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你有这样的妖仙们进入华夏历史 > 第11章 汉武日月(11)

长乐宫是宁静的。

殿内不算敞亮,空气中带着宁神静气的药香。

太皇太后窦氏,安静地端坐于铺着厚厚锦垫的木榻上,一只手按着榻边的扶手。她身着华贵的宽大袍服,满头银发梳理得一丝不苟,虽然双目已病得看不清东西,但那张苍老的脸庞上,依然带着久居上位的威严。

一名年长的内侍躬着身子,在她耳边低声禀报着今日朝堂上发生的一切,窦太后始终面无表情。

只有当听到朝会的最后,赵绾那对她而言极为冒犯的一句“毋需奏事东宫”时,窦太后才骤然攥紧了扶手,皮肤上有青筋鼓起。

然而,不过几息,窦太后又沉沉地闭上眼睛,一点点地松开了手,手掌无力地放下,那姿态近乎颓然。

站在她一旁的王娡将一切收进眼底,她今日只穿了一身素雅宫装,气息沉静如水,静静地陪伴在婆母身侧,为她添上一杯温热的参茶。

长乐宫内安静得针落可闻,她什么都没说,但也什么都懂。

两个在后宫中沉浮倾轧了一辈子的女人,早就成了精。在那一瞬间她们就明白,年轻的天子是势必要借着这股东风,一举夺走整个帝国意识形态的最终解释权,连带着那份至高无上的权力,也将完完整整地归还于他。

内侍悄然退下。

终于,窦太后长长地吐出一口闷在胸口许久的郁气,那口气仿佛带走了她身体里最后一丝不甘与执念。

“放手吧。”窦太后说。

一直侍立在侧,跟着窦太后几十年的贴身侍女闻言浑身僵硬,头垂得更低了。她没有想到,此时还权势滔天、没有半点颓败之势的太皇太后,居然退让得如此轻易。

不甘心也没办法。窦太后心想。

倘若这最大的意外还没出现,她怎么可能容许有人冒犯于她?赵绾、王臧……这些彻儿亲手提拔上来的亲信,胆敢说一句“毋奏事东宫”,她就能让他们立刻跌进泥潭里,再也翻不了身。

“孝道”——这柄她用了数十年,削铁如泥的利剑,如今终于遇到了克星。

在大汉,孝道自然是千钧之重,这是由血缘与伦理赋予的权力,在这个家天下的时代,“孝长”与“忠君”是牢牢捆绑在一起的,只要天子还想维持着皇权的绝对性,那必然也要维护孝道的绝对性。

所以有些时候,天子本人也会被“孝道”反过来压制。

天子的母族,便可以通过这个缝隙,紧紧攥住从中泄露的权力。

这本是无解的力量。它就像一座大山,压在天子的头顶,任他如何天纵奇才,如何扑腾翅膀,都只能被这座大山给压在下面,羽翼未丰的鹰脱不开捆绳,也飞不到自己想要的高空。

但如果有那么一位存在,可以劈山移海呢?

如果世上还有那么一位,根本不讲道理的、绝对强大的存在,她凌驾于世间一切规则之上,她超脱于所有凡俗伦理之外,偏偏又那么旗帜鲜明地眷顾于天子……

那么,“孝道”,真的能压得过“神权”吗?

窦太后闭着双眼,在看不清任何东西的现在,她的心境反而比曾经更为明澈。

君权神授啊。

既然彻儿的权力已经不仅仅来源于血脉继承的法统,既然他主动地将自己的皇权与神明捆绑在一起,那她就不得不退了。

“娡儿啊。”窦太后疲惫地说道,“彻儿他……当真身负天命,那就容不得旁人插手了。”

“只盼望他能坚定自己此刻的想法,一直走下去吧。”

“是,母亲。”

王娡平静地应道。

作为对于天子发出的“夺权”信号的回应,后宫中的两位太后,默契十足,不约而同地选择了退居深宫,不再过问朝政,将这天下尽数归还于天子。

……

赵绾和王臧跟随着小黄门的指引,一路走到宣室门前时,内心是难以抑制的激动。

终于要来了吗,属于他们的时代!

虚掩的门扉被推开,坐在首位的赫然是天子本人,除此之外还有中大夫严助,魏其侯窦婴,太常宗正等一干人,他们听到门口的动静,齐齐朝这边望来。

赵绾和王臧:……

呀,好多人啊。

“赵大人和王大人,别来无恙。”严助笑眯眯地说。

二人回礼,老老实实地按次序就坐。唉这么多人,看来今日想要在天子面前一鸣惊人是不太可能了。

初揽大权,想也知道陛下肯定要开始大刀阔斧地重整朝政了,而陛下愿意重用的自然也是他们这一帮亲信,没关系以后表现的机会还有很多。

刘彻见人都到齐了,便进入正题。

他的案上摊开一册书简,赵绾瞄了一眼,很熟悉的字迹……

“昔日江都相董仲舒与朕策论,答朕三问。”刘彻淡笑着说,把书简往众臣的方向一推,“朕问他,为何三代之后,再无君王能效法先王,国家日益衰败?为何会发生灾异?如何才能天下大治?”

“他是这么回答朕的。”

“因为‘天人感应’。”

赵绾紧盯着那《天人三策》的内容,眼神都炙热了起来,对了,就是这个味儿!将皇权从宗法伦理制度中抽离出来,与“天”感应,如此拔高皇权的神圣性。

而这样一来,就有了实现第二步的机会——统一国家混乱的思想,确立核心的意识形态!

如今陛下将他们这些儒生召集起来,还拿出董仲舒的《天人三策》,这意图已经昭然若揭了!

没错,儒家要崛起……

刘彻:“所以朕打算重制国祀,建立起大汉新的信仰。”

刘彻:“朕要让紫华成为大汉唯一的正神。”

……啊?

猝不及防的神转折,闪了他们的老腰。

王臧差点被口水呛到——等会儿,不是,今天的“重大事项”原来不是确立儒家的正统地位和中心思想吗?怎么突然跳到国祀上去了?

怪不得在场的还有太常府和宗正的人……

“昔年大汉敬仙崇神,祭祀一事未曾懈怠半分,可真正回应我们、为大汉带来福祉的,只有月宫的神女。”刘彻叹息,“我们视昊天上帝为至高,可昊天上帝何在?我们向太一神祈求安顺,亦从未得到太一的回应。”

“来到人间的,偏偏是不被凡人放在中心地位的月神。”

“月神宽宥无私,人间如此怠慢于她,她却不计前嫌,愿意福泽于人。此为无量恩德!”

这一通话太正确了,直接说得有良心的人都开始心生愧疚了。汉人向来是务实的,当神仙平等地远离人间不曾显圣时,他们还可以自己构建一套三皇五帝神灵体系,但是当真的有神下凡了,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了……

什么天皇地皇太一皇,我们的心中只有一个月亮!

“太常卿,为紫华上仙选址立庙一事,便交予你了。”

太常领命。

“赵卿、王卿,你们随中大夫一同重新构建一套祭祀体系,朕的藏书阁随你们去,只要能找到太阴为上的理论支撑,就全都用上。”

三人同时起身行礼:“是。”

之后刘彻又交代宗正,皇家内部对列祖列宗的祭祀可以暂且不动,但朕希望刘氏皇族都能懂点事,好好供奉太阴上神,不要让朕看到月神的牌位在皇族宗亲内部有丝毫偏差。

宗正擦着冷汗,连忙应是。

“如今丞相和御史大夫都老了,旧人空出了位置,自然要新人补缺。”刘彻亲切地对窦婴说,“魏其侯觉得呢?”

窦婴:“臣尽力而为。”

如今后宫两位太后失势,有着一层外戚身份的他只得谨慎起来,虽说他本人也不怎么向着窦太后,比起黄老更倾向于儒学。

可能这也是陛下愿意用他的原因吧。

被迫接受外戚干政和主动启用外戚那是两种滋味,刘彻见窦婴如此识时务也很满意,心想魏其侯能力不差,让他做做丞相又何妨呢?

至于目前还在位的丞相卫绾和御史大夫直不疑,在刘彻心里已经没有这两个人了。

注:

窦婴和田蚡是汉武帝初期的两个外戚势力代表。

只是个人对窦婴感官更好,窦婴自己就有能力,景帝时平定七国之乱就立下过战功,后来出任丞相。

田蚡……好像他能起来有一大半的原因是王娡太后扶持,这里直接把两个太后都ban了,田蚡也木得机会了。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1章 汉武日月(11)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