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你拽什么拽 > 第2章 糖沁蜜心

你拽什么拽 第2章 糖沁蜜心

作者:树莓可可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28 06:12:50 来源:文学城

听着他哼起不成调的歌,忽然觉得,幸福就是这么简单——有个人陪你折腾甜点,陪你疯跑,陪你把平凡的日子过成诗。

夕阳西下,他们坐在田埂上分享最后一个草莓大福。季珩忽然从口袋里掏出个小盒子,打开是枚银戒指,内侧刻着两个小小的“瑜”字。“上次看到就想给你了,”他执起江瑜的手,轻轻套在他的无名指上,“不算什么贵重东西,但想让你戴着。”

江瑜的指尖微微颤抖,戒指的凉意混着季珩掌心的温度,熨帖得让人心头发酸。他没说话,只是凑过去,吻上季珩的唇,带着草莓奶油的甜。

远处的炊烟袅袅升起,归鸟掠过天际,油菜花在晚风中轻轻摇曳。他们的日常,没有轰轰烈烈,却在每一个相视的笑容里,每一次不经意的触碰中,酿成了最醇厚的甜。就像这枚戒指,不耀眼,却够温暖,能陪他们走过一个又一个春秋。

暮色漫过田埂时,两人踩着自行车往回走。车铃在晚风里叮铃作响,惊起几只停在草叶上的萤火虫,尾端的绿光忽明忽暗,像撒了把碎星子。

江瑜坐在后座,指尖缠着季珩的衣角,忽然想起什么:“下周张阿姨生日,我们回老巷子看看吧?”

“好啊,”季珩蹬着脚踏板,声音混着风声,“顺便把新做的草莓大福带给她尝尝,上次她总念叨想吃。”

江瑜嗯了声,往他背上贴得更紧。路过溪边时,季珩突然刹车,指着水里的倒影笑:“你看,我们像不像两只偷喝了蜜的熊?”

水面上,两人的影子依偎在一起,江瑜的鼻尖还沾着点奶油的白,季珩的发梢缠着片油菜花的黄。江瑜伸手去捞影子,指尖戳破水面的涟漪,把两人的轮廓搅成一团模糊的暖。

回到家时,月光已经爬上窗台。季珩去洗澡,江瑜坐在钢琴前,指尖划过琴键,忽然想给《我们的日常》加段新旋律——就用刚才车铃的调子,清脆又热闹,像他们此刻的心跳。

季珩擦着头发出来时,正撞见他对着乐谱笑,侧脸在月光里柔和得像块玉。“写什么呢?”他走过去,毛巾搭在江瑜肩上,替他擦着发梢的潮气。

“加了段车铃的声音,”江瑜仰头看他,眼里的光比月光还亮,“等弹给张阿姨听,她肯定喜欢。”

季珩低头吻了吻他的额头,毛巾上的皂角香混着发间的水汽,在鼻尖漫成一片温柔。“明天我们去买块蓝布,”他忽然说,“上次张阿姨说想要块新桌布,蓝底白花的那种,像她年轻时穿的旗袍。”

江瑜笑着点头,指尖在琴键上弹了个轻快的音符:“还要买两斤桂花糕,她总说现在的年轻人做不出当年的味道。”

夜深时,两人躺在床上,听着窗外的虫鸣。江瑜的脚勾着季珩的小腿,戒指在月光下闪着光。“季珩,”他忽然说,“你说我们老了,会不会也像张阿姨那样,坐在巷口的竹椅上,看年轻人打打闹闹?”

“会啊,”季珩的声音带着睡意,却清晰得很,“到时候我给你摇蒲扇,你给我弹跑调的《小星星》,就像现在这样。”

江瑜往他怀里缩了缩,嘴角弯起个浅浅的弧度。月光从窗帘的缝隙钻进来,在被单上投下细碎的光斑,像撒了把没吃完的草莓大福碎屑。

日子还长,他们的日常,就像这不断续写的乐谱,没有华丽的乐章,却在车铃声、虫鸣声、还有彼此的呼吸声里,藏着最安稳的韵脚。等老了那天,翻开这本写满岁月的谱子,每一个音符都会告诉你——原来最动人的,从来都是“我们”。

清晨的露水还挂在窗台上时,江瑜已经被季珩拽着往布料店跑。晨光里,季珩的白衬衫被风吹得鼓起来,手里攥着张纸条,上面是江瑜昨晚写的“蓝底白花,要够铺圆桌”,字迹被夜风洇得有点模糊,却透着认真。

布料店的老板娘是个卷发老太太,看见他们手里的纸条就笑:“是给巷口张老太买的吧?她上周刚来问过,说要等个懂行的年轻人来挑。”

季珩摸着布料上的缠枝莲纹,指尖划过冰凉的绸缎:“这个花色会不会太艳?”

江瑜凑过去,鼻尖几乎碰到布料:“不会,张阿姨穿旗袍时最爱戴玉镯子,配这个刚好。”他忽然想起什么,转头对老板娘说,“再剪块红布,要做个新的兔子布偶,挂老槐树上的那个该换了。”

季珩挑眉:“不是说丑兔子越旧越有味道吗?”

“那也得换身新衣服,”江瑜拿起红布往他怀里塞,“就像我们,也得给日子添点新花样。”

回老巷子的路上,两人提着布料和桂花糕,走得比平时慢。青石板路上的青苔还带着潮气,季珩忽然指着墙根的蒲公英:“你看,像不像你上次吹灭蜡烛时,飞起来的糖纸?”

江瑜弯腰吹散一团绒球,白色的小伞飘向巷口,落在张阿姨的竹椅下。张阿姨正眯着眼晒太阳,看见他们就拍着大腿笑:“可算来了!我昨晚还梦见小瑜弹钢琴,小珩在旁边抢糖吃呢。”

季珩把桌布铺在圆桌上,蓝底白花在阳光下晃眼,像把当年的月光铺在了桌上。江瑜拆开桂花糕的油纸,甜香瞬间漫开,张阿姨捏起一块放进嘴里,眼角的皱纹都舒展开:“就是这个味!当年小珩为了给你换这个,天天帮我扫门槛呢。”

季珩的耳尖红了红,江瑜却忽然想起那个暴雨天,季珩把伞往她这边倾,自己半边身子湿透,兜里却揣着块没化的桂花糕,说“给你留的,比糖甜”。

午后的阳光斜斜落在老槐树上,季珩踩着梯子摘丑兔子布偶,江瑜站在底下举着新红布,忽然喊:“等会儿!我要在耳朵上缝两颗玻璃珠,用你当年送我的弹珠。”

季珩低头时,阳光刚好落在江瑜发顶,他忽然觉得,所谓岁月,就是这样——老槐树还在,张阿姨的笑声还在,他们的手还牵在一起,只是当年的玻璃弹珠,变成了布偶耳朵上的光,当年偷偷藏的糖,变成了桌上分享的糕。

临走时,张阿姨往他们包里塞了袋新收的槐花:“回去蒸槐花糕吃,比桂花的更清口。”季珩接过布袋时,她忽然拽住江瑜的手,往他掌心塞了个东西,“这是当年小珩攒的糖纸,说要给你当嫁妆的,现在啊,该物归原主了。”

江瑜摊开手,是叠得整整齐齐的玻璃糖纸,阳光透过糖纸,在掌心投下细碎的彩光,像把少年时的心动,都裹成了透明的糖。

回程的路上,季珩牵着他的手,布袋里的槐花轻轻晃。江瑜忽然把糖纸往他口袋里塞:“你的嫁妆,该你收着。”

季珩笑着握紧他的手,掌心的温度烫得人心里发暖。巷口的风卷着槐花香扑过来,像在说:别急,日子还长,还有很多糖要一起吃,很多路要一起走呢。

槐花的清香一路跟着自行车飘回家。季珩把布袋挂在厨房挂钩上时,江瑜正趴在餐桌上,对着那叠糖纸发呆。阳光透过糖纸,在桌布上投下彩虹似的光斑,像撒了把被岁月珍藏的星星。

“在想什么?”季珩走过去,从背后圈住他的腰,下巴搁在他肩上。

江瑜指尖划过一张橘子味的糖纸,声音轻得像叹息:“那时候总觉得,能天天吃到糖就很幸福了。”

“现在呢?”

“现在啊,”江瑜转过身,鼻尖蹭过他的锁骨,“觉得有你就够了,比糖甜多了。”

季珩低笑,吻落在他发顶:“那今晚就蒸槐花糕,让你尝尝比糖还甜的幸福。”

揉面团的时候,江瑜故意往季珩脸上抹了把面粉,看着他鼻尖变白的样子笑得直不起腰。季珩没躲,反而伸手把他拉进怀里,让他也沾了满身面粉,像两只刚滚过雪地的小熊。

“幼稚鬼。”江瑜嗔道,却任由他搂着,指尖在他沾着面粉的下巴上画圈。

槐花糕蒸好时,暮色刚好漫进厨房。白胖的糕体上缀着碎槐花,甜香混着麦香,比记忆里的味道更清润。江瑜拿起一块递到季珩嘴边,看着他眼里的自己,忽然觉得,所谓圆满,就是把小时候的念想,变成如今触手可及的日常——当年偷偷藏的糖,现在能一起分着吃;当年远远看的人,现在能紧紧抱在怀里。

晚饭后,两人坐在阳台看星星。江瑜枕着季珩的腿,手里翻着那叠糖纸,忽然指着其中一张:“这个是你当年抢我的,说橘子味的最酸,适合我这种爱皱眉的人。”

季珩接过糖纸,对着光看了看:“那时候是怕你总吃甜的蛀牙,又找不到别的理由,只好抢你的。”他顿了顿,声音软下来,“后来每次看到橘子糖,都想起你鼓着腮帮子瞪我的样子,比糖还让人记挂。”

江瑜没说话,只是往他怀里缩了缩。晚风带着槐花的香,卷走了最后一丝热气,却卷不走两人交握的手,和手心里那叠被岁月熨帖得温热的糖纸。

夜深时,季珩忽然起身,把糖纸小心翼翼地收进铁盒里,和玻璃弹珠、照片、票根放在一起。“等我们老了,”他说,“就给孙子讲这些糖纸的故事,说爷爷当年为了抢奶奶的糖,费了多少心思。”

江瑜笑着捶他:“谁是奶奶?”

“你是。”季珩握住他的手,指尖划过他无名指上的戒指,“是我一辈子放在心尖上的人。”

月光从纱窗钻进来,落在铁盒上,映出里面层层叠叠的时光。日子还长,他们的日常,就像这不断增厚的铁盒,装着糖纸的甜,弹珠的亮,照片的暖,还有说不尽的彼此。等老了那天,打开铁盒,每一件旧物都会告诉你——原来最珍贵的,从来都是“一起”。

夜风吹动窗帘,带着槐花的清甜味儿溜进屋里。江瑜靠在床头翻乐谱,季珩洗完澡出来,发梢的水珠滴落在锁骨上,顺着线条滑进浴袍领口,看得江瑜指尖一顿,乐谱差点从膝盖滑下去。

“在看什么?”季珩走过来,捞过他手里的谱子放在一边,顺势将人圈进怀里。潮湿的水汽混着沐浴露的雪松味,像张温柔的网,把江瑜整个人裹了进去。

“没什么,”江瑜的耳朵贴在他胸口,听着沉稳的心跳声,声音有点发闷,“在想明天要不要把槐花糕给琴行的老板送点。”

季珩没接话,只是低头,鼻尖蹭过他的发旋。刚吹干的头发有点软,带着洗发水的泡沫香,和他身上惯有的琴键木质感混在一起,成了独属于江瑜的味道。他忽然偏过头,在那处发旋上轻轻吻了一下,像在品尝一块刚出炉的槐花糕,带着点松软的甜。

江瑜的身子僵了一下,随即放松下来,往他怀里蹭了蹭,把脸埋得更深:“干嘛呢?”

“尝尝,”季珩的声音从头顶传来,带着点笑意,“看是不是比槐花糕甜。”

他的吻慢慢往下移,落在光洁的额头,像落下一片轻软的羽毛;再到眉心,带着点试探的痒;最后停在眼角,那里还残留着白天笑出的细纹,被他用唇轻轻抚平。

江瑜忽然抬手,按住他的后颈,把人往自己这边带了带。四目相对时,能清晰地看见彼此眼底的光——像揉碎了的星光,又像融化的糖浆,稠稠的,带着化不开的暖意。他仰头,主动吻上季珩的唇。

没有急切的掠夺,只是唇瓣轻轻相贴,带着点潮湿的水汽,像两朵在晚风里相依的槐花。季珩的睫毛扫过他的脸颊,有点痒,江瑜忍不住微微张口,舌尖相触的瞬间,两人都顿了顿,像被电流窜过,又像琴弦被轻轻拨动,发出低哑的共鸣。

季珩的手臂收得更紧,将他牢牢圈在怀里,仿佛要将这许多年的空白都填补回来。他记得江瑜唇瓣的温度,记得他呼吸里的槐花甜,记得无数个夜晚梦里的触感,此刻终于变得真实可触。

吻渐渐深了些,带着点克制不住的急切,像要把彼此揉进骨血里。江瑜的指尖陷进季珩的发间,感受着他发梢的柔软,另一只手环住他的腰,把人往自己这边按得更紧。

直到两人都有些喘不过气,季珩才稍稍退开,额头抵着江瑜的,鼻尖相蹭,呼吸交织在一起。江瑜的唇瓣被吻得有点红,像熟透的草莓,看得季珩心头一动,又忍不住凑过去,在他唇角轻轻啄了一下。

“还甜吗?”江瑜的声音带着点微哑,眼角泛着水光。

“甜,”季珩的拇指擦过他泛红的唇角,声音低得像叹息,“比所有槐花糕加起来都甜。”

江瑜笑起来,眼角的细纹又跑了出来,被季珩用指腹一一熨平。窗外的风还在吹,槐花香漫了满室,像在为这温柔的亲吻伴奏。季珩重新将他拥入怀中,下巴抵着他的发顶,听着怀里人渐渐平稳的呼吸,忽然觉得,所谓岁月静好,不过就是此刻——有个人能让你卸下所有防备,在他怀里撒娇,和他分享一块槐花糕,再用一个绵长的吻,结束这平凡又珍贵的一天。

“睡吧,”他轻声说,吻落在江瑜的发顶,“明天还要去送槐花糕呢。”

江瑜“嗯”了一声,往他怀里缩了缩,找了个舒服的姿势,很快就伴着他的心跳声,沉沉睡去。季珩低头看着怀中人恬静的睡颜,唇角弯起个温柔的弧度,在他额头印下最后一个晚安吻。

夜色渐深,月光透过窗帘的缝隙,在两人交叠的身影上投下一片温柔的光斑。铁盒里的糖纸在月光下泛着微光,像在为这安稳的相拥,轻轻打着节拍。

清晨的阳光刚爬上窗台,江瑜就被一阵窸窸窣窣的动静弄醒了。他眯着眼转头,看见季珩正蹲在床边,手里拿着支口红——是上次逛街时江瑜觉得颜色好看随手买的,还没拆封。

“你拿这个干嘛?”江瑜的声音带着刚醒的沙哑,像只没睡醒的猫。

季珩抬头,眼里闪着点促狭的光:“昨天看了个教程,说可以在鸡蛋上画画。”他举起手里的白煮蛋,蛋壳上已经歪歪扭扭画了个笑脸,“给你的早餐加点花样。”

江瑜被他逗笑,坐起身时头发乱糟糟的,像团蒲公英。“画得真丑,”他嘴上嫌弃,却伸手把鸡蛋接过来,小心翼翼地放在床头柜上,“比我当年缝的兔子还丑。”

季珩笑着凑过去,在他乱糟糟的发顶上亲了一下:“丑才好认,就像我们俩,一看就是一对。”

早餐桌上,江瑜戳着鸡蛋上的笑脸,忽然想起什么:“今天下午有场室内乐演出,票我买好了。”他从抽屉里摸出两张票,递一张给季珩,“有你喜欢的大提琴独奏。”

季珩接过票,指尖划过票面的烫金字体:“那得穿正式点?”他挑眉看江瑜,“上次你买的那条灰西装裤,我还没见过你穿。”

“才不穿,”江瑜舀了勺粥,眼睛弯成月牙,“要穿你买的那件白衬衫,你说过我穿好看的。”

午后的阳光透过音乐厅的彩绘玻璃,在地板上投下斑斓的光斑。季珩坐在江瑜左边,指尖悄悄勾住他的手指。大提琴声响起时,低沉的旋律像流水漫过心尖,江瑜忽然转头,看见季珩的侧脸在光影里格外柔和,睫毛投下浅浅的阴影。

他想起很多年前,季珩在花房里拉手风琴的样子,也是这样专注,眼里藏着光。一曲终了,掌声雷动时,季珩低头,在他耳边轻声说:“等回去,我教你拉大提琴吧。”

“不要,”江瑜的声音混在掌声里,带着点笑意,“太重了,我抱不动。还是你拉给我听就好。”

走出音乐厅时,夕阳正把天空染成蜂蜜色。季珩牵着江瑜的手,沿着街边的梧桐树荫慢慢走。有卖棉花糖的小贩经过,江瑜忽然停下脚步,眼睛亮晶晶的:“要那个粉色的。”

季珩买了两支棉花糖,递一支给江瑜。粉色的糖丝在夕阳下泛着光,江瑜咬了一大口,糖渣沾在嘴角,像只偷糖吃的小松鼠。季珩凑过去,用舌尖轻轻舔掉那点糖渣,尝到满口的甜。

江瑜的脸颊瞬间红了,拍了他一下:“有人看着呢。”

“看就看,”季珩笑着把他往怀里带了带,声音里满是宠溺,“我亲我自己的人,他们管不着。”

回家的路上,两人手里的棉花糖渐渐化了,黏在指尖,像扯不断的糖丝。江瑜看着季珩指尖的粉色糖渍,忽然想起他们第一次在海边婚礼上交换的戒指,也是这样,在阳光下闪着温柔的光。

“季珩,”他忽然说,“我们好像越来越像小孩了。”

“不好吗?”季珩低头,在他发顶亲了一下,“在你面前,我永远想做个能撒娇的小孩。”

晚风里带着烤面包的香气,两人牵着手走在回家的路上,影子被夕阳拉得老长,像两只交颈的天鹅。或许最好的爱情,就是这样——能在彼此面前卸下所有伪装,一起吃棉花糖,一起看音乐会,一起把平凡的日子,过成甜得发腻的童话。

到家时,江瑜的指尖还沾着棉花糖的甜。季珩拉着他去洗手,水流过交握的指尖时,江瑜忽然抬头,在他唇角轻轻啄了一下,尝到满口的糖香。

“今天的棉花糖,”他笑着说,“比所有槐花糕都甜。”

季珩低笑,反手关了水龙头,把他按在洗手台上亲了个够。镜子里,两个身影紧紧相依,像要把这一整天的甜,都揉进这个绵长的吻里。窗外的夕阳渐渐沉下去,给房间镀上了层温柔的金边,像在为这平凡又甜蜜的一天,画上圆满的句号。

《日常》1

清晨六点半,窗帘缝里漏进的第一缕阳光刚落在江瑜眼睫上,季珩就醒了。他侧身看着身边人睡得泛红的脸颊,呼吸轻得像羽毛,额前几缕碎发随着呼吸微微颤动。昨晚江瑜改乐谱到深夜,眼下泛着淡淡的青,季珩伸手,用指腹轻轻抚平他蹙着的眉峰,动作轻得怕惊扰了梦境。

蹑手蹑脚地起身洗漱,厨房很快飘起白粥的香气。季珩盛出一碗晾着,又煎了两只溏心蛋——蛋白边缘焦脆,蛋黄戳破时会流心,是江瑜最爱的样子。七点刚过,他端着温水走进卧室,坐在床边轻轻碰了碰江瑜的脸颊:“该起了,再不起粥要凉了。”

江瑜哼唧着翻了个身,把脸埋进枕头里,声音闷得像只躲在棉花里的猫:“再睡五分钟……”

季珩低笑,俯身在他后颈亲了口,温热的气息拂过皮肤:“五分钟后粥就凉了,还有你爱吃的溏心蛋,再不起我全吃了。”

“别……”江瑜猛地睁开眼,头发乱糟糟地支棱着,像只炸毛的小兽,“我的蛋!”

早餐桌上,季珩把剥好的虾仁一个个放进江瑜碗里。江瑜嘴里塞着蛋,含糊不清地说:“下午约了去看画展,你记得穿那件灰衬衫,衬得你眼睛特别亮。”

“好。”季珩替他擦了擦嘴角的蛋黄,“你的画板我也收拾好了,放在玄关了。”江瑜总爱在看展时随手画几笔速写,季珩永远记得在他的画板里多塞两支削好的铅笔。

画展场馆里人不多,阳光透过高大的玻璃窗,在地板上投下格子状的光斑。江瑜站在一幅印象派画作前看得入神,指尖无意识地在画板上勾勒光影。季珩站在他身后半步远,目光落在他握着铅笔的手上——指节分明,因为常年弹琴带着薄茧,此刻却灵活得像在跳舞。

“这里的笔触,”江瑜忽然回头,眼里闪着光,“像不像你做的焦糖布丁?边缘有点焦,又透着暖黄。”

季珩顺着他的目光看去,随即笑了:“等回家给你做。”他伸手,把江瑜被风吹乱的一缕头发别到耳后,指尖不经意擦过耳垂,看到那片皮肤悄悄泛起粉红。

傍晚回家路过花店,江瑜被门口的向日葵吸引,蹲在花桶边选了半天,抱回一大束。季珩接过花束时,指尖碰到他沾了点泥土的手指,带着青草的潮气。“插在客厅的大花瓶里正好,”江瑜说,“明天早上醒来看见,心情肯定好。”

晚餐是江瑜爱吃的番茄炖牛腩,季珩炖了三个小时,肉烂得一抿就化。江瑜吃了两碗饭,捧着肚子靠在沙发上,像只满足的仓鼠。季珩收拾完碗筷出来,看见他歪在沙发上打盹,怀里还抱着那束向日葵,花瓣蹭着脸颊。

他走过去,小心翼翼地把花束移到茶几上,俯身将人打横抱起。江瑜在他怀里动了动,迷迷糊糊地勾住他的脖子,把脸埋进他颈窝,声音软得发黏:“洗了澡再睡……”

“嗯,先抱你去洗漱。”季珩的声音放得极柔,像怕震碎了怀里的人。

浴室里水汽氤氲,季珩调好水温才把江瑜放下来。江瑜靠着瓷砖闭着眼,任由季珩替他擦头发、抹沐浴露,偶尔哼唧两声表示抗议,却乖乖不动。泡沫沾到鼻尖时,他打了个喷嚏,逗得季珩低笑出声,用温热的毛巾替他擦干净脸。

躺到床上时,江瑜已经清醒了些,抱着季珩的腰,把腿搭在他身上,像只树袋熊。“今天那幅画,”他蹭了蹭季珩的胸口,“画家说光影是有记忆的,你信吗?”

“信。”季珩吻了吻他的发顶,“就像我们早上喝的粥,中午看的画,晚上你掉在衬衫上的牛腩汁,都是我们的光影记忆。”

江瑜笑起来,指尖在他胸口画圈:“那要把这些记忆都存起来,老了拿出来看。”

“好。”季珩收紧手臂,把他抱得更紧,“存一辈子。”

窗外的月光爬上床沿,落在两人交握的手上。江瑜的呼吸渐渐平稳,季珩听着怀里人均匀的呼吸声,低头在他额间印下一个轻吻。

“晚安,我的光影收藏家。”

夜色渐深,房间里只剩下彼此的心跳声,像一首温柔的催眠曲,裹着满室的向日葵香,把这平凡的一天,酿成了甜得化不开的蜜。

《日常》2

清晨的阳光刚漫过窗帘边,季珩就醒了。身侧的江瑜还陷在梦里,眉头却轻轻蹙着,大概又梦到了没改完的乐谱。季珩伸手,用指腹一点点抚平那道褶皱,指尖划过他柔软的发梢——昨晚临睡前江瑜说要早起练琴,结果对着琴谱熬到后半夜,头发揉得像团乱糟糟的云。

“小懒虫,该起了。”季珩的声音比羽毛还轻,在江瑜耳边蹭了蹭。江瑜哼唧着往被子里缩,像只耍赖的猫,把脸埋进枕头里闷出句:“不要……”

季珩低笑,干脆掀开被子一角,伸手进去挠他的腰侧。江瑜痒得猛地弹起来,眼睛还没睁开,先咧开嘴笑,伸手去推他:“别闹……”

“再不起,你念叨了三天的草莓松饼要糊了。”季珩边说边起身,套上围裙进了厨房。煎锅滋滋响着,他把搅好的面糊舀进去,火调得极小,怕烤出一点焦边——江瑜不爱吃带糊味的东西,说像小时候被爷爷烟袋锅烫过的烤红薯。

松饼刚出锅,就听见卧室里传来“咚”的一声,接着是江瑜气鼓鼓的抱怨:“凳子又欺负我!”季珩端着盘子跑过去,看见江瑜正扶着墙站着,拖鞋一只在脚边,一只甩到了床底下,膝盖红了一小块。

“怎么回事?”他放下盘子就蹲下去,拿手帕沾了温水给他敷膝盖,指腹轻轻揉着,“不是让你穿拖鞋吗?”

“它自己滑的!”江瑜跺了下脚,头发乱糟糟地支棱着,“我要吃两个松饼,补偿我。”

“好,给你三个。”季珩憋着笑,替他把拖鞋找回来套好,又弯腰把人打横抱到餐桌旁,“坐好,不许再乱动。”

松饼上淋了厚厚的草莓酱,季珩还在旁边摆了颗剥好的荔枝,晶莹的果肉颤巍巍的。江瑜叉起松饼咬了一大口,果酱沾在嘴角,像只偷吃东西的小松鼠。季珩抽了张纸巾,一点点替他擦干净,指尖碰到他温热的脸颊时,江瑜忽然张嘴,轻轻咬了下他的手指。

“甜吗?”江瑜眼睛亮晶晶的。

“甜。”季珩捏了捏他的脸,“但没你甜。”

下午江瑜坐在地毯上拼乐高,阳光透过落地窗洒在他背上,勾勒出一圈软乎乎的金边。季珩端着切好的芒果走过去,看见他对着说明书皱着眉,手里的零件半天安不上去,鼻尖都快贴到积木上了。

“哪步卡壳了?”季珩在他身边坐下,把芒果块递到他嘴边。江瑜张嘴咬住,含糊地指了指图纸:“这里,总觉得反了。”

季珩接过零件看了看,果然是方向弄反了。他没直接上手,只是握住江瑜的手,引导着他把零件转了个方向,轻轻一按就卡进去了。“你看,这样就好了。”

江瑜眼睛一亮,像得到了糖果的孩子,凑过来在他脸上亲了口:“季珩你好厉害!”

夕阳斜斜照进来时,江瑜抱着拼到一半的乐高打盹,头歪在季珩腿上,呼吸均匀得像微风拂过湖面。季珩拿了条薄毯盖在他身上,指尖替他把额前的碎发别到耳后。茶几上摆着江瑜喝了一半的牛奶,杯沿还留着个浅浅的唇印,旁边是他啃了一半的苹果,果肉氧化得有点黄。

季珩拿起苹果,用小刀仔细削掉氧化的部分,切成小块放进碗里,撒了点江瑜爱吃的肉桂粉。等江瑜醒了,迷迷糊糊坐起来,他就端到嘴边,一块一块喂给他吃。

“唔……”江瑜嚼着苹果,眼睛半睁半闭,像只刚睡醒的小兔子,“季珩,我想喝牛奶。”

季珩起身去热牛奶,回来时手里还拿着根吸管——江瑜说用吸管喝牛奶不会沾到嘴角,不用他费劲擦。他把吸管插进杯里,递到江瑜嘴边,看着他抱着杯子吸得一脸满足,喉结轻轻滚动,像只被喂饱的小兽。

晚上江瑜说要写歌,趴在钢琴上写了两行就蔫了,转头可怜巴巴地看季珩:“手腕酸。”季珩走过去,坐在琴凳上把他圈进怀里,拿过笔替他写。江瑜的头靠在他肩上,嘴里碎碎念着音符,偶尔伸手在琴键上敲两下,错了就吐吐舌头,让季珩擦掉重写。

“这样是不是不对?”江瑜指着一个音符问。季珩低头,鼻尖蹭到他的发顶,轻声说:“没关系,我们慢慢试。”

夜深了,季珩抱着打哈欠的江瑜去洗漱。挤好牙膏的牙刷递到手里,水温调好的毛巾搭在肩上,连漱口杯都端到了嘴边。江瑜迷迷糊糊地刷牙,泡沫沾到下巴上,季珩就用指腹替他擦掉,换来他含着牙刷的“唔唔”声,像在撒娇。

躺在床上时,江瑜往季珩怀里钻了钻,小腿搭在他腿上,像只找到了温暖窝的猫。“季珩,”他闷闷地说,“今天的松饼好好吃。”

“明天给你做巧克力的。”季珩拍着他的背,像哄小孩睡觉。

“还要加棉花糖。”

“好,加棉花糖。”

“要最大颗的那种。”

“嗯,最大颗的。”

季珩听着怀里人渐渐平稳的呼吸,低头在他发顶印了个吻。月光从窗帘缝里溜进来,照在江瑜恬静的脸上,睫毛长长的,像停着只小憩的蝶。

他忽然想起江瑜昨天说的话,说小时候生病,妈妈会把药片碾碎混在蜂蜜里喂他,说那是“魔法糖浆”。现在季珩才懂,所谓魔法,不过是有人把你的喜好记在心上,把你的小任性当成宝贝,在琐碎的日子里,一点点把平凡过成了被捧在手心里的甜。

江瑜半夜翻了个身,迷迷糊糊往季珩怀里蹭了蹭,嘟囔着说渴。季珩没睁眼,凭着感觉摸黑端过床头的水杯,试了试水温——是睡前晾好的温水,不烫不凉刚好入口。他扶着江瑜的后颈把人稍稍抬起,杯沿凑到他嘴边,看着他闭着眼咕咚咕咚喝了大半杯,嘴角沾了点水珠。

“蹭我脸上了。”季珩笑着用指尖抹掉那点水迹,江瑜没醒,只是咂咂嘴,往他怀里缩得更紧,像只怕冷的小兽。季珩低头看了看怀中人,睫毛在月光下投出浅浅的阴影,忍不住在他额头轻轻亲了一下,才重新调整姿势,让两人都躺得更舒服些。

天刚亮时,江瑜被窗外的鸟叫声吵得皱眉,季珩伸手替他捂住耳朵,另一只手轻拍着他的背,哼起不成调的摇篮曲——还是小时候听奶奶哼过的调子,没想到现在派上了用场。江瑜果然安静下来,呼吸重新变得绵长,眉头也舒展了。

等江瑜彻底醒透,季珩已经把早餐摆上桌了。今天是小米粥配溏心蛋,蛋是江瑜喜欢的流心款,用小勺轻轻一戳,橙黄的蛋黄就慢悠悠地淌进粥里。江瑜拿起勺子搅了搅,忽然抬头看季珩:“你怎么知道我今天想喝小米粥?”

“猜的,”季珩坐在对面,给自己剥着鸡蛋,“昨天你看食谱时盯着小米粥那页看了三秒。”

江瑜愣了愣,自己都没注意到这个细节,忍不住笑了:“你观察得真仔细。”

“那是,”季珩挑眉,把剥好的鸡蛋递过去,“不然怎么照顾好我们江大作曲家。”

上午江瑜要去工作室改乐谱,季珩开车送他。等红灯时,江瑜忽然指着路边的糖葫芦说想吃,季珩二话不说,在绿灯亮起前冲下去买了两串,回来时鼻尖冻得红红的,把裹着糖衣的山楂递到江瑜嘴边:“快吃,还没化。”

江瑜咬了一颗,糖衣脆得咔嚓响,酸里裹着甜。他看着季珩冻得发红的耳朵,伸手替他捂了捂:“傻不傻,等会儿再买也行啊。”

“怕等会儿卖完了,”季珩握住他的手,往自己掌心拢了拢,“你昨天就盯着人家的糖葫芦看了,我记着呢。”

改完乐谱出来,江瑜说想散步回家。两人沿着街边慢慢走,路过一家手工皮具店,江瑜在橱窗里盯着一个棕色的笔记本看了半天。季珩没作声,等江瑜转身继续往前走时,他悄悄折回去,把笔记本买了下来,藏在身后。

快到家时,季珩忽然把笔记本递到江瑜面前:“给你的,看你喜欢。”

江瑜惊喜地接过来,翻开第一页,发现季珩用钢笔写了一行字:“愿你的每段旋律,都能落在喜欢的纸上。”字迹挺拔,带着温度。他抬头看季珩,眼里亮闪闪的:“你怎么又偷偷买东西?”

“因为看你喜欢啊,”季珩揉了揉他的头发,“喜欢就该拥有,哪那么多道理。”

晚饭是江瑜下厨,说要露一手。结果炒青菜时油溅到了手,他“嘶”了一声,季珩立马冲过来,拉着他往水龙头底下冲,边冲边念叨:“说了让你别动锅铲,偏不听,烫到了吧?”语气里带着点责备,手上的动作却轻柔得很,冲完又翻出烫伤膏,小心翼翼地抹在发红的地方。

江瑜看着他认真的侧脸,忽然笑了:“季珩,你好像我爸啊。”

季珩手一顿,抬头瞪他:“没大没小,我明明是你老公。”

“是是是,老公,”江瑜凑过去亲了亲他的脸颊,“那今晚洗碗归你了。”

“早就是我的活了,”季珩无奈又宠溺地笑了,“快去沙发上坐着,别乱动,等着吃现成的。”

夜深人静时,两人窝在沙发上看老电影。江瑜枕着季珩的腿,脚搭在沙发扶手上,季珩一边给他剥橘子,一边顺着他的头发。电影放到感人处,江瑜吸了吸鼻子,季珩赶紧递过纸巾,还不忘调侃:“又哭了?上次看这个不是说再也不哭了吗?”

江瑜捶了他一下,把脸埋进他怀里:“就哭,你管得着吗?”

“管不着,”季珩笑着搂住他,“你哭你的,我给你剥橘子。”

窗外的月光悄悄爬进来,落在两人交握的手上,橘瓣的甜香混着淡淡的洗衣液味道,在空气里慢慢漾开,像一首没写完的温柔小调。

《日常》3

清晨的阳光透过窗帘缝隙,在地板上投下一道细长的光斑。江瑜翻了个身,伸手摸向身边,却扑了个空。他迷迷糊糊睁开眼,看见季珩正站在窗边打电话,声音压得很低,似乎在说工作上的事。

“醒了?”季珩挂了电话,转身冲他笑了笑,“锅里温着粥,快去洗漱。”

江瑜慢吞吞地坐起来,头发乱糟糟地支棱着,像只刚睡醒的鸟。他看着季珩忙碌的背影,忽然觉得这样的早晨很安心——有冒着热气的粥,有阳光,还有身边这个人。

吃早餐时,季珩忽然从口袋里掏出个小盒子:“差点忘了,给你的。”

江瑜打开一看,是支润唇膏,草莓味的,膏体透着淡淡的粉色。“昨天看你嘴唇干得起皮了。”季珩挠了挠头,有点不好意思,“就随便买的。”

江瑜捏着那支唇膏,心里甜丝丝的,像含了颗糖。他拧开盖子,对着镜子轻轻抹了点,嘴唇瞬间润了不少,带着点清甜的草莓香。“很好闻,”他转过身,冲季珩笑,“谢谢你。”

“谢什么,”季珩避开他的目光,低头喝粥,耳根却悄悄红了,“快吃吧,粥要凉了。”

上午季珩要去公司,江瑜则打算在家整理乐谱。临出门前,季珩忽然想起什么,折回来在他额头亲了一下:“乖乖在家,等我回来。”

江瑜的脸“腾”地红了,点了点头,看着他带上门才敢抬手摸自己的额头,指尖还残留着他的温度。

整理乐谱时,江瑜发现上次买的笔记本还没开封。他拿出来翻开,第一页季珩写的字在阳光下泛着墨香。他忽然来了灵感,拿起笔在旁边写下一段旋律,音符跳跃在纸上,像此刻雀跃的心情。

写累了,他就窝在沙发上看书,阳光透过窗户落在书页上,暖融融的。偶尔抬头看看墙上的时钟,算着季珩回来的时间,心里像揣了只小兔子,扑通扑通跳个不停。

季珩回来时,手里提着个纸袋,里面是江瑜念叨了好几天的那家老字号糕点。“排队买的,热乎着呢。”他把纸袋递过来,额头上还带着薄汗。

江瑜赶紧接过,拿出一块塞进他嘴里:“快尝尝,看有没有凉。”

糕点的甜香在嘴里化开,混着两人的笑声,漫了一屋子。

傍晚,两人去附近的公园散步。夕阳把天空染成橘红色,有老人在打太极,有小孩在追跑打闹,还有情侣坐在长椅上依偎着说话。季珩牵着江瑜的手,慢慢走着,脚步踩着落叶发出沙沙的响。

“你看那棵树,”江瑜指着不远处的老槐树,“像不像我家院子里那棵?”

季珩抬头看了看:“有点像。不过没那棵粗,你小时候总爬的那棵,树干都被你磨光滑了。”

“哪有,”江瑜脸红了,“我才没总爬。”

“还说没有,”季珩笑着捏了捏他的脸,“有次摔下来,哭着喊‘再也不爬树了’,结果第二天又爬上去掏鸟窝。”

江瑜被他说得不好意思,挣开他的手往前跑:“不许说了!”

季珩在后面追,两人在夕阳下跑着、闹着,笑声惊飞了树上的麻雀。跑累了,就坐在长椅上喘气,江瑜靠在季珩肩上,看着天边的晚霞一点点沉下去,心里平静又温暖。

“季珩,”江瑜忽然开口,声音轻轻的,“这样真好。”

“什么真好?”

“这样啊,”江瑜比划着,“有你,有家,有粥喝,有歌写……都很好。”

季珩握紧他的手,指尖传来他的温度:“以后都会这样的。”

回家的路上,路过一家花店,江瑜停下脚步,看着橱窗里的向日葵。“想要?”季珩问。

他点了点头:“想放在客厅里,看着亮堂。”

季珩买了一大束,递到他怀里。向日葵的花盘很大,金黄色的花瓣在路灯下闪着光,像小太阳。江瑜抱着花,走在季珩身边,觉得心里也亮堂堂的。

回到家,江瑜找了个大花瓶,把向日葵插进去,摆在客厅最显眼的位置。客厅一下子亮堂了许多,连空气里都带着阳光的味道。

季珩在厨房做饭,油烟机嗡嗡地响,传来切菜的声音。江瑜靠在厨房门口,看着他忙碌的背影,忽然觉得,这就是他想要的生活——平凡,琐碎,却满是烟火气的温暖。

晚饭是两菜一汤,都是江瑜爱吃的。季珩的手艺越来越好了,红烧排骨炖得软烂,汤汁浓郁,江瑜吃了满满一大碗饭,撑得直摸肚子。

“撑死我了,”他靠在椅背上,满足地叹气,“季珩,你是不是偷偷报了厨师班?”

季珩收拾着碗筷,笑着说:“为了喂饱你,自学成才。”

晚上,两人窝在沙发上看电视。江瑜把头枕在季珩腿上,手里拿着本书,却没看几页,眼皮就开始打架。季珩轻轻揉着他的头发,动作温柔得像在抚摸易碎的珍宝。

“困了就去睡。”他说。

江瑜摇摇头,往他怀里缩了缩:“不,就这样待着。”

电视里的声音渐渐模糊,江瑜的呼吸变得均匀。季珩低头看他,睡着的样子很乖,长长的睫毛在眼下投出浅浅的阴影。他小心地把人抱起来,往卧室走,脚步轻得像怕惊醒了月光。

把江瑜放在床上,盖好被子,季珩坐在床边看了他一会儿,在他额头轻轻印下一个吻。“晚安。”他低声说。

窗外的月光透过薄纱窗帘,在地板上洒下一片温柔的白。客厅里的向日葵静静地立着,花盘朝着月亮的方向,像在守护着这一室的安稳与甜。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着,像缓缓流淌的河,没有惊涛骇浪,却有着细水长流的温暖。季珩会记得江瑜不爱吃香菜,每次做饭都仔细挑出来;江瑜会记得季珩胃不好,冰箱里总备着温热的牛奶。

他们会为了看哪部电影争执,最后石头剪刀布决定;会在周末一起打扫卫生,拿着拖把追来追去,把家里弄得更乱;会在睡前分享一天的趣事,说着说着就笑出声,直到睡意漫上来。

江瑜的乐谱本写满了一页又一页,上面不仅有旋律,还有季珩写的便签,有时候是“今天的排骨很好吃”,有时候是“别熬夜,早点睡”,字迹笨拙,却透着认真。

季珩的公文包里,永远放着一支草莓味的润唇膏,是江瑜硬塞给他的,说“你嘴唇也干”。他嘴上说着“大男人用这个干嘛”,却每天都记得涂。

有天晚上,江瑜忽然问:“季珩,你说我们会一直这样吗?”

季珩把他搂得更紧:“当然,一直这样,到老。”

江瑜抬头看他,眼里闪着光:“拉钩。”

季珩笑着伸出手,勾住他的手指:“拉钩,上吊,一百年,不许变。”

窗外的星星亮得很,像撒了一地的钻石。客厅里的向日葵虽然谢了,却结了饱满的种子,江瑜把它们收起来,说等明年春天,种满整个院子。

他知道,那些种子会像他们的日子一样,在阳光雨露里,慢慢发芽,长大,开出一片灿烂的金黄。而他和季珩,会牵着彼此的手,一直走下去,把这平凡的日子,过成一首写不完的甜歌。

清晨的阳光刚漫过床头,季珩就被怀里轻轻的动静弄醒了。江瑜还没睁眼,睫毛像小扇子似的轻轻颤着,往他怀里又蹭了蹭,鼻音带着刚睡醒的黏糊:“季珩……”

“醒了,宝宝?”季珩的声音带着清晨特有的沙哑,低头在他发顶印了个吻,指尖顺着他的腰线轻轻滑过,“再睡会儿?今天周末,不用起早。”

江瑜闭着眼摇头,往他颈窝里钻,呼吸热乎乎地扑在皮肤上:“不嘛,饿了……”

“饿了啊?”季珩低笑,捏了捏他软乎乎的脸颊,“等着,给我们宝宝做早餐去。”

等季珩把煎蛋和牛奶端上桌,江瑜才慢吞吞地从床上爬起来,头发乱糟糟地翘着。季珩看他晃悠到餐桌旁,伸手把人捞进怀里,下巴搁在他肩窝:“怎么跟没骨头似的?宝宝,站直了吃饭。”

江瑜往他身上赖:“就不,就要靠着你。”

“好好好,靠着。”季珩无奈又宠溺,拿起勺子舀了点粥递到他嘴边,“啊——”

江瑜张嘴接住,含混不清地说:“季珩,你做的粥好嫩。”

“我们宝宝爱吃就好。”季珩笑着擦了擦他嘴角的酱汁,指尖碰到他的皮肤,两人都顿了一下,空气里仿佛飘着甜甜的泡泡。

下午江瑜在书房写乐谱,季珩端着切好的水果进来,看见他皱着眉跟音符较劲,走过去从后面圈住他的腰,下巴抵着他发顶:“宝宝,跟谁置气呢?”

江瑜把笔一扔,转身抱住他的腰:“写不出来嘛……”

“不急,”季珩捡起笔,在他手背上亲了一下,“我们宝宝这么厉害,肯定能写出来的。先吃点草莓,甜丝丝的,灵感就来了。”

傍晚去散步,江瑜看到卖糖画的,眼睛都亮了。季珩笑着掏钱买了个小兔子的,递到他嘴边:“给我们宝宝的。”

江瑜咬了一口,糖渣沾在嘴角,季珩凑过去用舌尖轻轻舔掉,惹得江瑜红了脸,在他胳膊上捶了一下:“干嘛呢,有人看着呢!”

“看就看,”季珩握住他的手,十指相扣,“我疼我家宝宝,怎么了?”

路灯把两人的影子拉得很长,江瑜看着交握的手,又看了看季珩眼里的笑意,心里甜得像被糖水泡过。原来幸福就是这样啊,藏在每一个“甜腻”的称呼里,藏在每一次不经意的触碰里,藏在日复一日的温暖里。

《竹马》if

江瑜蹲在老槐树下捡槐米,够不着高处的枝桠,踮着脚蹦了好几下,鞋跟都蹭掉了一块。季珩拎着书包从后面走过来,无奈地叹口气,把他往旁边一拉“祖宗,说了多少次别蹦,摔着怎么办?”

他放下书包,三两下爬上树,坐在粗壮的树杈上,伸手够最密的那簇槐米。江瑜在树下仰着头看,阳光透过叶隙落在季珩侧脸,绒毛都看得清清楚楚。“季珩,够那串最大的!”

“知道了,小馋猫。”季珩把捋下来的槐米塞进随身带的小布袋里,时不时低头看一眼树下,“站远点,别被虫子砸到。”

回家路上,江瑜捏着布袋里的槐米,献宝似的给季珩看:“够做两罐槐米糖了!”季珩拎着他的书包,另一只手牵着他的手腕——怕他又像小时候那样,走着走着就被路边的野花勾走,摔进泥坑里。“晚上让阿姨煮槐花粥,给你多放两勺糖。”

初中时江瑜发水痘,浑身痒得直哭。季珩放学就往他家跑,隔着窗户递作业,顺便把自己的笔记工工整整抄一份给他。“这道题你肯定不会,我标了重点,看不懂明天我再给你讲。”江瑜隔着玻璃瞪他:“季珩你是不是盼我不会?”季珩笑,把一个密封袋从窗户缝塞进去,“给你带了绿豆糕,止痒的。”

高中江瑜打球崴了脚,季珩背着他爬三楼教室,一天三趟,背了半个月。江瑜趴在他背上,闻着他校服上淡淡的皂角香,嘟囔:“季珩,你是不是上辈子欠我的?”季珩脚步没停,声音稳稳的:“可能吧,不然怎么从小就被你黏着,甩都甩不掉。”

大学填报志愿,江瑜拿着志愿表磨磨蹭蹭,季珩把自己的表拍在他面前——一模一样的学校,一模一样的专业。“你怎么也报这个?”江瑜眼睛瞪得溜圆。季珩弹了下他的额头:“不然谁给你占座,谁给你带早饭,谁在你又忘带钥匙时给你开门?”

工作后江瑜加班到半夜,一出公司就看见季珩靠在车边抽烟。看见他出来,掐了烟迎上来,自然地接过他的包:“等半小时了,肚子饿不饿?给你带了热粥。”江瑜打了个哈欠,往他身上靠:“季珩,我脚疼。”季珩弯腰,“上来,背你。”

这么多年,江瑜早就习惯了回头就有季珩,习惯了他的照顾,习惯了他的兜底,习惯了他看自己时眼里那点无奈又纵容的笑意。就像老槐树习惯了年年春天开槐花,就像槐米糖永远带着那点甜,季珩照顾他,也早就成了刻在骨子里的习惯,改不了,也不想改。

深秋的周末,江瑜窝在沙发上翻旧相册,指尖停在一张泛黄的照片上——七岁的他举着半块融化的冰棍,嘴角糊着巧克力酱,身后的季珩正拿着手帕追他,脸上是少年人特有的无奈。

“你看你那时候,”江瑜戳着照片里的季珩,“跟个小老头似的,总爱管我。”

季珩端着刚温好的牛奶走过来,自然地把杯子塞进他手里,视线落在照片上时软了下来:“不然呢?让你把冰棍滴满新校服?还是看着你爬上两米高的院墙掏鸟窝?”

他伸手,指尖划过照片里江瑜露出的小肚皮——那天江瑜非要学人家光膀子,结果冻得打喷嚏,是季珩把自己的外套脱下来给他裹上,自己穿着单衣挨了顿骂。

“小时候你总爱跟在我屁股后面,”季珩挨着他坐下,拿过相册翻到后一页,是两人初中运动会的合影,江瑜冲线时摔了个狗吃屎,季珩半蹲在他旁边,手还保持着要扶的姿势,“跑八百米非要抢第一,结果摔破膝盖,哭得惊天动地,最后还是我背你去的医务室。”

江瑜的耳朵有点红,把脸埋进牛奶杯里:“谁哭了……那是沙子进眼睛了。”

“是是是,沙子进眼睛了,”季珩低笑,伸手揉了揉他的头发——这个动作从江瑜五岁时就有了,那时候他总被别的小孩欺负,季珩把人护在身后,回头就揉他的头发,说“别怕,有我呢”,“后来让你别报长跑,偏不听,结果又……”

“闭嘴!”江瑜伸手去捂他的嘴,却被季珩握住手腕,往自己怀里带了带。

鼻尖撞在季珩胸口,闻到熟悉的皂角香,江瑜忽然想起高三那年冬天,自己发烧到39度,是季珩踩着雪跑了三公里,把医生请到家里来。他迷迷糊糊间抓着季珩的手不放,听见季珩跟医生说“他从小就怕打针,麻烦您轻点”,声音里的紧张,比自己烧得还厉害。

“季珩,”江瑜闷闷地开口,“你是不是特累啊?管我这么多年。”

季珩低头,看见他睫毛上沾了点水汽,像只受了委屈的小兽。他叹了口气,用指腹擦了擦江瑜的眼角:“傻不傻?照顾你哪叫累。”

他想起江瑜十岁生日,攥着攒了半个月的零花钱,给他买了支掉漆的钢笔——那是季珩念叨了很久的牌子。想起江瑜大学时熬夜写歌,偷偷把自己的奖学金塞进他钱包,附了张纸条“季珩请吃饭”。想起每次自己胃病犯了,江瑜总会笨手笨脚地煮一锅白粥,虽然稀得能照见人影,却总记得放他爱吃的小咸菜。

“你以为就你被照顾啊?”季珩捏了捏他的脸,“上次我出差,是谁大半夜打视频,非要看着我吃了胃药才肯挂电话?是谁把我衬衫上的扣子缝得歪歪扭扭,还非说‘这样才独一无二’?”

江瑜被他说得笑起来,眼泪却掉了下来,砸在季珩手背上,滚烫的。

窗外的梧桐叶落了满地,像铺了层金毯子。季珩拿起桌上的相册,翻到最新一页——是两人上个月拍的合照,江瑜笑得眉眼弯弯,季珩搂着他的肩,眼里的温柔快要溢出来。

“从穿开裆裤到现在,”季珩把照片凑到江瑜眼前,“照顾你早就成了条件反射。就像饿了要吃饭,渴了要喝水,看见你皱眉头就想替你顺顺,看见你笑就觉得日子没白过。”

江瑜吸了吸鼻子,往他怀里钻得更深:“那你要照顾我一辈子。”

“早就在计划里了,”季珩低头,在他发顶亲了又亲,声音轻得像羽毛,“我的小祖宗,我的江瑜,一辈子都管够。”

暮色漫进屋里时,江瑜窝在季珩怀里,听着他讲小时候的糗事,偶尔插一句“才不是那样”。老相册摊在腿上,记录着二十多年的时光,从青涩少年到并肩而立的大人,那些琐碎的、温暖的、互相牵挂的日子,像串珍珠,被岁月打磨得愈发温润。

原来最好的照顾,从来都不是单方面的付出,而是你习惯了我的笨拙,我包容了你的唠叨,在漫长的岁月里,把“我”活成了“我们”,把“习惯”过成了“自然”。

清晨六点,生物钟让季珩准时睁眼,身边的江瑜还陷在梦里,睫毛搭在眼下,像只贪睡的猫。他轻手轻脚地起身,走进厨房——江瑜昨晚临睡前念叨想吃虾仁馄饨,说小时候奶奶做的那种,汤里要撒白胡椒和葱花。

虾仁是前一晚剥好的,裹着冰袋藏在冰箱最下层。季珩擀着面皮,阳光透过纱窗落在他手背上,把动作照得格外清晰。擀到第三张时,身后传来拖沓的脚步声,江瑜顶着乱糟糟的头发,眯着眼靠在门框上:“好香啊……”

“醒了?”季珩回头,额角沾了点面粉,“再等会儿,马上好。”

江瑜晃过去,从背后抱住他的腰,脸颊在他背上蹭来蹭去:“季珩,你身上有面粉味儿,像面包超人。”

季珩被他蹭得手痒,反手揉了把他的头发:“去刷牙,不然不给你放虾仁。”

馄饨浮起来时,季珩舀了两勺汤试味,又往江瑜碗里多搁了半勺白胡椒——他知道江瑜就爱这口微微的麻。江瑜捧着碗蹲在厨房门口,吸溜着馄饨,烫得直吐舌头,却舍不得松口:“比奶奶做的还好吃!”

“慢点吃,”季珩递过凉白开,“没人抢你的。”

下午阳光正好,江瑜翻出尘封的风筝,是大学时两人一起扎的,竹骨有点歪,绢面褪了色,却宝贝得很。“季珩季珩,去放风筝!”他拽着季珩往阳台跑,像个孩子。

季珩笑着被他拉着,风筝线在手里绕了两圈,看着江瑜仰着头跑,背影被阳光拉得老长。风筝晃晃悠悠飞起来,带着线轴转得飞快,江瑜回头冲他笑,眼里的光比阳光还亮:“你看!飞起来了!”

风忽然变向,风筝线猛地绷紧,“啪”地断了。江瑜“哎呀”一声,眼看着风筝往隔壁楼顶飘。季珩早迈开长腿追过去,在风筝坠地前稳稳接住,转身时看见江瑜跑过来,额角沁着薄汗,嘴里还喘着气:“没坏吧?”

“没坏。”季珩替他擦了擦汗,指尖触到温热的皮肤,“线磨旧了,明天买新线来。”

江瑜却忽然踮脚,在他嘴角啄了一下,像偷食的鸟:“奖励你的。”

季珩愣了愣,随即低笑,扣住他的后颈加深了这个吻。风卷着断了的风筝线飘远,阳光落在两人交叠的影子上,把“我们”两个字,晒得暖烘烘的。

晚饭前,江瑜趴在沙发上看电影,忽然喊:“季珩,脚麻了!”季珩走过去,自然地抬起他的腿架在自己膝头,掌心贴着他的小腿轻轻揉捏,从膝盖到脚踝,力道正好。江瑜舒服得哼唧:“季珩,你是不是偷偷学过按摩?”

“看你总跷二郎腿,”季珩捏着他的脚踝,“不学点怎么伺候你。”

窗外的晚霞漫进来,把两人的影子描上金边。江瑜忽然觉得,所谓岁月静好,不过是清晨的一碗热馄饨,午后断线的风筝,和此刻他掌心的温度——这些碎在日子里的甜,攒着攒着,就成了一辈子。

巷口的老槐树刚抽出新叶时,江瑜背着比书包还大的画板,站在青石板路上磨磨蹭蹭。七岁的他刚转学来,辫子梳得歪歪扭扭,校服袖口沾着颜料,像只落了墨的小奶猫。

“走了。”季珩背着双肩包从后面戳他,声音比槐树叶还脆。他比江瑜高半个头,校服扣子扣得整整齐齐,手里攥着块奶糖——是江瑜昨天哭闹时,他从兜里摸出来哄人的。

江瑜吸了吸鼻子,拽住季珩的衣角:“我怕……先生会骂我画坏课本。”

“不骂。”季珩把奶糖塞进他兜里,“先生是我表姑,她最疼小孩。”他没说的是,昨晚他特意跑去向表姑保证,江瑜只是手痒,不是故意在练习册上画小乌龟。

进了教室,季珩把江瑜按在自己旁边的空位上,从书包里掏出块橡皮:“画错了就擦,别用袖子蹭。”江瑜点点头,却在季珩转身交作业时,偷偷在他后背贴了张画着小王八的贴纸。

放学铃一响,季珩背着两个书包走在前面,江瑜颠颠地跟在后面,手里攥着颗没吃完的糖。路过杂货铺,季珩停下来,掏出皱巴巴的五毛钱:“要橘子味还是草莓味?”

“橘子!”江瑜举着糖纸晃,辫子上的蝴蝶结歪到了脑后。季珩伸手替他正过来,指尖碰到软软的发丝,心里忽然有点痒。

到家时,江瑜妈正系着围裙在厨房忙,看见他们就笑:“阿珩又带小瑜回来啦?快坐,阿姨蒸了肉包。”

季珩把书包放在桌上,熟门熟路地去洗碗,江瑜则爬上小板凳,踮着脚看锅里的肉包:“季珩季珩,要带芝麻的!”

“知道。”季珩洗完手,从锅里夹出两个芝麻最多的,吹凉了递给他,“慢点吃,别烫着。”

江瑜咬了一大口,肉汁溅在嘴角,季珩抽了张帕子替他擦,动作比自己吃饭还认真。江瑜妈在旁边看得笑:“阿珩比我还会疼他,以后小瑜可怎么办哦。”

晚上写作业,江瑜对着算术题皱成包子脸,季珩凑过去一看,本子上画满了小人。“这是先生,这是你,这是我。”江瑜指着画解释,“先生在骂你,因为你抢我糖吃。”

季珩捏了捏他的脸:“谁抢你糖了?明明是你自己吃不完塞给我的。”嘴上说着,却已经拿起笔,在小人旁边写下算式,“看好了,3加5等于8,像不像两个糖罐叠在一起?”

江瑜的眼睛亮了,跟着他一笔一划写,偶尔抬头看季珩,睫毛上还沾着点铅笔灰。月光从窗棂钻进来,落在两人交叠的手背上,把“3 5=8”映得清清楚楚。

睡前,江瑜非要挤季珩的小床,说自己房间有虫子。季珩把他往里面推了推,自己贴着墙,却在半夜被江瑜踹醒——小家伙正抱着他的胳膊,口水蹭了他一袖子。

季珩叹了口气,却悄悄把胳膊往他怀里送了送。窗外的蝉鸣渐起,少年的呼吸声交织在一起,像夏日里最温柔的风,吹过青石板路,吹过老槐树,吹向很远很远的以后。

很多年后,江瑜翻出那本画满小人的算术册,扉页上有个歪歪扭扭的“季”字,是当年季珩教他写的。而季珩的旧相册里,夹着一张泛黄的糖纸,橘子味的,边角还留着两个小小的牙印——那是江瑜咬过的。

原来有些照顾,从很小很小的时候,就已经刻进了日子里,像老槐树的根,悄无声息,却盘根错节,缠绕了一辈子。

夜色漫上来时,老相册还摊在膝头,最后一页夹着片干枯的银杏叶——是高二那年深秋,江瑜在学校后山捡的,说叶脉像季珩写的乐谱,非要夹进他的笔记本里。如今叶尖虽已发脆,边缘的锯齿却还清晰,像在替时光记着那些没说出口的心意。

“冷不冷?”季珩把毯子往上拉了拉,盖住江瑜露在外面的脚踝。他记得这双脚踝,小时候总爱光着脚在青石板上跑,被碎石头硌得哭鼻子,是他蹲下来替他揉,还把自己的布鞋脱下来给他套上,结果自己被扎了满脚的刺。

江瑜摇摇头,手指在相册边缘划来划去:“你还记得吗?初三那年你生日,我偷了你家厨房的鸡蛋,想给你煮茶叶蛋,结果把水壶烧干了,差点把厨房点了。”

季珩低笑出声,指尖点了点他的额头:“怎么不记得?你当时吓得躲在衣柜里,我妈拿着鸡毛掸子到处找,最后还是我把你拽出来,说鸡蛋是我想煮的。”他顿了顿,声音软下来,“其实我知道,你是听我说想吃茶叶蛋,才偷偷学的。”

江瑜的脸腾地红了,往他怀里缩了缩:“那时候笨死了……”

“不笨,”季珩吻了吻他的发旋,“那是我吃过最好的‘茶叶蛋’,焦糊味里都带着甜。”

窗外的风卷着落叶打在玻璃上,沙沙作响。江瑜忽然想起大一那年寒假,季珩打工的地方离学校远,他每天踩着单车去送热汤,汤桶裹在厚棉被里,到了地方还冒着热气。季珩总骂他傻,说天太冷别跑了,却每次都把汤喝得一滴不剩,连桶底的葱花都捞干净。

“季珩,”他抬头,鼻尖蹭过季珩的下巴,“我们好像从来没说过‘谢谢’。”

“说那干嘛?”季珩捏了捏他的耳垂,“你替我抄笔记的时候说了吗?我帮你背画板的时候说了吗?谢来谢去,倒生分了。”

是啊,太熟了。熟到他一皱眉,季珩就知道是乐谱卡壳了;熟到季珩一摸胃,江瑜就赶紧去热牛奶。熟到那些藏在细节里的好,都成了不必言说的默契,像空气一样自然,却离了谁都不行。

夜深时,季珩把相册收进书柜最下层,那里还摆着江瑜小学得的“绘画三等奖”奖状,边角卷了毛边,却被他用透明胶带仔细粘过;摆着两人高中时共用的错题本,字迹一个工整一个潦草,却在同一道题旁边画了同样的小狐狸;还摆着去年江瑜亲手做的蛋糕胚,烤得歪歪扭扭,却被他装在玻璃罐里,说要当“传家宝”。

江瑜靠在门框上看他忙活,忽然说:“明天去爬山吧?就去小时候总去的那座。”

“好啊,”季珩回头笑,“带你去摘野山楂,像小时候那样,裹着糖吃。”

“还要你背我下山!”

“只要你不耍赖说脚疼,”季珩走过去,从背后抱住他,“背到八十岁都行。”

月光从窗帘缝里溜进来,落在两人交握的手上。老相册安安静静待在书柜里,像个装满时光的宝盒,里面没有惊天动地的故事,只有些碎在日子里的片段——是他替他挡过的雨,是他为他熬过的夜,是他藏在他书包里的糖,是他写在他乐谱上的注脚。

这些片段攒着攒着,就成了“我们”。从穿开裆裤的年纪到鬓角染霜的未来,不用刻意承诺,不用费心讨好,就这么自然而然地走下去,像老槐树年复一年地开花,像青石板日复一日地被踩得发亮。

因为最好的感情,从来都不是轰轰烈烈的奔赴,而是细水长流的相守——你陪我长大,我伴你变老,在柴米油盐里,把“习惯”酿成“永远”。

第二天清晨,季珩是被厨房的动静吵醒的。他趿着拖鞋走过去,看见江瑜正踮着脚够橱柜顶层的糖罐,睡衣领口歪着,头发睡得像个鸡窝。

“小心摔了。”季珩走过去,轻易就把糖罐取下来,指尖在他后腰捏了捏,“不是说要去爬山?还不多睡会儿。”

江瑜转过身,手里攥着包野山楂干——是去年晒干收在罐子里的,此刻正献宝似的递过来:“泡点山楂水带着,小时候你总说酸得提神。”

季珩接过山楂干,忽然想起初中那次春游,江瑜揣了满满一兜野山楂,一路走一路往他嘴里塞,酸得他牙都快倒了,却舍不得吐。最后江瑜自己吃得胃疼,是他背着他走了三公里山路,回到家被江瑜妈笑着说“你们俩真是连体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