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佞恩录 > 第10章 瓦奴恨

佞恩录 第10章 瓦奴恨

作者:青梅嗅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19 13:58:45 来源:文学城

这里所有人的目光都望向了贺元章。

贺元章有些气急败坏了,“当时你们都见过这账目,那个时候有话不说,现在却把账记在户部头上!老徐,你们到底想干什么?”

徐献冷笑:“看过不等于核实过。昨天晚间,我们找兵部一核实,才发现这笔开支有出入。这个事,太岳,”他望向了站在末位那个最年轻的官员,“你来说吧。”

“是。”那个年轻的官员应声答道。

刑部侍郎秦叔玉:“工部在武禧元年的开支,从旧账上是在年底腊月二十七就核实完毕送交了户部。当时我们的开支完全是按年初的预算,并未超支,昨天户部通知我去核实账目,还称工部超支了三百万。我去看了,这三百万是记在武皇帝营建金福楼用的瓦片上的,可是当年我们户部用的瓦加上用废的瓦也不过几千,哪值得三百万?其中估计有两百万的虚报。”

这话一出,许多双不知内情的目光开始互相碰望了。

“现在金福楼塌了,先不论火哪来的,但那朽坏的腐木却是真的罢?短短三年那腐木就烂成这模样?你们说是虫患,开什么玩笑呢?虽然现在是北戎在掌朝廷,可我们当中若是出了蜘虫也绝不姑息,当年那么大笔账目,竟没有人发觉猫腻,究竟是不知还是瞒报?这里还有一项奇怪的账,就请贺大人解释解释,就是给金福楼拨的木料款,武禧三年初工部的预算上报的是三百万两,可后来结的时候高达七百万两,你们陪那却签了字,如果是武禧元年,这账目当时过的就是你的手,哪里多出来的四百万两?”秦叔玉翻着账本,“上面记的是木料款,那小的也就奇怪当年给皇帝新修官殿的木料款也不过两百万两,金福楼虽名为楼,却形制规模都小甚至不如某些官员的府邸豪华,怎么用的银子数额却如此巨大?”

“你要杀人,干脆直接动手就是,用不着这样欲加之罪!” 贺元章对徐献斥道。

“这是公议,谁也没给你加罪,皇上更没给你加罪。我们提出疑问,户部能说清楚就行,何罪之有?再说照例结算的账单和预算的单子不合,你可以提出,用不着生气。”

这话确实不容驳回,贺元章忍着气望向了徐献,微微闭了闭眼。

秦叔玉:“徐相说得对,贺尚书就把这笔开支说说吧。”

贺元章冷笑:“都知道的事情有什么可说的?年初的开支是说到云贵山里运木料,一勘查,山高林密,没有路,大料运不下来,这才改成从南洋海面运来木料。一年的工期,突然增加这么大的难处,工部日夜赶办,大船都翻了几艘,还是抢在年底前将宫里的几处殿宇修好了。为了皇上,什么样的苦我们都可以受,多花的这些钱,你们为什么总要揪住不放!”

“金福楼塌了,什么意思知道么?这是有人明明白白地往你们户部和工部的脸上扔砖头,什么楼烧了会在半刻钟就塌?就是这样的危楼!哪天我们这些人去那里喝杯酒,指不定性命都没了,什么叫揪着不放?长就是要查得清清楚楚才好,难道要让百姓看着我们,我们却给不出罪人来么?既贪了银子,将来指定有那一日是要止断头的,贪银子的时候怎么不见你们气急败坏,反正我就做好,今儿这个账你们户部必须一一解释清楚,否则,就别指望可以踏出此地半步。”秦叔玉冷声道,“来,户部尚书大人请继续。”

秦叔玉刚核对账目出来,这贺元章有点手段,不愧是在官场上混过这么多年的人,竟都给他答了上来,他目光沉晦,低头似不知在想索什么,徐献从里面出来轻拍他的肩膀,世俗的温度已经给这位年轻却孤僻的官员度上层可怕的人情味。

他侧头看着徐献:“查下去,不知道要牵起多少人,如今的朝廷本就不稳,明面上仍是原来的朝廷,自从换皇帝的那天起,这天就变了,那位皇帝不过就是摆设,常年病在床上,查下去就是和摄政王府那边撕破了脸,真的要查吗?”

“那你适才说的话自己转头就忘了?依我看完颜政还未必会保贺元章,他再提上来一个人难么?况且,完颜政那是眼里揉不得沙子的人,贺元章的阳奉阴违就是他的催命符,你且往不查,好死咱们的背后也是奉安王府,咱们啊,其实早该死在武皇帝南逃那日了,你为什么会选择活下来呢?在这里为官,将来是要被后世人指摘的。”

就好像焚琴煮鹤,北戎作践的就是他们的脊梁骨。

“我从小在禁都长大的,我舍不得这里,当然也舍不得就这样没什么作为地死,虽然死得名垂千古,可是却觉得可惜,一身的才干与理想都要一同被埋在底下,我觉得我大抵也只是想亲眼看到江山被收复的那天,想来定是无比壮观的,只有这样我才能不抱着遗憾死去,身后名对于我来说,算得了什么呢?师父,你看,禁都又下雪了。”秦叔玉指着清亮的天空。

“是啊,又是一年。”

徐献也颇为感慨,远处的天光正滚着金黄色的云层,洒向宫殿的琉璃瓦。

邓暨坐在偏房里,对面是冯邽,他换了件清浅的长衫,听着冯邽的话。冯邽虽然没有文化但不缺乏心机,他细细思索而摩擦,楼公子那边是在和他们暗里较劲打擂台,秘密搜寻贺元章以及背后的人贿赂官府欺行霸市的证据。面对油盐不进软硬不吃的秦氏,素以沉着冷静著称的他,竟也慌了手脚,似乎几年来他费尽心机,打造的黄金链接即将断裂,寒冬一夜到来,冥冥中觉得祸在眼前,这次恐怕在劫难逃,顿时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恐惧和寒冷。

“这个秦叔玉和咱们不是一条船上的人,他油盐不进行动诡异,明显是在背地里寻找麻烦,专与咱们作对,当下咱们该如何应对是好?我竟不信世上还有这等只为名声不爱银子的清廉官吏。”

邓暨听罢,沉吟了片刻,遂叹了一口气说:“这个秦叔玉是武帝挑选派的官位,跟吏部没有半点牵连瓜葛,连吏部尚书任氏也是在他到任后,交割文印才知晓的,明面上他也不敢张狂,唯唯诺诺上下敷衍,这些都是官样文章,实际上他只对皇上负责。据我所知,此人自幼家贫读书上进,刚直不阿素有抱负,应试连着考了三科不第,心里窝着一肚子的火无处发泄,正想借此表明心迹效忠皇上。武禧元年正月,大挑发榜任职后,皇上专门在文华殿设宴款待他们,圣上的本意也是通过大挑举士,恩荫笼络引为知己,使之感恩戴德忠心效命,借助他们渗入地方官场整饬吏治,皇上视他们为知己,他们感激皇上的知遇之恩,能不以死效命吗?正好常刑部空缺,也怨咱们没有及时填补,机缘巧合便让人家钻了空子。虽说是个侍郎,人家可是天子门生,朝廷直派的官员,任暄说也不好随意开缺,只能缓以时日,无论什么由头随便寻个不是,安排他个闲职,才能解除一块心病,眼下实在没有法子更换,更不可无端打压,否则便是与伪帝叫板也是自找麻烦。若想当下更换,除非是皇上改了派遣,除此之外别无他法。”

邓暨却道:“让他闹闹,未尝不是好事。”

“可若是真的让他查出什么来,先不说户部,就是内廷也会被清查,牵连邓氏对公子来说极为不利,邓氏无非是因为公子您的身份才让您替了长公子的位置子,若是牵累到他们,指不定怎么撇清关系,这秦氏自是不能再留了,否则公子苦心进就的局面会不化为泡影,这秦氏是非杀不可,若公子信任,那力自家立刻去办,免得夜长梦多。”

邓暨淡淡掀起眼皮看他一眼道:“你说的很有道理,邓氏那群蝼蚁我自是看不上的,可现在不是动秦氏最好的时机,他的命得留,你叫东皇台的那些人首尾处理得干净些,别真让秦氏抓住了把柄,否则我不介意送他们去死。”

*

“公子今儿个天气冷,老太太那边说,您今儿个要去国子监就不必与她请安,只是传了句话,叫您好自为之。”青坞捧了仲新的狐氅进来,是缎青色的毛色,做工精湛,“这是老太太那边送来的,说是叫您用上。”

卫令一愣,不知道为什么从心底里还是涌上股难以言喻的酸涩来,她仔细地摸了摸后道:“披上。”

青坞道:“我们公子真是生得好看,大公子他们似乎加起来都还没有您好看呢。”她伸手掸干净刚才进来沾上的风雪。

卫令转过头看着她惊愕的小脸,眼底还有层淡淡的乌青,似乎是没有睡好,隔着层日光的这么一相望,两个人心都是透亮的,她还没说什么,青坞就在她的面前跪下了,听说自那日后老太太还是罚了青坞跪了三个时辰。

卫令的目光随着她的身子一直低垂膝盖触地的那一刹那,她的膝上也隐隐一阵寒疼,卫令看着她苍白的脸颊便问道:“可是出了何事?”

“公子,”她微微诧异,“公子没有审问奴婢的意思?要知道…”

卫令笑起来:“我知道你的答案,我用人就会给予百分百的信任,我没有证据就没有指颖你的理由,不过我还是等着你主动开口,青莲与谁人有仇你可知道?”

青坞抹泪道:“青莲她其实一直都与府里的四公子有所来往,在被海姨娘拔过来伺候自己前是四公子院里的,可是青莲毕竟卑贱,海姨娘本也不喜她的作态,暗中以各种理由将青莲送到别的院里去,可青莲颇得老太太的欢心,于是专令青莲伺候四公子,海姨娘哪里肯就此放弃,但青莲是个极谨慎的性子,姨娘是抓不到她的半点错处,所谓许了人家,只不过是青莲为往上爬勾搭的陈忠,那是府中厨房管事陈流的儿子,府中伺候园子洒扫的张嬷嬷就是他的娘,直到青莲被调去四公子院中得了他的青眼,自那以后奴婢便有时看见夜里陈忠私下来寻她,但青莲铁了心要跟四公子,因此陈忠与青莲的事不了了之,奴婢有想过是否是陈忠心怀不满而害了青莲…”

“此人风评如何?”

“平日里还算本分老实,原先做了大公子的书童,只是他受人捧惯了,后来有一奴婢顶撞了他,他踹了对方一脚,那奴婢正是大公子昨夜刚爬了床的…大公子觉得损了颜面,便将他贬后低等仆役,还杖了四十杖,因此自那以后他走路就不正常,而也正是那时青莲对他的态度才冷淡下来。”青坞娓娓道来,“出事以后陈忠就消失了,奴婢猜测他是否是因为心虚逃走了。”

“那后陈管事与张嬷嬷可有什么异常?”卫令问。

青莲仔细想想道:“那倒没有,因为陈忠在经常会消失几天,有人时常在赌坊里看见他,他似乎与崔相的幼子崔俭混在一起,经常跟在他的身边,若非看在陈管事与张嬷嬷多年忠心侍主的份上,应当早就将他赶出府去了。”

“好,我明白你的意思,现下我们先出去国子监。”卫令颔首道,前世国子监里发生一桩大案,而牵涉的正是国子监祭酒隋执臣,当年隋执臣的书房被搜出来亲笔所写的反廷论,其门生更是跳出来指认隋执臣收爱贿赂,贩卖国子监名额,以及暗中与前朝旧党余孽有所来往,北戎想让他屈服求饶,折断晋朝文人士大夫的脊梁,而隋执臣当场血溅青鸾台,无数文人士子因此痛骂朝廷,学着隋执臣撞柱而死。

如果想要救下这位忠臣,她顺势进入国子监揪出那意图谋害他的人,或许不会发生“青鸾台案”。

隋执臣可是当代大儒,如果他被陷害,会致使无数百姓们丧失信心,所以他更代表着文臣的信心与气节。

马车已经停在门口,从马车上下来的少年便是她的兄长,府中的三公子沈寅,他乃李夫人所生,听说幼时体弱便给一位老道士带上山修道,李氏那时又醉心做生意开商铺,待她反应过来时,沈寅已经在她的疏忽下长大了。

沈寅中举后以后做了大理寺正,乃是正六品,大概因为常年在山上修道的缘故,沈寅的气质非常沉敛内肃,一点不肖似李氏身上的浮躁之气,实在是很打眼。

少年穿了白青色的长衫,只用一支白玉簪挽起长发,对前来的李氏拱了拱身:“母亲,近日身体如何?儿子这几日忙了些,未来得及归家,不过你也知如今朝中时局,案子频发,多是北戎兵在禁都中为非作歹,气人深恶痛绝,如果母亲平日里无事还是切莫出门,商铺的事就交由下人们去打理。”

李氏道:“是,不过我自身你近来倒是清减不少,平日里还是切莫过多劳累,娘只有你这个儿子,其它的什么对于母娘来说不重要,今日你送你六弟过去,顺带去拜访你的恩师,不过时局不同,你恩师又是清傲之人,切忌不可与他说得过多,以免说了错话,牵涉你自己,毕竟隔墙有耳。”

“母亲的教诲我定当牢记于心,天气冻寒,还请母亲回去照料。”

沈寅向李氏身边的嬷嬷吩咐道。待李氏的身影走远沈寅才回过头来看她,他眸中也无甚情绪,让人觉得十分淡漠,他淡淡地看了她一眼,“上车罢。”

卫令前世并没有与他接触过,偶有几次都是他极厌自己的眼神,这般的冷淡态度对于她来说已经可以是称作态度和善的,左右她也并不稀罕他的好意,她回到沈府是想要查清有关于前世的真相以及自己真实的身世罢了,他对她冷漠,对于她来说并无痛痒,重后一世,他在她的面前左右不过就是后辈。

前辈对后辈还是应该有些忍让和宽忍,如此想来她心中也稍有宽慰。

少年静静地盘玩着手上的佛珠,佛珠温润却好似有层油腻的蜡光,将少年的修长手指衬得更加骨节分明,两人之间的气氛有些怪异,被认回府里再与他见面,感觉终究还是不太一样。

“父亲来信与我说,你是卫姨娘的儿子,不过我还是提醒你一句,切莫面着国公府的名头,四处招摇,我最厌的就是仗势欺人之辈,你可明白?”他的声音从身边传过来,似乎是惯有的平稳无波。

卫令并不想在他面前故作乖巧,“那我倒是想问问见光,你已是满京中都为人所知的政国公府公子,你无论行走到何处有人前呼后拥,他们这捧你、生怕得罪你,你走在外面恐怕面对的只会是别人恭恭敬敬的脸,你借的不就是国公府的势么?你根本不用出手,所以当你享受好处的时候,也许别人正在遭受不公。”

沈寅的脸色沉下来,“你这是诡辩。”

“呵,”卫令冷笑,“需要我举例子不成?你怎么进的国子监?依仗的是国公府,国子监都是世家大族的子弟,而寒门子弟根本没有资格踏入那道门槛,你们世族这是仗势欺人,垄断了教育资源,而且你的前一名考过你的举子没能入仕,至今仍在家里赋闲,后来反倒为了养活家中老小做了教书先生,而你已经是正品的大理寺正,为什么?他的能力比你弱,不是的,他的父亲是县丞,颇得百姓爱戴,这样的人家想必也不会是个无用的,你知道你入仕的机会如何来的?那是看在国公府的面子上,这何尝不是仗势欺人?”

沈寅平静的眸子终于有了丝波澜,他似乎出刻终于有兴趣认真观察她这个刚回来的弟弟,说来她十五岁的年纪入国子监也算不得晚,而沈寅今年则已经有二十岁,是弱冠之年,那位幼时带他修道的老道长亲自为他取字“沈归”。他有些傲慢,毕竟他是从小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所谓修道,其实并没有经历过坎坷,年纪轻轻坐上六家官位的,那真是凤毛鳞角,有的人终其一生所追求的可能只是他的起点,这样的人脱离了凡世,是看不见曾罗大众的。

而她作为后来者,在他眼中就是侵略者,他对自己抱有敌意,从骨子里轻视她了,可当她说中他的处境他才会以一种平等的姿态来看她。“你的话我明白了,我不恼怒你所说的,这是我之前宏略的角度,以后若遇到难处寻我便是。”

国子监是晋朝最大的高等学府,里面的人如同她所说的那样的确非富即贵,但自从北戎控制禁都以来,国子监就来了群北戎子弟,似乎是有意学习晋朝的文化。

所以一下马车,映入眼的却是几名北戎子弟正在殴打一少年,北戎人大多生得威猛,近来入都的北戎不仅有完颜氏,还有慕容氏、拓跋氏、宇文氏、独孤氏、令狐氏,而其中最扬名的也不过这几代,他们本各属某个部落,后来却被北戎奴服,他们已经在禁都扎根,深为晋朝的繁华所吸引。

带头的正是拓跋景,如今律阳侯拓跋骏的独子,胡人大多五官深邃,拓跋景同样五官硬朗挺拔,只是他索来声不好,已经不知有多少人死在他的作践下,律阳侯拓跋骏年幼时随父入过禁都,与隋执臣交好,他本人又深受汉儒文化吸引,便将拓跋景也送入国子监。

“弄脏了小爷的鞋,那你今儿个就主动给小爷舔干净,否则别想走!”拓跋景肆无忌惮地笑着,他的肩膀宽阔,腰背挺拔,浑身上下是来自北藏的那种浑然肆意与肃杀,他就那么目光笔直地望了过来,双目一眨不眨目光幽暗。

卫令抬起眼睛,无意中对上他的视线,她打量他的目光被他轻易捕捉。前世他继承了律阳侯的位置,领兵南下势如破竹,自己在他手上吃过不少亏。如果今世可以提前解决掉他,那不失为好事。他踩着地上那人的肩膀,将他踩在地上,任那它男子痛苦地挣扎呻吟,面上春胜,想来已经遭过他们的毒打,那群拦在附近的围子监学生正在义愤填膺地看着这幕,而拓跋景全当看不见似地,踩踏着对方的手掌,卫令甚至能听见指骨碎裂的声音。

少年丰秀的脸,愤恨地盯着他:“要杀要别,悉听尊便,你们这些蛮人到我们的地盘耀武扬威,当真无耻至极,反正我绝不会向你求饶,你要是也有血性,那就痛快地给我一刃,而不是在这里折辱我,我绝不受这样的气!”

“哦,好骨气!”拓跋景道,“我倒是给了你证明自己骨气的机会是罢,那好,我就成全你。”说罢他抬腿向地上那它嘶喊的少年抬腿重重地踹了过去,紧接着便是除了风雪之外死一般的寂静。

北戎那群子弟正在叫好,卫令过去将人翻过来,发现还有微弱的气息,沈寅皱眉走了过去,拉住卫令的手臂:“走,不要多管闲事!”

卫令挣开他的手,“多管闲事?看着自己的同胞被欺负,你就这样视而不见?”

拓跋景显然注意到这边的动静,缓缓踱步过来:“你谁啊?轮得到你来管我的事?”

卫令起身看着面前的男人,冷笑道:“欺负弱小算什么本事,听说你们北戎的男子自小擅长骑射,而你又自称骑射第一,是草原的勇士,那么与我比试一场如何?如果你赢了,我任凭你发落,如果你输了,就为你的行为道歉,并且永远不允许再踏入国子监半步。”众人的目光一时都落在眼前的少年身上,眼前少年身姿纤弱,连寻常男子的体格都比不上,更何况眼前高大挺拔的跋景呢?

众人惊怒,但此刻也不敢相信眼前这般瘦弱的少年可以与拓跋景一较高下,众人或惊或疑,但都无法违背内心的想法给她下赌注,看她的行头,此人似乎来自政国公府,出了事倒头怪罪的还不是他们学子的身上。

卫令却似察觉到他们的想法,冷眼睨着他们:“怎么着?都成了哑巴么?”她的目光似如冰展,说不上是鄙夷还是厌恶,那在冷雪中挺身的脊背却好似透出股自信,令人情不自禁地想要去信服,终于有人喊了:“跟他比!让他知道我们也不是任人欺负的!”

“对,小兄弟,你跟他比,若是不行的话我来跟他比,我们是人,又不是那牲畜,凭什么不能反抗!”

卫令挑了挑眉看向拓跋景,上一世她丧失记忆了,却从八岁起就在军禁台,成为一名暗卫,重来这世,她虽没有信心打过完颜政,但对付拓跋景却是绰绰有余的,如果他跟她比试,她能不会顺顺地将他赶出国子监。

沈寅抓住她道:“别多管闲事,你以为得罪了就跋代于你有什么好处,先不说你会不会被他打死,那之后你可还有安生日子可过?别到时候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我若怕死,今天就不会主动站出来,你既怕,就躲去一边。国公府背后是完颜政,他们最多拿我泄愤,你不用如此惊慌。”

卫令寒冽的神色令沈寅一怔,沈寅便再不说话了。

拓跋景自然没有拒绝:“成,如果你比战输了,就劝龙椅上的小皇帝向我跪张罢,不是政国公府么?劝劝应该也不是什么难题。”

“什么?”

有人怒道:“再怎么说那都是皇帝,跪你算怎么回事!”

“怎么,玩不起?”拓跋景笑起来:“那就说谈,我现在就将这个不知好与的人杀了。”说罢他抬腿要踏向地上奄奄一息的人的脑袋,卫令出声阻止他:“那就这样定了,还请世子先报。”

拓跋景笑起来,行至她的面前冷雪扑朔混着他身上淡淡的酒气,令她不自禁眉头微皱,他的目光带着杀意压抑着扑向她。一切没有任何预兆,他骤然抽出长刀,劲风扫雨般急速舞动,道道白光横距身前,便是泼水,也难入分毫瞬间就到了卫令的脖颈旁。

卫令俯身躲开的同时抽走他腰间的长刀,迅速格挡上去,噼哩啪啦的缠斗声中,带着阵阵积雪飞扬,两人缠斗地难解难分,但站在外面的人却看得清楚,拓跋景虽攻势迅猛,却不如对方灵巧敏捷,只听一声刺耳的划拉声,拓跋景连带着他手上的刀都被对方一脚踹出去跌摔在地少,可拓跋景不甘心,再以迅速之势提着刀向她刺来!

卫令动作之间眉眼已经全是霜雪,两颊冻得通红,可是却有种异于常人的美态。

拓跋景难得感受到焦躁,再睁开时更是狠厉一片,卫令的刀被拓跋景不要命的攻势蹦飞过去,肩膀她生受了他一脚!

左侧空隙没来得及收回,刀锋直劈向她的脸,卫令看向一边站着的人,没来得及看清他的脸,而是抬过他手上那把像牙骨做的折扇,打开后锋利的扇面如同刀锋,划破了他的脸。

他没有反应过来时,卫令收起扇面用扇柄击向他的肘弯,那扇柄撞在他的膝弯,她顺势时击撞在对方脸上,将人带翻在地!

接着抬脚勾起长剑拿在手中,指向拓跋景那张不甘心又微微错愕的那张脸。

胜负已定!

卫令的脸色极难看,他沉默地盯着眼前的人,年轻的面孔没有胜利的喜悦好似赢了他也并没有多光彩似的,哪怕她看上去面无表情,可依然能感受他对他的轻视与不屑,那点从心底追不消的幽怨吞在他的心底里沉了沉,像块石头似地压在心上。

“小世子说话可还算数?”她不留任何情面地问他。

周围的人都在欢呼,只有他身边的慕容伏伸出手将他扶起来,拓跋景颇为恼怒地瞪了卫令一眼,而后转身离开。

有人不满道:“这北戎的蛮子当真半点不可诺,当真是欺人太甚,想我晋朝如今倒是给北蛮子骑在头上,就觉得山中繁屈。”

有人及时地捂了他的嘴,眼神示意落在慕容伏的身上,慕容伏与其他北戎子弟还没有离开,卫令看向地上的少年也不打算计较什么,当下还是得尽快将少年送去医馆。

待有人将少年扶走,她才反应过来落在自己身上的那道视线,对上那双轻挑美艳的狐狸眼,他的龙瞳是纯正的黑瞳,说明他本人应该是中原与北戎血统生的估计是中原人,他生得清秀儒雅,看上去有如东公子般温润。

她反应过来看向手中的象牙扇,似乎自己抢的就是他的折扇,只不过如此今扇面染了血迹,有几处都已经折损断裂,她看向他:“此扇,我会赔。”

慕容伏似乎没有生气,而是看了她半晌:“不过一扇子,你倒是在不觉得阁下的身手有些熟悉,不知在哪里学的。”

“不入流的江湖蛮子而已。”卫令道,“就不说了,不过今日你们这番倒是让我对你们北戎的印象不太好,你们北戎平日里就是这般行事?”

慕容伏也不恼:“这事得分人,难道禁都里的人就全是好人么?有的北戎人也是好人,沈公子难道也有种族歧视?”

卫令道:“种族之隔不仅是发肤之间的隔阂,更是思想上的不同,几百年你们北戎被中原视为低贱的血脉,可人生来其实到底有什么不同?哪怕是中原内部也会将人分为三六九等,我没有看不起任何的血统,只是你们践踏了我的国家,难道还想我们对你们欢迎不成?此事我没有与你没有什么好说的,终究是立场不同。”

慕容伏道:“公子讲话总是凌厉,看来,您是有心与我划清界限,不过,这世间的事情来去都有缘分,估计您是来国子监报名的罢,以后我们可就是同窗了,还是要多多来往。”说罢抬腿离开,卫令看着手中的扇子却听对方道:“起码洗干净再还我。”

沈寅已经抬腿走在她前面,她后一步跟在他的后面,卫令看向沈寅寡淡却挺直的背,他在途中道:“如今的国子监已不同以往了,北戎权贵子弟入京来此处受教,他们在沈院,原来的学子在西院,但是因为中原学子们不愿与北戎蛮子共同学习,国子监这几年已经陆续走掉了近百名学子,这就是如今的状况,如今的北戎压在我们汉人的头上,你有侠肝义胆之心这当然很好,可是你的背后有时不仅仅是你个人,也不仅仅是国公府,而是代表着我们汉人,你要明白。”

卫令道:“那你呢?你刚才有没有想过出手?你是权衡利弊,你认为理智远胜于情感,你永远理智,但也自私,这点你无可否认对罢。

说实话,从前我从来没有想过与你成为一家人,但上天就是和我开了玩笑,或许有一天我们还会成为敌人,到那时候,我或许已经可以做到理智大于情感,我知道你了解你,但你不会了解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