说别人的坏话,她还是没这么心安理得。

方才那一通她也不好再立刻送炊饼过去了,想着待会吃完饭再过去,至于西屋门上了锁……好在最近天不热,剩下两个留着明儿个做早饭,正好省事。

焖饭比熬汤快,加上她提前泡过米,没一会就做好了。

大骨汤属于最实惠的肉类,是普通百姓平日里惯常吃的,不过毕竟只见油不见肉,因此一根只要六文钱。此时经骨汤浸煮过的菘菜又甜又鲜,小夫妻两个用汤泡着饭吃,依然觉得味道很不错。

吃饱后朱颜就不想动弹了,邵远笑着主动收拾碗筷:“你歇着,我去洗碗。”

等邵远出去,朱颜才想起要去给梁娘子送炊饼的事。

昨日借了人家的锅,不好给庄嫂子送不给梁娘子送,她没空歇,用油纸包了两个炊饼,出了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